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25课 《刘姥姥进大观园》同步课时练(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25课 《刘姥姥进大观园》同步课时练(word版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7-30 19:49: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5课 刘姥姥进大观园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粗字注音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砒霜(pī) 戗金(qiàng) 镌刻(juàn) 巾帕
B.蓼溆(liǎo) 撮弄(zuō) 筵席(yán) 铁锨
C.调停(tiáo) 岔气(chà) 篾片(miè) 琥珀
D.麈尾(zhǔ) 漱盂(shù) 发怔(zhèng) 银著
2.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说着,一径离了潇湘馆,远远望见池中一群人在那里撑船。(径直)
B.调停已毕,然后归坐。(安排处理)
C.那刘姥姥入了坐,拿起箸来,沉甸甸的不伏手。(不称手,不好用)
D.李纨笑劝道:“你们一点好事儿不做!又不是个小孩儿,还这么淘气。仔细老太太说!”(细心)
3.对课文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本文中众人的几次大笑不仅能反映各个人物的性格,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B.凤姐和鸳鸯是故意让刘姥姥出丑的,她们的做法是出于对农家人的看不起。
C.刘姥姥身份低微,进入大观园后,给人们带来了许多欢乐,她是个乐观、风趣的人。
D.刘姥姥话语中多用方言,引人发笑,这正是她朴实敦厚的表现,她丝毫不做作,有一种本真美。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小说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线索,讲述了以贾家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兴衰史,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广阔的社会现实。它的作者是清代小说家曹雪芹。
B.阴阳,古人以山南水北为阳,以山北水南为阴。《愚公移山》一文“指通豫南,达于汉阴”中的“汉阴”指的是汉水的北岸。
C.《儒林外史》将腐朽的科举制度作为揭露和讽刺的主要对象。书中的周进,被吹捧为能作“天地间之至文”,竟连北宋大文学家苏轼是谁都不知道;而就是这样一个见识甚少之人,一旦中举,立刻成为众人艳羡的对象,集名利于一身。
D.消息的正文一般包括电头、主体、背景和结语四部分(后两部分有时暗含在主体中)。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从叙事的角度说,《红楼梦》特别令人赞叹的是其 中真实而丰满的细节描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细节描写往往失之简陋、夸张
②充分显示了曹雪芹对现实生活敏锐的观察力和表 现力
③因为中国古代小说从魏晋小说的“粗陈梗概”,到宋 元说书的“矜奇立异”
④这些“家庭琐事、闺阁闲情”不但真实可信,而且内涵 深刻
⑤具有以小见大的艺术容量
⑥而《红楼梦》则不然,它完全是以丰富的生活细节构 成了小说叙事的主体
A.②③①⑥⑤④ B.③①⑥④⑤② C.④③①⑥②⑤ D.③⑤⑥②④①
6.指出下列句子使用的描写方法。
(1)凤姐一面递眼色与鸳鸯,鸳鸯便忙拉刘姥姥出去,悄悄的嘱咐了刘姥姥一席话,又说:“这是我们家的规矩,要错了,我们就笑话呢。”(_________________)
(2)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说完,却鼓着腮帮子。(____________)
(3)众人先还发怔,后来一想,上上下下都一齐哈哈大笑起来。湘云掌不住,一口茶都喷出来。(________________)
7.下面是对《红楼梦》艺术价值的一段评论,其中有一些问题,请你修改。
[甲]《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中伟大的长篇章回体浪漫主义作品。[乙]它以宝黛二人的爱情故事为背景,描写了贾家宁、荣二府由盛而衰。在批判封建贵族阶级及其统治的腐朽与罪恶的同时,歌颂了其中具有叛逆精神的青年和下层人民的反抗行为。[丙]全书规模宏大,不是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广阔的社会现实,而是广泛涉及我国古代的文化常识,有“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之称。
①[甲]处画线句子有一处文学常识错误,请提出修改意见:将“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
②[乙]处画线句子成分残缺,应在“__________”后面加上“__________”。
③[丙]处画线句子关联词语使用不当,应将“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
8.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正说着,只见贾母等来了,各自随便坐下,先有丫鬟挨人递了茶,大家吃毕,凤姐手里拿着西洋布手巾,裹着一把乌木三镶银箸,按席摆下。贾母因说:“把那一张小楠木桌子抬过来,让刘亲家挨着我这边坐。”众人听说,忙抬过来。凤姐一面递眼色与鸳鸯,鸳鸯便忙拉刘姥姥出去,悄悄的嘱咐了刘姥姥一席话,又说:“这是我们家的规矩,要错了,我们就笑话呢。”
