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九下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
中考真题凝聚全国各地历史精英智慧,准确把握大纲要求,紧跟时代步伐,展示各地中考文化。本专辑按照单元精选2022年全国各地中考真题,助力同步教学,欢迎下载。
【单元概述】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列强之间重新瓜分殖民地和争夺世界霸权的这场战争,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战后签署的《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等一系列条约,暂时调整了战胜国在欧洲、西亚、非洲、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关系,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战争还削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力量,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出现了高涨的民族民主运动。另一方面,作为“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俄国在一战中爆发十月革命。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苏维埃俄国。1922年苏联成立,苏联开辟了一条被称为“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知识要点】
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
背景:①瓜分世界。夺取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 ②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建立
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发展不平衡帝国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瓜分世界。
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一粒火星)
开始的标志: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以萨拉热窝事件为借口,向塞尔维亚宣战。(奥,赛两个小孩)
主要战役:索姆河战役、马恩河战役、日德兰大海战、凡尔登战役(“绞肉机”“地狱”“屠场”(转折点)
1917年战局变化: ①美国参加协约国一方作战。 ②俄国爆发十月革命,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③1917年,中国也加入协约国方面作战
结果:1918年11月,德国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结束。
性质:人类历史上一次规模空前的战争,是西方列强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而发动的一场帝国主义战争。
影响:①给人类带来灾难。 ②大大削弱了欧洲的力量,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的优势地位。
③削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力量,进一步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
第9课列宁与十月革命
背景:①一战中,俄国接连失利,国内各种社会矛盾激化。
②1917年3月,俄国发生二月革命,推翻沙皇专制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③列宁分析了革命形势,指出布尔什维克党必须通过武装起义夺取政权。
十月革命:总指挥部:斯莫尔尼宫
领导人:列宁
经过:1917年11月6日晚,列宁秘密来到彼得格勒的起义总指挥部——斯莫尔尼宫。
1917年11月7日,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
结果:1917年11月7日晚,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在斯莫尼尔宫正式开幕;
通过《和平法令》;成立苏维埃政府;新政府由布尔什维克党组建;列宁任主席
巩固政权的措施:①废除了旧的国家机器,创建了新的政权机关。
②废除了旧的常备军,组建了红军。
③将大工业、铁路和银行收归国有,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
④废除土地私有制,没收地主、皇室和教会的土地,分给农民耕种。
⑤废除沙皇政府和临时政府与外国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退出一战。
⑥苏维埃俄国粉碎了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叛乱,巩固了新生政权。
历史意义:①俄国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②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二月革命与十月革命的比较:
名称 时间 性质 结果
二月革命 1917年3月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推翻了沙皇统治
十月革命 1917年11月 社会主义革命(无产阶级革命) 推翻了临时政府,建立社会主义国家
【知识拓展】
1、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各国革命斗争:
①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后的第一次伟大实践——巴黎公社运动
②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后指导的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俄国十月革命
③马克思主义诞生后指导的中国革命——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2、“列宁同志清扫地球”具体指俄国发生的什么事件?——俄国十月革命
3、列宁清扫的对象主要指什么?——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资本主义
第10课《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
凡尔赛体系+华盛顿体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一、凡尔赛体系:巴黎和会(战胜国在欧洲的关系)
时间:1919年1月
地点:巴黎凡尔赛宫
主要议题:讨论对德和约及战后安排
参加国:有27个国家(主宰国家:英、法、美)
三巨头:英国首相劳合 乔治、法国总理克里孟梭、美国总统威尔逊
内容:①协约国与德国签订了《协约国及参战各国对德和约》,即《凡尔赛条约》。
②凡尔赛体系。
③决定建立国际联盟
影响:巴黎和会暂时调整了战胜国在欧洲的关系
二、华盛顿体系:华盛顿会议(战胜国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关系)
时间:1921年11月
地点:华盛顿
目的:为了调整帝国主义国家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关系。
参加国:美(主导国家)、英、法、日、意、荷、比、葡和中国
内容:1922年,九国代表签署了《九国公约》等条约。《九国公约》是针对中国问题而签署的条约。
实现了美国长期追求的“门户开放”等目的。
影响: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它重新调整和确立了战胜国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关系。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1、新经济政策:
时间:1921年春
目的:恢复和发展生产
内容: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允许使用雇佣劳动力和出租土地,农民可以自由买卖纳税后的剩余产品,实行自由贸易;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
作用:新经济政策从苏俄的国情出发,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
2、苏联的工业化:
背景:1922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苏联)。
1924年,列宁逝世。
时间:1926年
目的:实现国家工业化(斯大林)
措施:1928-1937年,苏联先后完成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
(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重点:优先发展重工业
特点:在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下完成
影响:①使苏联能够在短时期内,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实现工业化;
②这种排斥市场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模式被固定下来,致使苏联经济日益僵化。
3、农业集体化:
背景:1927年底-1928年初,苏联发生了严重的粮食收购危机。斯大林决心用行政手段加快农业集体化进程,解决粮食问题。
目的:为了适应工业化快速发展的需要。
时间:20世纪30年代初
措施:开展消灭富农运动;支持集体农庄建设,加快组建拖拉机站,为集体农庄提供机械服务,监督集体农庄执行国家的生产计划。
工业化与农业集体化的关系:工业化促进了农业集体化,农业集体化是工业化的继续。
4、苏联模式:
标志:1936年,苏联公布新宪法。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标志着“苏联模式”(斯大林模式)的形成。
主要特征: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
【计划:建立单一生产资料公有制,实行自上而下的指令性计划经济体制。(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实行高度集中的部门管理,排斥市场调节。计划完全是指令性的,各级领导机关必须执行,企业没有主动性。)】
【集权:权力高度集中。各级领导实际上由上级指派,基本不受群众监督。(忽视民主法制建设)】
评价:①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促进了苏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也为苏联军民夺取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②没有尊重经济规律,苏联模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体制障碍。
★5、新经济政策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新”在哪里?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0) 新经济政策(1921年3月)
农业 实行余粮征集制 征收粮食税(减轻农民负担,提高生产积极性。)
工业 大中小企业全部收归国有 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提高企业积极性和劳动生产率,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商业 取消自由贸易 允许使用雇佣劳动力和出租土地,农民可以自由买卖纳税后的剩余产品,实行自由贸易(利用市场和商品发展经济。)
分配 由国家统一分配一切生活必需品 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
特点 强制性经济统治 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新的地方)
第12课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民族运动:对外反对帝国主义,实现民族解放。 民主运动:对内反对专制独裁,实现民主自由。
1、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地区与领导人:印度 甘地(圣雄)
领导阶级:资产阶级
主要目的:实现印度自治与独立
概况:第一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20世纪20年代)抵制在殖民政府和法院中工作;拒绝在英国学校读书;
鼓励发展手工纺织业,抵制英国商品;拒绝纳税。
第二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20世纪20年代)“文明不服从运动”。
性质: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是印度人民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一场影响深远的民族解放运动。
影响:积极:动员了广大群众,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增强了印度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消极:甘地为防止爆发革命,控制了群众的斗争方式,保证了资产阶级对运动的领导权。
2、埃及“华夫脱运动”
地区、领导人、政党:埃及 扎格鲁尔华夫脱党
领导阶级:资产阶级
斗争结果:1922年,英国被迫有条件地承认埃及独立
性质:华夫脱运动反抗英国殖民统治,是一场爱国民族主义运动。
影响:华夫脱运动为埃及民族民主运动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3、墨西哥的卡德纳斯改革
概况:1934年,卡德纳斯当选为总统;为改变墨西哥落后状况,保证宪法的施行,进行改革。
地区与领导人:墨西哥 卡德纳斯
主要内容:政治上:打击寡头势力,确立中央集权的资产阶民主政治体制;
经济上:推行土地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分配土地,打破少数人占有大量土地的局面;
将服务业和大型工业收归国有,以谋求民族经济的独立与发展;
教育上:发展教育,提高人民文化水平。
性质:卡德纳斯改革是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改革
影响:卡德纳斯改革体现了1917年宪法的要求,巩固了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为墨西哥社会、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4、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的原因?
①一战期间,帝国主义宗主国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加强掠夺和战后重新瓜分殖民地,使帝国主义宗主国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矛盾更加激化。
②一战期间宗主国经济控制的放松,使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使民族民主运动的阶级力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力量进一步壮大。
③受俄国十月革命的鼓舞及苏联政府对世界民族民主运动的支持。
④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期间宗主国向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转嫁危机,加剧了民族矛盾。
【真题演练】
一.选择题
1.(2022北京中考16.)据统计,第一次世界大战死亡人数是1790-1914年间欧洲主要战争中死亡人数总和两倍以上;战争期间,英国国债总额提高了12倍,德国的国家负债增加了30倍。以上材料说明一战( )
A. 是帝国主义瓜分世界的战争 B. 以同盟国集团的失败告终
C. 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灾难 D. 结束后确立新的国际秩序
2.(2022温州中考7.)如表数据可用于研究( )
表:四国建造新军舰的费用(单位:万英镑)
英国 法国 俄国 德国
1909 1108 452 176 1018
1914 1888 1177 1310 1032
A. 新航路开辟动机 B. 一战爆发的背景
C. 法西斯势力崛起 D. 冷战格局的形成
3.(2022重庆中考B卷14.)第一次世界大战是西方列强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而发动的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最终大大削弱了欧洲的力量,由此可以推断,判断战争性质的重要依据是( )
A. 战争的动机 B. 战争的规模 C. 战争的胜负 D. 战争的后果
4.(2022南充中考18.) 俄乌冲突已持续3个多月,国际局势仍然错综复杂。某班学习小组受此启发,对“一战”进行合作探究,整理了以下内容,他们探究的主题应该是( )
1.四年的战争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削弱了欧洲力量,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的优势。
3.削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力量,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觉醒。
4.巴黎和会对中国主权的破坏,是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
5.对战败国的宰割,滋生了德国人民的复仇情绪。
A. “一战”的背景 B. “一战”的性质 C. “一战”的经过 D. “一战”的影响
5.(2022泰安中考11.)运用数据进行分析是历史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下表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情况统计表(部分),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持续时间 4年多
参战国家 30多个
死伤人数 3000多万
经济损失 3400多亿美元
A. 引发了萨拉热窝刺杀事件 B. 瓦解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
C. 是人类历史上的巨大灾难 D. 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6.(2022赤峰中考16.)《欧洲史》中写道:“第一次世界大战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欧洲强国在战争中失去了世界霸权。人们从此转向华盛顿和莫斯科。”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A. 这里的“时代”是资本主义时代 B. 欧洲因一战完全失去国际政治话语权
C. 美国、苏联因参加一战实力大增 D. 一战使传统的国际格局发生改变
7.(2022连云港中考17.)下图信息反映了一战的( )
A.残酷性 B.正义性 C.偶然性 D.复杂性
8.(2022怀化中考17.)第一次世界大战历时四年多,先后参战的国家共计30多个,约15亿人卷入战争,超过当时世界人口总数的一半,战争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参战各国的死伤人数超过3000万。这段话反映出第一次世界大战是( )
A. 人类历史上的空前浩劫 B. 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
C. 导致中国五四运动的直接原因 D. 一场正义的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9.(2022绥化中考29.)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是( )
A. 三国同盟形成 B. 三国协约建立 C. 萨拉热窝事件 D. 凡尔登战役
10.(2022大庆中考36.)“历时约10个月之久的凡尔登战役异常惨烈,交战双方损失近百万人,因而凡尔登战役有‘绞肉机'、‘地狱”和‘屠场'之称。”材料旨在强调( )
A. 战争的规模 B. 战争的性质 C. 战争的残酷 D. 战争的结果
11.(2022河北中考9.)下图所示历史现象( )
