八下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知识要点+真题精选)(教师版+学生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八下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知识要点+真题精选)(教师版+学生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8-01 09:56:24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八下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中考真题凝聚全国各地历史精英智慧,准确把握大纲要求,紧跟时代步伐,展示各地中考文化。本专辑按照单元精选2022年全国各地中考真题,助力同步教学,欢迎下载。
【单元概述】
这一单元主要反映新中国创造性地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实现了中国社会在20世纪的第二次历史性巨变。我国颁布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等史实,说明新中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我们应认识到我国在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进程中,既有成功的探索,也有重大的失误和挫折,新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知识要点】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第4课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
1、原因:新中国成立以后,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工业生产已经超过历史最高水平。但是,我国工业水平很低,基础薄弱,而且门类不全。
2、目的: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3、时间:1953年—1957年
4、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的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的培养建设人才。
5、意义: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6、“一五”计划成就:【P19历史上的第一】①1953年底,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②1956年,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中国第一辆汽车;③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地一架喷气式飞机;④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⑤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⑥川藏、青藏、新藏公路相继通车,密切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新建宝成、鹰厦等铁路30余条。⑦ 我国以苏联帮助兴建的156个项目为中心,形成了以鞍钢为中心的东北重工业基地;⑧华北和西北也建立了一批新的工业基地。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1、时间 :1954年9月  2、地点:北京
3、内容:
(1)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五四宪法”) 性质:①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②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③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朱德为副主席,刘少奇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
4、意义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拓展延伸】
1.“一五”计划实施的条件有哪些?简析取得重大成就原因。
答:条件: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广大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为新中国发展经济提供了一个相对安定的环境;土地改革的胜利完成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新中国成立后,苏联第一个同我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原因:①党的正确领导;②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确立;③全国人民的支持和艰苦努力;④苏联的帮助。
第5课 三大改造 (1953——1956)
一、 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一)农业合作化 1953年――1956年
1.农业合作化原因:
(1)土地改革以后,农民分到了土地,农业生产有了恢复和发展,但农业仍然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
分散经营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2)农民也有进行互助合作的要求。
2.方式: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经历了由农业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到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三个阶段。
3.结果: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高潮。 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二)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手工业合作化
1.背景:农业合作化运动推动了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结果:1956年,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二、公私合营 1954年――1956年1.背景:
(1)资本主义工商业是新中国初期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民政府帮助下,取得一定发展。
(2)私营工商业中,存在不利于国计民生的消极方面,一些私营工商业主为牟取暴利,严重扰乱经济秩序。
(3)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国营经济力量的增强公私合营经济出现并有所发展。
2.目的:使私有制经济过渡到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3.方式及政策:
(1)公私合营:从1954年开始,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发展为企业的公私合营。公私双方共同经营企业,公方代表居于领导地位。
(2)赎买政策: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即按全行业公私合营时资本家的资本发给定息。这种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意义)
4.结果:1956年初,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
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1、时间: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意义:(1)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
(2)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起来,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局限性(缺点):在社会主义改造工作的后期,也存在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
【拓展延伸】 1.近现代中国社会性质的三次转变。
鸦片战争:中国由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新中国成立:中国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变为新民主主义社会
三大改造的完成:中国新民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1950年开始的土地改革确立的是个体农民的土地私有制;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使土地私有制转变为集体公有制。
第6课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一、在探索中曲折前进(1956――1966年)
1.中共八大1956年(1)背景:(1)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已经在我国建立起来。(2)《论十大关系》和后来发表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理论成果,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宝贵经验和理论准备,从思想上和理论上为八大召开作了重要准备。
(2)内容:大会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2.探索中的失误:
(1)总路线: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2)失误:全国掀起了“大跃进”的高潮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评价: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反映了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的愿望,但急于求成,忽略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加上当时自然灾害严重等因素,1959年至1961年,我国的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
(4)影响:1959年至1961年,我国的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
3.国民经济调整(1961-1965年)
(1)方针:“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2)时间:1961年初开始实施,到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的任务基本完成。
(3)影响:工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呈现出物价稳定、市场繁荣的新面貌。
(4)“七千人大会” 1962年1月11日至2月7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了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这次大会对推动国民经济全面调整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 “文化大革命”(1966――1976年)
1.背景和原因:20世纪60年代中期,毛泽东认为党和国家面临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为此,他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想通过发动“文化大革命”来防止资本主义复辟。
2.开始标志:1966年夏,“文化大革命”全面发动。
3.指挥部:陈伯达、江青、康生、张春桥等人组成的中央文革小组,成为“文化大革命”的实际指挥部。
4.口号:“打倒一切,全面内战”。
5.动乱局面的出现
(1)许多地方出现造反派组织打、砸、抢事件,学校停课、工厂停工“闹革命”,一些党政机关受到冲击,大批各级领导干部和知识分子遭到批判和揪斗。
(2)民主与法制受到践踏,社会和生产秩序陷于混乱。
(3)国家主席刘少奇被诬蔑为“叛徒、内奸、工贼”,遭受了残酷迫害,成为“文化大革命”中最大的冤案。
6.斗争:全国动乱局面引起老一辈革命家的严重忧虑和愤怒。他们对江青等人的倒行逆施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但遭到了压制和打击。1967年“二月逆流”。
7. 结束:两大反革命集团被粉碎:
1971年9月13日,林彪等人慌忙外逃,在蒙古人民共和国温都尔汗机毁人亡,这就是“九一三事件”。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
