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9张PPT)
课题2 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现象:
生石灰逐渐膨胀,散开成粉末
原理:
CaO + H2O = Ca(OH)2
结论:
反应放出热量
化学反应在生成新物质的同时,都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放热的化学反应:CaO + H2O = Ca(OH)2
吸热的化学反应:
生石灰
产生大量白雾,用手轻触试管的外壁,感觉发烫。
燃烧、爆炸、缓慢氧化、自燃、金属镁与盐酸的反应
2. 不能片面的通过反应条件来判断一个反应是吸热的还是放热的。
例如:
注意:
1. 化学反应的过程往往伴随着热量变化,但有热量变化的过程不一定就是化学反应;
例如:液态水→水蒸气(过程吸热)属于物理变化
,反应过程是放热的。
人类生活对能量的利用
生活燃料的使用
利用燃烧等产生的热量
爆炸产生的能量
食物在体内缓慢氧化放出热量
发电、烧制陶瓷、冶炼金属、发射火箭等
开矿采煤、开山炸石、拆除危旧建筑等
维持生物体温和日常活动所需要的能量
做饭、取暖等
例: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硫燃烧需要先点燃,所以硫燃烧是吸收热量的
B.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
C.化石燃料的燃烧都放出热量
D.干冰升华时需要吸收大量的热,这是化学反应中的吸热现象
C
化石燃料的利用
化石燃料是由古代生物的遗骸经过一系列复杂变化而形成的。
——不可再生资源
化石燃料
煤
石油
天然气
煤
植物或植物枯萎后,被埋于土中,经长期复杂的变化而形成的一种复杂的混合物。
焦炭:治炼金属
煤焦油:化工原料
煤气:气体燃料
(黑色固体)
植物或植物枯萎后
植物等被埋于土中,
经长期复杂变化形成煤
成分:
——工业的粮食
主要含有碳元素,此外还含有氢元素和少量的氮、硫、氧等元素以及无机矿物质。
综合利用(煤的干馏)
隔绝空气加强热分解
煤
化学变化
化石燃料是由古代生物的遗骸经过一系列复杂变化而形成的。
——不可再生资源
化石燃料
煤
石油
天然气
海洋生物死亡
动植物的遗骸被
层层沙泥掩埋
生物的遗骸经复制
变化形成石油和天然气
形成过程:海洋生物死亡后,动植物的遗骸被层层沙
泥掩埋,经过复杂的变化形成石油和天然气。
元素组成:主要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物理变化
溶剂油:溶剂
汽油:汽车燃料
航空煤油:飞机燃料
煤油:工业洗涤剂
柴油:重型汽车等燃料
润滑油:润滑剂
石蜡:制蜡烛
沥青:铺筑路面
主要成分:
丙烷、丁烷、
丙烯、丁烯
石油——工业的血液
直接从油井中开采出来的石油叫原油,它是一种粘稠状的液体混合物。
综合利用(石油的分馏)
石油
利用各成分沸点不同,分离得产品
加热炼制
甲烷(CH4):无色无味的气体,极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天然气
成分:主要是由碳、氢组成的气态碳氢化合物,其中最主要的是甲烷。
甲烷的可燃性:
实验现象:
1. 甲烷燃烧产生蓝色火焰,放出热量;
2. 烧杯内壁上有水珠出现
3. 向烧杯内注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后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O2+Ca(OH)2 =CaCO3↓+H2O
化学方程式:CH4+2O2 CO2+2H2O
点燃
沼气(主要成分也是CH4)——属于可再生能源
可燃冰
秸秆、杂草、人畜粪便等废弃物在密闭的沼气池中发酵,可产生甲烷。
能解决燃料问题,改善农村的环境卫生,提高肥料的质量。
优点:能量高、燃烧值大等。
成分:主要含有甲烷水合物(CH4·xH2O),还含有少量的CO2等气体。
沼气(主要成分也是CH4)——属于可再生能源
可燃冰——主要含有甲烷水合物(CH4·xH2O)
化石燃料
煤 —— 工业的粮食
石油 —— 工业的血液
天然气(主要成分CH4)
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化石燃料燃烧造成空气污染的原因:
①燃烧时要有足够的空气;
3.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及炭粒、尘粒等排放到空气中形成浮尘。
1.燃料中的一些杂质如硫等燃烧时,产生空气污染物如SO2等;
2.燃料燃烧不充分,产生CO等;
O2不充足,燃料不能充分燃烧,产生黑烟,并生成CO等物质,
燃烧利用率降低,浪费资源,污染空气。
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
②燃料与空气要有足够大的接触面。
燃烧产生SO2、NO2
3.将汽车尾气处理后再进行排放等。
酸雨的行成:
SO2、NO2等气体或是气体在空气中发生反应后的生成物溶于雨水,会形成酸雨。
酸雨的危害:
1.危害人体健康;
2.导致水体酸化;
3.严重影响水生动植物的生长;
4.破坏土壤、植被、森林;
5.腐蚀金属和建筑物。
酸雨的防治措施:
1.大力的推广使用脱硫煤;
2.寻找相对清洁的能源,比如用天然气代替煤;
6.使用乙醇汽油。(节省石油资源、减少污染 )
汽车尾气污染:
目前,多数汽车使用的燃料是汽油或柴油;
尾气含CO、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含铅化合物、烟尘等。
减少汽车尾气污染的措施:
1.改进发动机燃烧方式;
2.使用催化净化装置;
3.使用无铅汽油,禁止含铅物质排放;
4.加大检测尾气力度;
5.改用压缩天然气或液化石油气作燃料;
