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海南省屯昌县七年级(下)期末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将正确答案填在表格中,每小题2分,共70分)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
A.反射 B.反射弧 C.神经中枢 D.应激性
2.引起人和动物患病的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等都是( )?
A.传染源 B.病原体 C.传播途径 D.病虫害
3.在神经系统中,组成中枢神经系统的是( )
A.脑和脊髓 B.脑和脑神经
C.脊髓和脊神经 D.脑神经和脊神经
4.以下属于内分泌腺分泌的物质是( )
A.尿液 B.维生素 C.唾液 D.激素
5.健康是指( )
A.肢体均称、五官端正、没有残疾
B.没有心理疾病,心情愉快的人的状况
C.身体没有病就是健康
D.健康是指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能力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也包括道德修养和生殖质量
6.通常临床上的“植物人”是指只有呼吸和心跳而没有其他生命体征的病人。该类患者脑部一般没有受到损伤的部位是( )
A.大脑 B.小脑 C.脑干 D.大脑皮层
7.“大病进医院,小病进药房”已成为大多数老百姓的习惯。购买药品时无需特别关注的是药物的( )
A.大小和形状 B.成分和用法
C.生产日期和有效期 D.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
8.青少年应从小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下列不属于健康的生活习惯的是( )
A.适量锻炼 B.科学膳食 C.合理作息 D.少量烟酒
9.声波引起耳的相应结构产生振动的传导顺序,一般是( )
A.外耳→中耳→内耳 B.咽鼓管→鼓室→内耳
C.鼓膜→听小骨→外耳道 D.前庭→耳蜗→半规管
10.世界环境日是( )
A.3月22日 B.4月22日 C.6月5日 D.3月12日
11.下列疾病中属于传染病的是( )
A.近视眼 B.白化病 C.冠心病 D.蛔虫病
12.倡导“低碳”生活,从一点一滴做起。生活中的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
A.步行代车 B.循环使用教科书
C.出门随手关灯 D.乱砍滥伐森林
13.地震中长时间处于黑暗中的人被救上来后,瞳孔的变化是( )
A.由小变大 B.由大变小 C.不变 D.无法确定
14.味觉感受器(味蕾)能辨别的四种基本的味是( )?
A.酸、甜、苦、咸 B.酸、甜、苦、辣
C.甜、咸、苦、辣 D.麻、酸、甜、咸
15.受伤的哺乳动物经常用舌头舔伤口,对伤口的愈合有一定作用。下列叙述中,免度类型与之不同的是(( )
A.吞噬细胞能吞噬病菌
B.接种乙肝疫苗能预防乙肝
C.皮肤能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
D.呼吸道黏膜上的纤毛能清扫异物
16.正在患流行性感冒的病人属于( )
A.传染源 B.病原体 C.传播途径 D.易感人群
17.下列人类活动属于保护生态环境的是( )
A.乱砍滥伐 B.乱排废气 C.捕杀动物 D.绿化大地
18.行人看到“前方修路,请绕行”的告示牌后改变了行走路线,而一只小狗却照样前行。这种差异的本质是人类有( )
A.视觉中枢 B.语言中枢
C.听觉中枢 D.躯体感觉中枢
19.当今社会的三大公害,严重威胁人类身心健康的是( )
A.吸烟、赌博、酗酒 B.吸烟、吸毒、赌博
C.赌博、吸毒、酗酒 D.吸烟、吸毒、酗酒
20.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依次经过下列哪些结构到达视网膜?( )
A.瞳孔、晶状体、角膜、玻璃体
B.瞳孔、角膜、晶状体、玻璃体
C.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
D.角膜、瞳孔、玻璃体、晶状体
21.预防心血管疾病的有效方法是( )
A.多运动
B.合理饮食、不抽烟
C.经常检查并在必要时调节血压
D.以上三项都是
22.如图,近视成像情况及其矫正方法正确的分别是( )
A.甲和丙 B.甲和丁 C.乙和丙 D.乙和丁
23.为探究不同浓度的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生物小组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结果见下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溶液 清水 1%酒精 10%酒精 20%酒精
每10秒的心跳次数 42 36 18 死亡
A.该实验设置清水组是为了做对照实验
B.实验水蚤可随意选择体型大小不同的
C.同一只水蚤应先在酒精溶液中,后在清水中观察心率
D.高浓度的酒精对水蚤的心率有促进作用
24.如图是神经元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②共同构成神经元的细胞体
B.②③分别是一条神经
C.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D.神经元与神经细胞是不同的两种结构
25.既能分泌激素,又能分泌消化液的是( )
A.垂体 B.甲状腺 C.胰腺 D.性腺
26.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环境条件的改变,某些疾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在逐年提高。当代社会人类的主要疾病是指( )
A.传染病 B.艾滋病
C.心血管疾病、癌症 D.肥胖
27.免疫是一种维持人体健康的生理功能,下列不属于人体免疫功能的是( )
A.消化食物
B.监视、识别并清除肿瘤细胞
C.抵抗抗原的侵入
D.清除衰老、死亡及受损的细胞
28.对于保护儿童的健康和生命,提高人口素质,造福子孙后代,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的预防传染病的一种简便易行的手段是( )
A.自然免疫 B.特异性免疫
C.非特异性免疫 D.计划免疫
29.百白破联合疫苗不能预防下列哪种传染病( )
A.结核病 B.白喉 C.百日咳 D.破伤风
30.下6月26日是“国际禁毒日”,下列关于毒品的描述错误的是( )
A.毒品损害人的大脑和心脏
B.少量吸毒能增强人体免疫力
C.毒品具有成瘾性,一旦染上很难戒除
