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东汉的兴衰课堂训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3课东汉的兴衰课堂训练(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4.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7-30 23:11: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3课 东汉的兴衰课堂训练
选择题
1. 公元25年,刘秀重建汉王朝,史称东汉。至此,距离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西汉已经过去了(  )
A. 176年 B. 177年
C. 226年 D. 227年
2. “公元26年,即汉光武帝称帝的第二年,下诏书,令民间释放奴婢。”材料中的“汉光武帝”建立的朝代是(  )
A. 西周 B. 东周
C. 西汉 D. 东汉
3. 汉光武帝刘秀统治时期,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经济得到恢复发展,史称(  )
A. “休养生息” B. “文景之治”
C. “汉武盛世” D. “光武中兴”
4. “宗室权落,外戚兴起;外戚势衰,而宦官又盛。”这一现象是指东汉(  )
A. 统治阶级内部的派系斗争
B. 中央和地方矛盾加强
C. 皇帝昏庸愚昧,不理朝政
D. 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
5. 东汉中期以后,形成了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他们轮流把持朝政,任用亲信,诛杀异己,导致政治腐朽不堪,正直的官员受到排挤陷害,社会混乱,人民遭殃。这种交替专权的恶性循环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走向衰亡。这段材料反映了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  )
A. 原因 B. 特点
C. 经过 D. 影响
6. 由于东汉后期的朝政越来越腐败,时局动荡不安,社会上大批贫民流离失所,加上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广大人民再也不能忍受这种黑暗的统治了,反抗的情绪在民间蔓延。创立太平道的张角,于 184 年发动了大起义。这段材料反映的是(  )
A. 起义的原因 B. 起义的经过
C. 起义的结果 D. 起义的影响
7. 如图是小明同学制作的关于黄巾起义的知识卡片,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
A. 时间
B. 领导人
C. 口号
D.作用
8. 下列选项不属于东汉政权后期逐步走向衰亡的原因的是(  )
A. 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
B. 州牧势力的膨胀
C. 黄巾起义的沉重打击
D. 王莽施政的危害
9. 汉光武帝刘秀以“柔术”治天下、重振朝纲的措施包括(  )
①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轻刑罚 
②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 
③整顿吏治,惩处贪官污吏 
④合并郡县,裁减官员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10. 下列属于东汉中后期主要政治特征的是(  )
A. 政治清明,社会安定
B. 诸侯四起,争夺王位
C.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D. 暴政治国,怨声载道
11. 东汉末年,爆发农民起义的原因包括(  )
①当时朝政的腐败  ②时局动荡不安 
③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④东汉皇帝实行暴政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12. 下列关于东汉末年黄巾起义与秦末陈胜、吴广起义相同点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当时的社会统治都非常黑暗
B. 起义前都进行了精心的准备
C. 都遭到了统治者的残酷镇压
D. 都使当时的统治者一蹶不振
13.绿林、赤眉大起义推翻新朝王莽政权后,很快又陷入了混战状态。面对这一混战之际,刘秀乘机壮大自己的势力,最终统一了中国,重建了汉室天下。由此可见( )
A.刘秀重建汉室天下完全得益于农民的起义
B.刘秀善于抓住时机,终究成就一番事业
C.刘秀是皇室成员,具有一定的社会威望
D.王莽的统治不得人心
14.吕思勉在《中国通史》一书中写道:“后汉(即东汉)屡有冲幼之君,自然产生不出皇族摄政的制度来,而只会由母后临朝;母后临朝,自然要任用外戚。”作者认为“母后临朝”会引起( )
A.外族入侵 B.农民起义 C.宦官专权 D.外戚专政
15.有人说:“西汉亡于外戚,东汉亡于宦官”。此句话中提到的“外戚”是( )
A.吕雉  B.王莽  C.刘彻  D.梁冀
16.《后汉书·皇后纪》评论说:“东京皇统屡绝,权归女主,外立者四帝,临朝者六后,莫不定策帷帟,委事父兄,贪孩童以久其政,抑明贤以专其威。”这反映东汉政治特点是( )
