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故都的秋
郁达夫
课文朗读
3
给粗体字注音
潭柘寺(zhè)
椽子(chuán)
鲈鱼(lú)
普陀山(tuó)
落蕊(ruǐ)
浑沌(dùn)
潭柘寺( )
椽子( )
鲈鱼( )
普陀山( )
落蕊( )
浑沌( )
给多音字注音
1、单:单( ,姓)老师说,单( 匈奴族首领)于只会骑马,不会骑单( )车。
2、折:这两批货物都打折( )出售,严重折( )本,他再也经不起这样折( )腾了。
3、喝:武松大喝( )一声:"快拿酒来!我要喝( )十二碗。"博得众食客一阵喝( )彩。
4、着:你这着( 名词)真绝,让他干着( 动词)急,又无法着( )手应付,心里老是悬着( )。
5、蕃:吐蕃( 藏族的前身)族在青藏高原生活、蕃( 茂盛、繁多)衍了几千年。
给多音字注音
1、单:单(shàn,姓)老师说,单(chán匈奴族首领)于只会骑马,不会骑单(dān)车。
2、折:这两批货物都打折(zhé)出售,严重折(shé)本,他再也经不起这样折(zhē)腾了。
3、喝:武松大喝(hè)一声:"快拿酒来!我要喝(hē)十二碗。"博得众食客一阵喝(hè)彩。
4、着:你这着(zhāo名词)真绝,让他干着(zháo动词)急,又无法着(zhuó)手应付,心里老是悬着(zhe)。
5、蕃:吐蕃(bō藏族的前身)族在青藏高原生活、蕃(fán茂盛、繁多)衍了几千年。
6
根据拼音写汉字
( hùn dùn )混沌
(hún tún)馄饨
(ruǐ)花蕊
(xīn)灯芯
(zhè)潭柘寺
(tuò)开拓
(chuán)椽子
(yuán)缘分
(dùn)混()
(tún)馄()
(ruǐ)花()
(xīn)灯()
(zhè)潭()寺
(tuò)开()
(chuán)()子
(yuán)()分
7
文章所写的“故都”是哪里?
故,过去,怀旧,称为“故都”,更带有一种文化底蕴和历史沧桑感,也包含有深切的眷恋之情。
北京,当时叫北平。
文章标题为什么不叫“北平的秋”?
8
本文的基调是什么?(在第一段中寻找三个词回答)
清
静
悲 凉
9
按照总分总的结构,把文章分为三个部分。(全文共14段)
总写(1~2段)
分写(3~12段)
总写(13~14段)
直抒对北国之秋的眷恋之情
描绘故都 清秋景象
写感受,抒发向往之情
10
齐读1、2段,思考题。
作者分别用哪些字来概括北国之秋
和南国之秋的特征?这是什么写法?
11
作者分别用哪些字来概括北国之秋和南国之秋的特征?这是什么写法?
北国之秋:清、静、悲凉
南国之秋:慢、润、淡
作者运用对比的手法来表现对故都之秋的依恋之情。
12
齐读13、14段,思考下列问题
这两段主要写南国之秋的色味比不上北国之秋,直抒作者对故都之秋的无比眷恋之情。
1、这两段写了什么内容 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13
2、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
提问:本体、喻体分别是什么?突出北国之秋的什么特点?有什么作用?
14
为了形象地说明南国之秋’色彩不浓,回味不永”的特点
黄酒
白干
稀饭
馍馍
鲈鱼
大蟹
黄犬
骆驼
黄酒:比喻南国之秋秋味平淡,
白干:比喻北国之秋秋味浓烈,
稀饭:比喻南国之秋秋味稀薄,
馍馍:比喻北国之秋秋味厚实
鲈鱼:比喻南国之秋秋味柔软
大蟹:比喻北国之秋秋味刚强;
黄犬:比喻南国之秋范围狭小,
骆驼:比喻北国之秋范围广大。
15
学生自由朗读第3~11自然段,
思考题
16
秋 花晨
秋 落蕊
秋 残鸣
秋 话凉
秋 佳果
1.这部分写了五幅秋景图,分别在括号中填一个字概括。
秋院花晨
秋槐落蕊
秋蝉残鸣
秋雨话凉
秋枣佳果
17
分别研读
每幅秋景图
18
一)秋院花晨
提问:这一部分写了哪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
19
一椽破屋
一碗浓茶
碧绿的天色
驯鸽的飞声
漏下的日光
牵牛花的蓝朵
疏落的秋草
衰败
悠闲
清阔
清亮
清幽
静冷
萧瑟
20
(二)秋槐落蕊:本段从哪些感觉来写秋槐的?按照要求找到相应的词句。
视觉
听觉
嗅觉
触觉
“落蕊”“会铺得满地”
“声音也没有”
“气味也没有 ”
“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 ”
21
“北国秋蝉的残声”,因为北国处处全长着树,屋子又低,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听得见它们的啼唱 ,因而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为普通市民所熟知,所以写秋蝉,正体现了作者平民化的倾向。
1、有人说,从第5段中可以读出郁达夫审美趣味中的平民化的倾向,你同意吗?说说理由。
(三)秋蝉残鸣
22
明确:奇 、有味 、更像样
1、北方的秋雨又有什么样的特点?(摘取原文词语回答)
(四)秋雨话凉
23
2、“唉,天可真凉了”,作者写“了”字念得很高, 拖得很长,是出于什么目的?
点拨:目的在于渲染“清、静、悲凉”的气氛。“了”字音抬得高,拖得长, 好比是对着无边的大森林呼唤,呼唤的越响,回荡得越远,森林越发显得空 寂。
24
作者怎样描写秋枣颜色的变化的 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也是一种悲凉的淡色,表现北国之秋的悲凉。
(五)秋枣佳果
“淡绿”“微黄”“红完”
25
26
足见有感觉的动物,有情趣的人类对于秋,总是一样的能特别起深沉、幽远、严厉、萧索的感触来的。
从喻理的角度,进一步赞颂自然之秋、北国之秋。是从形到神的深化,增添了文章的厚重感,意境的开阔感。
27
议论:足见有感觉的动物,有情趣的人类对于秋,总是一样的能特别起深沉、幽远、严厉、萧索的感触来的。
作用:是从形到神的深化,增添了文章的厚重感,意境的开阔感。
继续探究:读12节,思考下列问题。
1、 这一段采用的表达方式是什么?中心句是哪一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8
郁达夫的代表作品
短篇小说:《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
《薄奠》、《迟桂花》,
中篇小说:《迷羊》、《她是一个弱女子》
《出奔》
散 文:《故都的秋》、《北平的四季》
29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