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桂花雨》说课课件(含教学反思)(共2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3《桂花雨》说课课件(含教学反思)(共2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7-30 23:40: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桂花雨》说课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一、说教材
《桂花雨》是现当代女作家琦君的名作。它主要以“桂花香”为线索,写了“我”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表达了对家乡亲人和美好生活的眷恋。她的这篇文章非常优美,使人读后真的象浸润在一场香香的桂花雨中。在那浓郁而迷人的香气中,感受着琦君那如雨般的思乡之情。
二、说学情
  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具备较强的识字能力,对于本文中汉字的间架结构、字音字形等可以通过自学、互学等方式解决。能够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辨别词语的感彩,体会其表达效果。能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但是,对于五年级学生而言,理解一篇日本作者的散文意境还有一 定的困难。特别是通过字里行间的语言来体会作者在众多的景物当中,选择这种带有淡淡忧愁的景致来进行描写,即作者借用景物作为抒情对象,景物因情感而形成了美的意境,而情感透过景物直达人心,含蓄而隽永。这样的体会对五年级的孩子来讲并不能难。
三、说教学目标
1.会认“箩、杭”2个生字,会写“懂、兰、箩”等10个生字,理解“婆婆、糕饼”等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桂花给“我”带来了哪些美好的回忆。
3.品读重点句子,抓住重点词语,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句子,体会句子中蕴含的感情。
4.学习并运用结合重点语句概括课文内容的方法。
5.想象课文中描写摇桂花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四、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
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从“摇花乐”和“桂花雨”中,感悟语言的韵味,体会作者对童年生
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
难点
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这句话所表达的感情。
五、说教学法
[说教法]:  
1、情景教学法:我将利用电教手段或通过用图画创设多种情境,用音乐渲染情境,利用插图来想象课文的内容,体会人物的内心。使学生完全置身于课文所描绘的情境之中,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2、以读代讲法:“读”是理解课文,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有效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把指导朗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想象、读中积累。
说学法:
读、思、议、想、练的方法学习课文。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和兴趣爱好,选择自己读懂的那部分内容进行重点阅读和探究,注重以读为本,做到师生、生生交流,让每一位学生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
六、说教学过程
首先我会给学生五分钟,同学们在优美的音乐声中,整体初读一遍课文,找到文中不理解的生字词并且把它标注出来,并且思考一下本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时间结束之后,我会找一名学生来回答问题,学生标注的是迷人和成熟。通过阅读同学们不难得出本篇课文,主要讲述的是以桂花为题,以桂花香为线索,写了“我”童年时代的桂花乐,表达了作者对家乡亲人与美好生活的眷恋。
接下来我会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每个小组由前后桌四人组成,将全班分为 12 个小组,给同学们八分钟的时间进行思考并讨论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作者的摇花乐?第二个问题是,母亲为什么提前摇桂花呢?在此期间我会走下讲台深入到学生们的讨论当中去,为同学们答疑解难。  
时间到了之后,我会请同学来回答问题。第八小组给出的第一个问题的答案是:摇桂花对我是一件大事,所以老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可以从‘老是’、‘缠’这两个词可以看出盼望早点摇桂花,并且这句话的结尾用的标点符号是感叹号,感叹号一般是用来抒发强烈的感情,作者用感叹号说明自己非常急切,盼望早点摇桂花,恨不得马上摇桂花。第三个小组回答第二个问题,并给出的答案是因为母亲一看天空阴云密布,云脚长毛,就赶紧吩咐提前“摇桂花”。如果桂花被风雨打下来,那就湿漉漉的,香味就差多了,如果赶在下雨之前把桂花摇落下来,那桂花就朵朵新鲜、完整。这一环节有利于提高学生们的做合作探究能力,并且培养学什么思考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表达的能力。对本节课的内容有更加深刻的掌握。
最后我会请同学们再次阅读本篇课文,体会作者在摇桂花中体会到的快乐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小结
接下来我会和同学生一起回顾今天所学内容,《桂花雨》这篇文章的重点生字词以及作者所表达的思乡之情,通过回顾本课内容可以帮助学生巩固今天的所学知识。
七、说板书设计
良好的板书是一门教学艺术,为了使教学内容更形象精炼的展现给学生,强化知识,促进思维。因此我的板书设计如下:
桂花雨
 桂花香  
桂花雨思念家乡
怀念童年
 “摇花乐”
八、说教学反思
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的能力
阅读教学除了培养学生感知、感悟、理解与体会能力以外,对学生的阅读能力也应该逐步培养。《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阶段目标时提出,“默读要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在课堂教学中,逐步尝试训练学生的默读速度。当然因为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在默读时部分学生只能完成默读的任务,并没有能够完成速度的训练和问题的思考。或许是因为我在时间上没有给足,有好几个学生没有能够达到默读的目标。
利用好课堂的主阵地
课堂上的每一分钟都很宝贵,只有充分利用好,但是在课堂上又不能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盲目的赶时间,在我看来应该是每一个环节都要落到实处,不急于为了赶时间而把每一处都教学的很简单,不能让学生真正的学到知识,达到学习目标。在教学环节上应该就像课文一样详略得当,方法合理,最终我认为学生都会有收获的。
课堂教学的败笔之处
对于新课标的学习还是不够,没有真正领会新课标的核心内容。虽然本节课看似是以学生为主体,特别在指导学生默读思考问题时收的太急,导致部分学生没有思考的时间。其次老师牵引的太多,一直牵着学生学习,学生的主动性没有得到体现。形式上看似学生是主体,实际上还是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被动的学习。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真真正正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把被动的“要我学”转换成主动的“我要学”。只有教师扎扎实实教语文,学生才能扎扎实实学语文。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