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观沧海》课件(共1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观沧海》课件(共1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7-30 13:14: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8张PPT)
`
大家都知道曹操吗?说起曹操,常常听到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有人说他是英雄,有人说他是奸雄,我们同学从历史或文学作品中认识了曹操,你认为他是怎样一个形象呢?
观沧海
曹操
`
作者简介
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今安徽毫州)人,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建安时期的代表诗人之一。东汉末年,在镇压黄巾起义军中,逐步扩充军事力量。建安元年迎汉献帝到都许昌,用他的名义发号施令,“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削平吕布等割据势力。官渡之战大破军阀袁绍后,逐渐统一了北方。建安十三年,进位为丞相,率军南下,被孙权和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后封魏王。曹操一生未称帝,他病死后,曹丕继位后不久称帝,追尊曹操为武帝。《观沧海》正是北征乌桓归途中经过碣石山时写的。
活动一:初读课文,划分节奏
`
一读,强调字音字形,读准二二节奏,齐读体会。
二读,朗读指导:每行诗歌最后一个字读响亮,读饱满。分组朗读,互相评价。
明确:这首诗句末多仄声,力量雄壮,音调铿锵。自由朗读体会。
三读,改写比读。
请尝试朗读后人改过的诗歌,与原诗比较,说说与原诗在音韵上有什么不同:
`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活动二:疏通文意,注解重要字词
`
译文:
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大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碣石山高高耸立在海边
碣石山上树木丛生,各种草长得很繁茂。
在萧瑟的秋风中,海上涌起巨大的波涛。
日月运行不息,好像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出发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豪情壮志吧。
活动三:深入探讨,研读课文
`
同学们先自主研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随后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最终结果将选取小组代表进行发言。
①全诗围绕哪个字展开来写的
②这首诗写了几层意思 哪些诗句是写现实的 哪些诗句是想像的
③诗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
`
明确:
①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以下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
全诗围绕哪个字展开来写的
`
这首诗写了几层意思 哪些诗句是写现实的 哪些诗句是想像的
全诗写了三层意思。
第一层(开头两句):交代观海的地点,直陈其事,“观”字领全篇。
第二层(“水何澹澹”至“洪波涌起”):描写海水和山岛。这一层全是写现实中的实景。
穿插——实写与虚写:
`
实写观海的诗句一共有6句,所写的内容和角度有什么不同?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两句是总写全景,其中前一句写海波动荡,后一句写山岛巍然耸立。海水荡漾,山岛耸立——动静相映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
接着两句写岛上的草木,“树木丛生,百草丰茂”,一派生机勃勃。这两句是紧扣上文“山岛竦峙”展开。下面两句“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写出了海上景象的变化,表现了大海的雄伟气势。“洪”,大的意思。这两句是照应上文“水何澹澹”而写的。树木百草,秋风洪波——静动相配,显示了大海的盎然生机和宏伟气象。
这一层6句诗,结构非常严密,可见作者构思的精心。
`
赏析: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摄图网
1.“萧瑟”何意?
(形容风吹树叶的声音,也形容环境冷清、凄凉)
2.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歌展现的画面。
(山岛上树木葱郁,各种草木繁茂。秋风出来树叶瑟瑟作响,大海波涛汹涌。)
3.这是一种怎样的景象?
(壮阔、雄浑)
4.怎样读出这种壮阔与雄浑?
(百草、洪波等词语重读,要语调铿锵,饱含激情)
`
赏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这是眼前所见实景吗?
明确:从两个“若”字可以看出写的是虚景,与前面写景的诗句形成了虚实结合。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
2.想象出了怎样的景象呢?
(日月的运行,好像是从海里升起来的;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由海洋中产生的)
`
3.通过诗人雄奇的想象,从全诗来看,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胸怀
明确:在这首诗中,诗人前一部分写大海及周围的所见,视野十分广阔,所写所见都是实景,能够体现出诗人内心中的博大胸怀;同时在诗歌的后面,用“日月之行”四句来写大海,全运用的是虚写的手法,在前面的实写基础上增加了更多的想象和发展的空间,表现了大海有包容宇宙万物的气概,更能显示出诗人的博大胸怀。
4.想象自己是曹操,读出雄伟壮丽的景色,读出胸怀天下的志向。
活动三:拓展与延伸
`
(1)曹操的历史评价
 ◆陈寿:“汉末,天下大乱,雄豪并起,而袁绍虎摉四州,强盛莫敌。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閴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王沈:太祖御军三十余年,手不舍书。书则讲武策,夜则思经传。登高必赋,及造新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魏书》
◆钟嵘: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诗品》
◆许子将: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魏书》
`
2)将本文与曹操《龟虽寿》进行比较,探究其主题的不同之处。
龟虽寿
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老当益壮,积极进取
主题总结
`
这首乐府诗通过动静结合、虚实结合,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怀,奋发昂扬的精神。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宏伟抱负。
作业:
`
(1)背诵并抄写和翻译全诗。
(2)课外收集学习曹操另外的诗歌,自学背诵。
(3)用自己的话,写一写这首诗中描绘的内容及作者可能抒发的感慨和心中的想法,不少于300字。
谢谢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