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课堂练习
选择题
1. 公元前138年,汉武帝决定派使者出使大月氏。张骞以郎官身份应募,肩负任务首次出使。张骞首次出使西域的主要目的是( )
A. 引进果树品种 B. 推动经济交流
C. 加强友好交往 D. 寻求军事联盟
2. 纪录片《丝绸之路经济带》是根据中国政府倡导的贸易畅通、道路联通、货币互通、民心相通、政策沟通的“五通原则”拍摄制作的。该片拍摄的终点应该在( )
A. 欧洲 B. 中亚 C. 长安 D. 河西走廊
3. 张骞通西域使天山南北地区历史上第一次连为一体,中原与西域乃至更西的广大地区交通路线逐步开辟,形成了著名的通商要道( )
A. 茶马古道 B. 驰道 C. 丝绸之路 D. 蜀道
4. 食物名字包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与下列食物得名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 丝绸之路 B. 玄奘西行 C. 鉴真东渡 D. 郑和下西洋
5. “加强了西域、中亚地区和中原的经济文化联系,使汉文化传播到了西方,西方的文化也传到了中原。”这得益于( )
A. 丝绸之路的开通 B. 孝文帝改革
C. 玄奘西行天竺 D. 郑和下西洋
6. 近些年来,在马来西亚发掘出与汉代陶片纹饰相似的陶片,在印度尼西亚出土了汉代的钱币和陶器。这些考古发现说明汉代开辟了( )
A. 陆上丝绸之路 B. 海上丝绸之路
C. 通往西域的道路 D. 通往漠北的道路
7. 2020年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65周年。新疆是我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该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统辖始于( )
A. 张骞出使西域 B. 西域都护的设置
C. 甘英出使大秦 D. 班超出使西域
8. 西域都护统管着50多个国家,各国王侯官吏皆佩汉印,以确认为汉朝官员。可见,该机构的设置有利于( )
A. 统一全国的度量衡制度 B. 瓦解地方豪强势力
C. 加强中央对西域的管辖 D. 开辟陆上丝绸之路
9. “公元前140多年的中国汉代,一支从长安出发的和平使团,开始打通东方通往西方的道路,完成了‘凿空之旅’。”“凿空之旅”指的是( )
A. 班超出使西域 B. 班勇出使西域
C. 甘英出使大秦 D. 张骞出使西域
10. 西晋《古今注·音乐篇》记载:“横吹,胡乐也。张博望(张骞)入西域,传其法于西京(长安),惟得摩诃兜勒(马其顿)一曲。”据此可知( )
A. 张骞为中西文化交流作出贡献
B. 汉朝以武力加强对西域的控制
C. 中国与马其顿的交流始于西晋
D. 文明互鉴促进了西域经济发展
11. 汉代皇帝授予使臣的“节”,是国家的象征。张骞持“节”出使西域,苏武牧羊“卧起操持(节),节旄尽落”。他们二人被匈奴长期囚禁,受尽磨难,但力保“节”不失,最终交还皇帝。二人的事迹反映了( )
A. 专制皇权的强大
B. 忠贞爱国的民族情感
C. 传统文化的影响
D. 愈挫愈奋的进取精神
12. 下图所示史实应纳入的学习主题是( )
A. 北方民族内迁 B. 西域都护的设置
C. 海上丝绸之路 D. 丝绸之路的影响
13. 两千多年来,丝绸之路作为贸易的大通道起起落落:当中原王朝强盛时,设州立郡,驻军屯田,保证了商路的通畅;当中原王朝衰弱时,重关密税,盗匪横行,阻碍了丝路贸易的发展。材料主要反映( )
A. 丝绸之路架起东西方交流的桥梁
B. 中原王朝的管理影响丝路的发展
C. 驻军屯田才能保障丝绸之路畅通
D. 盗匪横行是丝路中断的主要原因
14. “在世界上,延续时间长、真正形成独立体系的文化只有四个——中国、印度、阿拉伯和西欧。这四大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只有一个,就是中国的新疆地区。其所以能够在这里汇流,则须归功于贯穿全区的丝绸之路。”这段话不能说明( )
A. 丝绸之路是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
B. 丝绸之路促进了不同地区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C. 世界古老文化的源头在中国的新疆地区
D. 丝绸之路是一条世界多元文化融汇的通道
15. 翦伯赞在《中国史十五讲》中写道:“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下列事件不属于汉武帝时期“地理空间的整合与凝聚”的是( )
A. 派张骞通西域
B. 开通陆上丝绸之路
C. 开辟海上丝绸之路
D. 派甘英出使大秦
16.汉武帝时张骞出使西域,远至今中亚阿姆河流域,受到渴望与汉通使往来的大宛等国的欢迎。期间,汉设置河西四郡,打通了与西域的直接交通。张骞在出使过程中所获得的信息对打开丝绸之路和建立中国与西方的联系起到了关键作用。据此可知,张骞出使西域的功绩是( )
A.基本奠定汉朝的国家疆域 B.建立汉朝与中亚地区的联系
C.确立汉朝对西域的管辖权 D.开启中国与欧洲的直接交往
17.新疆古称西域,长期以来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文化。两汉时期,中原文化、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印度文化都汇集到了这里。这个史实充分说明了( )
A.汉政府对西域的有效管辖
B.各民族为西域的发展都做出了贡献
C.新疆自古以来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D.西域是世界文明的交汇点,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
18.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始终在不断巩固和发展。右面表格内容能充分说明那个地方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
时期 机构
西汉 西域都护
唐朝 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
清朝 伊犁将军、行省