例1.下列有关生活中的化学知识,说法正确的是( )
A.乙醇汽油的使用可以适当节省石油资源
B.汽油着火时,用水浇灭
C.煤、石油、天然气三种化石燃烧的使用中,煤的污染最小
D.为了方便,我们应大量使用一次性筷子,出门尽量开私家车
A
例2.天然气、石油气燃烧的反应是:CH4+2O2 CO2+2H2O、
C3H8+5O2 3CO2+4H2O。现有一套以天然气为燃料的灶具,要改
用液化石油气作燃料,应采用的措施是( )
A.减少空气的进入量或增大液化气的进入量
B.增大两者的进入量
C.增大空气进入量或减少液化气的进入量
D.减少两者的进入量
点燃
点燃
C
化石燃料燃烧造成空气污染的原因:
1.燃料中的一些杂质如硫等燃烧时,产生空气污染物如SO2等;
2.燃料燃烧不充分,产生CO等;
O2不充足,燃料不能充分燃烧,产生黑烟,并生成CO等物质,
燃烧利用率降低,浪费资源,污染空气。
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
①燃烧时要有足够的空气;
②燃料与空气要有足够大的接触面。
3.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及炭粒、尘粒等排放到空气中形成浮尘。
酸雨
汽车尾气污染
开发和利用新能源
化学性质:
乙醇(酒精):
制取:
用途:
物理性质:
无色透明、有特殊香味的液体,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
酒精灯、火锅、内燃机等的燃料,75%的酒精可用作医疗消毒剂。
可通过高粱、玉米和薯类等发酵、蒸馏得到。
可燃性:
能够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同时放出大量的热。
C2H5OH——可再生能源
C2H5OH+3O2 2CO2+3H2O
点燃
制取成本高、贮存困难。
氢气:H2——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
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
化学性质:
可燃性:
安静地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杯壁上有水珠产生,烧杯壁发烫。
用途:
作为高能燃料,液氢已应用于航天等领域;
作为化学电源,氢氧燃料电池已经被应用,
如用作汽车的驱动电源等。
优点:
来源广、放热多、无污染。
缺点:
2H2+O2 2H2O
点燃
开发和利用新能源:
太阳能
风能
地热能
潮汐能
生物质能
核能
例、随着经济的发展,能源与环境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
(1)目前我国使用的主要能源是化石燃料,包括煤、 和天然气,它们都属于 (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燃煤发电时,将煤块粉碎成煤粉,其目的是 。
小明家用的燃料是天然气,天然气泄漏触碰到报警器会发出响声,小明家报警器应安装在 处,你的理由是 。
(2)新能源的形式很多,如潮汐能、地热能、氢能、 等(例举一种新能源)。
(3)氢能是一种既高效又干净的新能源,用氢作能源的燃料电池汽车倍受青睐。
写出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4)核能也是一种高效的能源,其中氘(dāo)的核能开发,被认为是解决未来世界能源、环境等问题的主要途径之一。已知氘和氢属于同种元素,则氘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为 。
石油
不可再生
增大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煤充分燃烧
A
天然气的密度比空气小
太阳能
2H2+O2 2H2O
点燃
1
乙醇(酒精):C2H5OH——可再生能源
氢气:H2——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
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生物质能和核能等。
氢气的实验室制取
乙醇(酒精):C2H5OH——可再生能源
氢气:H2——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
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生物质能和核能等。
反应原理:Zn+H2SO4= ZnSO4+H2↑
实验装置
发生装置:固液不加热型
颗粒状固体
不适用于粉末状
固体参与的反应
“随开随用,随关随停”
反应原理:Zn+H2SO4= ZnSO4+H2↑
实验装置
发生装置:固液不加热型
颗粒状固体
不适用于粉末状
固体参与的反应
球形漏斗
容器
导气管
适用于非粉末状固体与
液体在常温下制取气体
收集装置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
排水法
向下排空气法
例、如图中的几种装置都可以进行探究氢气的实验室制法(铁架台等仪器已略去)。
其中:
(1)能随时使氢气发生或停止的操作装置是(写编号) ,该装置还可以制取
你学过的什么气体 。
(2)如果(D)装置能制取干燥的氢气,则(D)装置中a中的液体应是 ;
b中的液体应是 ,其作用是 。
(3)当药品装好后使(D)装置产生氢气的操作应该是
。
C
二氧化碳
稀硫酸
浓硫酸
干燥氢气
打开止水夹①②和活塞③,从④鼓入洁净的空气,将稀硫酸压入锥形瓶中
反应原理:Zn+H2SO4= ZnSO4+H2↑
实验装置:
发生装置:固液不加热型
收集装置:排水法、向下排空气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