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 人体废物的排出课件(共31张PPT)2021--2022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1.2 人体废物的排出课件(共31张PPT)2021--2022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7-30 17:43: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第十一章 人体内的废物排入环境
第二节 人体废物的排出
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描述人体的其他排泄途径及其主要排泄物。
关注人体排出废物的处理。
学 习 目 标
如果由于各种原因损害了肾,而且程度已经到了晚期,就无法将体内的毒素排出,这就是尿毒症。
据调查,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尿毒症患者在我国每年每一百万的人口中就有50~100人,其中不少是青少年。肾功能丧失后,毒素就无法正常地排出体外了。
情景导入
尿液的形成和排出
尿液和血浆相比,成分发生了什么变化?你认为排尿主要排出哪些物质?
血浆和肾小囊内液成分的变化,说明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作用有什么特点?
认真阅读课本第79页的“讨论”内容,思考以下问题:
尿液的组成成分
肾小囊内液中出现葡萄糖而在尿液中并没有,这说明肾小管有什么作用?
探究主题一
成分 血浆/g.L-1 原尿/g.L-1 尿液/g.L-1
蛋白质 70.0 微量 0.0
葡萄糖 1.0 1.0 0.0
氨基酸 0.5 0.5 0.0
无机盐 7.0 7.0 15.0
水 920 980 960
尿素 0.3 0.3 20.0
尿液主要排出无机盐和尿素,此外,还排出多余的水。
与血浆相比,尿液中没有蛋白质、葡萄糖、氨基酸,每升尿液中无机盐、尿素的含量明显增加,水分则略有增加。
尿液和血浆相比,成分发生了什么变化?你认为排尿主要排出哪些物质?
思考与讨论
成分 血浆/g.L-1 原尿/g.L-1 尿液/g.L-1
蛋白质 70.0 微量 0.0
葡萄糖 1.0 1.0 0.0
氨基酸 0.5 0.5 0.0
无机盐 7.0 7.0 15.0
水 920 980 960
尿素 0.3 0.3 20.0
同血浆相比,肾小囊内的液体含有很少的蛋白质,含有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水和尿素。
这说明肾小球和肾小囊壁可以透过小分子物质而很少透过蛋白质这样的大分子物质。
血浆和肾小囊内液成分的变化,说明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作用有什么特点?
思考与讨论
肾小囊内液中出现葡萄糖而在尿液中并没有,这说明肾小管有什么作用?
成分 血浆/g.L-1 原尿/g.L-1 尿液/g.L-1
蛋白质 70.0 微量 0.0
葡萄糖 1.0 1.0 0.0
氨基酸 0.5 0.5 0.0
无机盐 7.0 7.0 15.0
水 920 980 960
尿素 0.3 0.3 20.0
说明肾小管可以重新吸收肾小囊内液中的全部葡萄糖。
思考与讨论
1.尿液的形成
原尿形成动态示意图
2.尿液的形成过程
肾小囊
⑴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形成原尿(肾小囊内液)

红细胞
蛋白质
无机盐
葡萄糖
尿素
入球小动脉
出球小动脉
①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
⑵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
②剩下的物质:水和无机盐、尿素形成尿液(终尿)。
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形成原尿)
所有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部分无机盐
除去血液中的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
尿液形成过程
(形成终尿)
除去原尿中的
肾脏就像是“过滤器”,当血液流过肾脏时,可以将废物从血液中分离出来,排出体外,“清洁”的血液继续在人体内流动。
3.尿液的排出
⑴尿的形成是连续的,而尿的排出是间断的。
⑵肾脏形成的尿,经过肾盂、输尿管流入膀胱。
膀胱出口处周围有环形的平滑肌,平时平滑肌收缩,出口呈关闭状;当膀胱内的尿液贮存到一定量时,就要排尿。这时候,环形的平滑肌舒张,出口开放,尿就从膀胱里流出,经过尿道排出体外。
尿量的多少主要取决于人体每天摄入的水量和由其他途径排出的水量。
肾能够自动调节尿液的成分。
每个人每天应喝足量的水。因为当一个人一天排出的尿液少于500mL时,体内产生的废物就不能及时排出体外,而积累在体内,伤害身体。
健 康 的 生 活
什么是排泄?什么是排遗?
人体排出废物的主要器官及排出的相应废物分别是什么?
认真阅读课本第81页内容,思考以下问题:
人体排出废物的途径有哪些?
人体内废物排出的其他途径
探究主题二
① 排泄是人体将代谢的终产物,包括二氧化碳、无机盐、尿素、水等排出体外的过程。
② 排遗是将未消化的食物残渣及其他物质排出体外的过程。
人体内废物排出体外的方式一般有两种,即排泄和排遗。
人体内废物排出的其他途径
探究主题二
排泄


皮肤
排遗
大肠
肛门
排出尿素、无机盐和水
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
排出水、无机盐和少量的尿素
未消化的食物残渣在大肠中形成粪便
粪便由肛门排出体外
人体排出废物的主要器官及排出的相应废物:
人粪尿处理不当,会对我们的健康带来什么影响?
