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1 合并同类项 说课课件(共2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2.1 合并同类项 说课课件(共2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1.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08-01 21:23: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2.2.1合并同类项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目录/CONTENTS
1
教材分析
人教版
七年级上册
2
学情分析
新初一,善于联想,思维单纯可塑造.
3
教学策略分析
情境启发导入,
自主合作探究.
4
教学过程设计
温故,探究,巩固,归纳,堂测,总结.
5
教学反思
内容科学完整,过程衔接流畅,师生互动与时间分配须提高。
1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合并同类项
承 上
启 下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
整式加减
解方程、解不等式
有理数加减运算的拓展和推广
教学重点:
同类项的概念,合并同类项的法则及应用
教材地位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素质目标
通过观察、类比、交流、合作的教学过程,让学生掌握合并同类项的方法.体验化繁为简的数学思想.
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能力,享受成功的喜悦.
引导学生理解多项式中同类项的概念,识别同类项.掌握合并同类项法则,能进行同类项的合并.
2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
知识经验
心理特征
教学难点:
找准同类项,正确合并同类项.
学情分析
他们在小学时,已经掌握自然数和分数的相关运算。上一章引入了负数概念,本章第一节又引用字母来表示数,比较抽象,大部分学生会在负数(号)和分数出现的题目出错。
由于刚刚从小学升入初中,身体发育、知识经验、心理品质方面,依然保留着小学生的天真活泼、对新生事物很感兴趣、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象直观思维比较成熟,但抽象思维能力比较薄弱。
3
教学策略分析
教法分析
引导探究法
情境教学法
学法分析
合作交流
类比思考
分析归纳
教学策略分析
4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策略分析
教学过程设计
01
02
03
04
05
06
温故引新
自主探究
巩固应用
合作归纳
当堂测试
升华总结
教学策略分析
教学过程设计
环节一
温故引新
教学策略分析
教学过程设计
环节二
自主探究
教学策略分析
教学过程设计
环节三
巩固应用
教学策略分析
教学过程设计
环节四
合作归纳
教学策略分析
教学过程设计
环节五
当堂测试
教学策略分析
教学过程设计
环节六
总结升华
2.2.1合并同类项
1. 定义:
2.定义:
注意:
字母部分
4.步骤:
二 合并同类项
学生板演
板书设计
一 同类项的概念
2. 注意:


1.思想方法:
3.法则
系数
多媒体:教学课件展示
5
教学反思
情境的选择:
在引入“同类项”概念上,我想过很多例子,比如桌面上非常凌乱的课桌,问学生如何整理。再比如展示“硬币分类”动图,最后我选择了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垃圾分类”理念,目的是引起同学们保护环境的意识,体现“数学+德育”课堂理念。
教学反思
规律的探索:
“数式通性”类比思想
在探究合并同类项步骤时,我选择了由数的计算推广到式子的计算的方法,并没有采用章前引例,在这里我一是思考前一个知识点已经设计情境了,这一问题再用就显得多且杂,二是同学们刚学完有理数的运算律和法则,对数的合并计算比较熟悉,所以采用类比的思想,让学生自主总结式子与数一样可以运用分配律化简计算,同时也让同学们强化整式的概念,用字母表示的式子其实就是数的另一种表现方式。
教学反思
精神养护:
数学的抽象让同学们的情绪会产生紧张,特别是运算多的课堂,所以我在这次课堂上增加了一分钟的“一起向未来”的手势舞。令我意外的是,同学们都很积极地跟着动作做,让情绪得到放松,思路就拓展了。
本次手势舞略显不熟练,在接下来的课堂中,我要经常加入这一环节,呵护同学们的情绪思维世界。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问题与不足:
1.在学生练习,小组合作探究的时间掌控上仍需提高精准度。学生成为主体的同时,老师的主导作用不应只停留在内容的指导上,也要对各环节时间有精准把控。
2.教师语言多,学生课堂展示少。
3.写板书时速度快而没有做到工整美观。
这些都是我以后的改进方向。
感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