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走一步,再走一步
1.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凌乱 臭椿 遥不可即
B.挪动 悬崖 犹豫不抉
C.暮色 抽噎 小心翼翼
D.骄傲 晕炫 惊慌失措
2.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它们之所以不被人知,是因为它们处在人迹罕至的地方。
B.趁这个机会,我刨根问底,才从他嘴里知道了一些事。
C.遇到危险时,我们要沉着冷静,不要惊慌失措。
D.农场边上,枫树林里,流淌着络绎不绝的泉水,浇灌着长在周围的鲜嫩薄荷。
3.下面这段话中,没有语病的画线句是( )
《走一步,再走一步》选自《心理学与成长》,作者是美国作家莫顿·亨特,①入选七年级上学期第14课语文课本。②本文主要写小亨特体弱怯懦为主,一次他跟随伙伴攀登悬崖,③由于害怕,使他上不去下不来。杰里领着他的爸爸找到了他,④在爸爸的鼓励下,他终于得以脱险。作者通过写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件事,告诉人们:无论遇到怎样大的困难,只要把它分解成一个个小困难,再把这一个个小困难解决掉,就解决了一个大困难。
A.第①句
B.第②句
C.第③句
D.第④句
4.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设问)
B.像马蜂窝一样、一间挨一间的房子周围,总会有一口水井。(比喻)
C.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排比)
D.我往下看,感到阵阵晕眩;一股无名的力量好像正在逼迫我掉下去。(比喻)
5.下列语段横线处依次填入三个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人,实际上都需要有自己的翅膀,你含辛茹苦攀登科学的高峰,________;你目光凝聚构思新颖的设计,________;你奋力征服人生旅途上的重峦叠嶂,________。有了这样一双翅膀,你才能更高、更快地飞翔。
①多么需要扇动进攻的翅膀
②多么需要插上知识的翅膀
③多么需要张开想象的翅膀
A.②③①
B.①②③
C.①③②
D.②①③
6.续写句子。
在人生道路上,艰难险阻并不可怕,走一步,再走一步,化难为易,定能战胜一切困难:脸部麻痹的让·克雷蒂安用超出常人的付出一步步将困难化解,破茧成蝶,赢得“蝴蝶总理”的美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我往下看,感到阵阵晕眩;一股无名的力量好像正在逼迫我掉下去。我紧贴在一块岩石上,感觉天旋地转。我想掉头回去,但知道我绝对回不去了。这太远,也太危险了;在悬涯的中途,我会逐渐感到虚弱、无力,然后松手,掉下去摔死。但是通向顶部的路看起来更糟——更高,更陡,更变化莫测,我肯定上不去。我听见有人在哭泣、shēn吟;我想知道那是谁,最后才意识到那就是我。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粗的字注音。
晕眩(__________)
哭泣(__________)
shēn(__________)吟
(2)文段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__________”,正确的写法是“__________”。
(3)“天旋地转”中“旋”的意思是( )
A.旋转
B.返回
C.很快地
D.毛发呈旋涡状的地方
(4)这段文字运用的主要描写方法是__________描写。
8.阅读课文片段,完成下题。
①暮色中,第一颗星星出现在天空中,悬崖下面的地面开始变得模糊。不过,树林中闪烁着一道手电筒发出的光,然后我听到了杰里和爸爸的喊声。爸爸!但是他能做什么?他是个粗壮的中年人,他爬不上来。即使他爬上来了,又能怎样?
②爸爸远远地站在悬崖脚下,这样才能看见我。他用手电筒照着我,然后喊道:“现在,下来。”他用非常正常的、安慰的口吻说道:“要吃晚饭了。”
③“我不行!我会掉下去的!我会摔死的!”我大哭着说。
④“你能爬上去,你就能下来,我会给你照亮。”
⑤“不,我不行!太远了,太困难了!我做不到!”我怒吼着。
⑥“听我说,”爸爸继续说,“不要想有多远,有多困难,你需要想的是迈一小步,这个你能做到。看着手电光指的地方,看到那块石头没有?”光柱游走,指着岩脊下面的一块突出的石头。“看到了吗?”他大声问道。
⑦我慢慢地挪动了一下。“看到了。”我回答。
⑧“好的,现在转过身去,然后用左脚踩住那块石头。这就是你要做的。它就在你下面一点儿。你能做到。不要担心接下来的事情,也不要往下看,先走好第一步。相信我。”
⑨这看起来我能做到。我往后移动了一下,用左脚小心翼翼地感觉着岩石,然后找到了。“很好。”爸爸喊道,“现在,往右边下面一点儿,那儿有另外一个落脚点,就几英寸远。移动你的右脚,慢慢地往下。这就是你要做的。只想着接下来的这步,不要想别的。”我照做了。“好了,现在松开左手,然后抓住后面的小树干,就在边上,看我手电照的地方,这就是你要做的。”再一次,我做到了。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内容。
(2)结合语境,品析下列加粗词的表达效果。
爸爸!但是他能做什么?
(3)试从描写角度赏析第⑧段。
(4)第①段中的画线句子属于什么描写?有何作用?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A项中的“即”应为“及”;B项中的“抉”应为“决”;D项中的“炫”应为“眩”。
2.答案:D
解析:络绎不绝:形容人、马、车、船等前后相接,连续不断。在这里属用错对象,可改用“源源不断”。
3.答案:D
解析:第①句成分赘余,应去掉“第14课”。第②句句式杂糅,应去掉“为主”。第③句缺少主语,应去掉“使”。
4.答案:D
解析:该句虽然有“好像”一词,但没有喻体,所以不是比喻句。
5.答案:A
解析:攀登科学高峰,需要用到知识;新颖的设计,需要发挥无限的想象力;人生路途上的重峦叠峰是困难,需要有进攻的勇气。据此分析,应选A。
6.答案:患严重脂肪肝的陈玉蓉用自己的双脚一步步将困难化解 捐肝救子赢得“暴走妈妈”的美称
解析:扣住“一步步将困难化解,最终战胜困难”这一中心意思, 仿照分号前句子的格式续写即可。
7.答案:(1)xuàn qì 呻
(2)悬涯 悬崖
(3)A
(4)心理
解析:(1)注意不能将“眩”读成xuán;“呻”是口字旁,不要弄错。
(2)注意从字义方面区别字形。崖:山石或高地的陡立的侧面。涯:水边,泛指边际。
(3)可以从这个成语的结构进行分析,“天旋”与“地转”是并列成分,结合“地转”便可以推测出“旋”的意思。
(4)这段文字写出了“我”在悬崖上的心理活动,因此属心理描写。
8.答案:(1)叙述了“我”在爸爸的鼓励、指导下迈出关键的两步的经历。
(2)“爸爸!”写出了“我”听见爸爸的声音之后发自内心的呼喊,细腻地表现了“我”的兴奋、激动之情。
(3)这里运用了语言描写,细致地写出了爸爸对“我”的鼓励、悉心指导,减轻了“我”的恐惧,表现了爸爸对“我”的关爱。
(4)景物描写。烘托了“我”身处险境时紧张、害怕的心理,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解析:(1)按照“什么人干什么事”的格式进行概括。
(2)结合语境理解“我”喊出“爸爸!”时的心情。
(3)先确定描写方法——语言描写,再结合内容分析这些话对当时的“我”所起的作用及爸爸的形象。
(4)先判断这是景物描写,再从烘托人物的心情以及对下文情节的发展等方面分析其作用。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