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二轮复习病句辨析与修改 课件(共4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中考语文二轮复习病句辨析与修改 课件(共4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7-30 16:15: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3张PPT)
语文基础知识
——病句辨析与修改
目录
病句的修改原则
1
病句的修改符号
2
病句的常见病因
3
病句的修改原则

只改语病
改动最小
保存原意
病句的修改符号

病句的常见病因

病句常见的类型:
1.搭配不当
2.语序不当
3.成分残缺或赘余
4.表意不明
5.不合逻辑
6.结构混乱
一、搭配不当
句法成分
记忆口诀:
主要成分主谓宾;
修饰成分定状补;
定语必在主宾前;
谓前为状谓后补;
的定地状得后补。
一、搭配不当
1.主谓搭配不当:主要就是误用谓语来陈述主语。
报告显示,成年国民人均电子书的阅读量有所增加,而报刊的阅读率明显减少。
改:主语“阅读率”与谓语“减少”不搭配,可以将“减少”改为“下降”。
一、搭配不当
2.动宾搭配不当:主要就是谓语动词不能和宾语搭配,有一种情况尤其注意:当一个谓语动词后面带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宾语时,其中的一个宾语和谓语会出现搭配不当的问题。
(1)我们要热爱公共财产。
改:谓语“热爱”与宾语“公共财产”不搭配,可以将“热爱”改为“保护”。
(2)航母的投入和使用无疑将增大中国有效解决问题的筹码和力度。
改:谓语“增大”与宾语“筹码”不搭配,“力度”可以“增大”,“筹码”只能增加。
一、搭配不当
3.主宾搭配不当:当句子中的谓语动词由“是、为、成了、成为”等时,注意主宾是否搭配得当。
我们坚信有这么一天,中国的工业和农业终会成为发达的国家。
改:这里面的谓语是“成为”,主语是“工业和农业”,宾语是“国家”,“工业和农业”是不能“成为”“国家”的。所以,主语与宾语不搭配。
一、搭配不当
4.修饰语与中心词搭配不当:句子中的定语或状语与中心词是否搭配得当。
据悉,一种新型的袖珍电脑将亮相本届科博会,它采用语音输入、太阳能供电,具有高雅、时尚、方便、环保的功能和作用。
改:“的”前为定语,所以“高雅、时尚、方便、环保”作“定语”,“功能和作用”是“中心词”。其中,“环保”可以和“功能和作用”搭配,但是“高雅、时尚、方便” 不能是“功能和作用”,可以和“特点”搭配。所以,是修饰语和中心词搭配不当。
一、搭配不当
5.一面对两面搭配不当:如果句子中出现了“能否、是否、有没有、能不能、成败、好坏、优劣”等这些两面词语时,就要考虑后面是否也是对应的两面,否则就会出现“一面对两面”搭配不当的问题。
能否认真学习是提升能力的基本前提。
改:句子的前半句用了“能否”一词,有“能”和“不能”两种情况,而后半句只有“提升”一种情况。属于一面对两面的搭配问题。可以将“能否”改成“能”或者在后半句中加入“能不能”。
一、搭配不当
6.关联词搭配不当:如果句子中出现了关联词,首先要考虑关联词是否搭配得当。同时还要注意,关联词的位置是否恰当。
(1)他只要到星期天才去青少年活动中心。
改:句子中的关联词“只要”和“就”搭配,“才”和“只有”搭配。
(2)不仅赵州桥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
改:首先,关联词“不仅”“而且”是可以搭配的。但是,这个句子是关联词的位置出现了问题。两个分句的主语不相同时,关联词放在主语前;两个分句主语相同时,关联词语放在主语后。这个句子前后两个分句说的都是“赵州桥”,主语前后相同,所以,“不仅”应该放在“赵州桥”的后边。其实,这属于“语序不当”的问题了。
一、搭配不当
继承传统 发扬精神 端正态度 明确目标
明确目的 改正缺点 改正错误 改进方法
改善生活 增加数量 增进友谊 增强体质
增长知识 提高水平 提高效率 提高能力
提高质量 严格要求 严明纪律 严厉批评
树立理想 严重的问题 严峻的形势
搭配不当也包含着“用词不当”。
