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3张PPT)
古诗词三首
学校:XXX小学 授课人:XX
新课导入
我国宋代有一位诗人,叫范成大。他十分喜爱农村一年四季的生活,写了很多描写农村四季的诗歌。今天我们来学习其中一首描写初夏时节的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检测生字
宿 sù 徐 xú 篱 lí
疏 shū 杂 zá 稀 xī
蜻 qīng 蜓 tíng 茅 máo
檐 yán 翁 wēng 锄 chú
赖 lài 剥 bō
剥
剥花生
bāo
剥莲蓬
多音字
bō
正织鸡笼
笼
lónɡ
朦胧的月光笼罩着静静的荷塘。
lǒnɡ
解诗题
知作者
明诗意
悟诗情
学习方法
借注释
读诗句
查资料
抓关键
解诗题
四
园
兴
时
田
杂
春夏秋冬四个季节
田家,乡村
随兴而写的诗
其二十五
第二十五首
知作者
字致能,一字幼元,早年自号此山居士,晚号石湖居士。平江府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南宋名臣、文学家、诗人。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四时田园杂兴》是范成大退居家乡后写的一组大型田园诗,分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部分,每部分各十二首,共60首。诗歌描写了农村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宋] 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
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
惟有/蜻蜓/蛱蝶飞。
读
古
诗
梅子金黄杏子肥,
麦花雪白菜花稀。
稀落
梅子金灿灿的挂满了枝头,杏子也变得饱满而肥大;荞麦花都开了,一片雪白,油菜花倒显得稀稀落落。
果肉饱满
梅子
杏子
麦花
菜花
明诗意
日长篱落无人过,
惟有蜻蜓蛱蝶飞。
只有
夏天,白天渐渐变长,篱笆旁边没有人走过,显得非常安静;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篱笆
篱落
蜻蜓
蛱蝶
白天渐渐变长
蝴蝶的一种
明诗意
这首诗写了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诗中用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有花有果,有色有形。诗的第三句,从侧面写出了农民劳动的情况:初夏农事正忙,农民早出晚归,所以白天很少见到行人。最后一句又以“惟有蜻蜓蛱蝶飞”来衬托村中的寂静,静中有动,显得更静。
悟诗情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宋] 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
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
惟有/蜻蜓/蛱蝶飞。
我会背
第二课时
宿 新市 徐公店
住宿、住在
地名
姓徐的人开的客店
知作者
杨万里:南宋诗人,字廷秀,号诚斋。“南宋四大家”之一。
代表作品:《诚斋集》。《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小池》等诗。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
篱笆
稀疏
伸向远方
新长的绿叶
树荫
小路
诗意:
稀疏的篱笆旁边,一条小路伸向远方。树上新长出的叶子还不是很浓密,没有形成树荫。
明诗意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奔跑
没地方寻找
诗意:
儿童奔跑着追逐黄色的蝴蝶,可是蝴蝶飞到金黄色的菜花中怎么也找不到了。
明诗意
宿新市徐公店
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静态
动态
《宿新市徐公店》是一首宋诗,也是一首田园诗。诗中描绘了春天乡村的美好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春天和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悟诗情
第三课时
“清平乐”——是词牌名。照这个词牌写出来的词,每首46个字,分上下两片,上片有4个韵脚,下片有3个韵脚字。“村居”是这首词的题目,意思是“农村闲居的人家”。
清平乐˙村居
词和词牌
词,又称“词余”、“长短句”。它兴起于南朝,成形于晚唐,盛行于宋代;最早是一种配乐歌唱的诗,所以每首词都必须按一定的歌谱填写,这歌谱叫词牌。
知作者
辛弃疾 (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一生坚决主张抗金。艺术风格以豪放为主。
写作背景
辛弃疾曾历任江西、湖南、湖北安抚使,任职期间,打击贫官,救济灾民,颇有政绩。淳熙八年被劾职,退居江西上饶,隐居长达二十年,他退居乡间,与山民野老打成一片,过着平凡质朴、恬淡安静的生活。此时,他一改过去壮大场面的描述和豪杰人物的刻画,转而饱蘸色彩去描绘田园风景画和民俗乡情图,这首词题为“村居”,是词人晚年遭受排斥,打击,壮志难酬,归隐上饶地区农村时的作品。
清平乐˙村居
辛弃疾
茅檐/低小,
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
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
中儿/正织鸡笼 。
最喜/小儿亡赖,
溪头/卧剥莲蓬。
房子是用茅草盖的,屋矮檐低;门前有一道溪流,岸边长满青草。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茅檐:茅屋的屋檐。
明诗意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可以看出老年人生活的安详。
相:互相
媚好
他们精神很愉悦。
逗趣,取乐
吴地方言
老头老太太
明诗意
不知是谁家的一对斑斑白发的老夫妻喝过几杯酒后,醉醺醺地用地道的土语对话,互相取悦。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明诗意
大儿子在河东的豆田里锄草,二儿子正在编织鸡笼,我最喜欢的顽皮小儿子正在河边趴着剥莲蓬玩。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明诗意
作者采用白描手法,直接描写了三个儿子的行动,刻画了他们的可爱形象。大儿子在河东豆地除草,二儿子在编织鸡笼,顽皮的小儿子在河边伏着剥莲蓬、取莲子。
读后感受:多幸福的乡村生活啊,那对白发夫妻陶醉了。
体会白描手法的作用
在作者笔下,乡村宁静的生活多么美好呀,你能看出词人什么样的感情?
“最喜”表达了作者对小儿的喜爱之情,诗人看到这样安详的农家生活状态后心里产生一种愉悦之感。
悟诗情
主题概括
这首小令描绘了一个五口之家的环境和生活画面。作者把这家老小的不同面貌和情态,描写得惟妙惟肖,活灵活现,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表现了农家_________的生活和_________的生活画面,表达了词人_________的心情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恬静舒适
怡然自乐
对农村和平宁静生活的喜爱
轻松闲适
结构梳理
清平乐·村居
景物
小儿——卧剥莲蓬
世外桃源
悠然自得
茅檐——低小
溪上——青青草
中儿——正织鸡笼
人物
翁媪——相媚好
大儿——锄豆溪东
知识拓展
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昼(zhòu):白天。
耘田:除掉杂草。
绩麻:把麻搓成线。
各当家:各人都担任一定的工作。
童孙:指儿童。
未解:不懂。
供:从事,参加。
傍:靠近。
桑阴:桑树底下阴凉地方。
白天出去田里锄草,到了夜晚回来搓麻绳,农家男女都各自挑起家庭的重担。儿童不明白怎么耕耘,但也在桑树下学着大人的样子种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