A.宦官专权  B.诸侯混战  C.社会和谐  D.外戚专权
17.汉光武帝统治时期的繁荣局面被称为“光武中兴”。“中兴”的含义是( )
A.恢复了汉朝政权和社会的安定与发展
B.以改变统治政策来减轻对人民的剥削
C.通过释放和禁止残害奴婢来实现平等
D.提倡节约和惩办贪官污吏以改变风气
18.西汉和东汉都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文景之治”与“光武中兴”的局面出现的共同因素是( )
A.严刑峻法,法家思想治国  B.奖励耕织,推广铁器牛耕
C.整顿吏治,严惩外戚宦官  D.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
19.东汉黄巾大起义前的10多年,领袖张角就创立了太平道,在社会底层宣传并收纳信徒数十万人。与秦末陈胜吴广“揭竿而起”相比较,其突出不同点在( )
A.为反抗当时的黑暗统治 B.起义前进行精心的准备
C.沉重打击了当时的统治 D.遭到统治者的残酷镇压
20.东汉民谣“发如韭,剪复生,头如鸡,割复鸣。吏不必可畏,小民从来不可轻”,反映了东汉后期什么样的社会状况( )
A.封建统治异常腐朽黑暗 B.农民处于无衣无食境地
C.各地农民不断起来反抗  D.黄巾起义瓦解东汉政权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东汉兴盛】
材料一 刘秀勤于政事,“每旦视朝,日昃乃罢,教引公卿、郎将讲论经理,夜分乃寐”。他在位期间,多次发布释放奴婢和禁止残害奴婢的诏书,为减少贫民卖身为奴婢,经常发救济粮,减少赋税徭役,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裁并郡县,精简官员。结果,裁并四百余县,官员十置其一。他统治期间,国势昌隆,号称“建武盛世”。
【东汉衰败】
材料二 东汉中后期的社会政治
材料三 张角是一个伟大的组织者。他在平平常常的布道活动中,不动声色地把数十万徒众部署为“三十六方”,大方万余人,小方六七千人,各有自己的首领,都归他指挥。三十六方的教众,有一点是非常清楚的,那就是“甲子”年有“大吉”到来,而最近的一个甲子年就是汉灵帝中平元年。
—— 江建忠《漫漫中兴路:公元8年至公元220年的中国故事》
材料一反映了刘秀的哪些为政之策?“建武盛世”的局面又被称为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怎样的社会政治现象?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与中国历史上的哪一次起义有关?这次起义是通过哪一宗教发动的?这次起义有何突出特点?
(4)材料二、三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内在联系?
22、东汉的兴衰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让我们一起走进东汉,探讨东汉的历史。
【兴盛篇】
材料一 南宋诗人陈亮称赞:“自古中兴之盛,无过于光武。”
—— 《龙川文集》
材料二 民有嫁妻卖子欲归父母者,恣听之。敢拘执,论如律。
—— 《后汉书·光武帝纪》
(1)材料一中陈亮称赞的是谁统治时期出现的什么局面?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他采取了哪些措施巩固统治。
【衰落篇】
材料三 东汉中期以后部分皇帝即位的年龄和平均寿命简表
(2)从上表内容中你能发现什么问题?这些问题使东汉政局出现了什么现象?这种现象给东汉带来了什么危害?
材料四 (黄巾起义爆发后,起义军)所在燔烧官府,劫略聚邑,州郡失据,长吏多逃亡。旬日之间,天下响应,京师震动。
—— 《后汉书·皇甫嵩朱俊列传》
(3)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黄巾起义得到“天下响应”的原因。
【反思篇】
(4)通过“光武中兴”局面的出现以及东汉走向衰落的表现,你认为作为执政者应从中获得哪些启示?
答案
1-5CDDDD 6-10AADAC 11-15BBBDB 16-20DADBC
21、(1)释放奴婢;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裁并郡县,精简官员。光武中兴。
(2)外戚宦官交替专权。东汉中期以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无法主政。
(3)黄巾起义。太平道。有组织、有准备。
(4)东汉中期以后,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导致社会动荡、统治黑暗,最终爆发了东汉末年的黄巾起义。
22、(1)汉光武帝刘秀;光武中兴。
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轻刑罚;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等。
(2)皇帝继位年龄小,寿命短。
造成东汉后期外威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
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使东汉走向衰亡。
(3)东汉后期的朝政越来越腐败,时局动荡不安,加上自然灾害频发,人民不能忍受东汉的黑暗统治,民间的反抗情绪蔓延。
(4)执政者要勤于政事,政治清明;仁心待人,关注民生,与民休息等。(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