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 从闪电谈起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3.1 从闪电谈起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沪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3-08-31 22:41: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3.1 从闪电谈起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⑴了解摩擦起电现象及其原因。
⑵知道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的规律。
⑶知道闪电是一种瞬间发生的大规模放电现象。
过程与方法:
⑷通过实验活动,观察摩擦起电现象,研究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揭示闪电的奥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⑸通过模拟闪电现象和学习摩擦起电的原因,消除对“电”的神秘感,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对自然现象产生亲近的情感和探究的愿望。
教学重点:摩擦起电及摩擦起电的实质,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验电器的原理
教学难点:摩擦起电的实质,认识验电器的工作原理及如何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采用提问的形式:电是什么?看过闪电吗?知道闪电是怎样形成的吗?小学课本里学过电荷有几种?它们之间的规律是怎样的呢?学生踊跃回答,老师做些补充:电是物质中存在的一种能,人们利用它来使电灯发光机械转动等,闪电是阴雨天气中云层间的放电现象。电荷是构成物质的许多基本粒子所带的电,习惯上把物体所带的电叫电荷。
一、电是什么
想想议议:结合自己生活中事例和课本图11-1,谈谈你对电的认识?假设一座城市完全断电,想像一下可能会出现哪些现象?(学生讨论叙述)
自主探究:活动1
1、认真阅读实验过程回答问题:
本实验探究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使物体带电的方法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活动:
(1)、用在头皮上摩擦过的梳子或直尺、铅笔、圆珠笔、钢笔靠近小纸屑,你会发现什么现象?________________
(2)、用毛皮摩擦橡胶棒,然后把橡胶棒靠近纸屑,能观察到什么现象?_____________ ___说明什么问题?________________
(3)、用丝绸摩擦玻璃棒,然后将玻璃棒靠近纸屑,能观察到什么现象?_______________ _说明什么问题?________________
3、结论:
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的过程叫摩擦起电。这时物体带静电。相互摩擦的两种不同的物体带的是异种电荷,其中一种是正电荷,另一种是负电荷,自然界中只存在这两种电荷。
使不带电的物体获得电的过程叫起电,起电的方法有三种:摩擦起电、接触起电、感应起电
4、举例说明:在日常生活中,你见到过摩擦起电现象吗?
自主研学:阅读课本P3第一自然段,结合图11-3及其实验现象,回答:
(1)、正电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用_______表示。
(2)、负电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用______表示。
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合作探究:活动2
提出问题: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与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电荷的种类一样吗?它们所带电荷间有何作用规律?
实验探究:按照课本P3图11-4(a)(b)(c)设计的步骤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填入下表:
实验顺序 带电物体 现象
1 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 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
2 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 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
3 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 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
分析论证:两个都是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摩擦带电的过程是相同的,它们所带的电荷是 (选填“相同”或“不同”),靠近时互相 (选填“排斥”或“吸引”)。同理,两个都是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摩擦带电的过程也是相同的,它们所带的电荷是 ,靠近时互相 ,所以如果两个物体所带电荷相同,它们将相互 (选填“排斥”或“吸引”)。如果两个物体所带电荷不同,它们将相互 (选填“排斥”或“吸引”)。
结论:
电荷间的作用规律: , 。
观察思考:活动4 用起电机模拟闪电现象
阅读课本的第4页,结合图11-5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物体带电时,它的尖端容易产生放电现象。这种现象叫做 。
2、结合图11-6解释闪电产生的原因。

阅读【信息浏览】
说出摩擦起电的原因和实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 __
三、怎样知道物体带了电
【交流与讨论】-------验电器
1、观察实物,交流、讨论后回答问题:
①验电器的构造有哪些?
②依据什么原理制成的?
③怎样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2、做一做:如何检验物体是否带电和粗略比较物体带电的多少。

四、电现象的应用和防护
阅读课本的6页,回答下列问题:
1、在生产、生活中,电现象的应用有哪些?


2、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防至激烈放电的措施?
【课堂小结】
五、布置作业: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