“文化大革命”中,江青、王洪文、张春桥、姚文元等人逐渐勾结起来,进行篡党夺权的阴谋活动。毛泽东多次批评他们,说他们是“四人帮”。
1976年9月,毛泽东与世长辞,全国人民无限悲痛。江青反革命集团加紧夺取党和国家最高领导权的阴谋活动。10月6日,华国锋、叶剑英等代表中央采取断然措施。将“四人帮”隔离审查,一举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了长达十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
8.评价与反思:
(1)评价:“文化大革命”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新中国成立后最严重的挫折,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2)反思:它的发动,有复杂的社会历史原因。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很短,我们党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没有完全搞清楚,因而在探索中走了弯路。人世间没有一帆风顺的事业,世界历史总是在跌宕起伏的曲折过程中前进的。
三、 建设成就 1.工业和交通成就
(1)建成武汉、包头两大钢铁基地。
(2)建成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和大港油田。到1965年,我国实现了原油和石油产品的全部自给。工业布局有了明显改善,原有的沿海工业基地得到加强,广大内地也新建了不同规模的现代工业。
(3)新兴的电子工业、原子能工业、航天工业从无到有地发展起来。
(4)交通方面,修建了兰新、兰青、包兰等铁路。
(5)水利建设也取得很大成绩。
(6)我国首先完成了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1965年),这在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
(7)国防尖端技术取得了巨大进展。
(8)意义:我国初步形成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现代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2.模范人物:大庆石油工人“铁人”王进喜、党的好干部焦裕禄、解放军好战士雷锋。
3.“文革”期间科技成就
(1)1967年6月,我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2)1970年4月,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3)1973年,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强优势的籼型杂交水稻。
【真题演练】
一.选择题
1.(2022沈阳中考7.)辽宁为新中国的工业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1956年7月19日,我国第一架新型喷气式飞机在沈阳试制成功,7月20日,我国最大的一座炼炉——鞍钢九号高炉,练出第一炉钢水。与上述成就相关的是( B )
A.土地改革 B.第一个五年计划 C.三大改造 D.建立经济特区
2.(2022温州中考4.)据图可知,“一五”计划的主要目标是( C )
A. 发展中国外交事业 B. 完成土地改革
C. 改变工业落后面貌 D. 推进改革开放
3.(2022昆明中考16.)随着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中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开始起步,并取得巨大成就,民主政治建设也顺利进行。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胜利召开。大会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它是(C )
A. 《中国土地法大纲》 B.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4.(2022建设兵团中考11.)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鞍钢技术革新能手王崇伦发明和改进了“万能工具胎”,一年完成三年的劳动定额。这一时期出现了“每一秒钟都为创造社会主义社会而劳动"的口号。材料反映的精神内涵是( C )
A. 乐于助人 B. 严守纪律 C. 忘我奉献 D. 生命至上
5.(2022遂宁中考8.)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也加紧进行。在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诞生同时,奠定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基础的根本政治制度也确立了,它是( A )
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 政治协商会议制度D. 基层民主自治制度
6.(2022凉山中考7.) 1954年9月,张爷爷作为农业战线的代表参加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会上,他为我 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一部宪法的诞生投上了庄严的一票。这部宪法是( B )
A.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7.(2022德阳中考8.) 1956年我国的工业产量出现了突飞猛进的增长,超过了前一年的25%,同时资本投入也增加了60%。这得益于( B )
A. 土地改革推行 B. 计划经济的实施
C. 三大改造的完成 D. 改革开放的深化
8.(2022临沂中考15.)下图所反映的我国发展国民经济的计划,是在党中央的直接领导下,由周恩来、陈云主持制定的。该计划实施的历史意义是( C )
A. 集中主要的力量发展重工业 B. 大多数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
C. 中国工业落后面貌开始改变 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步建立
9.(2022东营中考15)下列哪一语句反映的是我国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取得的建设成就?(B)
A.“万里河山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B.“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C.“包干到户生产忙,喜看稻菽千重浪” D.“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栋房”
10.(2022赤峰中考10.)《人民日报》1954年1月25日文:“中央、华北和北京各机关选民投票的队伍中,充溢着格外热烈的气氛。好多单位的首长们和住地选区的选民们一起参加投票。”材料说明( D )
A. 社会主义改造的成效显著 B. 社会主义民主法制体系完备
C. 制定宪法是建国初期的首要任务 D. 人民当家作主行使国家权力
11.(2022盘锦中考11.)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的标志是( B )
A. 新中国的成立 B. “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
C.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D.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12.(2022邵阳中考13.)2021年12月4日,国务院新闻办发表《中国的民主》白皮书。白皮书指出“中国的民主是人民的民主,人民当家做主是中国民主的本质和核心”。保障我国“人民当家做主”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C )
A.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 政治协商制度
C.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 君主专制制度
13.(2022齐齐哈尔中考19.)我国取得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武汉长江大桥建成等巨大建设成就,得益于( B )
A. 土地改革 B. 第一个五年计划 C. 西部大开发 D. 自贸区的成立
14.(2022泰州中考12.)下图为1953年创作的宣传画《把更多的钢铁送到祖国建设的最前线》。该宣传画体现了我国(C )
A. 人民打败美帝国主义的坚定信念 B. 土地改革后农民支持工业的决心
C. 一五计划时期工人建设祖国的热情 D.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工人的愿望
15.(2022牡丹江、鸡西中考16.)下图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主要工业品和粮食产量变化柱状图。其中数据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B )
A. 新中国的成立 B. “一五计划”的实施
C. 社会主义建设的推动 D. “文化大革命”的开展
16.(2022大庆中考18.)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再到“中国智造”,反映了我国工业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标志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的是( C )
A. 土地改革的完成 B. 三大改造的完成
C.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D. 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
17.(2022北部湾经济区中考11 .) 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曾说:“(我们)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为改变这种局面,我国实行了(B )
A. 土地改革 B. 第一个五年计划 C. 三大改造 D. 改革开放
18.(2022荆州中考7.)1953年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颁布,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选举法》。该《选举法》的颁布实施(B)
A. 宣告了三大改造的完成 B. 激发了人民的民主意识
C. 吹响了改革开放的号角 D. 标志着工业化建设开始
19.(2022聊城中考15.)1953年,毛泽东指出,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要旨在于“解决所有制的问题”。为此,党和政府( C )
A. 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 B. 开始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C. 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 D. 发出了“大跃进”号召
20.(2022北京中考13.)下侧照片是我国20世纪50年代经济领域重大变革的一个场景。这一变革的作用是( A )
A. 建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 B. 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C. 保卫了广大中国人民和平生活 D. 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1.(2022天津中考13.) 1956 年,完成公私合营的天津劝业场变成了统一管理的大型综合商场。该事件反映的是( B )
A. 实业救国 B. 三大改造 C. “大跃进” D. 改革开放
22.(2022赤峰中考11.)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下列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选项是( C )
选项 史实 结论
A 1950年土地改革 土地公有制建立
B 1953年一五计划 优先发展农业
C 1953年三大改造 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公有制
D 1956年中共八大 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A. A B. B C. C D. D
23.(2022扬州中考8.)1956年,全国手工业工人代表、雕刻家杨士惠在献给毛主席的喜报信中写到:“毛主席、共产党指出了合作化的方向,给我们开辟了光明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这突出表现了( D )
A. 获得民族独立的自豪 B. 对人民当家作主的骄傲
C. 实现公私合营的喜悦 D. 对中国发展道路的认同
24.(2022衡阳中考7.)下图反映了我国1956年公私经济成分的比例。图中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B )
