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9课《皇帝的新装》课件 (共4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9课《皇帝的新装》课件 (共4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7-30 19:56: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7张PPT)
皇帝的新装
安徒生
教学重点
1.学习快速阅读。在短时间内迅速浏览全文,了解主要内容。
2.调动学生自己的体验,展开联想和想象,把握作者思路,深入理解课文。
搜索记忆,简介作者
根据自己小学所学和课外积累,介绍你所了解的童话知识和安徒生情况。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这种作品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语言通俗、生动,故事情节往往离奇曲折,引人入胜。童话又往往采用拟人的方法,举凡鸟兽虫鱼,花草树木,整个大自然以及家具、玩具都可赋予生命,注入思想感情,使它们人格化。
童话
安徒生(1805~1875)全名是:汉斯·克利斯坦·安徒生,19世纪丹麦文学巨匠,世界著名的童话作家。他的160余篇童话在近150年中被翻译成140多种文字,从丹麦传向世界。安徒生生于鞋匠家庭,童年生活穷苦,早期写有诗歌、剧本和长篇小说等,1835年开始写童话。著名的童话有《丑小鸭》《海的女儿》《卖火柴的小女孩》《夜莺》《皇帝的新装》等。
作者
笨:bèn 赐:cì
聘:pìn请人担任某种职务。
炫耀:xuàn yào夸耀显示。
称职:chèn zhí能够胜任本职工作。
愚蠢: yú chǔn愚笨;不聪明。
现款:xiàn kuǎn可以当场交付的货币。
默读全文,积累词语
妥当:tuǒ dàng稳妥适当。
理智: lǐ zhì分辨是非,明了利害关系及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
呈报:chéng bào用公文向上级报告。
钦差:qīn chāi
滑稽:huá jī (举止言谈)诙谐而引人发笑。
圈定:quān dìng确定(人选、范围等)。
狡猾: jiǎo huá阴险奸诈,诡计多端。
陛下:bì xià对国王或皇帝的尊称。
爵士:jué shì
头衔:tóu xián指官衔、学衔等称号。
勋章:xūn zhāng授予对国家有较大贡献的人的荣誉证章。
袍子:páo zi
不可救药: bù kě jiù yào病重到无法救治,形容人或事物坏到极点,无法挽救。
骇人听闻: hài rén tīng wén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害怕。
随声附和:suí shēng fù hè别人怎么说,就跟着怎么说。比喻没主见,只会盲从。
速读全文,梳理情节
集中注意力,快速阅读全文,边读边快速厘清故事线索和人物关系,不要停顿。思考以下问题:
(1)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
(2)课文的情节包括哪几个主要部分?各部分分别讲了什么?
(1)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
骗子们赋予实际上并不存在的所谓的“新衣服”一个奇怪的特性: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这一特性是贯穿故事始终的主线,作者展开情节、安排材料、刻画人物都是围绕这个主线进行的。童话就围绕它巧妙地展开了离奇而生动的故事情节。
(2)课文的情节包括哪几个主要部分?各部分分别讲了什么?
引子:皇帝喜欢穿新装的怪癖。
开端:骗子投皇帝所好,轻而易举地骗过了皇帝,开始“做”新装。
发展:皇帝派人去看新装,大臣和随员虽都未看到所谓的新装,却不住地夸赞所谓的面料。
高潮和结局:皇帝穿上新装参加游行大典,被小孩子揭穿。
文章出现了哪些人物?他们各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请勾画出描写各色人物的心理和动作、语言的语句,说说他们分别是怎样的人。
细读课文,品析形象
人物:
皇帝、骗子、老大臣、官员、随员、百姓、小孩
(1)为了要穿得漂亮,他不惜把他所有的钱都花掉。他既不关心他的军队,也不喜欢去看戏,也不喜欢乘着马车去游公园——除非是为了去炫耀一下他的新衣服。
运用夸张写出了皇帝爱穿新衣的癖好,突出他的昏庸无能、荒唐可笑和爱慕虚荣。
皇帝形象
1.品析皇帝形象
(2)“那真是理想的衣服!”皇帝心里想,“我穿了这样的衣服,就可以看出在我的王国里哪些人是不称职的;我就可以辨别出哪些人是聪明人,哪些人人是傻子。是的,我要叫他们马上为我织出这样的布来!”