A. 激起了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B. 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展的背景
C. 加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D. 使西欧国家走上联合自强道路
12.(2022昆明中考23.)1917年11月7日晚9时40分,俄国的“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发出了攻打冬宫的炮声。在列宁的亲自领导和指挥下,起义者很快占领冬宫,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这次取得胜利的武装起义是( )
A. 巴黎公社起义 B. 二月革命
C. 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D. 华夫脱运动
13.(2022南充中考13.)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年来,马克思主义在世界上得到了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首次在一个国家成功实践的是( )
A. 巴黎公社 B. 第一国际 C. 俄国十月革命 D. 新中国的诞生
14.(2022泸州中考11.)学者陈之骅在研究人类历史进程时提到, 开创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新阶段,使社会主义从一种运动变成了一种活生生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实体。此横线处应该是( )
A.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 巴黎公社的建立
C.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D. 新中国的成立
15.(2022达州中考11.)“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下列有关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实践表述正确的是( )
A. 《资本论》的发表标忠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B. 巴黎公杜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第一次成功实践
C. 十月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D. 陈独秀在中国第——次举起了马克思主义的旗帜
16.(2022泰安中考12.)《大国崛起》解说词中提到:“1917年11月7日,震撼世界的十月革命爆发。以此为起点,这个占世界陆地面积近五分之一的国家,开始了一次对20世纪的历史产生深刻影响的伟大实践。”这里的“伟大实践”是指( )
A. 马克思主义的延生 B. 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C. 巴黎公社的成立 D. 实现了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
17.(2022包头中考9.)据图可知,十月革命的胜利表明社会主义( )
19 世纪中期~20世纪初期社会主义革命历程
A. 工业化成功实现 B. 由理想变成现实
C. 计划经济的形成 D. 从暴力走向和平
18.(2022盘锦中考21.) 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写道:“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上述材料有助于我们了解十月革命的( )
A. 背景 B. 目的 C. 过程 D. 影响
19.(2022大庆中考37.)《震撼世界的十天》一书是美国著名记者约喻·里德在亲历十月革命之后写成的纪实作品,被誉为“研究十月革命的经典文本”。十月革命带给当时世界最大的“震撼”是( )
A. 科学社会主义诞生 B. 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诞生
C. 颁布《和平法令》 D. 退出第二次世界大战
20.(2022河北中考8.)他们把自已的一生都献给了无产阶级解放事业,他们共同创立的学说,成为指引全世界劳动人民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伟大理想而进行斗争的理论和行动指南。历史上第一次把他们的学说付诸实践并取得成功的革命是( )
A. 法国大革命 B. 法国巴黎公社 C. 俄国十月革命 D. 中国社会主义革命
21.(2022北京中考20.) 将中国历史放在世界历史演进的大背景中,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历史发展。以下各项对应正确的是( )
序号 中国历史事件 世界历史背景
① 丝绸之路开通 16世纪“三角贸易”开站
② 郑成功收复台湾 17世纪荷兰进行殖民侵略
③ 李大钊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
④ 五四运动爆发 1919年巴黎和会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22.(2022临沂中考23.)毛泽东说:“1922年美国召集的华盛顿九国会议签订了一个公约,又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这句话的意思是该公约( )
A. 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与领土完整 B. 使日本基本实现了独霸中国的企图
C. 使美国实现了单独支配中国的目的 D. 实现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联合统治
23.(2022邵阳中考20.)“1922年美国召集的华盛顿九国会议签订了一个公约,又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该“公约"是( )
A. 《凡尔赛条约》 B. 《九国公约》 C. 《开罗宣言》 D. 《波茨坦公告》
24.(2022广东中考26 .)一战结束后,主要战胜国的第一反应就是竭力把战争爆发的罪责完全推给德国。到了20世纪20年代中期,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了这样的认识:缺陷丛生的国际关系体系导致了战争。与“这样的认识”相匹配的是( )
A. 外交关系影响无足轻重 B. 良好国际体系利于和平
C. 经济发展缓和彼此矛盾 D. 军备竞赛完全可以避免
25.(2022内江中考15.)1922年12月30日,下图所示由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和外高加索联邦组成的共和国联盟成立。此时其处于( )
A. 十月革命时期 B. 新经济政策时期 C. 冷战对峙时期 D. 赫鲁晓夫改革时期
26.(2022成都中考21.)在1928—1932年“一五计划”期间,苏联整个工业增长了102%,重工业增长了173%,机器制造业几乎增长了3倍。这表明苏联( )
A. 计划经济成效显著 B. 赢得反法西斯的优势
C. 新经济政策稳步推进 D. 农业集体化进程停滞
27.(2022宿迁中考19.)1927年至1928年,苏联发生了严重的粮食收购危机,斯大林认为危机出现的原因是富农阶级的蓄意破坏,其思想根源是对私有经济和个体经济的否定。为此,斯大林( )
A.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完善经济管理体制
C.发动玉米种植运动 D.加快农业集体化进程
28.(2022眉山中考10.)1921年春,苏维埃政府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其主要内容有: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实行自由贸易;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这些措施( )
A. 促进了经济恢复 B. 实现了共产主义
C 繁荣了文学艺术 D. 改变了国际格局
29.(2022凉山中考10.)1928-1937年,苏联建成6000多个大企业,建立了拖拉机、汽车、飞机制造以及化工、电力等部门,兴建了钢铁、煤炭基地和石油基地,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第二位。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强大的工业国是在( )
A. 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完成后 B.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时
C 新经济政策开始实施后 D. 苏维埃俄国成立时
30.(2022广安中考12.) 1929—1940年,苏联社会总产值年均增长13.4%,国民收入年均增长14.6%。促进这一时期苏联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
A. 新经济政策的推行 B. 马歇尔计划的援助
C. 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实现 D. 经济互助委员会的推动
31.(2022陕西中考10.) 苏联在1934-1935年的机器进口只相当于1931年的1/10,从1937年起就不再从国外进口锅炉、发电机、化工设备等。这说明( )
A. 经济大危机阻碍苏联发展 B. 粮食税代替了余粮收集制
C. 农奴制的废除带来新气象 D. 工业化建设取得重要成就
32.(2022江西中考18.) 下图是苏联1928一1937年集体农庄数量变化图。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新经济政策实施 B. 农业集体化运动
C. 经济大危机影响 D. 戈尔巴乔夫改革
33.(2022盐城中考17.)1922年,列宁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现在,农民精力充沛地、废寝忘食地重整自己的耕地,修复自己的农具、房舍、各种设施。”出现这一现象是因为( )
A.十月革命的胜利 B. 苏维埃政权的建立
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D. 农业集体化的开展
34.(2022泰州中考21.)列宁多次指出,彼得格勒武装起义胜利后的几年内,俄国农村的灾难并不是由于资本主义发展,而是由于资本主义发展不够所引起的。这一认识推动了苏俄(联)( )
A. 实施新经济政策 B. 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 推行农业集体化 D. 建设社会主义的工业化
35.(2022苏州中考22.) 20世纪20年代,某位苏俄领导人说:“事情似乎很奇怪,社会主义共和国怎么能依靠资本主义来改善自己的状况呢?”“我们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在资本主义包围中利用资本家对利润的贪婪和托拉斯与托拉斯之间的敌对关系,为社会主义共和国的生存创造条件。”这一论述意在( )
A. 粉碎外国的武装干涉 B. 解释实行新经济政策的原因
C. 推动工业化全面展开 D. 阐明推行苏联模式的必然性
36.(2022长沙中考10.)斯大林认为,必须优先发展重工业,资本主义工业化是从轻工业开始的,社会主义则是从重工业开始;工业化必须高速度,因为帝国主义仇视社会主义,战争不可避免,需要建立起强大的物质基础。基于这一认识,苏联( )
A. 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实施新经济政策C. 实施两个五年计划 D. 成立“华约”组织
37.(2022随州中考9.)论从史出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 )
史 实 结 论 史 实 结 论
A 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 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 B 1865年,美国内战以北方获胜告终 推翻了英国殖民统治
C 1868年,日本开始实施“明治维新” 彻底废除了旧制度 D 1937年,苏联完成了第二个五年计划 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
A. A B. B C. C D. D
38.(2022荆州中考11.)苏联集体农庄建立后,国家从农民手中征到的粮食由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的平均每年1820万吨增加到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的平均每年2750万吨。材料表明,苏联集体农庄建立的主要影响是( )
A. 扩大了玉米种植的面积 B. 粉碎了外国的武装干涉
C. 继承了新经济政策的思路 D. 支持了国家工业化建设
39.(2022恩施州中考13.) 改革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动力。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苏俄和美国都通过改革来应对危机,这两次改革的相同点是( )
A. 都从根本上解决了危机 B. 都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C. 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D. 都是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40.(2022牡丹江、鸡西中考22.)抓住关键词是把握历史事件的重要方法。与“1921年”“苏维埃俄国”“列宁”“粮食税”“实行自由贸易”“巩固工农联盟”几个关键词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 斯大林体制B. 新经济政策C. 农业集体化D.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41.(2022大庆中考38.)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这些规定出自于( )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新经济政策 C. 《社会保障法》 D. 《农业调整法》
42.(2022河南中考18.)1921年秋天,往日沉寂的苏俄乡村变得热闹起来,每逢星期日,一些大的村庄开始举办集市活动。这种场面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 B. 新经济政策实施
C. 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D. 农业集体化完成
43.(2022贺州中考13 .) 图表为1913~1937年苏联(俄)工业产值变化曲线图。导致1925~1937年工业产值数据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当时苏联( )
A. 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B. 实行自由贸易
C. 推行余粮征集制 D. 实施国家工业化
44.(2022安徽中考13 .)1925一1927年夏季之前,苏联连续三年粮食丰收。然而,1927年底之前国家仅征收到240万吨粮食,为计划征收数量的52%。为解决这一问题,苏联推行了()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新经济政策 C. 农业集体化运动 D. 垦荒运动
45.(2022沈阳中考14.)在俄国发展历上,每一次进沙都离不开影响深远的改革与调整。将下列历史事件前的字号应历史影响前的字母符号连接正确的组是( )
a.成为欧洲军事强国,农奴制进一步强化
b.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c.缓解了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
A.①—a ②-b ③—c B.①—b ②—a ③—c
C.①—b ②—c ③-a D.①—c ②—b ③—a
46.(2022遂宁中考11.)利用思维导图梳理知识结构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某班同学收集了以下资料,他们探究的主题是( )
主题? 1920—1930年 甘地 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1918—1922年 扎格鲁尔 埃及华夫脱运动
1934年 卡德纳斯 墨西哥卡德纳斯改革
A.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B. 欧洲早期殖民掠夺活动
C.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 D.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
47.(2022江西中考19.)下面是“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知识结构图,其中内容正确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48.(2022扬州中考18.)1930年,一群人步行前往印度西海岸制盐,一路上宣传动员群众抵抗盐税,在全国引发了一场大规模的政治运动。此次行动的发起人是( )
A. 查士丁尼 B. 章西女王 C. 甘地 D. 赫鲁晓夫
49.(2022吉林省中考10.)在亚非拉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中,印度的斗争别具特色。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领导人是( )
A. 玻利瓦尔 B. 扎格鲁尔 C. 甘地 D. 卡德纳斯
50.(2022海南中考18.)下侧史料说明甘地和玻利瓦尔领导的民族独立运动( )
暴力不合作只能增加邪恶……非暴力的含义,就是指为了不与邪恶合作而自愿服刑受罚。——甘地在没有打碎西班牙强加在我们身上的枷锁以前,我的手将不停地打击敌人,我的心将不会平静。——玻利瓦尔
A. 背景不同 B. 目的不同 C. 方式不同 D. 性质不同
51.(2022吉林省中考10 .)在亚非拉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中,印度的斗争别具特色。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领导人是( )
A.玻利瓦尔 B.扎格鲁尔 C.甘地 D.卡德纳斯
二.非选择题
1.(2022桂林中考1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隋朝大运河示意图(见下图)
材料二:斯大林等苏联领导人认为,苏联经济远比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落后,……两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建成6000多个大企业,建成了拖拉机、汽车、飞机制造以及化工、电力等部门,修建了几千千米铁路,兴建了钢铁煤炭基地和石油基地。
——《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材料三: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明显进展,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格局不断巩固。……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改革发展支持力度。新增高速铁路运营里程4100公里,新建改建高速公路6000多公里、农村公路30多万公里。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持续增强。
——李克强:《政府工作报告》(2019年3月5日)
请回答:
(1)从材料一提取两个信息,并根据提取的信息分折隋朝大运河的作用。(要求: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清晰。)
(2)根据材料二指出苏联两个五年计划制定的背景及取得的成就。
(3)根据材料三概括我国为推动区域发展采取的措施。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国家在制定总体发展规划时应该关注哪些方面?
2.(2022东营中考29)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都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1)观察一战前后的欧洲示意图,战后 部分的国家名称相比战前有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变化的过程。
(2)据材料二,指出这种状况与二战期间哪一国际会议的决定有关?