A. 土地改革完成 B. 三大改造的完成 C. 大跃进运动开展 D. 国民经济调整到位
25.(2022郴州中考10.)邓小平在《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中指出“我们党的十三大阐述中国社会主义是处在一个什么阶段,就是处在初级阶段……”材料中的“初级阶段”开始于( C )
A. 新中国的成立 B. 土地改革的完成
C. 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D.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26.(2022宜昌中考13.)新中国建立初期,一名资本家这样说:“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它比起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投资总额是多么渺小,得到的却是一个人人富裕、繁荣强盛的社会主义国家。”与该言论相关的史事是( C )
A. 土地改革 B. 人民公社化运动 C. 三大改造 D. “大跃进”运动
27.(2022绥化中考16.)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的标志是(D )
A. 新中国成立 B. 土地改革的完成
C.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D.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28.(2022龙东中考13.)我国现在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之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 D )
A. 新中国成立 B. 西藏和平解放
C. 土地改革完成 D. 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29.(2022大庆中考19.)北京同仁堂是我国中药名牌老店。1954年,为了贯彻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政策,同仁堂率先实现公私合营。我国在公私合营过程中采取的创造性举措是( B )
A. 无偿没收 B. 赎买政策 C. 平均分配 D. 成立乡镇企业
30.(2022贺州中考7 .) 图表是中国1953年到1956年粮食产量的变化图。这表明当时我国( C )
A. 全行业公私合营开始实施 B. 全面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成就显著
C. 农业合作化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D. 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
31.(2022聊城中考16.)1961年1月,毛泽东在中共八届九中全会上发表讲话,号召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要使1961年成为“实事求是年”。毛泽东发出这一号召主要是因为,当时( D )
A. 北约华约对峙局面出现 B. 国防工业与尖端科技落后
C 西方国家孤立封锁中国 D. 国民经济发生了严重困难
32.(2022常德中考11.)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时期涌现出许多杰出的英雄模范人物。如下图中三位人物共同体现出来的时代精神是( A )
“铁人”王进喜 党的好干部焦裕禄 解放军好战士雷锋
A. 艰苦创业、无私奉献 B. 同仇敌忾、国际主义
C. 改革创新、与时俱进 D. 崇尚法治、健全民主
33.(2022桂林中考7.)1960年石油大会战开始。在内外交困的艰苦条件下,大庆油田广大干部职工发扬“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精神,为实现中国石油自给做出重大贡献。大会战中涌现出的典型代表是( A )
A 王进喜 B. 雷锋 C. 焦裕禄 D. 屠呦呦
34.(2022陕西中考6.)中共八大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相同点是( A )
①都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精神②都明确了经济建设是中心任务
③都指明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方向④都做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35.(2022齐齐哈尔中考20.) “劳动创造幸福,实干成就伟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被誉为“铁人”的英雄模范人物是( A )
A. 王进喜 B. 焦裕禄 C. 雷锋 D. 邓稼先
36.(2022河北中考5.)《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记述道:“1971年8月13日,中共中央提出,争取在‘四五’计划期间,在农村普及小学五年教育……1975年‘四五’计划完成时,全国中小学生在校数量出现了一个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高峰。与1965年相比,1976年小学生人数增加了29.1%,初中生人数增加了4.4倍,高中生人数增加了10.3倍。”该“记述”应纳入的学习主题是( B )
A. 新中国政权巩固 B.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C. 改革开放初见成效 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
37.(2022海南中考8.)他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根植于心,在兰考的470天中靠着一辆自行车和一双铁脚板,深入到120多个生产大队走访、调研,研究出治理兰考“三害”的新路子。他就是( B )
A. 雷锋 B. 焦裕禄 C. 王进喜 D. 邓稼先
38.(2022梧州中考7 .)1956年,中国共产党的某次重要会议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这次会议是( C )
A. 中共七大 B.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C. 中共八大 D. 中共八大二次会议
39.(2022宿迁中考11.)在地冻天寒的白山黑水间,面对着日寇的疯狂“围剿”,杨靖宇孤身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为甩掉中国“贫油国”的帽子,“铁人”王进喜“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两弹一星”功臣钱学森放弃在美国的体面生活,克服重重阻挠回到祖国怀抱。这些事迹共同体现了( D )
A.艰苦创业精神 B.自力更生精神
C.团结协作精神 D.爱国主义精神
40.(2022百色中考9 .)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火热年代,全国各条战线涌现出了大批英雄模范人物。其中,被誉为“党的好干部”的是( D )
A. 王进喜 B. 雷锋 C. 邓稼先 D. 焦裕禄
41.(2022广东中考19 .)1959年,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竣工。包括党和国家领导人、军人、老区百姓等,都无偿送来了战争年代保存下来的各种物品。这反映了我国( B )
A. 关注革命老区发展 B. 重视弘扬革命传统
C. 建成独立工业体系 D. 发展军工巩固国防
二.非选择题
1.(2022十堰中考12.)2021年11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总结了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哪一事件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中国共产党为中国革命开辟了一条什么道路?什么事件标志着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结束?
(2) 我国在哪一年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请写出一个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出的模范人物。
(3)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什么历史性决策?我国加入哪一国际组织为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
(4) 哪一次会议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答案】【小题1】南昌起义;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小题2】1956年;王进喜等。
【小题3】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世界贸易组织。
【小题4】中共十九大。
2.(2022随州中考11.)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自古以来,各行各业人才辈出,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应问题。
【“医圣”张仲景】
材料一 《伤寒杂病论》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总结了各种疾病的症候,提出在诊断上要辨证分析病情,然后对症治疗;还提出了“治未病”理论……
——齐世荣主编《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和平使者”郑和】
材料二 15世纪前期,明成祖派遣宦官郑和远航海外。郑和先后七次率领船队出海,访问了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郑和下西洋是世界历史上规模空前的远洋航行,在资金、装备、技术等方面大大领先于半个多世纪之后的欧洲远洋航海家的航行。
——张帆、李帆主编《中外历史纲要》(上)
【“铁人”王进喜】
材料三 王进喜(1923—1970)
(1)材料一中“辨证分析病情”的思想与我国春秋时期哪位思想家看待问题的方法相似?“‘治未病’理论”对应对新冠疫情有何借鉴意义?
(2)结合材料二,指出郑和下西洋最远达到的地区。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郑和下西洋的背景。
(3)材料三中“铁人”王进喜参加的石油大会战是建设我国哪一油田?他是我国哪一时期涌现出的英雄模范?
(4)综上所述,请谈谈他们身上所体现出的中华民族优秀品质。
【答案】(1)思想家:老子
借鉴:要重视对疾病的预防。
(2)地区: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背景:政府的支持;经济繁荣;国力强盛;航海技术先进;宣扬国威,“示中国富强”等。
(3)油田:大庆油田 时期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或社会主义探索时期
(4)品质:开放性试题,有道理即可。学生可以从他们的共同品质方面回答,如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开拓创新精神等。也可从某个人的个人品质方面回答,如张仲景:救死扶伤的人文关怀;心系黎民的仁爱之心。郑和: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勇敢坚毅的个人品质。王进喜:艰苦创业的奋斗精神;不怕牺牲的精神;无私奉献精神等。
3.(2022桂林中考1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天工开物》)全书分为乃粒(粮食作物栽培)、粹精(谷物加工)、作咸(制盐)、甘嗜(制糖)、膏液(榨油)、乃服(养蚕与纺织)……佳兵(兵器)、蘖(酒母、酒)及珠玉18卷。该书图文并茂,附有120多幅工艺流程图,形象生动地记录了生产的过程。
——《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二:(公私合营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上海制药工业有了很大的发展。绝大部分的西药原料,我们都能自己生产了。……现在各种磺胺类的原料药,不但上海自己能够制造,供应国内有余,还大量出口远销国外。 ——陈铭珊:《回忆企业公私合营前后》
材料三:(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四研究院四十一所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固体大推力发动机研制团队)为了让中国的“飞天战车”拥有澎湃动力,他们主动挑战国内科研空白,使我国固体运载动力事业从无到有、由弱到强,实现我国大型固体动力研制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所有人的努力,只为了心中的中国梦,能融入头顶的灿烂星河。”
——罗旭:《我们的目标,是宇宙更深处》(《光明日报》2022年5月29日)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归纳上海制药工业发展的表现,并分析其实现发展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指出这个团队的奋斗目标。综合上述材料,说说该团队弘扬了怎样的工匠精神?
