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归去来兮辞(并序)》教学实录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0.2《归去来兮辞(并序)》教学实录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7-30 14:21: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归去来兮辞》实录
归去来兮辞1
窗外狂风大作,屋内是其乐融融。其实你越是在这样极致的天气之下,你能有的一处避风港,这其实是人生非常幸福的一件事情。今天我们走入另一个东晋作家东晋散文家的一篇文章,归去来兮辞。
这位作家就是我们非常熟悉的陶渊明,对于陶渊明的诗作,我们从小学就开始接触。高一我们大家学了他的归园田居。来我们全班同学一起来背一背。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一位同学来说一说。陶渊明是田园诗人,同时他也是我国千古隐逸诗人之宗。关于他的一些生平,同学们应该都很清楚。五柳先生,靖节先生。他被称为田园诗派之鼻祖。他还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陶渊明,他曾经任过一些官职,他最后一次出仕为官就是做彭泽县令做了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所以我们说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也被称为古今隐逸之宗。那他的最后一次做官,然后辞职归去,于是写下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一篇归去来兮辞。所以历年来二十多年来,我们的教材进行改革改版,这一篇归去来兮辞仍然在我们的高中教材之中,从来不曾被拿走,所以他有他学习的一个意义。与这个归去来兮辞有密切关联的,我们还知道有一个非常有名的故事来表现陶渊明的情操的,就是不为五斗米折腰,这个大家都非常熟悉。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泉泉是乡里小人也。拳拳我们在孔雀东南飞里面接触过。写下了这篇文章,所以我们说归去来兮辞是陶渊明词赋中的经典之一,是他在人生道路上面临一次重大选择和激烈的思想矛盾的产物,也是他诀别官场守拙归田的宣言书。因为他几归几隐,在这一次,他是彻底的归隐了田园,所以这是一个彻底决裂的宣言书。所以他以知心慧眼来透视生活……孤傲心态。
北宋非常有名的大文学家欧阳修是这样评价的,他说东晋无闻,为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同学们想象一下我们上一篇学的什么呀?兰亭集序写于什么时候?东晋时期?同学们可以看看这篇文章,欧阳修对他的评价是非常高的。归有光曾说,两晋文章,此其杰然者。这里我们要注意,欧阳修对这篇文章的评价很高,但这里也涉及到一个每个人他都有自己不同的审美情趣和评判标准,并不是说欧阳修认为东晋只有这一篇好文章,那就真的只有这一篇,并不是。只是每个人的审美情趣和判别标准都不一样,所以对不同的文章我们有不同的欣赏角度,同学们要有自己的判断,听不同的意见,但保持自己的判断。。这一点很重要,千万不能人云亦云。人云亦云,那就失了自我,那你就是两点。第一你没有了判别标准,你不知道何为好何为劣,这是很可悲的。第二点就是你没有人生自我的坚守,所以这两种我觉得都是不可取的。
我们说读所有的文章,我们首先要关注的是标题。那归去来兮辞,我们首先可以清楚的知道这篇文章的文体。关于辞,我们知道屈原的离骚里就有讲过楚辞,辞赋,我想问辞有什么特点?我们从氓这篇文章了解了诗经的特点,我们从离骚这篇文章搞清楚辞赋楚辞的特征。
