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
教学目标
1、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兴起和发展。
2、了解太平天国的两个纲领性文件《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内容及其评价。
3、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转折点,失败标志及失败原因.
4、认识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失败的启示。
一、洪秀全与金田起义
1.背景:
材料一:鸦片战争后,鸦片走私导致白银外流、银价激涨;洋货涌入导致传统手工业破产,巨额赔款加重人民负担。
材料二:清政府为了支付战争赔款和军费开支,极力搜刮,加捐加税。农民“昔日卖米三斗,输一亩之课有余,今日卖米六斗,输一亩之课而不足。”1843—1850年规模较大的群众暴动有70余起,遍及十几个省。
材料三 1846年——1850年,两广地区水、旱、虫灾不断,广大劳动人民陷于饥饿和死亡的困境。
外因: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民族矛盾激化;
内因:清政府腐败统治,阶级矛盾激化;
诱因:连年不断的自然灾害;
根本原因
地主阶级
农民阶级
阶级矛盾
洪秀全在科举的道路上屡屡失败
洪秀全
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
洪秀全,广东花县人,农民家庭出身,做过乡村教师。多次到广州参加科举考试,都没有考中,由于反对儒家的偶像崇拜而失去乡村教师的位置。
1843年,科举考试几次失败的洪秀全在广州从传教士手中得到一部布道小册子《劝世良言》。在该书的启示下,洪秀全创立了 “拜上帝会”。
他自称是上帝的次子,受命下凡来铲除妖魔,拯救百姓。他劝说同学冯云山和族弟洪玕率先加入。并和同学冯去山前往广西传教,两年多时间,发展会众两千多人,包括杨秀清、萧朝贵等骨干,后来发展成为反清力量。
为正处在苦难中的百姓,描绘了一幅人间天国的美好画卷,推动了运动的发生
一、洪秀全与金田起义
2.金田起义(开始):
(1)时间:
(2)地点:
(3)人物:
(4)国号:
(5)起义军:
1851年1月11日
广西桂平县金田村
洪秀全(天王)
太平天国
太平军
开始标志
图为:太平天国金田起义旧址
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武装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
2.金田起义(开始):
(6)永安封王(永安建制):
天王:洪秀全
东王:杨秀清
西王:萧朝贵
南王:冯云山
北王:韦昌辉
翼王:石达开
所封诸王均受东王节制。
意义:天平天国初步建立起政权组织
二、定都天京(高潮)
(1)时间:
(2)都城:
(3)举措:
(4)影响:
将南京改名为天京,定为都城
1853年,颁布《天朝田亩制度》;进行北伐和西征
正式建立了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
1853年
1.发展:
1852年永安突围北上,先后围困桂林、长沙,攻克武昌。冯云山、萧朝贵牺牲。
2.定都:
全盛时期
二、定都天京(高潮)
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1)时间:
(2)核心内容:
(3)目的:
1853年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多分,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凡天下田,丰荒相通。此处荒,则移彼丰处,以赈此荒。彼处荒,则移此丰处,以赈彼荒处。
——《天朝田亩制度》
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保暖”的理想社会
建立“四有二无”的理想社会
(4)评价:
既具有进步性,又具有局限性
革命性
落后性、空想性
《天朝田亩制度》是农民阶级所能提出的最完整的反封建纲领;也是使太平天国运动成为中国历代农民战争最高峰的重要标志之一。
《天朝田亩制度》主张在小生产的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和平均社会财富,空想性:绝对平均主义,严重脱离实际
落后性:追求小农经济,违背社会发展潮流。
未实施
二、定都天京(高潮)
北伐和西征
时 间
名 称
北 伐
东征(天京保卫战)
西 征
主要将领
目 的
意 义
1853年
推翻清朝统治
林凤祥李开芳
打乱围攻天京计划
1853年
巩固天京大本营
敕汉英石达开
攻占了长江上游许多地区,巩固天京大本营
1856年
断绝清政府财源,充实自己经济力量
秦日纲石达开
解除天京之围,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达到全盛时期
军事上进入全盛时期
(1)时间:
(2)目的:
(3)意义:
1853年
为了推翻清朝统治和巩固政权
三、天京陷落
(一)天京事变(衰落)
--领导集团的一场血腥内讧
1、时间:
2、经过:
1856年
洪秀全
韦昌辉