D.青少年要提高警惕,自觉抵制毒品
31.下列预防恶性肿瘤不正确的措施是( )
A.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B.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C.时常服用一定量的抗癌药物
D.避免接触物理的、化学的和病毒的致癌因子
32.如图是有关免疫的漫画,能形象表示人体第三道防线的是( )
A.御敌于国门之外 B.定点清除
C.扫地出门 D.城市巷战
33.乙型肝炎是一种常见传染病,注射乙肝疫苗和相应免疫方式分别是( )
A.抗体、特异性免疫 B.抗体、非特异性免疫
C.抗原、特异性免疫 D.抗原、非特异性疫免
34.人在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过多会患( )
A.侏儒症 B.巨人症
C.糖尿病 D.地方性甲状腺肿
35.“可持续的生活方式”倡导人们从身边小事做起,转变生活方式,实现人与地球的和谐相处,下列不符合这一理念的是( )
A.避免长明灯和长流水 B.生活垃圾分类处理
C.尽量少使用一次性筷子 D.外出就餐过度消费
二、非选择题。(每空1分,共30分)
36.人体通过眼、耳等器官从外界获取的信息主要靠神经系统传递,各项生命活动都离不开神经系统的调节,下面是人的眼球及耳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内填序号,横线上填结构名称)
(1)你能够看到饭菜的颜色,是因为光线经过甲图中[ ] 的折射,在[ ] 成像,并最终形成了视觉。青少年近视的原因是晶状体曲度过大,物体成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 应配戴 加以矫正。
(2)你能够听到下课铃声,是因为声波引起乙图中[ ] 的振动,刺激了[ ] 内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并最终产生了听觉。而听觉的形成是在大脑皮层的 。
37.如图是人体主要的内分泌腺示意图,据图回答:
(1)某人身体矮小、智力低下、生殖器官发育不全,即通常说的患呆小症,这是因他在婴幼儿时期 分泌的激素不足造成的。
(2)小明近来多饮、多尿、多食,且日渐消瘦、四肢无力,医院检查结果是血糖浓度偏高,尿中含糖。其症状的形成可能与 的功能异常有关。
(3)青春期开始后,男性表现为长胡须、喉结突出、声调变低等,这与 分泌的激素有关。
(4)当你受到惊吓时,会出现心跳加快、血压升高等现象,这说明人体的生命活动主要受到的 的调节,但也受到 调节的影响。
38.小明在数学课堂上需要使用圆规画图,手伸到书包不小心被圆规针尖刺到,下意识的手缩回,刺痛后看到手指尖渗出了少许血液。请结合如图及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序号所代表的结构的名称:① 、② 、⑤ 。
(2)小明手被针尖刺会发生缩手反射,参与此反射的反射弧的组成顺序是 (用图中的序号和箭头表示)。
(3)当手受到针刺激后会感到疼痛,这种疼痛的感觉是在 中形成的,以后见到针或火就会有意识地躲避,这种反射的类型属于 反射。
39.请根据以下材料分析回答问题:
资料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是由201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是近百年来人类遭遇的影响范围最广的全球性大流行病。
资料二:我省各学校复课后,每天对进入校园的人员进行体温测量,对环境进行消毒处理,实行错峰上学。同学们也养成了勤洗手、常通风、保持社交距离、进入公共场所自觉佩戴口罩等良好的卫生习惯。学校的大课间活动逐步恢复,体育活动有序开展,同学们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1)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流行性和 的特点。新型冠状病毒是该传染病的 。
(2)同学们进入公共场所自觉佩戴口罩,学校对校园环境进行消毒处理,在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中属于 。
(3)目前,全球范围内都已经开始接种新冠肺炎疫苗,这是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 。
(4)通过接种疫苗,可刺激人体免疫系统产生相应的 ,这种免疫类型属于 免疫。
40.仔细阅读下文,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在今天的地球上,已经很难找到一块不受人类活动影响的天然乐土了.人类通过狩猎、砍伐森林、使用有毒杀虫剂、扩大耕地、城市扩张、开采矿藏、修路、拦河筑坝等多种方式,使野生动物栖息地急剧减少,环境越来越恶化,动植物种类逐渐减少,许多珍稀动植物濒临灭绝.…
(1)上述资料中,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主要是:① ;② 。
(2)人类为了自身生存与发展,应有所作为。请拟一条保护环境的有效措施: 。2021—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
七年级生物科期末考试参考答案
(考试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将正确答案填在表格中。每小题2分,共7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A B A B D C A D A C B D B A B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A D B C C D A A C C C A D A B
题号 31 32 33 34 35
答案 B B C C D
二、非选择题。(共30分)
36.(每空1分,共10分)
2 晶状体 8 视网膜 凹
① 鼓膜 ③ 耳蜗 听觉中枢
37.(每空1分,共5分)
(1)甲状腺激素 (2)胰岛
(3) 性腺 (4)神经系统 激素
38.(每空1分,共6分)
(1) 感受器 传入神经 效应器
(2)①→②→③→④→⑤ (3) 大脑皮层 条件反射(复杂反射)
39.(每空1分,共6分)
(1)传染性 病原体 (2)切断传播途径
(3)保护易感人群 (4)抗体 特异性
40(每空1分,共3分)
①环境越来越恶化野生动物栖息地急剧减少(答案合理即可);
②野生动物动物栖息地急剧减少或生物种类逐渐减少(答案合理即可)
(2)植树造林(或不滥用杀虫剂,建立自然保护区等,合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