(3)据材料三,选择非洲独立进程中的一个重要时间点,并说明选择理由。
3.(2022怀化中考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苏联社会主义发展线索时间轴
材料二 在即将过去的这个世纪里,俄罗斯有四分之三的时间是在为共产主义原理而奋斗的标志下生活的。看不到这一点,甚至否定这一时期不容置疑的成就就是错误的。然而,如果我们不意识到社会和人民在这一社会实验中付出了那种巨大的代价,那就更是大错而特错了。
——俄罗斯总统普京《千年之交的俄罗斯》
材料三 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线索时间轴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有何作用?苏联模式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普京所说苏联发展过程中“不容置疑的成就”有哪些,并分析苏联解体的原因。
(3)中国的“一五”计划借鉴了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模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请举-例“一五”计划期间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随着时间的推移,苏联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阅读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是如何吸取苏联教训,变革这种僵化模式的?
(4)对比苏联和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谈谈你的启示。
4.(2022衡阳中考26.)2022年6月6日,广西大藤峡水利枢纽灌区工程正式开工建设:目前我国在建重大水利工程投资规模超1万亿元。阅读有关水利工程的材料,探究历史,完成答题。
【水沃天府】
材料一 秦孝文王以李冰为郡守。……冰乃壅江作堋(分水的堤坝)……又灌溉三郡,开稻田,于是蜀沃野千里,号为“陆海”(形容蜀地物产丰饶,像大海一样富有)。故……曰:“水旱从人,不知饥懂。”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晋]常璩《华阳国志》卷三《蜀志》
【千里通波】
材料二 隋朝大运河示意图
【苏联奇迹】
材料三 苏联一五计划期间在第聂伯河上修建的水电站
【新政工程】
材料四 田纳西流域管理局是在罗斯福新政时期建立起来的大型综合项目。田纳西河流域面积广阔,但由于无节制的开发,这一地区水土流失严重,人民生活困苦。1933年,美国国会通过法案,建立田纳西流城管理局,允许该局建造和管理田纳西河流域的水坝。田纳西流域局管理局不仅解决了大量工人的就业问题,而且刺激了经济的恢复和增长。经过综合开发和治理,田纳西河流城的土地得到了保护,许多土地恢复耕种。田纳西河流域居民的收入也大福提高。
——人教版《教师教学用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1)根据材料一,李冰修建的水利工程是什么?它的修建发挥了什么作用?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大运河中心城市的名称,并分析大运河修建产生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的第聂伯河水电站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联为什么能在短期内完成这一伟大工程?
(4)根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分析田纳西流域管理局设立的背景及发挥的作用。
【你建议】
(5)入夏,南方进入汛期,出现洪涝灾害:各个地方也会存在不同的水利问题。请就本地水利问题谈谈你的建议。
5.(2022江汉油田潜江天门仙桃中考14.)【学有所悟】
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中,曾出现一些以“新”命名的事件,下列材料涉及到其中的两例:
材料一 注重实际的列宁认识到让步是不可避免的,因而于1921年采取了“新经济政策”(NEP),这一政策允许局部地恢复资本主义。农民们被准许在公开市场上出售他们的农产品。私人可以经营小商店和小工厂。农民和新商人都能雇佣劳动力,并能保留他们在经营中获得的利润……对列宁来说,新经济政策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俄国的结束,而是暂时的退却,“后退一步,为的是前进两步”。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代以前,中国史学界一直对罗斯福新政持批评态度,认为罗斯福并没有放弃他的阶级属性,罗斯福新政的目的仍是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巩固资本主义制度。
——摘自部编版九年级下册《世界历史教师教学用书》
(1)根据材料一指出,“新经济政策”到底“新”在哪里你认为列宁所说的“后退一步,为的是前进两步”的含义是什么?
(2)“罗斯福新政”之“新”指什么?二所述观点,你是否费同?请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3)了解“新经济政策”和“罗斯福新政”相关内容后,你有什么感悟?
6.(2022黔东南州中考18 .) 在二十世纪,世界历史上发生过三次重大的经济变革,分别出现在苏俄、美国以及中国。据此,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0 年苏俄粮食产量只及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一半,工业产值只有战前的13.8%, 生活必需品十分缺乏,经济形势严峻。工人中出现悲观失望情绪,彼得格勒、莫斯科等城市爆发了工人罢工和抗议游行,农民对继续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不满与日俱增,反苏维埃暴动不断发生。于是,1921年苏俄政府实施新经济政策。开始从国情出发,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并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
材料二:罗斯福新政前后美国失业率的变化情况:
材料三:我们现在所干的事业是一项新事业,马克思没有讲过,我们的前人没有做过,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没有干过,所以,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学。我们只能在干中学,在实践中摸索。
——邓小平《贯彻调整方针,保证安定团结》
(1)根据材料一判断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图表,指出导致1933年之前美国失业率不断攀升的事件是什么?罗斯福用什么手段扭转了美国经济?
(3)根据材料三,指出邓小平在领导这项“新事业”的过程中形成的思想体系是什么?这一思想在哪次会议中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4)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决定改革成败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7.(2022白银中考10 .) 中俄两国在曲折的历史经历中,彼此影响相互借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斯大林用行政手段加快农业集体化过程。集体化运动中,苏联建立起一套严密的行政命令体制,把农民束缚在农庄里,使农民失去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农民生产积极性低下,农牧业生产长期停滞落后,严重阻碍了苏联经济的发展。
——摘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
材料二 “在随后的几个月里,地方和中央政府经过讨论决定采纳"责任制"或”包产到户”。在这个制度下,土地仍然是公有的,但每个农户得到一块田地用于耕种,并与公共的生产队或经济合作社签订一份合同。”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中国的奋斗》
(1)根据材料一,指出苏联农业集体化存在的弊端。
(2)材料二中的“责任制”或“包产到户”指的是哪一政策?这一政策的实行取得了哪些成效?
(3)从材料一、二反映的史实,我们可以总结出哪些经验
8.(2022宿迁中考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巴黎和会的决策者经过几个月激烈的讨价还价,最后拟定了对德和约以最后通牒的方式迫使德国无条件接受和约。《凡尔赛和约》对德国的惩治非常苛刻。阿尔萨斯-洛林归还法国,萨尔煤矿归还法国开采;德国承认奥地利、波兰等国独立。剥夺德国在非洲和太平洋的全部海外殖民地,出主要战胜国英国、法国、比利时和日本以“委任统治”形式予以瓜分。
——摘编自《世界现代史(第二版)上册》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美国雄厚的经济和军事实力为其全球扩张创造了条件。杜鲁门上台后曾一再声称,“全世界应该采取美国制度”“不管我们喜欢与否,未来(国际)经济格局将取决于我们!”美国当局认为,共产主义“成为世界上一切邪恶的根源。”二战后,苏联经济虽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遭到严重破坏,但它的军事力量却大大增强,军队人数近1140万。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下卷)》
材料三
1999年二十国集团成立,成员国除西方七国以外,包括中、俄、印、巴西、南非等新兴国家。
2000年,欧盟国内生产总值已大体与美国相当,成为在经济领域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经济体。
2003年,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遭到传统盟友法、德等国的坚决反对。
2008年,美元已无法再占据二战后唯一世界货币的地位。
2011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位列世界第二位。 ——摘编自《世界现代史(第二版)下册》
(1)据材料一概括巴黎和会的实质。“一战”结束后,帝国主义在全球范围内建立的新秩序名称是什么?(2分)
(2)据材料二归纳冷战爆发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遏制苏联的军事手段是什么?(3分)
(3)材料三反映了世界发展的主要趋势是什么?对美国有何影响?(2分)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影响世界格局演变的关键因素。(1分)
9.(2022广元中考18.) 当今世界进入新动荡变革期,人类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国际社会需要通力合作,应对挑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幅刊登在1921年德国一家杂志上的漫画将英、法、美、意、日比做一只五头怪兽,它将德国踩在脚下,贪婪地将其内脏吞食殆尽。
材料二 1922年美国召集的华盛顿九国会议签订了一个公约,又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材料三 当前,乌克兰危机持续发酵,地缘政治因素不仅拖累世界经济复苏进程,还给多国民生带来严重冲击。乌克兰危机外溢效应显现,与美国不断煽风点火密切相关。美国及其盟友还施压其他国家选边站队,逼迫更多国家加入对俄制裁的行列,大有借乌克兰危机在全球掀起一场阵营对立“新冷战”的架势。
——摘编自人民网《美国无权让世界为其战略私利埋单》
材料四 当代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已不再是国际秩序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积极的参与者、建设者、引领者……从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到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从APEC北京会议到G20杭州峰会,从发起创立亚投行到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国在世界舞台上发挥着前所未有的重要作用…展现出了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应有的大格局、大胸怀。
——摘编自《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反映了哪两个条约?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哪一国际秩序?
(2)根据材料三回答,乌克兰危机产生了怎样的国际影响?
(3)根据材料四回答,中国是如何展现大国风范的?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在当今世界格局深刻演变的背景下,有哪些因素威胁世界和平与安全?
10.(2022盐城中考2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21年,英国的工业产值超过农业,英国从农业国变成工业国。19世纪40年代,英国生铁产量占世界的一半,煤炭占三分之二。1850 年英国工业总产值占世界的三分之一,对外贸易占世界的21%,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张跃发《近代文明史》
材料二 第二次工业革命是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其显著特点的。它促进了工业的高速发展工业的高速发展又促进资本和生产的集中,从而引起了垄断组织的产生……垄断组织的产生推动资本主义列强去加强殖民扩张,因而更加剧了欧洲列强之间的矛盾。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下卷)
材料三 2018年12月1日,华为公司首席财务官孟晚舟在加拿大遭无端拘押。这是一起由美国一手策划、加拿大帮助实施的针对中国公民的政治迫害事件,目的是打压中国高技术企业、阻挠中国科技发展。在被拘押了1028 天后,2021年9月25 日晚,孟晚舟女士乘坐中国政府包机,顺利回到祖国。
——摘编自《人民日报》(2021年9 月 26 日第 04版)
据材料一概括英国当时发生的变化。(2分)分析这些变化产生的最主要原因。(1分)
(2)据材料二指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1分)“欧洲列强之间的矛盾”在一战后是否得到缓和 并说明理由。(3分)
(3)据材料三指出这一“政治迫害事件”的本质。(1分)分析孟晚舟得以回国的根本原因。(1分)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科技发展的认识。(1分)
11.(2022牡丹江、鸡西中考2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代表团要求和平会议将德国战前在山东的租借地、铁路和其他一切权益归还中国……中国不能没有山东,就像西方不能没有耶路撒冷。 ——顾维钧
材料二 这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战争,伤亡人数达到了9000多万。从欧洲到亚洲,从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四万多亿美元付诸流水。
材料三 冷战结束后,随着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成为大多数国家的要求。2014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开幕式上的演讲指出:“我们要共同建设互信、包容、合作、共赢的亚太伙伴关系。志同道合,是伙伴。求同存异,也是伙伴……应该秉持和而不同理念,尊重彼此对发展道路的选择;应该坚持互利合作,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促进共同发展;应该变赢者通吃为各方共赢,共同做大亚太发展的蛋糕,共同促进亚太大繁荣。”
材料四 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正式成立。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材料一中的“和平会议”指什么会议?在这次会议上列强签订了针对德国的《凡尔赛条约》,该条约在严厉制裁德国的同时,其中某项规定还严重损害了中国的权益。请说出有关损害中国权益的规定。
(2)材料二中所述的人类灾难是哪次战争造成的?该战争对联合国的成立有什么影响?
(3)根据材料三回答,我国在新的国际关系中主张弘扬什么精神?
(4)根据材料四回答,世界贸易组织的职能是什么?