【答案】(1)原因:整理生产技术和经验;内容翔实;记述科学;分类细致;注重实用;图文并茂。
(2)表现:药品的国产化程度提高;药品质量好;药品供应充足;药品原料实现出口。
原因: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公私合营的完成;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确立;一五计划的实施。
(3)目标:发展中国运载火箭动力技术;填补国内技术空白;实现中国梦;推动中国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
精神:善于总结前人经验;关注现实需求;胸怀祖国;主动担当;敢为人先;精益求精;勇攀高峰。
4.(2022怀化中考26.)近代以来,西方列强加紧侵略中国,诞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逐渐发展壮大,民族工业在恶劣的环境中艰难生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统计结果表明,我们的航运公司今年亏损额达到了400万两白银,当然法国的轮船公司也大致如此。照这样下去,我们将很快退出上海航运市场了一造成这样局面的原因是李鸿章先生蒸蒸日上的轮船招商局。
——1882年英国商人比尔慈利的年度财务报表
材料二 “讲到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讲到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
——毛泽东
材料三
材料四 建国后我国工业产值中部分经济成分所占比重图
请回答:
(1)洋务运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面对外国资本的人侵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毛泽东说这句话的理由。
(3)根据材料三图示显示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叙述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后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趋势,并说明出现这种趋势的原因。
【答案】(1)对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
(2)张之洞在洋务运动期间,创办一系列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如汉阳铁厂等,在当时影响极大;张謇主动放弃高官厚禄,创办了大生纱厂等许多企业,带领了很多人走上“实业救国”的道路。
(3)产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19世纪末获得初步发展,辛亥革命后,一战期间获得迅速发展的“黄金时期”;一战后再度受挫,逐渐走向萧条。
(4)资本主义工业逐渐下降至1956年底消除。原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生产资料私有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
5.(2022包头中考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人民日报》1949~1955年的部分社论
时 间 标 题
1949年9月24日 新纪元开始了——记政协代表关于 国旗、国都、纪元的讨论
1949年10月1日 万岁,新中国!
1950年7月16日 土改法带来幸福远景,关中农民无限喜悦
1950年11月6日 首都文艺界集会讨论,纷纷签名志愿抗美援朝
1953年11月9日 必须大张旗鼓地向农民宣传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1954年6月29日 中印两国总理联合声明
1954年9月2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有力武器
1955年4月27日 从万隆开始
——摘编自陈月明《使命与主体:〈人民日报〉社论(1949~2008) 的话语呈现》
根据材料可以提炼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巩固”“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三个主题,请你任选一个,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材料中提取三个相关联的史事,围绕主题,加以说明。(要求:史论结合,条理清楚,符合逻辑。)
【答案】示例一:
主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巩固
史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国大典);土地改革;抗美援朝
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终于赢得了民族独立,真正成为了国家的主人。但新中国成立后,面临着严峻的内外形势:外部有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封锁和威胁,内部由于多年战乱,经济残破,困难重重。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抗美援朝战争,捍卫了新中国的安全,保卫了中国人民的和平生活:开展土地改革运动,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政权的巩固,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示例二:
主题: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史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国代表团参加万隆会议
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结束了我国百年的屈辱外交。在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推动下,我国外交取得了巨大成就。中国政府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石,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1955年,中国代表团参加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加强了我国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打破了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封锁遇制,维护了世界和平,为国内经济建设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示例三:主题: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史事:土地改革;过渡时期总路线;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说明:1952年底,土地改革运动的完成,巩固了人民政权,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在过渡时期总路线指引下,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民主政治建设也加紧进行,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工业化不断发展的同时,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综上所述,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起来,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6.(2022襄阳中考19.)【百年变局与开创新局】
【变局:沉沦与上升】
材料一 中国历史学会原会长张海鹏说:“中国从鸦片战争以后的历史是往下沉沦的历史(沉沦是指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近代中国沉沦的谷底,是从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开始的,一直到1920年。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以后,中国社会呈现出向上的发展趋势。”(如图1所示)
(1)《辛丑条约》的签订是近代中国沉沦到谷底的开始。你如何理解这一历史结论?
(2)“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以后,中国社会呈现出向上的发展趋势。”根据所学知识,以1921年至1949年的相关史实论证该观点的正确性。(要求:列举三例史实并进行论证)。
【开局:工业化起步】
材料二 “特等劳动模范”王崇伦主要事迹
1953年,我国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鞍山钢铁厂的生产建设在突飞猛进地发展。
王崇伦积极投身鞍钢生产和技术竟赛活动,不断创新技术,加工卡动器的纪录连连取得新突破,由45分钟縮短到30分钟,最后缩短到19分钟,大幅度提高了生产效率。他操作的“牛头刨”,成了“千里马”。
(3)根据材料二,指出鞍山钢铁厂开展生产和技术竞赛活动的历史背景。归纳王崇伦的劳动精神。
【新局:走进新时代】
材料三
图2 图3
(4)根据图2,对比中国与世界经济增长率的整体变化,指出其中的一种变化情况。根据图3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答案】(1)《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赔款数目最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辛丑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2)①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②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推动了国民大革命的开展。③北伐战争,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统治。④南昌起义、秋收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革命武装的开始;拉开了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序幕。⑤大革命失败后,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井冈山道路,指引中国革命走向胜利。⑥遵义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⑦长征的胜利,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⑧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中国国际地位得到提高。⑨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为新中国成立莫定了基础。⑩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成为真正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答出任意三点史实且论证正确即可)
(3)背景:第一个五年计划(或“一五”计划)的开展;鞍钢生产建设的发展。劳动精神:热爱劳动;技术创新;刻苦钻研;精益求精。(答出一点即可)
(4)示例一:变化情况:中国经济增长率高于世界经济增长率。原因:中国:坚持党的领导,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全面深化改革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等。世界:世界经济都面临债务危机、通胀问题、贸易保护主义、新冠疫情等问题的困扰,经济发展逐渐趋缓。
示例二:变化情况:中国和世界经济增长率逐渐下降(或呈下降趋势)。原因:中国和世界经济都面临债务危机、通胀问题、贸易保护主义、新冠疫情等问题的困扰,经济发展逐渐趋缓。
7.(2022南充中考21.) 党和人民百年奋斗,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初就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并同孙中山先生领导的中国国民党携手合作,帮助国民党完成改组,建立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掀起轰轰烈烈的大革命,给北洋军阀反动统治以沉重打击。
——摘自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材料一中“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是在哪次大会首次提出的?“革命统一战线”建立的标志是什么?指出国共第一次合作取得的主要成果。
材料二 中国与印度、美国的钢产量和发电量的比较
项目 中国(1952产量) 印度(1950产量) 美国(1950产量)
钢产量(人均) 2.37千克 4千克 538.3千克
发电量(人均) 2.76千瓦时 10.9千瓦时 2949千瓦时
——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建国初期工业生产的状况。为改变这一现状实施了什么计划?这一计划的实施有什么意义?
材料三 经济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开放的窗口。从特区可以引进技术,获得知识,学到知识,管理也是知识。特区成为开放的基地,不仅在经济方面、培养人才方面使我们得到好处,而且会扩大我国的对外影响。
——邓小平
(3)1988年哪一个地区被国家划为“经济特区”?据材料三概括经济特区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起了哪些作用?
【答案】(1)会议: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或“中共二大”)
标志: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或“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成果:“掀起轰轰烈烈的大革命”或“给北洋军阀反动统治以沉重打击”。(其他如掀起国民大革命或打响北伐战争或创办黄埔军校或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也可得分)
(2)状况:我国的工业水平很低,基础薄弱。
计划:第一个五年计划(或“一五计划”)
意义: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3)特区:海南岛
作用:①引进管理,技术等知识。②有利经济发展.③有利培养人才。④扩大对外影响。(每点2分,任答3点给6分)
8.(2022怀化中考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苏联社会主义发展线索时间轴
材料二 在即将过去的这个世纪里,俄罗斯有四分之三的时间是在为共产主义原理而奋斗的标志下生活的。看不到这一点,甚至否定这一时期不容置疑的成就就是错误的。然而,如果我们不意识到社会和人民在这一社会实验中付出了那种巨大的代价,那就更是大错而特错了。
——俄罗斯总统普京《千年之交的俄罗斯》
材料三 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线索时间轴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有何作用?苏联模式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普京所说苏联发展过程中“不容置疑的成就”有哪些,并分析苏联解体的原因。
(3)中国的“一五”计划借鉴了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模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请举-例“一五”计划期间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随着时间的推移,苏联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阅读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是如何吸取苏联教训,变革这种僵化模式的?
