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2《荷塘月色》课件(共17张PPT)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七单元

文档属性

名称 14.2《荷塘月色》课件(共17张PPT)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七单元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7-30 14:27: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7张PPT)




朱自清
回顾行踪现结构
文章的线索:
明线:空间变化
暗线:情感变化

颇不宁静
小径
求宁静

颇不宁静
小径
失宁静
点击播放视频
找出本文集中描写荷塘月色的段落,划分课文层次并概括大意
第一部分
(1-3 )
交代夜赏荷塘的缘由。
第二部分
(4-6)
观赏荷塘月色的美景。
第三部分
(7-10)
由联想江南采莲回到现实
荷塘
月色
方法巧回顾
修辞手法
写景角度
语言风格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有羞涩的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 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 ,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的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比喻
博喻,各种神态
通感
拟人,叶子
流水无声
荷叶多情
①这女孩长得好甜
③红杏枝头春意闹
②那政客名声很臭
④暗香浮动月黄昏
视觉
味觉
听觉
嗅觉
视觉
听觉
嗅觉
视觉
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拟人
密集
流水无声
荷叶有情
月色下的荷塘
曲 曲
折 折
荷香
缕缕
袅娜
羞涩
流水
脉脉

荷波
颤动

静态
动态
荷塘
零星 袅娜( 拟人 )
明珠 星星 美人 沁人心脾
缕缕
渺茫的歌声似的( 通感 )时断时续
一道凝碧
看不见的 脉脉


幽雅宁静
月下的
(荷叶)
(荷花)
(荷香)
(荷波)
(流水)
第5节描写了塘上的月色,作者是如何描写月色的?你认为哪些词用得生动、传神?
月色
(月光)
(月影)
如流水 静静地泻
薄薄的青雾浮起
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
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灌木的黑影 杨柳的倩影
光和影的和谐像名曲
虽是满月,却有一层淡淡的云




朦胧优雅
塘上的
含英咀华品真趣
分组讨论:能否将这些词语换成括号中的词?
(1)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照)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泻”写范围广,照应流水动态美
(2)薄薄的青雾浮(升)起在荷塘里。
升:动态美
浮:静态美
难点——情感
1.有人认为,这一自然段并没有写月光,请说说认为这一段没有写月光的理由;
2.有人认为这一段其实写了月色,请说说认为这一段写了月色的理由。
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
——王国维
思考:到底是眼前的月下荷塘还是古代的江南的荷塘打动了朱自清?
难点——情感
1.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2.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个世界里。
3.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
4.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5.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6.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
7.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
这样想着,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睡熟好久了
难点——情感
月色下的荷塘(渺茫)
荷塘上的月色(淡淡)
荷塘的四周(阴森)
难点——情感
探因
本文写于1927年7月,那时作者在清华大学教书,住清华园西院。文章里描写的荷塘就在清华园。当时蒋介石发动“四 一二”和“七·一五”两次反革命政变之后,白色恐怖笼罩了中国大地。旧时代正在瓦解,新时局尚未到来。爱国知识分子朱自清,面对这一黑暗现实,他悲愤、不满而又陷入对现实无法理解的苦闷与彷徨之中,这种内心的痛苦与矛盾就外化为荷塘月色的图景。作者在此想躲开恼人的现世,求得短暂的安宁,所以写下了《荷塘月色》这篇文章。
关于这篇文章的主题,学术界向来存在颇多争议,你赞成哪一种?请说明理由。
1、政治说:源于对蒋介石4.12反革命政变的愤懑;源于作者作为一名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面对人生十字路口而产生的苦闷、彷徨 。
2、家庭说:源于家庭生活的不和谐 。
3、智者说:源于智者不被人理解产生的知音难觅的喟叹和哀愁。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