皇帝竟然相信如此荒唐的话,表现出皇帝的愚蠢无知。
皇帝形象
(3)“我倒很想知道,他们的衣料究竟织得怎样了。”皇帝想。不过,当他想起凡是愚蠢或不称职的人就看不见这布的时候,他心里的确感到有些不大自然。
运用心理描写,表现出皇帝的愚蠢和对自己的能力并不自信。像皇帝这样昏庸无能的人,最怕遇到针对他真实能力的检验。
皇帝形象
(4)“我要派我诚实的老大臣到织工那儿去,”皇帝想,“他最能看出这布料是什么样子,因为他这个人很有理智,同时就称职这点来说,谁也不及他。”
运用心理描写,表现了皇帝的轻信与愚蠢,又掺杂了些许的疑虑。他还是非常怕自己看不到那块布,因而证明自己是不称职或愚蠢的,所以先派人去看比较稳妥。
皇帝形象
皇帝形象
(5)“这是怎么一回事呢?”皇帝心里想,“我什么也没有看见!这可骇人听闻了。难道我是一个愚蠢的人吗?难道我不够资格当一个皇帝吗?这可是我所遇见的一件最可怕的事情。”
运用心理描写和两个反问句,写出了皇帝极端恐惧的心理。
(6)“哎呀,真是美极了!”皇帝说,“我十二分地满意!”
运用语言描写,突出了皇帝的虚伪和自欺欺人。
(7)皇帝有点儿发抖,因为他觉得百姓们所讲的话似乎是真的。不过他心理却这样想:“我必须把这游行大典举行完毕。”因此他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
皇帝听到老百姓的真话,意识到自己受骗出丑,在事实面前感到恐慌。但他为了掩饰自己内心的恐慌和维护皇帝的尊严,从而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把这游行大典举行完毕。 表现皇帝的虚伪昏庸。
皇帝形象
皇帝
昏庸无能
愚蠢至极
爱慕虚荣
自欺欺人
8段:“愿上帝可怜我吧!”老大臣想,把眼睛睁得特别大,“我什么东西也没有看见!”但是他没有敢把这句话说出口来。
9段:可怜的老大臣眼睛越睁越大,可是他仍然看不见什么东西,因为的确没有什么东西可看。
10段:“我的老天爷!”他想,“难道我是愚蠢的吗?我从来没有怀疑过这一点。这一点决不能让任何人知道。难道我是不称职的吗——不成,我决不能让人知道我看不见布料。”
12段:“哎呀,美极了!真是美妙极了!”老大臣一边说,一边从他的眼镜里仔细地看,“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是的,我将要呈报皇上,我对这布料非常满意。”
廷臣形象
愚蠢、虚伪又狡猾
2.简析大臣官员形象
15段:他看了又看,但是那两架空织布机上什么也没有,他什么东西也看不出来。
17段:“我并不愚蠢啊!”这位官员想,“这大概是因为我不配有现在这样好的官职吧?这也真够滑稽,但是我决不能让人看出来!”因此他就把他完全没有看见的布称赞了一番,同时对他们保证说,他对这些美丽的色彩和巧妙的花纹感到很满意。“是的,那真是太美了!”他对皇帝说。
廷臣形象
虚伪、愚昧、阿谀奉承
3.分角色朗读有关语言、心理、神态、动作的片断(19---36段)。
为下列角色设计朗读时的声音、腔调。
①皇帝( )
②骗子( )
③骑士( )
④小孩子( )
各角色朗读时的声音、腔调。
①皇帝(自负、骄横、盛气凌人)
②骗子(甜言蜜语、油腔滑调)
③骑士(随声附和)
④小孩子(无所顾忌,声音清脆、响亮)
深层探究,领会主旨
1.在故事情节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的语句是哪一句?跳读课文,勾画出来。
“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这句话在故事情节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
思考一下,为什么骗子的骗术能步步行通?
骗子胡说那件衣服具有一种“奇怪的特性”,不但抓住了皇帝的昏庸无能而又想辨别出官员是否称职、是聪明还是愚蠢的心理,而且抓住了大臣们只想保住官位而阿谀奉承的心理,因而骗术步步行通。
2.所谓的“新装”根本不存在,但人们都不敢说自己看不见,这是为什么?结合作者当时的写作背景分析一下深层原因。
在安徒生所处的时代,丹麦是一个君主专制主义社会,社会生活一直极少受到触动。
链接背景
人们在根本不存在的“新装”面前都不敢说自己看不见的原因可分两层。
在故事里,人们都害怕说出新衣不存在会导致自己被当作傻瓜,因此都装作看见了新衣,这是一层原因。
深层的原因则是,统治者的愚蠢、虚荣,使得他们看不见也不愿意看见真相,而在他们的统治下,整个社会也都染上了这种装腔作势、无视真实的毛病。
小结原因
3. 一个小孩子最先说出了真话,老百姓也都跟着说了真话,而皇帝和他的内臣们仍装模作样地把戏演下去。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小孩子”寄托着作者改变现实、戳穿虚伪的理想。老百姓们在小孩子的带动下有了说真话的勇气,而统治者们却仍然装模作样,两相对比,显得后者更加可笑、腐朽。作者的立场也就十分明显了。小孩子揭穿真相的情节别具深意,寄托了作者对于人民大众、对于未来的信心。
4.为什么老百姓刚开始不敢说真话,后来却又敢说真话了?