调停已毕,然后归坐。……贾母素日吃饭,皆有小丫鬟在旁边拿着漱盂、麈尾、巾帕之物,如今鸳鸯是不当这差的了,今日偏接过麈尾来拂着。丫鬟们知他要捉弄刘姥姥,便躲开让他。鸳鸯一面侍立,一面递眼色。刘姥姥道:“姑娘放心。”
那刘姥姥入了坐,拿起箸来,沉甸甸的不伏手,——原是凤姐和鸳鸯商议定了,单拿了一双老年四楞象牙镶金的筷子给刘姥姥。刘姥姥见了,说道:“这个叉巴子,比我们那里的铁锨还沉,那里拿的动他?”说的众人都笑起来。只见一个媳妇端了一个盒子站在当地,一个丫鬟上来揭去盒盖,里面盛着两碗菜,李纨端了一碗放在贾母桌上,凤姐偏拣了一碗鸽子蛋放在刘姥姥桌上。
贾母这边说声“请”,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说完,却鼓着腮帮子,两眼直视,一声不语。众人先还发怔,后来一想,上上下下都一齐哈哈大笑起来。湘云掌不住,一口茶都喷出来。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只叫“嗳哟!”宝玉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叫“心肝”,王夫人笑的用手指着凤姐儿,却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掌不住,口里的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的茶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坐位,拉着他奶母,叫“揉揉肠子”。地下无一个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着笑去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他姐妹换衣裳的。独有凤姐鸳鸯二人掌着,还只管让刘姥姥。
……
那刘姥姥正夸鸡蛋小巧,凤姐儿笑道:“一两银子一个呢!你快尝尝罢,冷了就不好吃了。”刘姥姥便伸筷子要夹,那里夹的起来?满碗里闹了一阵,好容易撮起一个来,才伸着脖子要吃,偏又滑下来,滚在地下。忙放下筷子,要亲自去拣,早有地下的人拣出去了。刘姥姥叹道:“一两银子也没听见个响声儿就没了!”
(1)选段在描写人物方法上有什么特点?试结合作品举例分析。
(2)为什么要写众人发笑以前“先是发怔”?
(3)画线处生动地描写了各具情态的笑。说说各人的笑有何不同。反映了各自怎样的性格特点?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A.镌juān。B.撮cuō。D.著→箸。
2.答案:D
解析:“仔细”在句中是“当心”的意思。
3.答案:B
解析:结合人物性格及情节来看,凤姐和鸳鸯这样做是一种调皮的表现,并非出于恶意。
4.答案:A
解析:B.“汉阴”指汉水的南岸。C.该项描述的是《儒林外史》中的范进。D.消息的正文一般包括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四部分。
5.答案:B
解析:⑥句的“而《红楼梦》则不然”存在转折关系,从本句内容上看是在突出《红楼梦》注重细节的特点,那么⑥句之前的句子就要写某些著作不注重细节的特点,写这个内容的有①③两句,故①③两句在⑥之前。③句具体介绍了魏晋小说、宋元说书的特点,而①句则概括总结它们的共同点是不注重细节,因此③句在前,①句在后。④句的“这些‘家庭琐事、闺阁闲情’”承接⑥句的“丰富的生活细节”,故④句在⑥句之后。⑤句的主语是“这些‘家庭琐事、闺阁闲情’”,故④句在前,⑤句在后。②句是对前几句的总结,故②句在最后。
6.答案:(1)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
(2)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
(3)神态描写、动作描写
解析: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较易判断,要特别注意辨识神态描写。
7.答案:①浪漫主义 现实主义
②由盛而衰 的过程
③不是……而是…… 不仅……而且……
解析:①曹雪芹是清代小说家,他的作品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红楼梦》批判了封建贵族阶级及其统治的腐朽与罪恶,是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②成分残缺,缺宾语中心语。③这个复句是递进关系,不是并列关系,关联词应改为“不仅……而且……”。
8.答案:(1)多处运用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丰富了作品内容,丰满了人物形象。比如凤姐向鸳鸯的“递眼色”,已经不立在贾母身旁的拿洗漱用品的鸳鸯“偏接过麈尾来拂着”等,这两个动作细节为下文拿刘姥姥取笑做足了铺垫。再如刘姥姥用筷子夹鸽子蛋时,用了“闹”“撮”“伸”“滑”“滚”等动词构成细节描写,生动传神地写出了刘姥姥吃鸽子蛋时滑稽可笑的神态,突出她朴实、小心翼翼的特点。
(2)这一“发怔”细节写得尤为传神,特别真实,这个看似无声的间歇时间,实际上是为后面写众人大笑作铺垫。
(3)史湘云、探春、薛姨妈的笑自然流露,反映出她们率真爽朗、不受拘束的性格特点;林黛玉的笑极为克制,反映出她含蓄、有教养而又谨慎的性格特点;宝玉笑得滚到贾母怀里,反映出他天真、孩子气的性格特点;惜春笑得肚子疼,让奶妈给她揉肠子,反映出她娇气、孩子气的性格特点;贾母笑得眼泪流了出来,反映出她真诚、不做作的性格特点。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