认真阅读课本第81—82页的“讨论”内容,思考以下问题:
为什么要对人粪尿进行处理?
分析人粪尿中的各种物质可能有什么用途?
人体排出废物的处理
处理人粪尿的方法有哪些?
探究主题三
人粪尿中含有一定量的致病微生物和寄生虫卵,如果未经处理就排入水体,会污染水环境;排入土壤,就会污染土壤环境。这样人粪尿中带有的致病微生物和寄生虫卵就可能通过水或土壤感染人体,从而引发疾病。
人体排出废物的处理
探究主题三
人粪尿处理不当,会对我们的健康带来什么影响?
据分析,人粪尿中含有多种物质(下表)。这些物质可能有什么用途?
种类 水分 有机物 氮 磷 钾
粪便 >70% 20% 1.00% 0.50% 0.37%
尿液 >90% 3% 0.50% 0.13% 0.19%
人粪尿中除了大量的水分外,还含有一定数量的有机物。这些有机物经过某些生物的分解作用,可以转化成含氮、含磷和含钾等多种无机盐。这些无机盐为植物生长提供矿质营养。
人体排出废物的处理
探究主题三
城市一般具有较为完善的生活污水处理系统,能够采用多种方法处理人粪尿等废物。
1.城市污水处理系统
处理人粪尿的方法
人体排出废物的处理
探究主题三
有些地区,利用人粪尿作为沼气池中的原料,不仅可以净化环境,而且产生的沼气还可以作为能源使用。
2.沼气池
处理人粪尿的方法
人体排出废物的处理
探究主题三
沼气发酵
沼气发酵是指有机物质在厌氧条件下,经过微生物发酵生成以甲烷为主的可燃气体的技术。
知识拓展
沼气发酵产生的物质
1.沼气,以甲烷为主,是一种清洁能源。
2.沼液,含可溶性N、P、K,是优质肥料。
3.沼渣,主要是菌体、尚未分解的有机残渣和无机物,也是优良的有机肥,有改良土壤的功效。
知识拓展
3.高温堆肥:
⑴就是将人粪尿、禽畜粪尿和秸秆等堆积起来,使细菌和真菌等大量繁殖,细菌和真菌等可以将有机物分解,并且释放出能量,形成高温。
⑵高温堆肥是生产农家肥料的重要方式。
⑶高温堆肥过程中形成的高温,也可以杀死各种病菌和虫卵。
人体排出废物的处理
探究主题三
处理人粪尿的方法
我国农民自古以来就有在农田中施用加工后的人粪尿和禽畜粪尿(农家肥)的经验,这对数千年来持续地从农田中获得收成,并维持农田的生产能力起着重要作用。
我国古代农民在稻田中施肥
同化学肥料相比,农家肥具有来源广、养分全、肥效持久、能够改良土壤和成本低等优点。
知识拓展
4.生态厕所
⑴地下设有沼气池,可以就地对人粪尿进行无害化处理,产生的沼气可作燃料,残渣、残液可作花草树木或农作物的肥料。
⑵屋顶可以覆土种植、蓄水养殖或安装太阳能利用装置。
人体排出废物的处理
探究主题三
处理人粪尿的方法
一、尿液的形成
1.尿液的形成过程
⑴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形成原尿。
⑵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
2.尿的排出
排尿途径: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体外
二、人体内废物排出的其他途径
三、人体排出废物的处理
课 堂 小 结
1.尿液和原尿相比较,尿液中不含( )
A.葡萄糖 B.尿素
C.无机盐 D.葡萄糖和无机盐
2.当尿液中发现蛋白质和血细胞时,肾脏发生病变的部位是( )
A.肾小囊 B.集合管
C.肾小球 D.肾小管
3.血液流过肾脏后,发生的主要变化是( )
A.养料增加 B.尿素减少 C.氧气增加 D.尿素增加
A
C
B
达 标 训 练
4.在肾单位的结构中,具有重吸收作用的是( )
A.肾小球 B.肾小囊
C.肾小管 D.入球小动脉
5.如图是肾单位模式图,其中②内形成的液体是( )
A.血液 B.血浆
C.原尿 D.尿液
C
C
6.尿液的形成是连续的,可是尿液的排出是间歇的,这是因为( )
A.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B.肾小管有重吸收作用
C.集合管有吸收尿液的作用
D.膀胱有贮存尿液的作用
7.某人的尿量比正常情况下增加数倍,推测其发生病变的部位是( )
A.肾小球 B.肾小囊 C.肾小管 D.肾小囊壁
D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