杨秀清
石达开
2.请杀被否
3.诛杀
1.逼迫
8.猜忌
4.责备
7.处死
9.出走
被围歼
5.滥杀
6.请杀
太平军损失惨重,人心士气受到严重影响。太平天国由兴盛走向衰败(转折点)
3、影响:
直接原因:太平天国领导人开始享乐腐化,争权夺利
根本原因:在于农民阶级的阶级局限性
转折点
4、挽救措施:
(1)重建领导核心:封洪仁玕为干王,总理朝政;提拔陈玉成、李秀成、洪仁轩等一批青年将领。
(3)洪仁玕提出了《资政新编》,主张向西方学习。
(2)军事上取得了浦口、三河镇大捷。
洪仁玕
带有资本主义色彩
它不是农民战争实践的产物,也不反映农民当时最迫切的利益和要求
未实施
比较《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文献 不同点 相同点
《天朝田亩制度》
《资政新篇》 平均分配土地,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
实质是消灭私有制,违背历史发展规律
向西方学习,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
实质是建立资本主义私有制;
符合历史发展方向
1、具有反封建的革命性;
2、都脱离实际;
3、未能实施。
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外交主张
内容
曾国藩
湘军
李鸿章
淮军
洋枪队头目华尔
洋枪队
洋枪队,是由外国人训练的一支中国军队,专门用来镇压太平军
(二)天京陷落
(1)时间:
(3)原因:
(4)影响:
1864
标志着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的失败
1864年6月1日,天王府中愁去惨淡,洪秀全自尽身亡。
(2)洪秀全自尽身亡
中外发动势力联合绞杀
四、太平天国性质、失败原因、意义
1、性质:
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反帝反封建的农民战争
材料一 太平天国北伐西征并举。北伐军一直打到天津郊区,震动京师。清政府急忙从各地调集重兵,围攻北伐军。由于孤军深入,北伐军浴血奋战两年,最终失败。
材料二 洋枪队是清政府勾结美、英、法侵略者为镇压太平天国组成的武装。1860年(咸丰十年)在上海组成由美国人华尔统领。
2、失败原因:
①主观: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根本原因)
②客观: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
3、影响/意义/进步性:
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但是它坚持斗争14年,转战大半个中国,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
4 、失败教训: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由于阶级的局限性和时代的局限性,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
封建压迫西方侵略自然灾害激化阶级矛盾
太平天国(1851—1864)
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战争
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
金田起义、建号建军
永安建制
天京变乱、由盛转衰
英忠与玕、力挽败局
联合绞杀、天京陷落
原因
经过
意义
准备
兴起
发展
高潮
转折
防御
失败
定都天京,颁布纲领,北伐西征
反封反侵,沉重打击
太平天国运动发展过程
发展阶段
时间
1851
1852
1853
1864
定都天京
(1853)
全盛:北伐和西征(1853-1856年)
发展:永安建制
转折:天京事变(1856)
后期防御战1857—1863
失败:天京陷落
兴起:金田起义
重大事件 历史意义、评价
标志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
初步建立起政权组织
正式建立与清朝对峙的革命政权
《天朝田亩制度》
太平天国军事上进入全盛时期
天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
《资政新篇》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金田起义(开始)
永安建制
占领南京,定都天京
北伐、西征
天京事变
天京陷落
高潮
太平天国运动
背景
1.鸦片战争的影响
2.阶级矛盾的激化
3.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
过程
1.金田起义:1851年(开始)
2.定都天京:1853年
3.军事上达到全盛,颁布纲领《天朝田亩制度》
4.天京变乱:1856年
5.《资政新篇》(洪仁玕)
6.天京陷落:1864年
意义
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
小结
(高潮)
(衰落)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