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2大气的垂直分层课件(18张)

文档属性

名称 2.1.2大气的垂直分层课件(18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7-30 13:39: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8张PPT)
大 气 的 垂 直 分 层
课 堂 导 入
知 识 学 习
影 响 分 析
课 堂 小 结
学习重难点
学习目标
1.学习重点:掌握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各层的特点
2.学习难点:理解大气的垂直分层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1.通过图表资料,学生能分析和归纳大气各层的特点。(综合思维)
2.结合中国机长影片和生活经验,学生能说出大气垂直分层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综合思维、人地协调)
课 堂 导 入
知 识 学 习
影 响 分 析
课 堂 小 结
读图思考,假如是你,依据大气温度随高度变化的特点,你会给大气划分为几层,为什么?
成分、高度差异
密度、运动状况差异
温度差异
划分依据
温度(℃)
高度(km)
20
0
140
120
60
100
80
40
-100
-50
0
50
100
图1 大气温度随高度变化图
对流层
电离层(热层)
中间层
平流层




课 堂 导 入
知 识 学 习
影 响 分 析
课 堂 小 结
对流层 —— 与人类的关系最密切
温度(℃)
高度(km)
20
0
140
120
60
100
80
40
-100
-50
0
50
100
图1 大气温度随高度变化图
对流层
电离层(热层)
中间层
平流层




对流层气温随高度有什么变化特点?
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课 堂 导 入
知 识 学 习
影 响 分 析
课 堂 小 结
对流层 —— 与人类的关系最密切
对流层气温随高度有什么变化特点?
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地面
热源
气温高
气温低
大气会如何运动?
当某空气团的温度高于四周时,气团获得浮力产生上升运动,升至上层向外流散,而低层四周空气便随之辐合以补充上升气流的现象称为垂直对流运动。
每个地方的对流层厚度一样吗?
厚度不一
课 堂 导 入
知 识 学 习
影 响 分 析
课 堂 小 结
对流层的特点 —— 与人类的关系最密切
地面
热源
气温高
气温低
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垂直对流运动
风、云、雨、雪
等天气现象
厚度不一
课 堂 导 入
知 识 学 习
影 响 分 析
课 堂 小 结
垂直分层 高度 主要特点
对流层 低纬17~18千米 中纬10~12千米 高纬8~9千米 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
(每升高100米,温度大约降低0.6℃)
空气对流运动显著
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对流层 —— 与人类的关系最密切
课 堂 导 入
知 识 学 习
影 响 分 析
课 堂 小 结
平流层
温度(℃)
高度(km)
20
0
140
120
60
100
80
40
-100
-50
0
50
100
图1 大气温度随高度变化图
对流层
电离层(热层)
中间层
平流层




平流层气温随高度有什么变化特点?
课 堂 导 入
知 识 学 习
影 响 分 析
课 堂 小 结
平流层
平流层气温随高度有什么变化特点?
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气温最初上升不明显,大约30km以上,显著上升。
对流层顶
50-55km处
厚度
原因:平流层中的臭氧吸收大量太阳紫外线,使大气增温
温度(℃)
高度(km)
0
60
40
20
-50
-25
0
25
50
图2 平流层大气温度随高度变化图
平流层
30
10
50
臭氧层
臭氧层:大致处于22-27km范围内,“地球的保护伞”
课 堂 导 入
知 识 学 习
影 响 分 析
课 堂 小 结
平流层的特点
平流层气温随高度有什么变化特点?
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
大气会如何运动?
气温高
气温低
对流层顶
平流运动
还会成云致雨吗?
对流运动
水汽、凝结核等
无云无雨
能见度好
课 堂 导 入
知 识 学 习
影 响 分 析
课 堂 小 结
平流层
垂直分层 高度 主要特点
平流层 对流层顶 到50~55千米 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
(下层气温随高度变化小;
30千米以上随高度增加而迅速上升)
气流以平流运动为主
无云无雨,能见度好
课 堂 导 入
知 识 学 习
影 响 分 析
课 堂 小 结
高层大气
温度(℃)
高度(km)
20
0
140
120
60
100
80
40
-100
-50
0
50
100
图1 大气温度随高度变化图
对流层
电离层(热层)
中间层
平流层




高层大气气温随高度有什么变化特点?
气温先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随后又随高度的上升而持续上升
没有臭氧吸收紫外线,太阳辐射被电离层吸收
大气(氧原子)吸收了更短的太阳辐射
原因:
课 堂 导 入
知 识 学 习
影 响 分 析
课 堂 小 结
高层大气
温度(℃)
高度(km)
20
0
140
120
60
100
80
40
-100
-50
0
50
100
图1 大气温度随高度变化图
对流层
电离层(热层)
中间层
平流层




高层大气气温随高度有什么变化特点?
气温先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随后又随高度的上升而持续上升
80km以上温度高,气压低,密度小,氧分子高度电离为氧原子,因此,可反射无线电波;
来自太空的流星体会在此燃烧,产生流星现象。
课 堂 导 入
知 识 学 习
影 响 分 析
课 堂 小 结
高层大气
垂直分层 高度 主要特点
高层大气 平流层顶到大气上界 (高度约2000~3000千米) 气温随高度先降低后持续上升
气压很低,密度很小
80~500千米高空有若干电离层,
能反射无线电波
课 堂 导 入
知 识 学 习
影 响 分 析
迁 移 应 用
垂直分层 高度 主要特点
对流层 低纬17~18千米 中纬10~12千米 高纬8~9千米 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每升高100米,温度大约降低0.6℃)
空气对流运动显著
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平流层 对流层顶 到50~55千米 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
气流以平流运动为主
无云无雨,能见度好
高层大气 平流层顶到大气上界 (高度约2000~3000千米) 气温随高度先降低后持续上升
气压很低,密度很小
80~500千米高空有若干电离层,
能反射无线电波
课 堂 导 入
知 识 学 习
影 响 分 析
迁 移 应 用
对人类的衣食住行等都有直接影响;
臭氧层,地球保护伞; 适合飞机飞行;
极光现象;无线电通信(手机通信);
火箭发射、人造卫星运行、国际空间站建设;
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课 堂 导 入
知 识 学 习
影 响 分 析
迁 移 应 用
为什么在9200m的高空会遇到强烈气流?
机长为什么要申请上高度?
飞机处于对流层,大气垂直对流运动强烈,大气不稳定
申请上高度后,9800m的高空位于对流层顶部,平流层底部,垂直对流运动弱,飞机可平稳飞行。
大 气 的 垂 直 分 层
下 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