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水的组成
一、知识要点
1.水的电解
(1)实验现象:①电极上产生气泡;②两支玻璃管内液面下降;③两支玻璃管内液面下降
的体积比(即产生的两种气体的体积比)V氧气:V氢气=1:2。
(2)验证气体:①用带火星的木条接近正极上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该气体
是氧气);②用点燃的木条接近负极上产生的气体,气体能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该气
体是氢气)。
(3)实验结论:①水通直流电能分解成氧气和氢气;②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
2.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由此可知,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和原子都是
构成物质的微粒。
二、重要提示
1.水的组成。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氢气是由氢分子构成的,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水
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所以说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
2.水在自然界循环的过程中,虽然形态上发生了变化(气、固、液),但并没有变成其他的
物质,因而是物理变化。而水在电解过程中,变成了氢气和氧气,即生成了其他的物质,
因而属于化学变化。
3.据水分子是由氧原子和氢原子构成的可知,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等。
水有颜色吗
你到过美丽的千岛湖吗?那里可称得上是人间仙境,碧绿的湖水清澈见底。你见过大海
吗?湛蓝的海洋宽广无际。你喝过“纯净水”吗?透明的水滴清凉爽口。你知道上述水颜色不同的原因吗?
纯净的水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的液体。那千岛湖的水为什么是碧绿的呢?
海水为什么是湛蓝的呢?这主要是因为水分子对可见光中各种波长的光线(指红、橙、黄、绿、
蓝、靛、紫光)所发生的散射作用强弱不同。散射是指光束在介质中前进时,部分光线偏离
原方向而分散传播的现象。波长短的色光(如绿、蓝光),其散射作用远比波长长的色光(如
红、橙光)的散射作用强。散射作用的强弱与光程的长短也有关。水较浅时,可见光中各种
波长的光几乎都能通过,散射作用不显著,因此水是无色透明的。当水较深时,由于散射作
用显著,水就显出浅蓝绿色。另外,水中溶有空气越多,越偏绿色,水更深时会出现深蓝色
甚至黑色。
解题指导
【例题】理论上电解水时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2:1,但实验所得的氢气和氧气的体
积比略大于2:1。针对这一发现,你认为下列做法不可取的是 ( )
A.反复多次实验查找原因
B.实验所得数据与理论值差不多,可以认为实验已经成功
C.大胆提出假设:氧气比氢气易溶于水
D.检查实验装置是否漏气
【解析】反复多次实验查找原因、检查实验装置是否漏气是可取的;大胆提出合理的假设也是可取的;而认为实验已经成功的做法不科学,态度不严谨,是不可取的。
【答案】B
同步训练 A组
1.在电解水的实验中,整个装置内水的质量将 ( )
A.减小 B.增大 C. 不变 D.都有可能
2.在做水的电解实验时,常在水中加入少量的硫酸,其目的是 ( )
A. 增强水的导电性 B.增加生成氧气的量
C.增加生成氢气的量 D.以上说法都正确
3.利用水电解器电解稀氢氧化钠溶液一段时间后,下列观察到的现象不合理的是 ( )
A.正极玻璃管内产生的气体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B. 正极玻璃管与负极玻璃管内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2:1
C.负极玻璃管内产生的气体被点燃时发出“噗”声
D.向电解后的残留溶液中滴加石蕊试液呈蓝色
4.有关水分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B.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C.每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D.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氢原子和氧原子
5.如图是水电解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第5题)
A.水电解属于物理变化
B. 水分子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的
C.水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
D.分子和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7.科学家发现在特殊条件下,水能表现出许多有趣的结构和性质。一定条件下给水施加一
个弱电场,常温常压下水结成冰,俗称“热冰”,下图为其模拟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水 热冰
(第7题)
A.水结成“热冰”后温度将升得很高
B.上述变化过程中分子间的间隔没有发生变化
C. 在弱电场下,水分子的运动从无序变为有序
D.利用该性质。人们在常温常压下可建成溜冰场
8.如图是实验室电解水的简易装置示意图。
(1)接通直流电后,甲试管产生的是氧气,乙试管产生的是_____气;
导线A接电源____极,导线B接电源_____极。
(2)水中要加少量的硫酸或氢氧化钠的原因是___________。
(3)检验乙试管内气体的方法是____________。
(4)图中现象表明实验是“未开始””刚开始”还是“已进行一段时 (第8题)
间”? _____________。
(5)在某次电解水的实验中,测得与电源正、负两极相连的阴、阳两极上产生的气体的体
积如下:
仔细分析以上实验数据,刚开始时阴、阳两极生成气体的体积比大于2:1,可能的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