(4)对比苏联和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谈谈你的启示。
【答案】(1)作用: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标志: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
(2)成就: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时期,实施三个五年计划;新宪法的颁布,确立社会主义体制;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的胜利告终。原因:苏联共产党在建设苏维埃社会主义实践中严重背离了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导致的;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
(3)成就:鞍钢建成投产;长春一汽;沈阳第一机床厂;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川藏、青藏、新藏公路通车等。做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4)社会主义制度需要完善,需要在维持基本制度的前提下改革具体制度,使之符合生产力发展的需要;社会主义改革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由易到难、由经到政的过程,要把握好时机;社会主义道路要符合本国基本国情和本国人民实际需要.
9.(2022吉林省中考18 .)中国共产党的初心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以下探究。
(1)[民族独立]哪次会议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标志中国人民赢得民族独立,真正成为国家主人的事件是什么?
(2)[工业奠基]写出一项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在东北地区取得的工业成就。
(3)[科技强国]写出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名称。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的科学家是谁?
(4)[改革创新]哪次会议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什么?(5)[幸福生活]在党的领导下,近年来,你的家乡发生了哪些变化?
【答案】(1)中共七大;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2)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鞍山钢铁公司和沈阳飞机制造厂等;
(3)东方红一号;袁隆平;
(4)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5)言之有理即可。
11.(2022达州中考15.) 国家制度的确立不能照搬现成模式,只有根据自己的国情和时代需要,做出正确抉择的国家,才能赢得历史的青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用光荣革命的非暴力手段,建立了一种新的政治制度……新制度营造出一种宽松、自由和开放的环境。否则,就难以想象,英国社会如何能在18、19世纪和平地实现现代化。
——钱乘旦《世界现代化历程》
(1)材料一中“新的政治制度”是什么?该制度依据的法律文献是?
材料二 1787年通过制宪会议制定的美国完法.……开始了在一个大国里的大胆的政治试验。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依据材料二和上图,归纳该宪法体现了哪项原则?
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施行,使中国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有了可靠的制度保障和宪法依据。
——选自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人民代表大会召开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3)结合下图和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三中“可敬的制度保障”是指什么政治制度?此外,党和国家还制定了两项基本政治制度,一项是民族区城自治制度,另一项是什么制度?
(4)综合上述材料,结合国家制度建设的实际情况,你能得出怎样的认识?
【答案】(1)君主立宪制。《权利法案》。 (2)三权分立。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4)不同国情,政治制度不一样。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八下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中考真题凝聚全国各地历史精英智慧,准确把握大纲要求,紧跟时代步伐,展示各地中考文化。本专辑按照单元精选2022年全国各地中考真题,助力同步教学,欢迎下载。
【单元概述】
这一单元主要反映新中国创造性地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实现了中国社会在20世纪的第二次历史性巨变。我国颁布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等史实,说明新中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我们应认识到我国在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进程中,既有成功的探索,也有重大的失误和挫折,新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知识要点】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第4课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
1、原因:新中国成立以后,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工业生产已经超过历史最高水平。但是,我国工业水平很低,基础薄弱,而且门类不全。
2、目的: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3、时间:1953年—1957年
4、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的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的培养建设人才。
5、意义: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6、“一五”计划成就:【P19历史上的第一】①1953年底,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②1956年,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中国第一辆汽车;③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地一架喷气式飞机;④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⑤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⑥川藏、青藏、新藏公路相继通车,密切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新建宝成、鹰厦等铁路30余条。⑦ 我国以苏联帮助兴建的156个项目为中心,形成了以鞍钢为中心的东北重工业基地;⑧华北和西北也建立了一批新的工业基地。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1、时间 :1954年9月  2、地点:北京
3、内容:
(1)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五四宪法”) 性质:①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②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③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朱德为副主席,刘少奇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
4、意义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拓展延伸】
1.“一五”计划实施的条件有哪些?简析取得重大成就原因。
答:条件: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广大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为新中国发展经济提供了一个相对安定的环境;土地改革的胜利完成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新中国成立后,苏联第一个同我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原因:①党的正确领导;②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确立;③全国人民的支持和艰苦努力;④苏联的帮助。
第5课 三大改造 (1953——1956)
一、 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一)农业合作化 1953年――1956年
1.农业合作化原因:
(1)土地改革以后,农民分到了土地,农业生产有了恢复和发展,但农业仍然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
分散经营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2)农民也有进行互助合作的要求。
2.方式: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经历了由农业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到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三个阶段。
3.结果: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高潮。 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二)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手工业合作化
1.背景:农业合作化运动推动了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结果:1956年,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二、公私合营 1954年――1956年1.背景:
(1)资本主义工商业是新中国初期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民政府帮助下,取得一定发展。
(2)私营工商业中,存在不利于国计民生的消极方面,一些私营工商业主为牟取暴利,严重扰乱经济秩序。
(3)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国营经济力量的增强公私合营经济出现并有所发展。
2.目的:使私有制经济过渡到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3.方式及政策:
(1)公私合营:从1954年开始,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发展为企业的公私合营。公私双方共同经营企业,公方代表居于领导地位。
(2)赎买政策: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即按全行业公私合营时资本家的资本发给定息。这种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意义)
4.结果:1956年初,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
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1、时间: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意义:(1)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
(2)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起来,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局限性(缺点):在社会主义改造工作的后期,也存在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
【拓展延伸】 1.近现代中国社会性质的三次转变。
鸦片战争:中国由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新中国成立:中国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变为新民主主义社会
三大改造的完成:中国新民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1950年开始的土地改革确立的是个体农民的土地私有制;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使土地私有制转变为集体公有制。