12.(2022白银中考 11.)20世纪的西次世界大战对国际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战胜国在巴黎召开和会,重新瓜分势力范围,调整列强之间的关系……与此同时,美日两国的崛起和争斗冲击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国际格局,并使远东和太平洋的局势日益紧张。为解决该区域列强之间的矛盾,战胜国又召开了华盛顿会议。
——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现代史》
材料二 冷战不仅具有传统的大国利益冲突的实质内容,具有明显的地缘政治与战略特点,更以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为主要特征。另外,冷战的两大阵营在进行激烈的军备竞赛的同时,又形成一种自我控制机制,使得美苏两国之间始终没有兵戎相见。
——摘编自徐螫主编《世界近现代史1500-2007》
材料三 冷战结束后,国际关系格局呈现“一超多强”的特点,被一些观察家形容为“单极的世界”或“一个超级大国”的世界。但是,美国实质上并没有比冷战开始时更能单方而独断全部国际问题。
——摘编自[美]亨利·基辛格《大外交》
(1)根据材料一,列强通过这两次会议建立起来的国际秩序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40年代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表现。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冷战”结束后美国实质上并没有比“冷战”开始时更能单方面独断全部国际问题的原因。
13.(2022安徽中考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919年1月,巴黎和会召开。在关于中国山东问题的会议上。中国代表顾维钧沉着镇定,不卑不亢,侃侃陈词:“三千六百万之山东人民,有史以来,为中国民族,用中国语言,信奉中国宗教。”“以文化言之,山东为……中国文化发祥之圣地。以经济言之……人口既已稠密,竞存已属不易,其不容他国之侵入殖民,固无讨论之余地。是以如就本会承认之民族领土完整原则言之,胶州交还中国,为中国当有之要求权利。”
——摘编自李新总编《中华民国史》
(1)根据材料,概括顾维钧从哪些角度论证了中国对山东拥有主权。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山东是“中国文化发祥之圣地”的依据。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巴黎和会最终是如何处理山东问题的。谈谈“山东问题”给你的启示。
14.(2022内江中考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一中事件在历史上被称为什么革命?这一事件的时间是哪一年?简述“威廉和玛丽加冕”对英国历史发展的重大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二中通过的文件是什么会议的结果?这一文件签订的时间是哪一年?简评这一文件。
15.(2022云南省中考2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马克思在中学毕业时就立志为全人类服务。大学毕业后他来到巴黎,深入调查工人的生活和劳动状况,经常参加工人集会和斗争、同时也进行了紧张的理论研究工作。由于从事平命活动,马克思、恩格斯透到各国反动政府的迫害,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但是他们没有退缩。通过不断总结革命斗争的实践经验,以及吸收前人优秀的思想成果,马克思、恩格斯间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在生命的最后10年,马克思的身体状况极其恶化,仍笔耕不辍,因劳累而倒在安乐椅上水远地睡着了。
——摘编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人民版)
材料二 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宁看到祖国亟待彻底变革的现状,毅然投身革命,他积极从事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活动,组织马克思主义小组。他创立了彼得堡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领导工人运动,在学习和宣传革命理论的同时还进行了大量农村调查。1900年列宁创办了《火星报》。这些活动从思想上和组织上,为在俄国建立马克思主义政党做了准备。在列宁的积极推动下,俄国成立了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布尔什维克党。
——摘编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岳麓版)
材料三 毛泽东最伟大的历史功绩,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具体实际结合起来,领导党和人民找到了一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结来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江泽民
(1)结合所学知识,写出1848年发表的标志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重要文献。根据材料一说说,马克思为什么能将青少年时期的崇高理想发展成为共产主义思想。
(2)根据材料二概括出列宁进行了哪些早期革命活动 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在列宁领导下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取得了什么重大胜利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在中国革命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方面取得了什么重大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
(4)历史蕴含着前人丰富的经验和智慧,完成以上问题后你可以得到怎样的启示
16.(2022重庆中考B卷19.)阅读以下大事年表,完成任务。
时间 事件
1848年 《共产党宣言》发表
1917年 俄国十月革命爆发
1921年 中国共产党成立
1927年 毛泽东领导创建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1935年 遵义会议召开
194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请选择表中两个及以上相互关联事件,结合所学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17.(2022山西中考.)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的优秀精神品质历久弥新,引导我们正确的价值追求。根据下面的图文信息,回答相关问题。
(1)【人文精神】名人名言启迪思想智慧。下面名言分别反映出怎样的思想内涵?(2分)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
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莎士比亚
(2)【革命精神】遗迹遗址承载历史价值。从历史地位和精神价值两方面,分别解读下面遗址反映的史事。(4分)
图一 浙江嘉兴南湖红船 图二 圣彼得堡涅瓦河畔“阿芙乐尔”号巡洋舰
(3)【开拓精神】历史图表见证治国举措。下表中的数据变化分别得益于两国哪些具体举措?(4分)
18.(2022泰州中考27.)东西方的思想智慧共同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来自各诸侯国活跃了一百余年的儒家王者师、道家传人、法家骨干、朗阳家领袖,他们互相对立、互相争鸣、互相吸收、互相促进,共同培养了特殊的理想人格民采、留下了示范后世的良言淑行。 ——摘编自王立(百家争鸣与大一统》
(1)根据材料说明各思想流派之间的关系。写出儒家代表示范后世的一句良言。
材料二 (它)并非对于古典文化的“亦步亦趋”的简单模仿……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新生的资产阶级为了求得自身的发展,必须首先在思想上从中世纪的宗教神学的程格下解放出来……这个时期产生的文学、艺术作品及政治、哲学著作都鲜明地表现出断的时代精神。
——摘编自关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
(2)材料中“新的时代精神”指什么?根据材料指出这一运动的实质。以上两场运动有什么共同作用?
材料三 马克思主又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
(3)阅读上面示意图,回答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及在俄国的革命实践活动。马克思主义哪些特点使其富有强大的生命力?
19.(2022绥化中考40.)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775年,北美13个殖民地代表聚集费城,召开了第二届大陆合议。会议一致决定把民兵整编为大陆军。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通过了由杰斐逊起草的文件,宣布人人生而平等,享有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号召殖民地人民反对英国的殖民统治,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而独立。
材料二:1917年11月6日晚,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开始。第二天,起义取得胜利。这次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立阶级专政的国家,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材料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40多年间,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处于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1949年,美、英、法等12个国家的代表在华盛顿签署《北大西洋公约》,成立军事集团。1955年,苏联同7个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缔结了《华沙条约》,成立“华沙条约组织”,简称“华约”。美苏双方互相敌对,进而发展为两大集团的全面对峙,两极格局形成。
(1)材料一中,“大陆军”的总司令是谁?“杰斐逊起草的文件”的名称是什么?
(2)材料二中,“这次革命”是指哪一历史事件?“这次革命”的领导人是谁?
(3)材料三中,这种“状态”被称为什么?它开始的标志是什么?以美国为首成立的“军事集团”的名称是什么?
20.(2022黔东南州中考19 .) 科学技术深刻影响着国家前途命运,科学技术深刻影响着人民生活福祉。
材料一:经过工业革命,纺织、冶金、煤炭、机器制造和交通运输成为英国工业的五大基本部门。到1830年,工业收入已经超过农业收入。到1850年,英国城市人口超过农村人口。英国从一个农业国变成工业国。工业革命还促成了城市化的发展,改变了英国地理面貌。
——《简明世界历史读本》
(1)依据材料一,归纳工业革命给英国带来的影响。
材料二: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也造成了新的社会矛盾。马克思主义就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产生的。从此,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兴起并蓬勃发展。
(2)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什么?写出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首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材料三:1860~1900年主要国家制造业产量相对份额表(单位:%)
(3)根据材料三,指出美国制造业产量占比的变化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材料四
(4)根据材料四回答,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什么影响?
21.(2022吉林省中考1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649年,英国高等法院以英国人民的名义宣判国王查理一世为“暴君叛徒、杀人犯和我国善良人民的公敌”并将之斩首……
——王觉非主编《近代英国史》
材料二:从世界历史的观点看,美国革命之所以重要,并不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独立的国家,而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新的、不同类型的国家。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不列颠社会党向俄国社会民主党致以兄弟般的问候,并衷心地祝贺它在十月初实现了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无产阶级革命。
——《现代史文献选编》
(1)材料一中,查理一世在哪场革命中被宣判为“人民的公敌”?这场革命后,英国逐渐形成了哪一政体?
(2)材料二中,“美国革命”指哪次战争?这次战争中大陆军的总司令是谁?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你如何理解这场革命“具有世界历史意义”?
(4)请你写出以上三则材料所涉及的革命对社会发展所起的共同作用。
22.(2022建设兵团中考18.) 人类共享一个家园,各国同处-个世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嬗变】
“工业化"指的是以农业和手工业生产为中心的经济向以工业和机器生产为特征的经济转化的过程。这个过程最主要的特征是,技术和组织上的变化改变了生产,带来了生产率的提高。工业化使国际分工日益深化……把世界所有地区的人们联系在了一起。
——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1)“工业化"开始于哪一国家?根据材料,概括"这个过程"对世界历史发展的积极影响。
【困顿】
当19世纪末20世纪初整个世界被瓜分完毕、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建立起来的时候,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也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但是,它们之间扩张与争夺的加剧,也孕育着新的更大的冲突。
——普通高中教科书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也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的历史背景。之后出现的“新的更大的冲突"指什么事件?
【憧憬】
我们要顺应历史大势,致力于稳定国际秩序,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坚持对话而不对抗、包容而不排他。反对一切形式的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反对一切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习近平《在2022年世界经济论坛视频会议的演讲》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对全球发展的重要意义。
23.(2022凉山中考16.) 一战和二战是人类历史上空前的战争,世界上大部分人口和众多国家卷入其中,给世界带来巨大灾难,也对战后世界秩序产生了深远影响。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一战爆发前形成的两大军事集团的名称是什么?一战中有“绞肉机”“地狱” “屠场”之称的是哪次重要战役?
(2)二战中不同制度、不同种族的国家面对法西斯威胁逐渐走向联合,签署了《联合国家宣 言》,它的主要内容有哪些?联合国是在二战中哪次会议上决定成立的?
24.(2022营口中考2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战争苦难思和平,构建和谐社会、共筑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
材料一 凡尔登是法国的军事要塞,防御工事复杂坚固。它是通往巴黎的门户和法军战线的中枢。1916年,德军进攻凡尔登,用炮弹不断轰击法军阵地,还使用了毒气弹。这场战役异常惨烈,死亡人数太多,有“绞肉机”“地狱”“屠场”之称。
——摘自统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1)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场法国与德国的较量发生在哪次战争中?材料一中的凡尔登战役被称为“绞肉机”“地狱”“屠场”,说明了什么?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主要事件年代尺
(2)请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的标志。诺曼底登陆成功在战争中有什么作用?二战中,中国成为牵制日本法西斯的主要力量,中国战场在战争中的地位如何?结合年代的分析反法西斯国家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
材料三 回首最近100多年的历……人类遭受了两次世界大战的劫难,那一代人最迫切的愿望,就是免于战争、缔造和平……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目标,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遵循。
——摘自2017年1月习近平在日内瓦发表的题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演讲
(3)请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二战后为“免于战争、缔造和平”而建立的国际组织名称根据材料三概括建立这一组织的作用。
(4)和平是人类永恒的追求和梦想,请结合上述材料淡谈你的感受。
25.(2022盘锦中考27.)某同学运用多种学习方法探究两次世界大战的历史,请你与他一起完成探究。
【资料研读】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一位德国大臣说:“皇上首要的和基本的思想就是粉碎英国的霸权,以有利于德国。”一位英国外交大臣说:“真正决定我国外交政策的,是海上霸权的问题。”
——摘自《义务教育教科书》
【归纳整理】
材料二
【论从史出】
材料三
(1)通过查找资料,这位同学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欧洲形势有了一定的了解。请你写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形成的两大军事集团的名称。
(2)通过绘制时间轴,这位同学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后的主要史实进行了归纳整理。请你将下面的表述与时间轴中的事件对应。
A.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的标志——______________(填写序号)
B.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的军事行动——______________(填写序号)
(3)通过查找史料,这位同学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中国抗战有了更深的认识。请你根据该史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所起的作用。
26.(2022江西中考2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与美国人口增长相关的历史事件。
材料二 1913-1920年欧洲部分国家的总人口(单位:百万人)
国家 1913年 1920年
俄国 175.1 126.6
德国 66.9 42.8
奥匈帝国 52.1 一
法国 39.7 39.0
英国 45.6 44.4
—摘编自【英】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2)请从材料二中提取一项历史信息,并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材料三 20世纪50年代以后,世界人口进人了有史以来的第三次加快增长时期。1950-1975年,世界人口增长了15亿,其中12亿在发展中国家。这与发展中国家新独立后政治、经济、社会条件的改善医疗水平的提高有关。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
(3)根据材料三,概括1950-1975年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影响人口变化的因素。
27.(2022长沙中考15.)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灾难的同时,也引起人类的反思。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形势图》
——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中国抗战
——中国地图出版社《历史地图册)
材料三
1942年
1月1日 △美国、英国、苏联、中国、古巴、捷克斯洛伐克、希腊、印度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签约国政府保证运用全部军事力量与经济资源打败法西斯轴心国及其仆从国,保证不与轴心国合作,不单独缔结停战协定或合约。3月4日 △美国中将史迪威抵达重庆,就任中国战区美军司令兼中国战区参谋长。
——摘编自《中国抗日战争图志》
请回答:
(1)仔细观察《第一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形势图》,从地理位置角度分析同盟国集团作战的优势和劣势。
(2)根据材料二分析,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主战场的依据有哪些?