西藏 B.库页岛 C.新疆 D.南海
19..公元3世纪,西域商人只有得到魏国敦煌太守仓慈发给的专门许可证,才可以去洛阳从事商业贸易。这种现象说明( )
A.西北地区民族关系紧张 B.丝绸之路仍在发挥作用
C.中外文化交流基本中断 D.政权分立影响经济发展
20.右图图片是考古发掘出土的两汉时期的文物,这些文物说明丝绸之路的作用是( )
A.丝绸之路促进东西方
经济文化的交流
B.丝绸之路的起点和终点是长安和大秦
C.丝绸之路巩固了西汉大一统的局面
D.丝绸之路加强西汉对西域的管辖
二、非选择题
21. 依据材料,做出判断。
汉武帝接连派出好几支远征大军去讨伐匈奴,最后迫使匈奴各部落或者归顺,或者逃往沙漠地区。这时,贸易紧跟在胜利的中国旗帜之后。中国丝织品是各地最为需要的,至少占中国出口商品的90%。作为回报,中国也得到了各种物产,如:来自中亚的毛织品和牲畜,来自罗马诸行省的玻璃、珊瑚、珍珠、亚麻布和黄金,其中黄金占首位。
这些货物由商队沿着著名的“丝绸之路”来回运送。“丝绸之路”的主线自中国西北部的长安(西安)开始,向西经河西走廊至塔里木盆地,分为两道,一条道沿盆地的北部边缘,一条道沿盆地的南部边缘,绕过盆地,然后西逾帕米尔高原,穿过撒马尔罕,再绕过里海南端,由此继续西进,至地中海东部沿岸地区的罗马边境。
以下表述从材料中得出的,请在对应括号内填“√”;违背材料表述的,请在对应括号内填“×”;材料没有涉及的,请在对应括号内填“○”。
(1)张骞出使西域,使汉王朝了解到西域的具体情况。( )
(2)汉武帝大败匈奴后,丝绸之路得以畅通。( )
(3)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交流。( )
(4)丝绸之路到塔里木盆地后分为三道,最终到罗马边境。( )
(5)罗马帝国强盛时期的版图横跨欧、亚、非三洲,地中海成为其“内湖”。( )
22. 沟通、交流、发展是人类文明得以延续和发展的密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图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该事件发生在哪位皇帝统治时期?
材料二 2 000多年前,亚欧大陆上勤劳勇敢的人民,探索出多条连接亚、欧、非几大文明的贸易和人文交流通路,后人将其统称为“……”这条路是促进沿线各国繁荣发展的重要纽带,是东西方交流合作的象征。
——摘编自《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的“……”代表什么内容。写出材料中“这条路”的一项作用。
材料三 汉朝对西域进行政治军事管理,在通往中亚、西亚的路线上修道路、设驿站、筑长城,为往来使团商旅提供食宿、交通和安全保护。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汉朝政府设置了什么官职对西域进行管理。它的设置标志着什么?
材料四 “一带一路”既传承以团结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鉴、合作共赢为核心的古丝绸之路精神,又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21世纪时代潮流,将“中国梦”与“世界梦”进行有机衔接,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和全球性影响力。
(4)根据材料四,指出古丝绸之路精神的核心。
(5)综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汉朝的繁荣给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振兴带来了哪些启示。
23、张骞肩负和平友好使命,两次出使中亚,开启了中国同中亚各国友好交往的大门,开辟出一条横贯东西、连接欧亚的陆上交通要道。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然骞凿空,诸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外国由是信之。
——《汉书·张骞传》
(1)材料一中的“骞凿空”这一举动指什么?
材料二 通过这条道路,汉朝的丝绸、漆器等物品,以及开渠、凿井、铸铁等技术传到西域,西域的良种马、香料、玻璃、宝石等,以及核桃、葡萄、石榴、苜蓿等植物,以及多种乐器和歌舞等传入中原。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条道路在中外交往中有何重要作用。
(3)西汉王朝为加强对西域地区的管辖而设置的管理这一地区的最高长官是什么?该官职的设置有什么标志性意义?
材料三 在“一带一路”建设国际合作框架内,各方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携手应对世界经济面临的挑战,开创发展新机遇,谋求发展新动力,拓展发展新空间,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不断朝着人类命运共同体方向迈进。
(4)根据材料三,指出今天中国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时所秉持的原则。
答案
1-5DACAA 6-10BBCDA 11-15BDBCD 16-20BDCBA
(1)○ (2) √(3) √(4) ×(5) ○
22、(1)张骞通西域。汉武帝。
(2)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3)西域都护。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4)团结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鉴、合作共赢。
(5)国家要实现长治久安,必须以民为本,采取利民、富民政策;政治清明,社会安定,有利于国家发展;统治者励精图治,国家才能兴盛;要加强对外友好交流与合作,提升国际影响力,促进人类文明发展;等等。
23、(1)张骞通西域。
(2)丝绸之路是东西方交流的桥梁,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
(3)西域都护。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