第6课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一、在探索中曲折前进(1956――1966年)
1.中共八大1956年(1)背景:(1)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已经在我国建立起来。(2)《论十大关系》和后来发表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理论成果,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宝贵经验和理论准备,从思想上和理论上为八大召开作了重要准备。
(2)内容:大会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2.探索中的失误:
(1)总路线: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2)失误:全国掀起了“大跃进”的高潮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评价: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反映了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的愿望,但急于求成,忽略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加上当时自然灾害严重等因素,1959年至1961年,我国的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
(4)影响:1959年至1961年,我国的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
3.国民经济调整(1961-1965年)
(1)方针:“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2)时间:1961年初开始实施,到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的任务基本完成。
(3)影响:工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呈现出物价稳定、市场繁荣的新面貌。
(4)“七千人大会” 1962年1月11日至2月7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了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这次大会对推动国民经济全面调整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 “文化大革命”(1966――1976年)
1.背景和原因:20世纪60年代中期,毛泽东认为党和国家面临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为此,他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想通过发动“文化大革命”来防止资本主义复辟。
2.开始标志:1966年夏,“文化大革命”全面发动。
3.指挥部:陈伯达、江青、康生、张春桥等人组成的中央文革小组,成为“文化大革命”的实际指挥部。
4.口号:“打倒一切,全面内战”。
5.动乱局面的出现
(1)许多地方出现造反派组织打、砸、抢事件,学校停课、工厂停工“闹革命”,一些党政机关受到冲击,大批各级领导干部和知识分子遭到批判和揪斗。
(2)民主与法制受到践踏,社会和生产秩序陷于混乱。
(3)国家主席刘少奇被诬蔑为“叛徒、内奸、工贼”,遭受了残酷迫害,成为“文化大革命”中最大的冤案。
6.斗争:全国动乱局面引起老一辈革命家的严重忧虑和愤怒。他们对江青等人的倒行逆施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但遭到了压制和打击。1967年“二月逆流”。
7. 结束:两大反革命集团被粉碎:
1971年9月13日,林彪等人慌忙外逃,在蒙古人民共和国温都尔汗机毁人亡,这就是“九一三事件”。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
“文化大革命”中,江青、王洪文、张春桥、姚文元等人逐渐勾结起来,进行篡党夺权的阴谋活动。毛泽东多次批评他们,说他们是“四人帮”。
1976年9月,毛泽东与世长辞,全国人民无限悲痛。江青反革命集团加紧夺取党和国家最高领导权的阴谋活动。10月6日,华国锋、叶剑英等代表中央采取断然措施。将“四人帮”隔离审查,一举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了长达十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
8.评价与反思:
(1)评价:“文化大革命”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新中国成立后最严重的挫折,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2)反思:它的发动,有复杂的社会历史原因。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很短,我们党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没有完全搞清楚,因而在探索中走了弯路。人世间没有一帆风顺的事业,世界历史总是在跌宕起伏的曲折过程中前进的。
三、 建设成就 1.工业和交通成就
(1)建成武汉、包头两大钢铁基地。
(2)建成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和大港油田。到1965年,我国实现了原油和石油产品的全部自给。工业布局有了明显改善,原有的沿海工业基地得到加强,广大内地也新建了不同规模的现代工业。
(3)新兴的电子工业、原子能工业、航天工业从无到有地发展起来。
(4)交通方面,修建了兰新、兰青、包兰等铁路。
(5)水利建设也取得很大成绩。
(6)我国首先完成了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1965年),这在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
(7)国防尖端技术取得了巨大进展。
(8)意义:我国初步形成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现代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2.模范人物:大庆石油工人“铁人”王进喜、党的好干部焦裕禄、解放军好战士雷锋。
3.“文革”期间科技成就
(1)1967年6月,我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2)1970年4月,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3)1973年,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强优势的籼型杂交水稻。
【真题演练】
一.选择题
1.(2022沈阳中考7.)辽宁为新中国的工业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1956年7月19日,我国第一架新型喷气式飞机在沈阳试制成功,7月20日,我国最大的一座炼炉——鞍钢九号高炉,练出第一炉钢水。与上述成就相关的是( )
A.土地改革 B.第一个五年计划 C.三大改造 D.建立经济特区
2.(2022温州中考4.)据图可知,“一五”计划的主要目标是(  )
A. 发展中国外交事业 B. 完成土地改革
C. 改变工业落后面貌 D. 推进改革开放
3.(2022昆明中考16.)随着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中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开始起步,并取得巨大成就,民主政治建设也顺利进行。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胜利召开。大会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它是( )
A. 《中国土地法大纲》 B.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4.(2022建设兵团中考11.)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鞍钢技术革新能手王崇伦发明和改进了“万能工具胎”,一年完成三年的劳动定额。这一时期出现了“每一秒钟都为创造社会主义社会而劳动"的口号。材料反映的精神内涵是( )
A. 乐于助人 B. 严守纪律 C. 忘我奉献 D. 生命至上
5.(2022遂宁中考8.)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也加紧进行。在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诞生同时,奠定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基础的根本政治制度也确立了,它是( )
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 政治协商会议制度D. 基层民主自治制度
6.(2022凉山中考7.) 1954年9月,张爷爷作为农业战线的代表参加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会上,他为我 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一部宪法的诞生投上了庄严的一票。这部宪法是( )
A.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7.(2022德阳中考8.) 1956年我国的工业产量出现了突飞猛进的增长,超过了前一年的25%,同时资本投入也增加了60%。这得益于( )
A. 土地改革推行 B. 计划经济的实施
C. 三大改造的完成 D. 改革开放的深化
8.(2022临沂中考15.)下图所反映的我国发展国民经济的计划,是在党中央的直接领导下,由周恩来、陈云主持制定的。该计划实施的历史意义是( )
A. 集中主要的力量发展重工业 B. 大多数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
C. 中国工业落后面貌开始改变 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步建立
9.(2022东营中考15)下列哪一语句反映的是我国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取得的建设成就?()
A.“万里河山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B.“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C.“包干到户生产忙,喜看稻菽千重浪” D.“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栋房”
10.(2022赤峰中考10.)《人民日报》1954年1月25日文:“中央、华北和北京各机关选民投票的队伍,充溢着格外热烈的气氛。好多单位的首长们和住地选区的选民们一起参加投票。”材料说明()
A. 社会主义改造的成效显著 B. 社会主义民主法制体系完备
C. 制定宪法是建国初期的首要任务 D. 人民当家作主行使国家权力
11.(2022盘锦中考11.)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的标志是( )
A. 新中国的成立 B. “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
C.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D.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12.(2022邵阳中考13.)2021年12月4日,国务院新闻办发表《中国的民主》白皮书。白皮书指出“中国的民主是人民的民主,人民当家做主是中国民主的本质和核心”。保障我国“人民当家做主”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
A.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 政治协商制度
C.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 君主专制制度
13.(2022齐齐哈尔中考19.)我国取得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武汉长江大桥建成等巨大建设成就,得益于( )
A. 土地改革 B. 第一个五年计划 C. 西部大开发 D. 自贸区的成立
14.(2022泰州中考12.)下图为1953年创作的宣传画《把更多的钢铁送到祖国建设的最前线》。该宣传画体现了我国()
A. 人民打败美帝国主义的坚定信念 B. 土地改革后农民支持工业的决心
C. 一五计划时期工人建设祖国的热情 D.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工人的愿望
15.(2022牡丹江、鸡西中考16.)下图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主要工业品和粮食产量变化柱状图。其中数据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 新中国的成立 B. “一五计划”的实施
C. 社会主义建设的推动 D. “文化大革命”的开展
16.(2022大庆中考18.)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再到“中国智造”,反映了我国工业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标志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的是( )
A. 土地改革的完成 B. 三大改造的完成