(3)材料三《中国抗日战争图志》记录了发生在1942年哪两个史事?综上,当面临战争威胁或伤害时人类应该如何应对?
28.(2022恩施州中考15.)材料分析题
世界形势风云变幻,战争影响国际格局,无论世界局势如何变化,和平与发展是我们永恒的追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迅速发展。它们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瓜分世界。到20世纪初,世界领土基本被瓜分完毕。但是,实力后来居上的德国其殖民地只有英国的。德国与占有殖民地较多的英、法等国的冲突不断加剧……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前三年,轴心国把控着局面。 1942年底,随着苏联人的胜利,转折点开始出现……1945年9月2日,在停泊于东京湾的美国“密苏里号”战舰甲板上,举行了正式的投降仪式。这样,第二次世界大战就结束了……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两次世界大战和冷战是影响 20世纪国际格局演变的重大事件和重要因素。这些事件无不集中反映了大国和大国集团之间的力量对比变化。这一历史时段的国际格局经历了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其变化的基本形态是:经过第一次世界大战,欧洲的世界中心地位发生严重动摇;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世界中心地位结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生的冷战,促成了两极格局的形成……
——摘编自徐蓝《20世纪国际格局的演变——一种宏观论述》
材料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随着英、德矛盾不断加剧,在欧洲形成的两大军事集团是?
(2)材料二中“转折点开始出现”源于哪场战役?第二次世界大战最终以反法西斯力量的胜利而结束,你认为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3)根据材料三,分析两次世界大战对欧洲地位的影响?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4)从材料四中任选一幅图片,简述该组织对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作用。
29.(2022龙东中考27.)当今世界,风云变幻,局部地区冲突不断。战争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灾难,人们在血与火的教训中探索着和平之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它是法国的军事要塞,防御工事复杂坚固。1916年,德、法两国军队在此展开了一场惨烈的阵地战。由于死亡人数太多,此次战役有“绞肉机”之称。
——选自统编历史教科书九年级下册
材料二:位于夏威夷群岛的美国海军基地,沉浸在周末安谧的气氛中,睡梦中的美军没有觉察到战争正在逼近。7时55分,日军的炸弹像暴雨般倾泻到美国海军基地……
——选自统编历史教科书九年级下册
材料三:1942年1月,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首都华盛领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各国为了一个共同目标,相互支援,协同作战,逐渐扭转了战争的形势。
——选自统编历史教科书九年级下册
(1)材料一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哪次战役?这场战争的导火线是什么?
(2)材料二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哪个事件?
(3)材料三的文件签署有何意义?列举美英盟军相互支援,协同作战、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的军事行动。
(4)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当今时代的主题是什么?
(5)结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战争认识。
30.(2022黔东南州中考20 .) 俄乌战争自2022年2月24日爆发以来,至今仍未结束。有些国家唯忍天下不乱,希望战争持续;有些国家和人民努力斡旋,争取和平。战争是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中绕不开的话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注定要使格雷伯爵所熟悉的整个欧洲变成废墟。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说出一战的导火索是哪一事件? 一战中被称为“绞肉机”的是哪一战役?
材料二:
年份 日本陆军兵力(师团个数) 日本陆军侵华兵力(师团个数)
1937 24 21
1938 34 32
1939 41 34
1941 51 34+44个独立旅、混成旅
1945 100余万日军放下武器,无条件投降
(2)结合所学谈谈材料二说明了什么问题?
材料三:2014年2月27日下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经表决通过了两个决定,分别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12月13日确定为……国家公祭日。
(3)请说出纪念日和公祭日涉及的重大历史事件。
材料四:第一次世界大战历时4年,30多个国家,15亿人口卷入战争,伤亡人员3000万。第二次世界大战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作战区城面积2200万平方千米,战争中军民共伤亡9000余万人,5万多亿美元付诸东流。
(4)看到以上两次世界大战的有关数据,你有何感想。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九下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
中考真题凝聚全国各地历史精英智慧,准确把握大纲要求,紧跟时代步伐,展示各地中考文化。本专辑按照单元精选2022年全国各地中考真题,助力同步教学,欢迎下载。
【单元概述】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列强之间重新瓜分殖民地和争夺世界霸权的这场战争,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战后签署的《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等一系列条约,暂时调整了战胜国在欧洲、西亚、非洲、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关系,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战争还削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力量,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出现了高涨的民族民主运动。另一方面,作为“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俄国在一战中爆发十月革命。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苏维埃俄国。1922年苏联成立,苏联开辟了一条被称为“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知识要点】
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
背景:①瓜分世界。夺取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 ②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建立
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发展不平衡帝国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瓜分世界。
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一粒火星)
开始的标志: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以萨拉热窝事件为借口,向塞尔维亚宣战。(奥,赛两个小孩)
主要战役:索姆河战役、马恩河战役、日德兰大海战、凡尔登战役(“绞肉机”“地狱”“屠场”(转折点)
1917年战局变化: ①美国参加协约国一方作战。 ②俄国爆发十月革命,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③1917年,中国也加入协约国方面作战
结果:1918年11月,德国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结束。
性质:人类历史上一次规模空前的战争,是西方列强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而发动的一场帝国主义战争。
影响:①给人类带来灾难。 ②大大削弱了欧洲的力量,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的优势地位。
③削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力量,进一步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
第9课列宁与十月革命
背景:①一战中,俄国接连失利,国内各种社会矛盾激化。
②1917年3月,俄国发生二月革命,推翻沙皇专制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③列宁分析了革命形势,指出布尔什维克党必须通过武装起义夺取政权。
十月革命:总指挥部:斯莫尔尼宫
领导人:列宁
经过:1917年11月6日晚,列宁秘密来到彼得格勒的起义总指挥部——斯莫尔尼宫。
1917年11月7日,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
结果:1917年11月7日晚,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在斯莫尼尔宫正式开幕;
通过《和平法令》;成立苏维埃政府;新政府由布尔什维克党组建;列宁任主席
巩固政权的措施:①废除了旧的国家机器,创建了新的政权机关。
②废除了旧的常备军,组建了红军。
③将大工业、铁路和银行收归国有,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
④废除土地私有制,没收地主、皇室和教会的土地,分给农民耕种。
⑤废除沙皇政府和临时政府与外国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退出一战。
⑥苏维埃俄国粉碎了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叛乱,巩固了新生政权。
历史意义:①俄国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②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二月革命与十月革命的比较:
名称 时间 性质 结果
二月革命 1917年3月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推翻了沙皇统治
十月革命 1917年11月 社会主义革命(无产阶级革命) 推翻了临时政府,建立社会主义国家
【知识拓展】
1、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各国革命斗争:
①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后的第一次伟大实践——巴黎公社运动
②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后指导的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俄国十月革命
③马克思主义诞生后指导的中国革命——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2、“列宁同志清扫地球”具体指俄国发生的什么事件?——俄国十月革命
3、列宁清扫的对象主要指什么?——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资本主义
第10课《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
凡尔赛体系+华盛顿体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一、凡尔赛体系:巴黎和会(战胜国在欧洲的关系)
时间:1919年1月
地点:巴黎凡尔赛宫
主要议题:讨论对德和约及战后安排
参加国:有27个国家(主宰国家:英、法、美)
三巨头:英国首相劳合 乔治、法国总理克里孟梭、美国总统威尔逊
内容:①协约国与德国签订了《协约国及参战各国对德和约》,即《凡尔赛条约》。
②凡尔赛体系。
③决定建立国际联盟
影响:巴黎和会暂时调整了战胜国在欧洲的关系
二、华盛顿体系:华盛顿会议(战胜国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关系)
时间:1921年11月
地点:华盛顿
目的:为了调整帝国主义国家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关系。
参加国:美(主导国家)、英、法、日、意、荷、比、葡和中国
内容:1922年,九国代表签署了《九国公约》等条约。《九国公约》是针对中国问题而签署的条约。
实现了美国长期追求的“门户开放”等目的。
影响: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它重新调整和确立了战胜国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关系。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1、新经济政策:
时间:1921年春
目的:恢复和发展生产
内容: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允许使用雇佣劳动力和出租土地,农民可以自由买卖纳税后的剩余产品,实行自由贸易;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
作用:新经济政策从苏俄的国情出发,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
2、苏联的工业化:
背景:1922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苏联)。
1924年,列宁逝世。
时间:1926年
目的:实现国家工业化(斯大林)
措施:1928-1937年,苏联先后完成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
(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重点:优先发展重工业
特点:在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下完成
影响:①使苏联能够在短时期内,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实现工业化;
②这种排斥市场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模式被固定下来,致使苏联经济日益僵化。
3、农业集体化:
背景:1927年底-1928年初,苏联发生了严重的粮食收购危机。斯大林决心用行政手段加快农业集体化进程,解决粮食问题。
目的:为了适应工业化快速发展的需要。
时间:20世纪30年代初
措施:开展消灭富农运动;支持集体农庄建设,加快组建拖拉机站,为集体农庄提供机械服务,监督集体农庄执行国家的生产计划。
工业化与农业集体化的关系:工业化促进了农业集体化,农业集体化是工业化的继续。
4、苏联模式:
标志:1936年,苏联公布新宪法。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标志着“苏联模式”(斯大林模式)的形成。
主要特征: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
【计划:建立单一生产资料公有制,实行自上而下的指令性计划经济体制。(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实行高度集中的部门管理,排斥市场调节。计划完全是指令性的,各级领导机关必须执行,企业没有主动性。)】
【集权:权力高度集中。各级领导实际上由上级指派,基本不受群众监督。(忽视民主法制建设)】
评价:①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促进了苏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也为苏联军民夺取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②没有尊重经济规律,苏联模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体制障碍。
★5、新经济政策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新”在哪里?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0) 新经济政策(1921年3月)
农业 实行余粮征集制 征收粮食税(减轻农民负担,提高生产积极性。)
工业 大中小企业全部收归国有 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提高企业积极性和劳动生产率,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商业 取消自由贸易 允许使用雇佣劳动力和出租土地,农民可以自由买卖纳税后的剩余产品,实行自由贸易(利用市场和商品发展经济。)
分配 由国家统一分配一切生活必需品 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
特点 强制性经济统治 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新的地方)
第12课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民族运动:对外反对帝国主义,实现民族解放。 民主运动:对内反对专制独裁,实现民主自由。
1、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地区与领导人:印度 甘地(圣雄)
领导阶级:资产阶级
主要目的:实现印度自治与独立
概况:第一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20世纪20年代)抵制在殖民政府和法院中工作;拒绝在英国学校读书;
鼓励发展手工纺织业,抵制英国商品;拒绝纳税。
第二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20世纪20年代)“文明不服从运动”。
性质: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是印度人民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一场影响深远的民族解放运动。
影响:积极:动员了广大群众,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增强了印度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消极:甘地为防止爆发革命,控制了群众的斗争方式,保证了资产阶级对运动的领导权。
2、埃及“华夫脱运动”
地区、领导人、政党:埃及 扎格鲁尔华夫脱党
领导阶级:资产阶级
斗争结果:1922年,英国被迫有条件地承认埃及独立
性质:华夫脱运动反抗英国殖民统治,是一场爱国民族主义运动。
影响:华夫脱运动为埃及民族民主运动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3、墨西哥的卡德纳斯改革
概况:1934年,卡德纳斯当选为总统;为改变墨西哥落后状况,保证宪法的施行,进行改革。
地区与领导人:墨西哥 卡德纳斯
主要内容:政治上:打击寡头势力,确立中央集权的资产阶民主政治体制;
经济上:推行土地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分配土地,打破少数人占有大量土地的局面;
将服务业和大型工业收归国有,以谋求民族经济的独立与发展;
教育上:发展教育,提高人民文化水平。
性质:卡德纳斯改革是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改革
影响:卡德纳斯改革体现了1917年宪法的要求,巩固了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为墨西哥社会、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4、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的原因?
