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济南的冬天》课件(共25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课《济南的冬天》课件(共25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7-30 11:20: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济南的冬天
老舍
绘景
活动一
自由朗读课文,明确济南冬天的特点。
要求: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
在老舍的眼中,济南的冬天是_________的
活动二
再读课文,梳理文章脉络,绘制思维导图
济南的冬天
可爱
秀气
淡雅

冬天的济南
对比
活动二
再读课文,梳理文章脉络,完成思维导图
济南的冬天
温晴(宝地)
与北平相比
无风声
与伦敦相比
无重雾
与热带相比
无毒日

阳光朗照下的山
可爱
薄雪覆盖下的山
秀气
城外的远山
淡雅



绿
冬天的济南
对比
析言
活动:循言识美,自选美文
如果让你从文中选择一段文字参加“吟四季美景,品生活情怀”朗诵比赛,你会选择哪一段呢?请你做一个朗读设计
我想选择的语段 选择理由 朗读设计
析言策略: 推敲
推敲词语—(动词、形容词、副词、语气词等)
推敲修辞—(比喻、拟人、对比、排比等)
推敲句式—(长短句、反复句、倒装句等)
推敲节奏
推敲标点
活动:循言识美,自选美文
如果让你从文中选择一段文字参加“品四季美景,感生活情怀”朗诵比赛,你会选择哪一段呢?请你做一个朗读设计
我想选择的语段 选择理由 朗读设计
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手法:“暖和安适地睡着”“把他们唤醒”,运用拟人的手法,让静态的景有了情感的温度。 标点:“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作者在询问读者,自然地与读者进行心灵沟通,获得读者的共鸣。 总结:作者创设了一个优美温馨的意境,表现对冬天济南的喜爱。
.
.
活动:比较阅读,探寻美迹
诗的境界中必须有山有水。那么,请看济南吧。那颜色不同,方向不同,高矮不同的山,在秋色中便越发的不同了。以颜色说吧,山腰中的松树是青黑的,加上秋阳的斜射,那片青黑便多出些比灰色深,比黑色浅的颜色,把旁边的黄草盖成一层灰中透黄的阴影。山脚是镶着各色条子的,一层层的,有的黄,有的灰,有的绿,有的似乎是藕荷色儿。山顶上的色儿也随着太阳的转移而不同。……山腰中的颜色是永远在那儿变动,特别是在秋天,那阳光能够忽然清凉一会儿,忽然又温暖一会儿,这个变动并不激烈,可是山上的颜色觉得出这个变化,而立刻随着变换。忽然黄色更真了些,忽然又暗了些,忽然像有层看不见的薄雾在那儿流动,忽然像有股细风替"自然"调合着彩色,轻轻的抹上层各色俱全而全是淡美的色道儿。
老舍《济南的秋天》
点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请尽量言简意赅的阐述观点。
品情
眼中景,心中情
材料1:济南境内的主要山峰有长城岭、跑马岭、梯子山、黑牛寨等。最高峰海拔为989米。
材料2:济南地处中纬度地带,冬季寒冷少雪。年平均气温13. 8℃,最低气温零下19. 7℃,最低月均温-3. 2℃(1月)。
材料一:本文的写作与作者的生活经历有着密切关系,老舍25岁前一直生活在北京,1924年他应邀去英国任教,在伦敦生活了6年,他身居异国,饱尝孤寂之苦。离开英国途中在地处热带的新加坡住了半年,所以领教过北京的风、伦敦的雾、热带毒日头的厉害,而一回国使到山东齐鲁大学任教,定居济南。生活在济南温暖宜人的冬季里,老含感到异常陶醉,于是写出了《济南的冬天》这篇文章。
材料二:从民国十九年七月到二十三年秋初,我整整的在济南住过四载。在那里,我有了第一个小孩,即起名为“济”。在那里,我交下不少的朋友:无论什么时候我从那里过,总有人笑脸地招呼我;无论我到何处去,那里总有人惦念着我。在那里,我写成了《大明湖》《猫城记》《离婚》《牛天赐传》和收在《赶集》里的那十几个短篇。在那里,我努力地创作,快活地休息。……四年虽短,但是一气住下来,于是事与事的联系,人与人的交往,快乐与悲苦的代换,便显明地在这一生里自成一段落,深深地印划在心中;时短情长,济南就成了我的第二故乡 -老舍《吊济南》
冬天的济南在作者的眼中是个“理想的境界”,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
在作者情感深处,济南是其漂泊流浪后栖身的港湾,是其生活困顿时给予温情滋润的摇篮。作者喜爱济南冬天的“温晴”,不只是喜爱某种气候,而是喜爱某种包含温和明朗的美感,是济南带给老舍的“温情”的感受。
①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②因为有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
③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④最妙的是下点儿小雪呀。
⑤……这是张小水墨画……。
⑥……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
⑦……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回味情感,探究抒情方式
直接抒情:形容词、副词、语气词、标点
间接抒情
【借景抒情,融情于景】
创造意境,流露深情
虚实结合,展开想象
——拟人
揣摩手法
活动一:回顾“好的比喻”
找文中的比喻句,并说说它是不是“好的比喻”
活动二:学习“比拟
结合课文第9页的知识链接,说一说你对“比拟”的理解
定义:比拟是把物当作人来写(拟人)、把人当作物来写(拟物)或把甲物当作乙物来写(拟物)的修辞手法。
拟人:把物人格化。
例如: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这句话把桃花、杏花、梨花当作人来写,“你不让我,我不让你”“赶趟儿”,用的是拟人的手法。
拟物:
1.把人当作物来写。
例如:“他夹起尾巴逃跑了”这句话说他“夹着尾巴”用的是拟物的手法。
2.把甲物当作乙物来写。
例如:火山发出一声咆哮。
这句话把火山当作动物来写,说它在“咆哮”,用的是拟物。
“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表达效果:“暖和安适地睡着”“把他们唤醒”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山水比做人,有人的动作,增添了趣味,创造出一种优美、温馨的意境。
活动三、说一说什么是“好的拟人”
甲: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他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乙:这一圈小山围着济南,使济南在冬天也特别暖和。

甲: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
乙:等到快日落的时候,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儿薄雪露出点儿粉色。

兼具“形”“神”“情”
活动任务
①摘录能打动你的比拟句,从“形”“神”“情”三个角度进行赏析和批注
②小组交流讨论,全班展示。
活动四:读写创作
选择校园的一个季节,创作一个片段
要求
①抓住季节的特点,运用“比拟”和“比喻”传情达意
②小组交流,提出修改建议
③全班分享
感谢
点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请尽量言简意赅的阐述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