C.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D. 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
17.(2022北部湾经济区中考11 .) 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曾说:“(我们)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为改变这种局面,我国实行了( )
A. 土地改革 B. 第一个五年计划 C. 三大改造 D. 改革开放
18.(2022荆州中考7.)1953年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颁布,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选举法》。该《选举法》的颁布实施()
A. 宣告了三大改造的完成 B. 激发了人民的民主意识
C. 吹响了改革开放的号角 D. 标志着工业化建设开始
19.(2022聊城中考15.)1953年,毛泽东指出,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要旨在于“解决所有制的问题”。为此,党和政府( )
A. 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 B. 开始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C. 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 D. 发出了“大跃进”号召
20.(2022北京中考13.)下侧照片是我国20世纪50年代经济领域重大变革的一个场景。这一变革的作用是( )
A. 建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 B. 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C. 保卫了广大中国人民和平生活 D. 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1.(2022天津中考13.) 1956 年,完成公私合营的天津劝业场变成了统一管理的大型综合商场。该事件反映的是( )
A. 实业救国 B. 三大改造 C. “大跃进” D. 改革开放
22.(2022赤峰中考11.)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下列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选项是( )
选项 史实 结论
A 1950年土地改革 土地公有制建立
B 1953年一五计划 优先发展农业
C 1953年三大改造 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公有制
D 1956年中共八大 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A. A B. B C. C D. D
23.(2022扬州中考8.)1956年,全国手工业工人代表、雕刻家杨士惠在献给毛主席的喜报信中写到:“毛主席、共产党指出了合作化的方向,给我们开辟了光明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这突出表现了( )
A. 获得民族独立的自豪 B. 对人民当家作主的骄傲
C. 实现公私合营的喜悦 D. 对中国发展道路的认同
24.(2022衡阳中考7.)下图反映了我国1956年公私经济成分的比例。图中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A. 土地改革完成 B. 三大改造的完成 C. 大跃进运动开展 D. 国民经济调整到位
25.(2022郴州中考10.)邓小平在《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中指出“我们党的十三大阐述中国社会主义是处在一个什么阶段,就是处在初级阶段……”材料中的“初级阶段”开始于( )
A. 新中国的成立 B. 土地改革的完成
C. 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D.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26.(2022宜昌中考13.)新中国建立初期,一名资本家这样说:“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它比起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投资总额是多么渺小,得到的却是一个人人富裕、繁荣强盛的社会主义国家。”与该言论相关的史事是( )
A. 土地改革 B. 人民公社化运动 C. 三大改造 D. “大跃进”运动
27.(2022绥化中考16.)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的标志是( )
A. 新中国成立 B. 土地改革的完成
C.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D.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28.(2022龙东中考13.)我国现在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之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 )
A. 新中国成立 B. 西藏和平解放
C. 土地改革完成 D. 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29.(2022大庆中考19.)北京同仁堂是我国中药名牌老店。1954年,为了贯彻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政策,同仁堂率先实现公私合营。我国在公私合营过程中采取的创造性举措是( )
A. 无偿没收 B. 赎买政策 C. 平均分配 D. 成立乡镇企业
30.(2022贺州中考7 .) 图表是中国1953年到1956年粮食产量的变化图。这表明当时我国( )
A. 全行业公私合营开始实施 B. 全面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成就显著
C. 农业合作化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D. 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
31.(2022聊城中考16.)1961年1月,毛泽东在中共八届九中全会上发表讲话,号召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要使1961年成为“实事求是年”。毛泽东发出这一号召主要是因为,当时( )
A. 北约华约对峙局面出现 B. 国防工业与尖端科技落后
C 西方国家孤立封锁中国 D. 国民经济发生了严重困难
32.(2022常德中考11.)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时期涌现出许多杰出的英雄模范人物。如下图中三位人物共同体现出来的时代精神是( )
“铁人”王进喜 党的好干部焦裕禄 解放军好战士雷锋
A. 艰苦创业、无私奉献 B. 同仇敌忾、国际主义
C. 改革创新、与时俱进 D. 崇尚法治、健全民主
33.(2022桂林中考7.)1960年石油大会战开始。在内外交困的艰苦条件下,大庆油田广大干部职工发扬“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精神,为实现中国石油自给做出重大贡献。大会战中涌现出的典型代表是( )
A 王进喜 B. 雷锋 C. 焦裕禄 D. 屠呦呦
34.(2022陕西中考6.)中共八大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相同点是( )
①都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精神②都明确了经济建设是中心任务
③都指明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方向④都做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35.(2022齐齐哈尔中考20.) “劳动创造幸福,实干成就伟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被誉为“铁人”的英雄模范人物是( )
A. 王进喜 B. 焦裕禄 C. 雷锋 D. 邓稼先
36.(2022河北中考5.)《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记述道:“1971年8月13日,中共中央提出,争取在‘四五’计划期间,在农村普及小学五年教育……1975年‘四五’计划完成时,全国中小学生在校数量出现了一个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高峰。与1965年相比,1976年小学生人数增加了29.1%,初中生人数增加了4.4倍,高中生人数增加了10.3倍。”该“记述”应纳入的学习主题是( )
A. 新中国政权巩固 B.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C. 改革开放初见成效 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
37.(2022海南中考8.)他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根植于心,在兰考的470天中靠着一辆自行车和一双铁脚板,深入到120多个生产大队走访、调研,研究出治理兰考“三害”的新路子。他就是( )
A. 雷锋 B. 焦裕禄 C. 王进喜 D. 邓稼先
38.(2022梧州中考7 .)1956年,中国共产党的某次重要会议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这次会议是( )
A. 中共七大 B.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C. 中共八大 D. 中共八大二次会议
39.(2022宿迁中考11.)在地冻天寒的白山黑水间,面对着日寇的疯狂“围剿”,杨靖宇孤身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为甩掉中国“贫油国”的帽子,“铁人”王进喜“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两弹一星”功臣钱学森放弃在美国的体面生活,克服重重阻挠回到祖国怀抱。这些事迹共同体现了( )
A.艰苦创业精神 B.自力更生精神
C.团结协作精神 D.爱国主义精神
40.(2022百色中考9 .)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火热年代,全国各条战线涌现出了大批英雄模范人物。其中,被誉为“党的好干部”的是( )
A. 王进喜 B. 雷锋 C. 邓稼先 D. 焦裕禄
41.(2022广东中考19 .)1959年,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竣工。包括党和国家领导人、军人、老区百姓等,都无偿送来了战争年代保存下来的各种物品。这反映了我国( )
A. 关注革命老区发展 B. 重视弘扬革命传统
C. 建成独立工业体系 D. 发展军工巩固国防
二.非选择题
1.(2022十堰中考12.)2021年11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总结了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哪一事件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中国共产党为中国革命开辟了一条什么道路?什么事件标志着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结束?
(2) 我国在哪一年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请写出一个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出的模范人物。
(3)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什么历史性决策?我国加入哪一国际组织为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
(4) 哪一次会议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2.(2022随州中考11.)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自古以来,各行各业人才辈出,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应问题。
【“医圣”张仲景】
材料一 《伤寒杂病论》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总结了各种疾病的症候,提出在诊断上要辨证分析病情,然后对症治疗;还提出了“治未病”理论……
——齐世荣主编《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和平使者”郑和】
材料二 15世纪前期,明成祖派遣宦官郑和远航海外。郑和先后七次率领船队出海,访问了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郑和下西洋是世界历史上规模空前的远洋航行,在资金、装备、技术等方面大大领先于半个多世纪之后的欧洲远洋航海家的航行。
——张帆、李帆主编《中外历史纲要》(上)
【“铁人”王进喜】
材料三 王进喜(1923—1970)
(1)材料一中“辨证分析病情”的思想与我国春秋时期哪位思想家看待问题的方法相似?“‘治未病’理论”对应对新冠疫情有何借鉴意义?
(2)结合材料二,指出郑和下西洋最远达到的地区。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郑和下西洋的背景。
(3)材料三中“铁人”王进喜参加的石油大会战是建设我国哪一油田?他是我国哪一时期涌现出的英雄模范?