①一战期间,帝国主义宗主国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加强掠夺和战后重新瓜分殖民地,使帝国主义宗主国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矛盾更加激化。
②一战期间宗主国经济控制的放松,使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使民族民主运动的阶级力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力量进一步壮大。
③受俄国十月革命的鼓舞及苏联政府对世界民族民主运动的支持。
④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期间宗主国向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转嫁危机,加剧了民族矛盾。
【真题演练】
一.选择题
1.(2022北京中考16.)据统计,第一次世界大战死亡人数是1790-1914年间欧洲主要战争中死亡人数总和两倍以上;战争期间,英国国债总额提高了12倍,德国的国家负债增加了30倍。以上材料说明一战( C )
A. 是帝国主义瓜分世界的战争 B. 以同盟国集团的失败告终
C. 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灾难 D. 结束后确立新的国际秩序
2.(2022温州中考7.)如表数据可用于研究( B )
表:四国建造新军舰的费用(单位:万英镑)
英国 法国 俄国 德国
1909 1108 452 176 1018
1914 1888 1177 1310 1032
A. 新航路开辟动机 B. 一战爆发的背景
C. 法西斯势力崛起 D. 冷战格局的形成
3.(2022重庆中考B卷14.)第一次世界大战是西方列强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而发动的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最终大大削弱了欧洲的力量,由此可以推断,判断战争性质的重要依据是( A )
A. 战争的动机 B. 战争的规模 C. 战争的胜负 D. 战争的后果
4.(2022南充中考18.) 俄乌冲突已持续3个多月,国际局势仍然错综复杂。某班学习小组受此启发,对“一战”进行合作探究,整理了以下内容,他们探究的主题应该是( D )
1.四年的战争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削弱了欧洲力量,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的优势。
3.削弱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力量,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觉醒。
4.巴黎和会对中国主权的破坏,是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
5.对战败国的宰割,滋生了德国人民的复仇情绪。
A. “一战”的背景 B. “一战”的性质 C. “一战”的经过 D. “一战”的影响
5.(2022泰安中考11.)运用数据进行分析是历史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下表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情况统计表(部分),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C )
持续时间 4年多
参战国家 30多个
死伤人数 3000多万
经济损失 3400多亿美元
A. 引发了萨拉热窝刺杀事件 B. 瓦解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
C. 是人类历史上的巨大灾难 D. 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6.(2022赤峰中考16.)《欧洲史》中写道:“第一次世界大战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欧洲强国在战争中失去了世界霸权。人们从此转向华盛顿和莫斯科。”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D )
A. 这里的“时代”是资本主义时代 B. 欧洲因一战完全失去国际政治话语权
C. 美国、苏联因参加一战实力大增 D. 一战使传统的国际格局发生改变
7.(2022连云港中考17.)下图信息反映了一战的( A )
A.残酷性 B.正义性 C.偶然性 D.复杂性
8.(2022怀化中考17.)第一次世界大战历时四年多,先后参战的国家共计30多个,约15亿人卷入战争,超过当时世界人口总数的一半,战争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参战各国的死伤人数超过3000万。这段话反映出第一次世界大战是( A )
A. 人类历史上的空前浩劫 B. 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
C. 导致中国五四运动的直接原因 D. 一场正义的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9.(2022绥化中考29.)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是( C )
A. 三国同盟形成 B. 三国协约建立 C. 萨拉热窝事件 D. 凡尔登战役
10.(2022大庆中考36.)“历时约10个月之久的凡尔登战役异常惨烈,交战双方损失近百万人,因而凡尔登战役有‘绞肉机'、‘地狱”和‘屠场'之称。”材料旨在强调( C )
A. 战争的规模 B. 战争的性质 C. 战争的残酷 D. 战争的结果
11.(2022河北中考9.)下图所示历史现象( C )
A. 激起了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B. 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展的背景
C. 加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D. 使西欧国家走上联合自强道路
12.(2022昆明中考23.)1917年11月7日晚9时40分,俄国的“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发出了攻打冬宫的炮声。在列宁的亲自领导和指挥下,起义者很快占领冬宫,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这次取得胜利的武装起义是(C )
A. 巴黎公社起义 B. 二月革命
C. 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D. 华夫脱运动
13.(2022南充中考13.)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年来,马克思主义在世界上得到了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首次在一个国家成功实践的是( C )
A. 巴黎公社 B. 第一国际 C. 俄国十月革命 D. 新中国的诞生
14.(2022泸州中考11.)学者陈之骅在研究人类历史进程时提到, 开创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新阶段,使社会主义从一种运动变成了一种活生生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实体。此横线处应该是( C )
A.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 巴黎公社的建立
C.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D. 新中国的成立
15.(2022达州中考11.)“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下列有关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实践表述正确的是( C )
A. 《资本论》的发表标忠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B. 巴黎公杜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第一次成功实践
C. 十月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D. 陈独秀在中国第——次举起了马克思主义的旗帜
16.(2022泰安中考12.)《大国崛起》解说词中提到:“1917年11月7日,震撼世界的十月革命爆发。以此为起点,这个占世界陆地面积近五分之一的国家,开始了一次对20世纪的历史产生深刻影响的伟大实践。”这里的“伟大实践”是指( B )
A. 马克思主义的延生 B. 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C. 巴黎公社的成立 D. 实现了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
17.(2022包头中考9.)据图可知,十月革命的胜利表明社会主义( B )
19 世纪中期~20世纪初期社会主义革命历程
A. 工业化成功实现 B. 由理想变成现实
C. 计划经济的形成 D. 从暴力走向和平
18.(2022盘锦中考21.) 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写道:“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上述材料有助于我们了解十月革命的( D )
A. 背景 B. 目的 C. 过程 D. 影响
19.(2022大庆中考37.)《震撼世界的十天》一书是美国著名记者约喻·里德在亲历十月革命之后写成的纪实作品,被誉为“研究十月革命的经典文本”。十月革命带给当时世界最大的“震撼”是( B )
A. 科学社会主义诞生 B. 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诞生
C. 颁布《和平法令》 D. 退出第二次世界大战
20.(2022河北中考8.)他们把自已的一生都献给了无产阶级解放事业,他们共同创立的学说,成为指引全世界劳动人民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伟大理想而进行斗争的理论和行动指南。历史上第一次把他们的学说付诸实践并取得成功的革命是( C )
A. 法国大革命 B. 法国巴黎公社 C. 俄国十月革命 D. 中国社会主义革命
21.(2022北京中考20.) 将中国历史放在世界历史演进的大背景中,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历史发展。以下各项对应正确的是( D )
序号 中国历史事件 世界历史背景
① 丝绸之路开通 16世纪“三角贸易”开站
② 郑成功收复台湾 17世纪荷兰进行殖民侵略
③ 李大钊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
④ 五四运动爆发 1919年巴黎和会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22.(2022临沂中考23.)毛泽东说:“1922年美国召集的华盛顿九国会议签订了一个公约,又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这句话的意思是该公约( D )
A. 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与领土完整 B. 使日本基本实现了独霸中国的企图
C. 使美国实现了单独支配中国的目的 D. 实现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联合统治
23.(2022邵阳中考20.)“1922年美国召集的华盛顿九国会议签订了一个公约,又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该“公约"是( B )
A. 《凡尔赛条约》 B. 《九国公约》 C. 《开罗宣言》 D. 《波茨坦公告》
24.(2022广东中考26 .)一战结束后,主要战胜国的第一反应就是竭力把战争爆发的罪责完全推给德国。到了20世纪20年代中期,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了这样的认识:缺陷丛生的国际关系体系导致了战争。与“这样的认识”相匹配的是(B )
A. 外交关系影响无足轻重 B. 良好国际体系利于和平
C. 经济发展缓和彼此矛盾 D. 军备竞赛完全可以避免
25.(2022内江中考15.)1922年12月30日,下图所示由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和外高加索联邦组成的共和国联盟成立。此时其处于( B )
A. 十月革命时期 B. 新经济政策时期 C. 冷战对峙时期 D. 赫鲁晓夫改革时期
26.(2022成都中考21.)在1928—1932年“一五计划”期间,苏联整个工业增长了102%,重工业增长了173%,机器制造业几乎增长了3倍。这表明苏联( A )
A. 计划经济成效显著 B. 赢得反法西斯的优势
C. 新经济政策稳步推进 D. 农业集体化进程停滞
27.(2022宿迁中考19.)1927年至1928年,苏联发生了严重的粮食收购危机,斯大林认为危机出现的原因是富农阶级的蓄意破坏,其思想根源是对私有经济和个体经济的否定。为此,斯大林( D )
A.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完善经济管理体制
C.发动玉米种植运动 D.加快农业集体化进程
28.(2022眉山中考10.)1921年春,苏维埃政府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其主要内容有: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实行自由贸易;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这些政策措施( A )
A. 促进了经济恢复 B. 实现了共产主义
C 繁荣了文学艺术 D. 改变了国际格局
29.(2022凉山中考10.)1928-1937年,苏联建成6000多个大企业,建立了拖拉机、汽车、飞机制造以及化工、电力等部门,兴建了钢铁、煤炭基地和石油基地,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第二位。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强大的工业国是在( A )
A. 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完成后 B.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时
C 新经济政策开始实施后 D. 苏维埃俄国成立时
30.(2022广安中考12.) 1929—1940年,苏联社会总产值年均增长13.4%,国民收入年均增长14.6%。促进这一时期苏联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C )
A. 新经济政策的推行 B. 马歇尔计划的援助
C. 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实现 D. 经济互助委员会的推动
31.(2022陕西中考10.) 苏联在1934-1935年的机器进口只相当于1931年的1/10,从1937年起就不再从国外进口锅炉、发电机、化工设备等。这说明( D )
A. 经济大危机阻碍苏联发展 B. 粮食税代替了余粮收集制
C. 农奴制的废除带来新气象 D. 工业化建设取得重要成就
32.(2022江西中考18.) 下图是苏联1928一1937年集体农庄数量变化图。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B )
A. 新经济政策实施 B. 农业集体化运动
C. 经济大危机影响 D. 戈尔巴乔夫改革
33.(2022盐城中考17.)1922年,列宁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现在,农民精力充沛地、废寝忘食地重整自己的耕地,修复自己的农具、房舍、各种设施。”出现这一现象是因为( B )
A.十月革命的胜利 B. 苏维埃政权的建立
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D. 农业集体化的开展
34.(2022泰州中考21.)列宁多次指出,彼得格勒武装起义胜利后的几年内,俄国农村的灾难并不是由于资本主义发展,而是由于资本主义发展不够所引起的。这一认识推动了苏俄(联)( A )
A. 实施新经济政策 B. 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 推行农业集体化 D. 建设社会主义的工业化
35.(2022苏州中考22.) 20世纪20年代,某位苏俄领导人说:“事情似乎很奇怪,社会主义共和国怎么能依靠资本主义来改善自己的状况呢?”“我们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在资本主义包围中利用资本家对利润的贪婪和托拉斯与托拉斯之间的敌对关系,为社会主义共和国的生存创造条件。”这一论述意在(B )
A. 粉碎外国的武装干涉 B. 解释实行新经济政策的原因
C. 推动工业化全面展开 D. 阐明推行苏联模式的必然性
36.(2022长沙中考10.)斯大林认为,必须优先发展重工业,资本主义工业化是从轻工业开始的,社会主义则是从重工业开始;工业化必须高速度,因为帝国主义仇视社会主义,战争不可避免,需要建立起强大的物质基础。基于这一认识,苏联( C )
A. 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实施新经济政策C. 实施两个五年计划 D. 成立“华约”组织
37.(2022随州中考9.)论从史出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 D )
史 实 结 论 史 实 结 论
A 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 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 B 1865年,美国内战以北方获胜告终 推翻了英国殖民统治
C 1868年,日本开始实施“明治维新” 彻底废除了旧制度 D 1937年,苏联完成了第二个五年计划 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
A. A B. B C. C D. D
38.(2022荆州中考11.)苏联集体农庄建立后,国家从农民手中征到的粮食由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的平均每年1820万吨增加到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的平均每年2750万吨。材料表明,苏联集体农庄建立的主要影响是( D )
A. 扩大了玉米种植的面积 B. 粉碎了外国的武装干涉
C. 继承了新经济政策的思路 D. 支持了国家工业化建设
39.(2022恩施州中考13.) 改革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动力。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苏俄和美国都通过改革来应对危机,这两次改革的相同点是(D )
