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寒冷的腊月的夜里

文档属性

名称 在寒冷的腊月的夜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35.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长春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09-01 17:55: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3张PPT。现代诗歌二首 在寒冷的腊月的夜里穆旦穆旦生平 穆旦(1918—1977),原名查(zhā)良铮,著名爱国主义诗人、翻译家。出生于天津,祖籍浙江海宁袁花。曾用笔名梁真,与著名作家金庸(查良镛)为同族的叔伯兄弟,20世纪80年代之后,许多现代文学专家推其为现代诗歌第一人。 笔名的由来 1934年查良铮将“查”姓上下拆分,“木”与“穆”谐音,得“穆旦”(最初写作“慕旦”)之名。正如查良镛后来将“镛”名一分为二,成为“金庸”。 写作背景 诗写于抗日战争开始后的1941年,当时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国人民奋起抵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写下了这首诗。诗歌的意象:是诗人传达感情的载体。
李白的床头明月抒写着思乡之情;
杜甫的花溅泪、鸟惊心传达着忧国之痛;
徐志摩将怀念之情寄托在康河的柔波里;
戴望舒把惆怅、彷徨融进幽深的雨巷。
这就是诗歌的特点,用意象构织意境,用意境传达思想感情,具有朦胧的美。? 诗歌的意象朗读诗歌,找出意象(寒冷的腊月的)夜里?????????????(北方的、枯干的)田野? ??????(冻结的)小河???????????????????(古老的)路? ??????(堆着沙土的)窗???????????????(低矮的)小街? ??????(泥草的)屋顶???????????????????(旧了的)镰刀、锄头……? ??????(飘落的)雪花?…… 这些景物意象让你联想到什么? “借一景喻民族” 这些意象构成中国北方农村的景象,意境却是荒芜、冷寂、压抑、古老、固化……作者正是“借一景喻民族”,这北方的农村正是我们饱经沧桑的苦难民族的象征,是古老而灾难深重的中国的象征。? “取一夜而喻人生” 人物意象:
老人:诗人写了“在古老的路上”灯光映照下的“一副厚重的,多纹的脸”,饱经沧桑 的老人,还在寒夜里为生计奔波。“他想什么?他做什么?”“亲切的”、美好的梦想,却被现实的“吱哑的轮子压死”在路上。
孩子:在寒风的侵扰下,“谁家的儿郎吓哭了, 哇——呜——呜——”,在这寒夜里,孩子的哭声更加衬托出寒夜死一般的静寂。

在日寇的铁蹄下,人民的苦难通过这一老一少两个意象充分展示出来。诗人创作风格 穆旦不是悲观主义者,他是一个早慧而且早熟的?诗人,在20?世纪40?年代以二十多岁的青春年华抒写了深沉雄浑的生命之歌。他的诗歌,透露了敏感而具有良知的知识分子在苦难岁月里丰富复杂的精神境遇,呈现出诗人对人类生存状况、民族前途命运思考的痛苦。生的希望与绝望,爱的欣喜与怅惘,民族的期望与灾难等在他的诗中交织、扭结、?矛盾和冲突。透过其诗,可以感受到诗人躁动、苦闷、压抑和焦灼的痛苦灵魂。?他的诗,给人以难得的丰富和丰富到痛苦的印象,甚至还有一些挣扎的痛苦印记,他有一份不平衡的心,一份思想者的坚韧的风格,在别人懦弱得不敢正视的地方,他却有足够的勇敢去突破。? “红的炭火” 寓意深远、民族辉煌的象征暗示,
但现在已经“熄灭”,
那“遗留的灰烬”是光辉闪耀之后的“灰烬”,
我们曾经强大辉煌的“祖先”已经去了,一切只能靠我们自己。

诗人在结尾处描绘的意象意味深长:
在门口,那些用旧了的镰刀,
锄头,牛轭,石磨,大车,
静静地,正承接着雪花的飘落。 在静静的承受中,中华民族实际上正孕育着撕破乌云的闪电和粉碎寒冬的春雷。
诗人告诉我们的不是简单的忍受痛苦,而是一种坚韧的力量,虽然我们不知道该如何改变,可是这份坚毅与顽强就是希望的所在。诗人从忍辱负重中看到了中华民族潜在的巨大力量。主题
1941年2月,是抗日战争进行到中期的时候,作者这首诗正是在当时的背景下对中国命运的思索,抒发了作者对质朴而柔韧的生命的歌颂,对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中国人民生生不息的慨叹,还有对民族未来走向的困惑,迷惘,“借一景而喻民族,取一夜而喻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