(4)综上所述,请谈谈他们身上所体现出的中华民族优秀品质。
3.(2022桂林中考1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天工开物》)全书分为乃粒(粮食作物栽培)、粹精(谷物加工)、作咸(制盐)、甘嗜(制糖)、膏液(榨油)、乃服(养蚕与纺织)……佳兵(兵器)、蘖(酒母、酒)及珠玉18卷。该书图文并茂,附有120多幅工艺流程图,形象生动地记录了生产的过程。
——《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二:(公私合营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上海制药工业有了很大的发展。绝大部分的西药原料,我们都能自己生产了。……现在各种磺胺类的原料药,不但上海自己能够制造,供应国内有余,还大量出口远销国外。 ——陈铭珊:《回忆企业公私合营前后》
材料三:(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四研究院四十一所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固体大推力发动机研制团队)为了让中国的“飞天战车”拥有澎湃动力,他们主动挑战国内科研空白,使我国固体运载动力事业从无到有、由弱到强,实现我国大型固体动力研制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所有人的努力,只为了心中的中国梦,能融入头顶的灿烂星河。”
——罗旭:《我们的目标,是宇宙更深处》(《光明日报》2022年5月29日)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归纳上海制药工业发展的表现,并分析其实现发展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指出这个团队的奋斗目标。综合上述材料,说说该团队弘扬了怎样的工匠精神?
4.(2022怀化中考26.)近代以来,西方列强加紧侵略中国,诞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逐渐发展壮大,民族工业在恶劣的环境中艰难生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统计结果表明,我们的航运公司今年亏损额达到了400万两白银,当然法国的轮船公司也大致如此。照这样下去,我们将很快退出上海航运市场了一造成这样局面的原因是李鸿章先生蒸蒸日上的轮船招商局。
——1882年英国商人比尔慈利的年度财务报表
材料二 “讲到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讲到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
——毛泽东
材料三
材料四 建国后我国工业产值中部分经济成分所占比重图
请回答:
(1)洋务运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面对外国资本的人侵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毛泽东说这句话的理由。
(3)根据材料三图示显示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叙述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后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趋势,并说明出现这种趋势的原因。
5.(2022包头中考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人民日报》1949~1955年的部分社论
时 间 标 题
1949年9月24日 新纪元开始了——记政协代表关于 国旗、国都、纪元的讨论
1949年10月1日 万岁,新中国!
1950年7月16日 土改法带来幸福远景,关中农民无限喜悦
1950年11月6日 首都文艺界集会讨论,纷纷签名志愿抗美援朝
1953年11月9日 必须大张旗鼓地向农民宣传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1954年6月29日 中印两国总理联合声明
1954年9月2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有力武器
1955年4月27日 从万隆开始
——摘编自陈月明《使命与主体:〈人民日报〉社论(1949~2008) 的话语呈现》
根据材料可以提炼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巩固”“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三个主题,请你任选一个,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材料中提取三个相关联的史事,围绕主题,加以说明。(要求:史论结合,条理清楚,符合逻辑。)
6.(2022襄阳中考19.)【百年变局与开创新局】
【变局:沉沦与上升】
材料一 中国历史学会原会长张海鹏说:“中国从鸦片战争以后的历史是往下沉沦的历史(沉沦是指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近代中国沉沦的谷底,是从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开始的,一直到1920年。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以后,中国社会呈现出向上的发展趋势。”(如图1所示)
(1)《辛丑条约》的签订是近代中国沉沦到谷底的开始。你如何理解这一历史结论?
(2)“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以后,中国社会呈现出向上的发展趋势。”根据所学知识,以1921年至1949年的相关史实论证该观点的正确性。(要求:列举三例史实并进行论证)。
【开局:工业化起步】
材料二 “特等劳动模范”王崇伦主要事迹
1953年,我国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鞍山钢铁厂的生产建设在突飞猛进地发展。
王崇伦积极投身鞍钢生产和技术竟赛活动,不断创新技术,加工卡动器的纪录连连取得新突破,由45分钟縮短到30分钟,最后缩短到19分钟,大幅度提高了生产效率。他操作的“牛头刨”,成了“千里马”。
(3)根据材料二,指出鞍山钢铁厂开展生产和技术竞赛活动的历史背景。归纳王崇伦的劳动精神。
【新局:走进新时代】
材料三
图2 图3
(4)根据图2,对比中国与世界经济增长率的整体变化,指出其中的一种变化情况。根据图3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7.(2022南充中考21.) 党和人民百年奋斗,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初就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并同孙中山先生领导的中国国民党携手合作,帮助国民党完成改组,建立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掀起轰轰烈烈的大革命,给北洋军阀反动统治以沉重打击。
——摘自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材料一中“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是在哪次大会首次提出的?“革命统一战线”建立的标志是什么?指出国共第一次合作取得的主要成果。
材料二 中国与印度、美国的钢产量和发电量的比较
项目 中国(1952产量) 印度(1950产量) 美国(1950产量)
钢产量(人均) 2.37千克 4千克 538.3千克
发电量(人均) 2.76千瓦时 10.9千瓦时 2949千瓦时
——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建国初期工业生产的状况。为改变这一现状实施了什么计划?这一计划的实施有什么意义?
材料三 经济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开放的窗口。从特区可以引进技术,获得知识,学到知识,管理也是知识。特区成为开放的基地,不仅在经济方面、培养人才方面使我们得到好处,而且会扩大我国的对外影响。
——邓小平
(3)1988年哪一个地区被国家划为“经济特区”?据材料三概括经济特区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起了哪些作用?
8.(2022怀化中考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苏联社会主义发展线索时间轴
材料二 在即将过去的这个世纪里,俄罗斯有四分之三的时间是在为共产主义原理而奋斗的标志下生活的。看不到这一点,甚至否定这一时期不容置疑的成就就是错误的。然而,如果我们不意识到社会和人民在这一社会实验中付出了那种巨大的代价,那就更是大错而特错了。
——俄罗斯总统普京《千年之交的俄罗斯》
材料三 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线索时间轴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有何作用?苏联模式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普京所说苏联发展过程中“不容置疑的成就”有哪些,并分析苏联解体的原因。
(3)中国的“一五”计划借鉴了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模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请举-例“一五”计划期间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随着时间的推移,苏联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阅读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是如何吸取苏联教训,变革这种僵化模式的?
(4)对比苏联和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谈谈你的启示。
9.(2022吉林省中考18 .)中国共产党的初心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以下探究。
(1)[民族独立]哪次会议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标志中国人民赢得民族独立,真正成为国家主人的事件是什么?
(2)[工业奠基]写出一项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在东北地区取得的工业成就。
(3)[科技强国]写出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名称。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的科学家是谁?
(4)[改革创新]哪次会议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什么?(5)[幸福生活]在党的领导下,近年来,你的家乡发生了哪些变化?
11.(2022达州中考15.) 国家制度的确立不能照搬现成模式,只有根据自己的国情和时代需要,做出正确抉择的国家,才能赢得历史的青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用光荣革命的非暴力手段,建立了一种新的政治制度……新制度营造出一种宽松、自由和开放的环境。否则,就难以想象,英国社会如何能在18、19世纪和平地实现现代化。
——钱乘旦《世界现代化历程》
(1)材料一中“新的政治制度”是什么?该制度依据的法律文献是?
材料二 1787年通过制宪会议制定的美国完法.……开始了在一个大国里的大胆的政治试验。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依据材料二和上图,归纳该宪法体现了哪项原则?
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施行,使中国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有了可靠的制度保障和宪法依据。
——选自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人民代表大会召开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3)结合下图和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三中“可敬的制度保障”是指什么政治制度?此外,党和国家还制定了两项基本政治制度,一项是民族区城自治制度,另一项是什么制度?
(4)综合上述材料,结合国家制度建设的实际情况,你能得出怎样的认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