A. 都从根本上解决了危机 B. 都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C. 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D. 都是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40.(2022牡丹江、鸡西中考22.)抓住关键词是把握历史事件的重要方法。与“1921年”“苏维埃俄国”“列宁”“粮食税”“实行自由贸易”“巩固工农联盟”几个关键词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B )
A. 斯大林体制B. 新经济政策C. 农业集体化D.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41.(2022大庆中考38.)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这些规定出自于( B )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新经济政策 C. 《社会保障法》 D. 《农业调整法》
42.(2022河南中考18.)1921年秋天,往日沉寂的苏俄乡村变得热闹起来,每逢星期日,一些大的村庄开始举办集市活动。这种场面的出现主要是因为(B )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 B. 新经济政策实施
C. 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D. 农业集体化完成
43.(2022贺州中考13 .) 图表为1913~1937年苏联(俄)工业产值变化曲线图。导致1925~1937年工业产值数据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当时苏联( D )
A. 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B. 实行自由贸易
C. 推行余粮征集制 D. 实施国家工业化
44.(2022安徽中考13 .)1925一1927年夏季之前,苏联连续三年粮食丰收。然而,1927年底之前国家仅征收到240万吨粮食,为计划征收数量的52%。为解决这一问题,苏联推行了(C )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新经济政策 C. 农业集体化运动 D. 垦荒运动
45.(2022沈阳中考14.)在俄国发展历上,每一次进沙都离不开影响深远的改革与调整。将下列历史事件前的字号应历史影响前的字母符号连接正确的组是( C )
a.成为欧洲军事强国,农奴制进一步强化
b.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c.缓解了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
A.①—a ②-b ③—c B.①—b ②—a ③—c
C.①—b ②—c ③-a D.①—c ②—b ③—a
46.(2022遂宁中考11.)利用思维导图梳理知识结构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某班同学收集了以下资料,他们探究的主题是( D )
主题? 1920—1930年 甘地 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1918—1922年 扎格鲁尔 埃及华夫脱运动
1934年 卡德纳斯 墨西哥卡德纳斯改革
A.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B. 欧洲早期殖民掠夺活动
C.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 D.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
47.(2022江西中考19.)下面是“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知识结构图,其中内容正确的是( B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48.(2022扬州中考18.)1930年,一群人步行前往印度西海岸制盐,一路上宣传动员群众抵抗盐税,在全国引发了一场大规模的政治运动。此次行动的发起人是( C )
A. 查士丁尼 B. 章西女王 C. 甘地 D. 赫鲁晓夫
49.(2022吉林省中考10.)在亚非拉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中,印度的斗争别具特色。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领导人是(C )
A. 玻利瓦尔 B. 扎格鲁尔 C. 甘地 D. 卡德纳斯
50.(2022海南中考18.)下侧史料说明甘地和玻利瓦尔领导的民族独立运动( C )
暴力不合作只能增加邪恶……非暴力的含义,就是指为了不与邪恶合作而自愿服刑受罚。——甘地在没有打碎西班牙强加在我们身上的枷锁以前,我的手将不停地打击敌人,我的心将不会平静。——玻利瓦尔
A. 背景不同 B. 目的不同 C. 方式不同 D. 性质不同
51.(2022吉林省中考10 .)在亚非拉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中,印度的斗争别具特色。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领导人是( C )
A.玻利瓦尔 B.扎格鲁尔 C.甘地 D.卡德纳斯
二.非选择题
1.(2022桂林中考1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隋朝大运河示意图(见下图)
材料二:斯大林等苏联领导人认为,苏联经济远比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落后,……两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建成6000多个大企业,建成了拖拉机、汽车、飞机制造以及化工、电力等部门,修建了几千千米铁路,兴建了钢铁煤炭基地和石油基地。
——《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材料三: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明显进展,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格局不断巩固。……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改革发展支持力度。新增高速铁路运营里程4100公里,新建改建高速公路6000多公里、农村公路30多万公里。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持续增强。
——李克强:《政府工作报告》(2019年3月5日)
请回答:
(1)从材料一提取两个信息,并根据提取的信息分折隋朝大运河的作用。(要求: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清晰。)
(2)根据材料二指出苏联两个五年计划制定的背景及取得的成就。
(3)根据材料三概括我国为推动区域发展采取的措施。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国家在制定总体发展规划时应该关注哪些方面?
【答案】(1)提取两个信息进行分析,作用与信息相对应。
示例:以洛阳为中心,临近长安,有利于巩固中央政权。
余杭位于富庶的江南地区,有利于将该地区的物资输送到北方。
(2)背景:苏联经济落后;急需赶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
成就:工业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3)措施:推进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扶持欠发达地区的发展;加快交通设施建设。
(4)关注:注重协调发展;优化城乡区域发展格局;根据国情制定发展策略;推进重大工程建设;完善交通设施建设;坚持可持续发展。
2.(2022东营中考29)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都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1)观察一战前后的欧洲示意图,战后 部分的国家名称相比战前有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变化的过程。
(2)据材料二,指出这种状况与二战期间哪一国际会议的决定有关?
(3)据材料三,选择非洲独立进程中的一个重要时间点,并说明选择理由。
【答案】(1)一战前是俄国,一战后是苏联。1917年3月,俄国发生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十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苏维埃政权(苏俄);1922年,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苏联)成立。
(2)雅尔塔会议。
(3)1960年,非洲有17个国家获得独立,这一年被称为“非洲年”,非洲独立运动进入高潮;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标志着所有非洲国家都摆脱了殖民主义的枷锁。
3.(2022怀化中考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苏联社会主义发展线索时间轴
材料二 在即将过去的这个世纪里,俄罗斯有四分之三的时间是在为共产主义原理而奋斗的标志下生活的。看不到这一点,甚至否定这一时期不容置疑的成就就是错误的。然而,如果我们不意识到社会和人民在这一社会实验中付出了那种巨大的代价,那就更是大错而特错了。
——俄罗斯总统普京《千年之交的俄罗斯》
材料三 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线索时间轴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有何作用?苏联模式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普京所说苏联发展过程中“不容置疑的成就”有哪些,并分析苏联解体的原因。
(3)中国的“一五”计划借鉴了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模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请举-例“一五”计划期间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随着时间的推移,苏联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阅读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是如何吸取苏联教训,变革这种僵化模式的?
(4)对比苏联和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谈谈你的启示。
【答案】(1)作用: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标志: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
(2)成就: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时期,实施三个五年计划;新宪法的颁布,确立社会主义体制;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的胜利告终。原因:苏联共产党在建设苏维埃社会主义实践中严重背离了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导致的;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
(3)成就:鞍钢建成投产;长春一汽;沈阳第一机床厂;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川藏、青藏、新藏公路通车等。做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4)社会主义制度需要完善,需要在维持基本制度的前提下改革具体制度,使之符合生产力发展的需要;社会主义改革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由易到难、由经到政的过程,要把握好时机;社会主义道路要符合本国基本国情和本国人民实际需要.
4.(2022衡阳中考26.)2022年6月6日,广西大藤峡水利枢纽灌区工程正式开工建设:目前我国在建重大水利工程投资规模超1万亿元。阅读有关水利工程的材料,探究历史,完成答题。
【水沃天府】
材料一 秦孝文王以李冰为郡守。……冰乃壅江作堋(分水的堤坝)……又灌溉三郡,开稻田,于是蜀沃野千里,号为“陆海”(形容蜀地物产丰饶,像大海一样富有)。故……曰:“水旱从人,不知饥懂。”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晋]常璩《华阳国志》卷三《蜀志》
【千里通波】
材料二 隋朝大运河示意图
【苏联奇迹】
材料三 苏联一五计划期间在第聂伯河上修建的水电站
【新政工程】
材料四 田纳西流域管理局是在罗斯福新政时期建立起来的大型综合项目。田纳西河流域面积广阔,但由于无节制的开发,这一地区水土流失严重,人民生活困苦。1933年,美国国会通过法案,建立田纳西流城管理局,允许该局建造和管理田纳西河流域的水坝。田纳西流域局管理局不仅解决了大量工人的就业问题,而且刺激了经济的恢复和增长。经过综合开发和治理,田纳西河流城的土地得到了保护,许多土地恢复耕种。田纳西河流域居民的收入也大福提高。
——人教版《教师教学用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1)根据材料一,李冰修建的水利工程是什么?它的修建发挥了什么作用?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大运河中心城市的名称,并分析大运河修建产生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的第聂伯河水电站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联为什么能在短期内完成这一伟大工程?
(4)根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分析田纳西流域管理局设立的背景及发挥的作用。
【你建议】
(5)入夏,南方进入汛期,出现洪涝灾害:各个地方也会存在不同的水利问题。请就本地水利问题谈谈你的建议。
【答案】(1)都江堰;防洪、灌溉、水运。
(2)洛阳;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
(3)当时苏联正处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投入大部分精力建设重工业。
(4)背景:田纳西河流域面积广阔,但由于无节制的开发,这一地区水土流失严重,人民生活困苦。
作用:不仅解决了大量工人的就业问题,而且刺激了经济的恢复和增长;田纳西河流城的土地得到了保护,许多土地恢复耕种。田纳西河流域居民的收入也大福提高。
(5)结合当地实际兴修水利工程,完善基础设施;完善的管理制度,增强防洪意识等等。(言之有理即可)
5.(2022江汉油田潜江天门仙桃中考14.)【学有所悟】
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中,曾出现一些以“新”命名的事件,下列材料涉及到其中的两例:
材料一 注重实际的列宁认识到让步是不可避免的,因而于1921年采取了“新经济政策”(NEP),这一政策允许局部地恢复资本主义。农民们被准许在公开市场上出售他们的农产品。私人可以经营小商店和小工厂。农民和新商人都能雇佣劳动力,并能保留他们在经营中获得的利润……对列宁来说,新经济政策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俄国的结束,而是暂时的退却,“后退一步,为的是前进两步”。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代以前,中国史学界一直对罗斯福新政持批评态度,认为罗斯福并没有放弃他的阶级属性,罗斯福新政的目的仍是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巩固资本主义制度。
——摘自部编版九年级下册《世界历史教师教学用书》
(1)根据材料一指出,“新经济政策”到底“新”在哪里你认为列宁所说的“后退一步,为的是前进两步”的含义是什么?
(2)“罗斯福新政”之“新”指什么?二所述观点,你是否费同?请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3)了解“新经济政策”和“罗斯福新政”相关内容后,你有什么感悟?
【答案】(1)允许局部地恢复资本主义;局部恢复资本主义,不是要在苏俄发展资本主义,而是为了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
(2)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答案示例一:赞同,因为罗斯福新政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资产阶级利益,巩固资本主义制度,具有一定的阶级局限性;示例二:不赞同,因为罗斯福新政后,美国经济缓慢复苏,人民生活得到改善,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阶级矛盾;示例三:部分赞同,因为新政虽然使美国经济缓慢复苏,人民生活得到改善,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阶级矛盾,但新政是美国政府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作出的政策调整,它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无法解决美国社会的根本矛盾。(答出任意一种,意近即可)
(3)任何政策的出台都应符合本国国情(或符合人民的利益)
6.(2022黔东南州中考18 .) 在二十世纪,世界历史上发生过三次重大的经济变革,分别出现在苏俄、美国以及中国。据此,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0 年苏俄粮食产量只及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一半,工业产值只有战前的13.8%, 生活必需品十分缺乏,经济形势严峻。工人中出现悲观失望情绪,彼得格勒、莫斯科等城市爆发了工人罢工和抗议游行,农民对继续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不满与日俱增,反苏维埃暴动不断发生。于是,1921年苏俄政府实施新经济政策。开始从国情出发,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并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
材料二:罗斯福新政前后美国失业率的变化情况:
材料三:我们现在所干的事业是一项新事业,马克思没有讲过,我们的前人没有做过,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没有干过,所以,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学。我们只能在干中学,在实践中摸索。
——邓小平《贯彻调整方针,保证安定团结》
(1)根据材料一判断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图表,指出导致1933年之前美国失业率不断攀升的事件是什么?罗斯福用什么手段扭转了美国经济?