词是战国后期诗人屈原在楚地民歌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一种新诗体,也称楚辞,那大家知道屈原是楚国人,他以离骚为主体的文学形式来表现这个文体的特征,楚地其实现在就在我们现在的湖北。所以一年之后同时没有考到武汉读大学,你可以去一个地方叫东湖公园,里面有一个楚地城,对当时楚地的一些文化建筑音乐艺术的一个保留或者是一个在线,可以去那里追寻一下历史,那里有一座山峰。定时有一个编钟的汇演。15分。
第一,他句式散发一般押韵,第二两猪一只,四句一节……PPT
辞和赋的区别。以之前学过的赤壁赋为例。赤壁赋,最后从事物变与不变的角度……谈到哲理,又何须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呢?所以辞重抒情,赋重叙事。
刚刚我们仅仅解读了文体,辞,接下来我们来正式进入文本,归去来兮啥意思?尽信书不如无书。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教材插图事件。
看完标题,归去来兮辞,后面还有两个字叫并序,并是什么意思呢?和。序是序言,来全班同学一起吧,这个序言齐读一遍。我们看看这个序言都写了什么内容?贫和困、穷。耕田种植不足够用来。足以,足够用来。自己供自己生活,自给自足。幼稚盈室,幼稚就是指小孩。盈,满。赤壁赋,盈虚者。满是指小孩很多。家里没有储备的粮食,生生所资。两个生连用很明显,有一个要活用。如果两个名词连用,那么要么就是前一个名词活用作了动词,构成动宾结构,要么就是后面这个名词活用作了动词,构成主谓结构。维持生活,资其实是个动词,所资,所需要的物资。未见其术。没有看见其他本领。我们古时候有一句话叫百无一用是书生。亲故多劝余为长吏,为,做,脱然有怀,忧虑解除的样子,有怀,有了念头。也就是说亲友在劝说我去做长吏,我去做官可以解决家里贫穷的问题,家里小孩太多了,我似乎就有了这个念头,因为这样的一种做法能够让我摆脱贫穷,求之靡途,求得他没有门路。我想求官却没有门路。这个靡,记少不记多。这个字只有当它读成谜的时候,奢靡浪费。做这个意思读谜,其他任何时候都读米。譬如说米米之音,所向披靡。这是第一层,第一层在讲什么,就是在讲他就职的原因或者说经过。那他就职的原因有几个呢?第一个是家里贫穷求生无处。第二个原因,亲朋故友多劝他出仕为官,他也有了这个这个想法。恰好有四方之事,就是任官的事情。诸侯把爱惜人才作为美德,我的叔叔(伯仲叔季),因为我贫困悲苦,于是我被任用为小吏。当时战乱未尽,心里害怕,到远方供职。彭泽距离家里百里。所以求得这个官职。所以第一层讲到求职的原因讲到四点。1.家贫无术2.亲故劝余出仕3.诸侯惠爱,心惮远役4.公田之利,足以为酒。基于这四点原因,他求得彭泽县令一职。
第二层马上讲到他辞官的原因,辞官的原因是什么呢?下回分解。
归去来兮辞2
他在就职八十天之后,选择了毅然决然的辞官。辞官的原因同样也有4点,我们继续往下看。等到没有几天,心中思念有了想要回去的想法,何则?为什么呢?回顾一下,如何,若何,奈何:怎么样。如……何:对……怎么样。本性自然,我们学过他的归园田居,第一句就是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并不是造作,勉强所得到的。虽切,挨饿受冻虽然急切,但违反自己的意志。违反自己的意志都会让自己感到痛苦。曾经从事,人事就是做动词做官。都是为了满足口腹之欲,自我奴役。于是怅然慷慨。我们说康楷是大方的意思,但在这里是感叹的意思。15分30秒。犹望一稔,稔是庄稼成熟,一稔就是成熟一次,一年。顺便回顾社稷。宵:在夜里。消逝离去。陈氏妹,陈家的妹妹跟他有什么关系?嫁给陈家的妹妹。女子出嫁后,以夫家姓为主。在武昌过世。,极速奔驰自己罢免离开职位。同学们看到免之后就要回顾三个,第一授予官职是什么?第二提升官职是什么?第三罢免官职是什么你还记得吗?