如:报告显示,成年国民人均电子书的阅读量有所增加,而报刊的阅读率明显减少。
一、搭配不当(思维导图)
二、语序不当
1.并列词语语序不当:句子中并列词语或短语之间,往往有先后、轻重、大小之别。
我国自主建造、设计、开发了第六代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
改:句中的“建造、设计、开发”三种动作有先后顺序,应该是“开发、设计、建造”。
二、语序不当
2. 分句语序不当:分句与分句之间也有先后、轻重、大小、因果之分。
马尔克斯不仅是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以及拉美“文学爆炸”的先驱,还是记者、作家以及电影工作者。
改:“不仅、还是”表递进关系,前后内容由浅入深,所以句子前后两个分句语序要调换。
二、语序不当
3. 定语语序不当:句子里有多个定语时,要考虑定语之间的顺序关系。另外注意,带“的”短语放在不带“的”定语前。
他们是两三个学校的老师。
改:按照定语的排序,先是表“领属”的,然后是表“数量”的,应该把“两三个”和“学校”调换语序。
二、语序不当
4. 状语语序不当:句子里有多个状语时,要考虑状语之间的顺序关系。
许多老师昨天(何时)在休息室(何地)都(副词)热情地(形容词)同他(介宾短语即对象)交谈。
二、语序不当
5. 关联词语序不当:
两个分句的主语不相同时,关联词放在主语前;
两个分句主语相同时,关联词语放在主语后。
二、语序不当(思维导图)
三、成分残缺或赘余
1. 主语残缺:主语残缺主要有三种情况:(1)本身句子缺少主语;(2)介词+主语,使主语残缺;(3)偏正短语使主语残缺。
(1)上课的时候,做小动作,被老师批评。
(2)从这件小事,说明一个大道理。
改:滥用介词“从”,导致缺少“主语”。如果主语前有介词“使、让、经过、通过、由于、在、从”等介词时,直接把介词删除即可。
(3)学校的教育教学成绩显著,多次受到市教委的表彰。
改:前一分句是偏正短语即定中结构,定语是“学校”,中心语是“教育教学成绩显著”也就是本句话的主语。但是,“成绩”是不能被表彰的,表彰的应是“学校”。所以,这是偏正短语造成主语残缺。在第二句前加“学校”即可。
三、成分残缺或赘余
2. 谓语残缺:谓语残缺主要有二种情况:(1)本身句子缺少谓语;(2)句中一个谓语,后边有两个宾语,少一个与宾语搭配的谓语。
(1)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我国已经独立自主地研发、发射、跟踪和测检地球同步通讯卫星的能力。
改:主语是“我国”,宾语是“能力”,缺少谓语,添加“具备”即可。
(2)多读书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和写作能力。
改:谓语“丰富”可以和宾语“知识”搭配,但是不能和“写作能力”搭配。前面缺少与宾语“写作能力”搭配的谓语动词,可以添加“提高”。
三、成分残缺或赘余
3. 宾语残缺:宾语残缺要注意:谓语动词后出现较长定语时,缺少了定语的中心语即宾语。容易在定语中缺少宾语。
运—20是我国依靠自己的力量研制的一种大型、多用途运输机,可在复杂气象条件下执行各种物质和人员的长距离航空运输。
改:主语是“运—20”,谓语是“执行”,谓语动词“执行”后缺少宾语“执行什么呢?”可以添加一个宾语“任务” 。
三、成分残缺或赘余
4. 其他成分残缺:在句子中可能会缺少必要的虚词或者附加成分。
(1)世人欣赏苏东坡的文采之美,更赞叹他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心胸。
改:修饰语“积极”可以和“人生态度”搭配,但是不能和“心胸”搭配,所以,可以在“心胸”前添加“豁达的”。
(2)立冬,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也是中国传统节日。
改:“二十四节气”是24个,而“立冬”只是其中一个。所以,可以在“是农历二十四节气”后添加“之一”。
三、成分残缺或赘余
5. 成分赘余:主要就是指语义重复。
中国目前拥有网络文学写作者超过200多万人,每年有六七万部左右的作品被签约;全国网络文学用户达1.94亿,超过了电子商务用户。