老百姓胆小怕事,他们怕触犯皇帝,又怕受人讥笑,因而不敢讲真话。
但老百姓的顾虑远不像官员那么严重,比大臣们要少点私心,没有官可丢,没有职可罢,因而能把真话传播开来。
5. 这篇童话讽刺了什么?
童话以骗开始,以骗结束。作者围绕“新装”这个中心,淋漓尽致地写出了皇帝、大臣、随员、骗子的种种荒诞无稽的可笑行径,直接讽刺了当时残留的大大小小各式封建统治者,锋芒直指他们的愚蠢无知、虚荣腐败。
品析语言,探究写法
1.安徒生童话中的语言如山中一股涓涓细流,滋润了一代又一代孩子幼小的心灵,那下面就让我们带着一份崇敬去慢慢品味这份美味佳肴。请仔细品味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
①许多年以前,有一位皇帝,他非常喜欢好看的新衣服。为了穿得漂亮,他不惜把所有的钱都花掉。他既不关心他的军队,也不喜欢去看戏,也不喜欢乘着马车去游公园——除非是为了去显耀一下他的新衣服。
用“不惜”“所有”“都”“既不”“也不”“除非”等词语把皇帝爱穿新衣的癖好夸张到极点。突出他的昏庸无能、荒唐可笑和爱慕虚荣。
②他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人们提到他,总是说:“皇上在更衣室里。”
采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既说明皇帝喜欢新装已经到了成癖的程度,也写出了皇帝的昏庸无能、穷奢极欲,又为后文行骗作了铺垫。
③皇帝上在镜子面前转了转身子,扭了扭腰肢。
“转”“扭”传神地写出了皇帝穿衣时的丑态,表现了皇帝的自欺欺人。
2.作者是如何多方面展开描写,刻画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的?
(1)作者在故事里,既运用了语言、动作描写,从外表刻画出人物的丑态,又运用了心理描写,进入人物的内心世界,深入刻画他们的丑恶灵魂。
如写老大臣查看织布进度,写他“把眼睛睁得特别大”却什么也没看见,然而,他一点儿也不怀疑两个骗子,而是怀疑自己:难道我是愚蠢的吗?”于是老大臣“从他的眼镜里仔细地看”,装出一副欣赏的样子,称赞面料“真是美妙极了”。这样,就把一个愚蠢、虚伪而又狡猾的廷臣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
(2)作者很注意根据人物的不同身份来安排描写。
例如老大臣“注意地听”骗子们的描述,“以便回到皇帝那儿去的时候,可以照样背出来”;
“诚实的官员”简单地向皇帝说“是的,那真是太美了”;皇帝本人则“点头表示出他的满意”,并且赐给骗子们爵位和勋章。
这些不同的反应,符合人物的不同身份,也使读者感到合理、可信。
(3)作者通过人物描写,不仅深入地写出了人物可笑的言行和精神,还对情节发展起了推动作用。
如写皇帝最初“当他想起凡是愚蠢或不称职的人就看不见这布的时候,他心里的确感到有些不大自然”,于是引出几位大臣查看工作进度的段落;
又如写皇帝巡视时全体随员“也没有比别人看到更多的东西”,可是他们也说:“哎呀,真是美极了!”从而引出游行大典的情节。
作为一个人,要敢于正视现实,应该保持天真烂漫的童心,无私无畏,敢于说真话。我们要做一个脚踏实地的人,一个有良知的人!
如果每一个人都多一份真诚,多一份爱,那么世界会变得更加美好!
说真话 讲诚信
小结课堂,教师寄语
课外延伸,读写实践
你也用夸张的手法,想象一下“皇帝回宫以后会发生什么事”,续写《皇帝的新装》吧!
要真正改变现实生活中的荒谬、虚假、丑陋乃至欺骗等荒唐的事情,我们还有很长很长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