辞职原因,从何则后面往后找:PPT
最后交代了写作的时间和背景。
接下来进入文本,同学们来读一读第一段。翻译。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这一句话,化用自论语微子。PPT殆:危险。趋:快速地走。这里陶渊明引用了楚狂接舆的歌词,微加化用,其实这里是作者沉痛的自白,也就是他的告别官场的宣言书,他看穿了官场的黑暗浑浊,不愿与之同流合污。认识到仕途的飘渺。所以他说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作非。虽已迷途,但还未远,寥寥数语,就将自己误入意归隐的庆幸自得,都归园田的一个原因。接下来舟遥遥……他归程的意,这是景物的描写,这个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什么感觉,能看出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逍遥快活。这里表现了他摆脱樊笼,重返自由的舒畅之感。以前路问征夫,恨,遗。晨光名词,熹微,形容词。臣之壮也,形容词性短语可作谓语。满足第一个条件。第二,作成分。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所以他一问一恨之中还是表现自己怎样的心情,急切要回到田园,归心似箭的喜悦之情。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诗人乘舟返家,途中既轻松又渴望回家的心情。所以这自我觉醒。轻松愉快。归心似箭。所以在这一段他的情感是非常丰富复杂的,所以同学们理解他的情感,更有利于理解他辞官归田的本心的出发。个时候他的内心的感受自我觉醒。形成了一种鲜明的对比,在这段里面,其实作者的情感是非常丰富而复杂的,他丰富的情感随着他思绪变化而变化。PPT我们来看他的情感变化。田园将芜:自责自悔。已往不谏,来者可追:悔悟庆幸。
归去来兮辞3
乃瞻衡宇,衡宇这个典故出自诗经。衡门之下,可以栖迟。意思是贤者安于贫贱。古代的人们常用“衡门”“衡宇”指贫贱者的居处,这个典故原本是一首劝世诗的首句,他告诫人们要安于贫贱,对生活不要有不切实际的要求,作者在这里引用这个典故,一方面是说自己望见家门时欣喜若狂的心情,另一方面(他为何不用乃瞻家门,而非用衡宇)似乎也在告诉我们,诗人将与官场决绝,安于贫贱的过着田园生活。接下来他写到了归园之乐。归园之乐他写到了三层意思,哪三层呢?1.初抵家时2.居室之乐3.田园之乐。那我们就一层一层来看。第一层从僮仆欢迎,一直到有酒盈樽。当他回家,他看到了几类人?(请生回答)僮仆,稚子。其实我们明面上看到的是僮仆欢迎主人辞官归来,主仆同心,长幼有序。这里除了僮仆和稚子,其实还有一个人。他没有在明面上去写,这是谁呢?很重要的一个人。要有依据。妻子没有把这种欢喜摆在明面上,而是在室内悄悄的给他准备了酒。为什么要准备酒?因为他喜欢喝酒,小序里面就说到了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有僮仆和稚子的欢迎,还有隐在屋内的妻子。然后他还写到三径就荒,松菊犹存。这句又是什么意思呢?为什么要写松菊?代表高洁傲岸。三径就荒,同学们要了解这个典故,这个典故出自于《三辅决录》“蒋诩归里,荆棘塞门……羊仲从之游。”作者引用西汉蒋诩的故事,一是惋叹,恨自己不早归隐;二是欣喜,手植松菊依然无恙;三是自喻,自况蒋诩,松菊更是比喻自己高洁坚芳的品格。“三径就荒,松菊犹存”两句用自况自喻之法,在向我们描绘那个“性本爱丘山”的高洁孤傲、卓然独立的诗人形象。这是初抵家时的乐,接下来,我们看居室之乐。
引壶觞…拿起酒杯自斟自饮,看着院子里的树木,来使自己开心。倚靠着南边的窗户来寄托自己的傲气,审,深知,住在陋室中反而容易使人安适。这一句通过一个对比的手法,写出了什么呢?写出了物质生活的清贫和精神生活中的富足孤傲,两者形成对比,在这种对比中,我们去感受诗人孤傲的情怀,这是居室之乐。接下来,最后的田园之乐。我想请问同学们,他在田园之乐中写到了哪些快乐呢?请生回答。