改:“超过200多万人”中“超过”和“多”语意重复,应该删去其一;“六七万部左右”中“六七万”已经是约数了,所以后边不应再用“左右”了,属于语意重复。
三、成分残缺或赘余(思维导图)
四、表意不明
1. 指代不明:句子前面提出两种情况,后边出现了指示代词,读者不能明确分析出代词所指代的对象。
欣赏一首好诗不容易,创作一首好诗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小李对诗歌情有独钟,因此,他平时在这方面做了不少的努力。
改:句子后面有指示代词“这方面”,但是句子却在前面提出了“欣赏一首好诗不容易”和“创作一首好诗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两种情况。所以,不能明确“这方面”到底是指欣赏好诗还是创作好诗,属于“指代不明” 。
四、表意不明
2. 歧义:词语或句子容易让人产生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理解。
许多欧洲国家看不上全美职业篮球赛。
改:词语“看不上”,有两种解释:一个是“看不到”,另一个是“看不起”。所以,这就会造成句子有两种解释。
四、表意不明(思维导图)
五、不合逻辑
1. 概念混乱:互相并列的概念,应该是按同一标准划分的。如果混乱就容易造成属(大)种(小)概念并列的错误。
(1)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有稻谷、小麦、油菜、高粱、玉米等。
(2)教育主管部门要求,各级各类学校学生的生活用品以及床上用品都应由学生自主选购,不得统一配备。
改:“床上用品”从属于“生活用品”,可以删除“以及床上用品”。
五、不合逻辑
2. 自相矛盾:同一个句子,应该保持语意逻辑前后的一致性。否则就会出现自相矛盾。
他在这里下了车,我断定他大概是本地人。
改:“断定”和“大概”自相矛盾。
五、不合逻辑
3. 否定失当:句子为了增强表达效果,多次运用否定,结果将句子意思弄反了。所以,一定要关注否定词是否多用。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我们所缺乏的,一是勇气不足,二是谋略不当。
改:前面说的是“缺乏”,所以应该删去“不足”和“不当”。
五、不合逻辑(思维导图)
六、结构混乱
1. 中途易辙:在对句子的陈述对象作陈述时,句子中又插入另一个陈述对象。
新疆地震灾区的广大群众,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和关怀下,重建家园的工作在有条不紊地进行。
改:在对“广大群众”做陈述时,又插入另一陈述对象“工作”,可改为“有条不紊地进行重建家园的工作” 。
六、结构混乱
2. 藕断丝连:一句话的最后一部分用作下一句的开头,把两个句子硬凑起来。
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要靠政府的力量,同时也不能不发挥民间力量在舆论动员、监督检查等方面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
改:“民间力量”是“发挥”的宾语,但是又是后面句子“舆论动员、监督检查等方面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的主语,句子结构混乱,可在“无可替代”前加“的”。
注意“兼语句”
六、结构混乱
3. 句式杂糅:把两种不同的句法结构混杂在一个表达式中,语意不清。
纪念馆分序厅、抗倭、抗英、抗法、抗日、尾厅等六部分组成,充分显示了中华儿女不畏强暴、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改:“分……几部分”是一个句式,“由……组成”是一个句式,二者表达的意思相同。但是,原句将两个句式混在一起用,就出现了句式杂糅。可以改为“纪念馆分序厅、抗倭、抗英、抗法、抗日、尾厅等六部分”或者“纪念馆由序厅、抗倭、抗英、抗法、抗日、尾厅等六部分组成” 。
六、结构混乱(思维导图)
病句病因思维导图(汇总)
病句辨析与修改
练习(语段修改+选择题)
熟记病句类型及规律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