门虽设而常关。关着,是主动的行为,不想让别人来,也就是说是彻底地与官场决绝,我就在这个园子里游玩,成为我自己的乐趣。所以我虽然有门,但我常常是关着的,那些和我情趣志趣不相投的,我把它关闭门外。刚刚你说到他拄着拐杖游玩,时而抬头远望,看到云自然而然地冒出峰峦,鸟儿…此处为何说鸟倦飞而知还,自喻。鸟儿都知道回来,那我这个厌倦官场的人,也应该回归。日光昏暗了,太阳要下山了,抚孤松,为何是孤松?孤独的内心,是他的这种孤傲的情怀。所以我们明白他为什么说松菊犹存,抚孤松,其实都是有深刻的内涵的,松菊孤松,松菊在中国古人的笔下是高洁脱俗的象征,抚孤松,作者是借孤松以咏怀,来比喻自己卓然独立的坚贞气节,而他又说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其实这里运用的是一种拟人的修辞手法,和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抒情方式。同学们的知识点一定要非常清楚,纵观近几年的高考,涉及到的知识点是很明确的。来说明出仕是无心的,并非有意的追求,而倦飞是厌倦了官场。所以整个第二段写归园之乐,我们可以发现,陶渊明他回到田园后的一种愉快的生活,让他有如鱼得水之快感,这里有小径有松菊,酒盏,壶觞,庭柯,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僮仆欢迎,稚子候门,天真烂漫的小孩儿让她看到了纯洁与质朴,那么还有没出场的爱妻,见到丈夫归来,深情微笑,热情款款,在室内准备酒水的动人场景,其实都给我们留下了想象的空间,这就是一种留白的艺术。真正是归隐之后,无案牍之劳形,有天伦之享乐。那接下来他写到回家之后的日常生活,写饮酒自遣,这是室中之乐,写涉园观景,这是园中之乐,写景状物。云之无心乃人之有意,鸟之倦飞实人之疲惫,两相映衬,不漏痕迹而又意味隽永,所以对孤松和日光的描写更能够看到诗人对这美好田园的留恋与钟爱,所以刚刚同学说到的徘徊,仍然是乐。你看日光都已经落下了我还在徘徊,我还不忍离去,他要表达的是这种意思。这不是一般的闲适之情,而是真正的隐者之乐。好,这就是第二段的归园之乐。全班齐读第二段。
写到了抵家的欣喜若狂,再到居室的怡然自得,最后到涉园的流连忘返,写出了他的归园之乐,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他的隐居之乐。
既窈窕以寻壑,正常的语序应该是既寻窈窕之壑,窈窕:幽深曲折的,也就是说我循着幽深曲折的壑,山谷。亦经崎岖之丘,也经过道路崎岖的山丘。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归去来兮,息交与绝游,表现了作者一种怎样的情怀?一种决绝。归,息,绝。
归去来兮辞4
归去来兮辞,昨天我们讲到了第3段,我们回顾一下。第一段讲的是陶渊明决计归去,第2段是写的他的归园之乐,也就是回到了家之后,第3段我们谈到的是隐居之乐。全班齐背第3段。
开头用息交绝游这样的语言再一次表明自己厌恶官场,坚守节操的坚决决心,接下来他写到了自己隐居乡村的生活乐趣。都写到了哪些乐趣呢?首先他谈到的是悦亲戚之情话,什么用法呀?为动。这里注意几个字,悦,为动。亲戚:古今异义中词义的缩小。还有词义的扩大,如河,古代指黄河。现在泛指一切河流。还有词义的转移,比如股,古时候指大腿,现在是屁股。还有感彩的变化,比如,先帝不以臣卑鄙,古代指地位卑微,见识浅陋。现在指语言品行恶劣,不道德,贬义。讽,古代指委婉地劝告,今指讽刺。古今异义词的几种类型:词义的缩小,扩大,转移和情感色彩的变化。进入高三了,你要慢慢地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第三个关键词:知心话。所以第一个隐居的乐趣呢,就是为促膝而谈的家庭生活感到快乐。接下来他写到,乐琴书以消忧。琴,弹琴,书,读书。这是以琴书为伴的悠闲之乐,这是他的第二种乐。第三种农人告余以春及,这里是一个状语后置句。这一重乐是与乡邻交往之乐,劳动之乐。同学们注意,在中国的士大夫,他们去田园去写劳作的时候,他们有个特点,他们都是倡导别人去劳动,自己是旁观者,但是陶渊明他不同,他不同在,他是中国士大夫中第一个劳动实践中,他自己去劳动。这和他躬耕田园,诗酒琴书的隐士情怀是密切关联的,其实后面就有了比如说苏轼被贬黄州时,也是自己耕作。第三种乐,与乡邻交往之乐,劳动之乐。第四种快乐是寻窈窕之壑,经崎岖之丘。这是一种巾车孤舟的出游之乐,我们可以看到他在写隐居乡村的生活之中,他为我们展现了多重的快乐。在多重快乐之后他又来了一句景物描写,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自然的清泉淌过陶渊明苦痛的心灵河床,去疏导了他的挣扎与矛盾,冲刷了他的忧闷,抚平了他的痛苦,于是山水景物的宁静和谐就给予了陶渊明内心的欣喜自得,最后他发出一句感慨,他感慨什么呢?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我们说善,是羡慕。羡慕万物顺应天时,曾经《荀子 王制》之中说到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故五谷不绝,而百姓有余食也,所以叫做善万物之得时。感叹我的生命将要结束。这句里面就带有消极的思想,为什么在这么快乐的时候却来了一句这么悲伤的话呢?请生回答。
你们觉得他这里完全一丝消极都没有?我们来回顾几篇我们学过的诗文。在赤壁赋中,苏轼有没有消极的情绪?有。只不过后来站在自然的角度,从变和不变的角度,他又变成了一种积极旷达。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有没有消极的成分,有。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李白的将进酒里面,李白是不是一直是昂扬的?没有。有没有消极?有。否则他怎么会说与尔同销万古愁。所以文学作品中,诗人有消极的情绪,正不正常?很正常,但如果说消极悲哀成为整篇作品的主旋律,那么这是不会成为我们学习的对象的。那么在这首词里他有没有一丝消极的情绪,感慨伤悲呢?有。善万物之得时。由物而哀人,自然生出人生短暂的伤感,由春来万物复苏体会到大自然的生生不息,同时又想到人生的短暂与仓促。这两句有没有一些消极呢?有。但是他的主旋律还是一种积极的愉悦的。所以同学们,我们平时也是一样,我们有一些不开心消极的情绪,这很正常。人吃五谷杂粮,人经历世态百千,我们哪可能一直那么那么的如意呢?所以你有,很正常,但是你不能让这种消极的情绪去主宰你的人生。并不是说我一定要每天都开心,都积极乐观,适当的去和自己和解,和世界和解。要懂得放下。比如这一次刚考完数学的时候,很难嘛,那老师都是跟学生说,考完一门就放下一门丢一门,不要有心理负担,其实也就是这样的意思,不能只允许自己成功。
在陶渊明的隐居世界里,不仅是一处怡人的风景,还更是一种平淡自如,轻松自在的生活,是一份平和宁静,从容淡定的心情,同时也是一份从心所欲,率性而为的性情,更是一种顺天安命,天人合一的境界,繁华落尽见真纯。所以在这里的一种自然之美,美在其真,山水之间有真意,田园生活有真趣,率性而为真性情,乐天安命真人生。接下来我们就来看他的最后一段的乐乎天命复奚疑的慨叹或者叫综述情志。请一个同学读一读。
翻译。胡为乎遑遑欲何之,两个倒装句。胡为,为胡。何之,之何。宾语前置,到哪里呢?之字有三种用法,第一作助词,第二作代词,第三作动词。为什么我心神惶惶不安,到底想要到哪里去呢?富贵不是我的心愿,仙境是不可祈求的。期,期求。留恋美好的时光,独自前往。有时拄着拐杖,耘:除草,耔:培土。登上向阳的高地来放声长啸。面临清澈的流水来作诗。姑且顺随自然,走到生命的尽头,乐夫天命,夫,用在句中,那。复奚疑。复疑奚。疑惑什么呢。宾语前置句。他的意思就是我乐天安命,还要疑虑什么?
这一段。首先第一句就是非常决绝的一句,算了吧。就像诗经氓里面的。亦已焉哉!还记得吗?就是和薄情寡义之人的决绝,这里是和污浊的官场的决绝。他说我寄托身体在天地之间还有多久呢?为什么不放任自己的心,放任他的生死去留呢,其实在这里作者是在感叹人生苦短,余日不多。他要强调顺应自然,能够体现他一种什么样的人生观呢?有同学说是道家的无为而治,其实你这样理解太过了。叫率性洒脱,可能会更准确一些,看淡生死。在看淡生死之后,他又说富贵和帝乡都不是我祈求的,那我要干嘛呢?我要植杖而耘耔,看到注释,它是出自论语微子。这是个什么样的典故呢?就是有一日子路跟随孔子出行,他落到后面就遇到了一位老者,这个老者他就用手杖挑着除草的工具,子路就问他,说你看见我的老师了吗?老者就说,体有四种,谷分五类。你不说清楚特征,我怎么知道你的老师是谁呢,然后就把手杖立在一边去除草,子路就恭恭敬敬的站在旁边。这个老者就留子路在家里过了夜还杀了鸡,蒸了米饭来招待他,并且让两个儿子出来拜见他。第二天,子路赶上了孔子,就告诉他这段经历。孔子说这是一个隐士,于是孔子带着子路原路返回去见这个老者,到了老者家里后,就发现老者一家全都离开了。所以作者在这里其实是用这个老者隐士的故事来寄寓自己的志趣,就是及时躬耕,自得其乐。所以我们说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这两句是在向我们描绘一位在良辰美景之时独自出游,有时又扶着拐杖去除草的隐者的形象。而这样的形象这样的生活,其实也是陶渊明想追求的。
除了过这样一种生活之后,他还会很有诗意。登东皋以舒啸,这个典故出自晋书,阮籍传。PPT。他这里用这样一些典故来寄寓自己的志趣,我的志趣就是流连于山水自然之间,吟诗来自我娱乐,所以在这里,用这两句向我们描绘了一位,有时登高长啸,有时临水赋诗的悠闲者的形象。天好则出游,农忙则耕种,登高则长啸,临水则赋诗,劳动,自然,人文就构成了诗人田园生活的全部元素,表达了陶渊明高洁的志趣和质朴的情怀,于是在最后,他表达了自己的情志。那在最后表达自己的情志在手法上他叫,卒章显志。诗歌中最后一句写景,以景结情。
他在最后表达了自己乐天安命的这种思想,所以诗歌的最后一个章节,他就抒发了诗人乐天安命的情怀,诗人首先发出一个委婉的自问,来引出下文的自答。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下文的作答从哪几个方面作答呢?从正反两个方面。首先从反面作答,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正在说富贵,而以帝乡做陪衬,怀良辰以孤往,或……后面这个部分从正面作答,是以自然之趣来表明自己快然自足于隐居生活。最后他上升到一种哲理的高度,以反问的语气,坚定了自己乐天安命的思想,可谓是卒章显志。乐夫天命,复奚疑它的结构上的作用和内容上的作用。
所以最后我们可以看到,陶渊明整篇文章中,第一段写到了他辞官的归途,第二段写到了他的归家之乐,第三段写到了他纵情山水,这是他的社会生活,第四段写他安度余生,写他的反思和感悟。
我们说陶渊明对自然,对自然界的景物有三个不同的境界。很多三重境界,第一是人间词话的三重境界,第二是读书的三重境界,第三是冯友兰的人生的四重境界,都可以去记一记。陶渊明对自然的体悟有三个不同的境界,第一山水景物的宁静和谐,给予陶公的是内心的和谐与欣喜,在第二层境界里,自然界的万象景物,在陶渊明的眼中已经广化成生命中的某些情操,也就是摆洛了他们外在的形貌,而汲取了他们内在的情意、精神。譬如说松,菊,还有琴,书。这是第二层。还有第三层的境界,陶公不必刻意摆落物象,从而达到了天地万物合二为一的化境。这正是他虚境心灵的最高境界。所以处在不同的境界之中,但心不被外物所影响,山花人鸟一片和谐,乘化归去,陶渊明在自然中他获得了一种自然,在自然中获得了自然,所以陶渊明在大自然中获得了心灵的一种大自在感。而乐天安命……陶渊明是受到了……回归田园的陶渊明是否能实现人生价值呢?PPT。
给大家提供几种思路。正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