(3)根据材料三,指出邓小平在领导这项“新事业”的过程中形成的思想体系是什么?这一思想在哪次会议中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4)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决定改革成败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案】(1)巩固苏维埃政权。
(2)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国家干预手段。
(3)邓小平理论, 中共十五大。
(4)立足国情、遵循社会经济发展规律、顺应历史潮流等。
7.(2022白银中考10 .) 中俄两国在曲折的历史经历中,彼此影响相互借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斯大林用行政手段加快农业集体化过程。集体化运动中,苏联建立起一套严密的行政命令体制,把农民束缚在农庄里,使农民失去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农民生产积极性低下,农牧业生产长期停滞落后,严重阻碍了苏联经济的发展。
——摘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
材料二 “在随后的几个月里,地方和中央政府经过讨论决定采纳"责任制"或”包产到户”。在这个制度下,土地仍然是公有的,但每个农户得到一块田地用于耕种,并与公共的生产队或经济合作社签订一份合同。”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中国的奋斗》
(1)根据材料一,指出苏联农业集体化存在的弊端。
(2)材料二中的“责任制”或“包产到户”指的是哪一政策?这一政策的实行取得了哪些成效?
(3)从材料一、二反映的史实,我们可以总结出哪些经验
【答案】(1)弊端:农民失去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农民生产积极性低下,农牧业生产长期停滞落后。
(2)政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成效: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
(3)经验: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建设要尊重客观经济规律等。
8.(2022宿迁中考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巴黎和会的决策者经过几个月激烈的讨价还价,最后拟定了对德和约以最后通牒的方式迫使德国无条件接受和约。《凡尔赛和约》对德国的惩治非常苛刻。阿尔萨斯-洛林归还法国,萨尔煤矿归还法国开采;德国承认奥地利、波兰等国独立。剥夺德国在非洲和太平洋的全部海外殖民地,出主要战胜国英国、法国、比利时和日本以“委任统治”形式予以瓜分。
——摘编自《世界现代史(第二版)上册》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美国雄厚的经济和军事实力为其全球扩张创造了条件。杜鲁门上台后曾一再声称,“全世界应该采取美国制度”“不管我们喜欢与否,未来(国际)经济格局将取决于我们!”美国当局认为,共产主义“成为世界上一切邪恶的根源。”二战后,苏联经济虽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遭到严重破坏,但它的军事力量却大大增强,军队人数近1140万。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下卷)》
材料三
1999年二十国集团成立,成员国除西方七国以外,包括中、俄、印、巴西、南非等新兴国家。
2000年,欧盟国内生产总值已大体与美国相当,成为在经济领域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经济体。
2003年,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遭到传统盟友法、德等国的坚决反对。
2008年,美元已无法再占据二战后唯一世界货币的地位。
2011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位列世界第二位。 ——摘编自《世界现代史(第二版)下册》
(1)据材料一概括巴黎和会的实质。“一战”结束后,帝国主义在全球范围内建立的新秩序名称是什么?(2分)
(2)据材料二归纳冷战爆发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遏制苏联的军事手段是什么?(3分)
(3)材料三反映了世界发展的主要趋势是什么?对美国有何影响?(2分)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影响世界格局演变的关键因素。(1分)
【答案】(1)实质:是战胜国对战败国的瓜分。新秩序名称: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2)原因:美国经济军事实力雄厚;美国推行霸权主义;美国遏制共产主义。苏联军事力量强大。军事手段:建立北约。
(3)主要趋势:多极化趋势。影响:冲击了美国霸主地位。
(4)关键因素:世界主要国家(地区)力量对比变化。
9.(2022广元中考18.) 当今世界进入新动荡变革期,人类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国际社会需要通力合作,应对挑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幅刊登在1921年德国一家杂志上的漫画将英、法、美、意、日比做一只五头怪兽,它将德国踩在脚下,贪婪地将其内脏吞食殆尽。
材料二 1922年美国召集的华盛顿九国会议签订了一个公约,又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材料三 当前,乌克兰危机持续发酵,地缘政治因素不仅拖累世界经济复苏进程,还给多国民生带来严重冲击。乌克兰危机外溢效应显现,与美国不断煽风点火密切相关。美国及其盟友还施压其他国家选边站队,逼迫更多国家加入对俄制裁的行列,大有借乌克兰危机在全球掀起一场阵营对立“新冷战”的架势。
——摘编自人民网《美国无权让世界为其战略私利埋单》
材料四 当代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已不再是国际秩序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积极的参与者、建设者、引领者……从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到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从APEC北京会议到G20杭州峰会,从发起创立亚投行到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国在世界舞台上发挥着前所未有的重要作用…展现出了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应有的大格局、大胸怀。
——摘编自《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反映了哪两个条约?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哪一国际秩序?
(2)根据材料三回答,乌克兰危机产生了怎样的国际影响?
(3)根据材料四回答,中国是如何展现大国风范的?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在当今世界格局深刻演变的背景下,有哪些因素威胁世界和平与安全?
【答案】(1)条约:《凡尔赛条约》、《九国公约》
国际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2)国际影响:①延缓世界经济复苏进程;②严重冲击国际民生;③加剧国际紧张局势;④严重威胁世界和平;⑤导致世界和平与发展受到挑战
(3)如何展现:①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②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③发起创立亚投行;④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⑤举办APEC北京会议和G20杭州峰会;⑥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
(4)因素:①地区冲突;②民族矛盾;③宗教纷争;④霸权主义(或强权政治);⑤恐怖主义
10.(2022盐城中考2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21年,英国的工业产值超过农业,英国从农业国变成工业国。19世纪40年代,英国生铁产量占世界的一半,煤炭占三分之二。1850 年英国工业总产值占世界的三分之一,对外贸易占世界的21%,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张跃发《近代文明史》
材料二 第二次工业革命是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其显著特点的。它促进了工业的高速发展工业的高速发展又促进资本和生产的集中,从而引起了垄断组织的产生……垄断组织的产生推动资本主义列强去加强殖民扩张,因而更加剧了欧洲列强之间的矛盾。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下卷)
材料三 2018年12月1日,华为公司首席财务官孟晚舟在加拿大遭无端拘押。这是一起由美国一手策划、加拿大帮助实施的针对中国公民的政治迫害事件,目的是打压中国高技术企业、阻挠中国科技发展。在被拘押了1028 天后,2021年9月25 日晚,孟晚舟女士乘坐中国政府包机,顺利回到祖国。
——摘编自《人民日报》(2021年9 月 26 日第 04版)
据材料一概括英国当时发生的变化。(2分)分析这些变化产生的最主要原因。(1分)
(2)据材料二指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1分)“欧洲列强之间的矛盾”在一战后是否得到缓和 并说明理由。(3分)
(3)据材料三指出这一“政治迫害事件”的本质。(1分)分析孟晚舟得以回国的根本原因。(1分)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科技发展的认识。(1分)
【答案】(1)变化:英国的工业产值超过农业,英国从农业国变成工业国。英国生铁产量占世界的一半,煤炭占三分之二。英国工业总产值占世界的三分之一,对外贸易占世界的21%,英国成为“世界工厂”。(2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推动(1分)
特点:电力的广泛应用(1分)得到缓和(1分)因为一战后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2分)没有得到缓和(1分)因为一战后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虽然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但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2分)
(3)本质:打压中国高技术企业、阻挠中国科技发展或称霸世界。(1分)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或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1分)
(4)科技发展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当今时代大力发展科技是谁也抵挡不住的发展潮流。(1分)
11.(2022牡丹江、鸡西中考2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代表团要求和平会议将德国战前在山东的租借地、铁路和其他一切权益归还中国……中国不能没有山东,就像西方不能没有耶路撒冷。 ——顾维钧
材料二 这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战争,伤亡人数达到了9000多万。从欧洲到亚洲,从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四万多亿美元付诸流水。
材料三 冷战结束后,随着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成为大多数国家的要求。2014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开幕式上的演讲指出:“我们要共同建设互信、包容、合作、共赢的亚太伙伴关系。志同道合,是伙伴。求同存异,也是伙伴……应该秉持和而不同理念,尊重彼此对发展道路的选择;应该坚持互利合作,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促进共同发展;应该变赢者通吃为各方共赢,共同做大亚太发展的蛋糕,共同促进亚太大繁荣。”
材料四 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正式成立。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材料一中的“和平会议”指什么会议?在这次会议上列强签订了针对德国的《凡尔赛条约》,该条约在严厉制裁德国的同时,其中某项规定还严重损害了中国的权益。请说出有关损害中国权益的规定。
(2)材料二中所述的人类灾难是哪次战争造成的?该战争对联合国的成立有什么影响?
(3)根据材料三回答,我国在新的国际关系中主张弘扬什么精神?
(4)根据材料四回答,世界贸易组织的职能是什么?
【答案】(1)巴黎和会。列强无视中国代表的正当要求,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全部转给日本。
(2)第二次世界大战。为了汲取战争教训,因此,1945年2月召开的雅尔塔会议决定战后成立联合国。
(3)弘扬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精神。
(4)制定和规范多边贸易协定、组织贸易谈判、解决贸易争端等。
12.(2022白银中考 11.)20世纪的西次世界大战对国际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战胜国在巴黎召开和会,重新瓜分势力范围,调整列强之间的关系……与此同时,美日两国的崛起和争斗冲击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国际格局,并使远东和太平洋的局势日益紧张。为解决该区域列强之间的矛盾,战胜国又召开了华盛顿会议。
——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现代史》
材料二 冷战不仅具有传统的大国利益冲突的实质内容,具有明显的地缘政治与战略特点,更以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为主要特征。另外,冷战的两大阵营在进行激烈的军备竞赛的同时,又形成一种自我控制机制,使得美苏两国之间始终没有兵戎相见。
——摘编自徐螫主编《世界近现代史1500-2007》
材料三 冷战结束后,国际关系格局呈现“一超多强”的特点,被一些观察家形容为“单极的世界”或“一个超级大国”的世界。但是,美国实质上并没有比冷战开始时更能单方而独断全部国际问题。
——摘编自[美]亨利·基辛格《大外交》
(1)根据材料一,列强通过这两次会议建立起来的国际秩序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40年代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表现。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冷战”结束后美国实质上并没有比“冷战”开始时更能单方面独断全部国际问题的原因。
【答案】(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2)政治上,实行杜鲁门主义;经济上,推行马歇尔计划;军事上,成立北约。
(3)原因:多极化趋势加强,使得美国的霸权主义受到冲击。
13.(2022安徽中考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919年1月,巴黎和会召开。在关于中国山东问题的会议上。中国代表顾维钧沉着镇定,不卑不亢,侃侃陈词:“三千六百万之山东人民,有史以来,为中国民族,用中国语言,信奉中国宗教。”“以文化言之,山东为……中国文化发祥之圣地。以经济言之……人口既已稠密,竞存已属不易,其不容他国之侵入殖民,固无讨论之余地。是以如就本会承认之民族领土完整原则言之,胶州交还中国,为中国当有之要求权利。”
——摘编自李新总编《中华民国史》
(1)根据材料,概括顾维钧从哪些角度论证了中国对山东拥有主权。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山东是“中国文化发祥之圣地”的依据。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巴黎和会最终是如何处理山东问题的。谈谈“山东问题”给你的启示。
【答案】(1)角度:历史、文化、经济。
依据:山东是孔孟故乡、儒家文化的发源地,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长期居于主导地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把德国在中国山东的一切权益转交给日本。启示:综合国力是外交的基础;弱国无外交。(2分,任意一点)
14.(2022内江中考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一中事件在历史上被称为什么革命?这一事件的时间是哪一年?简述“威廉和玛丽加冕”对英国历史发展的重大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二中通过的文件是什么会议的结果?这一文件签订的时间是哪一年?简评这一文件。
【答案】(1)光荣革命,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完成,为英国进行工业革命奠定了基础。
(2)华盛顿会议,1922年,使中国又回到几个帝国主义 国家共同统治的局面。
15.(2022云南省中考2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马克思在中学毕业时就立志为全人类服务。大学毕业后他来到巴黎,深入调查工人的生活和劳动状况,经常参加工人集会和斗争、同时也进行了紧张的理论研究工作。由于从事平命活动,马克思、恩格斯透到各国反动政府的迫害,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但是他们没有退缩。通过不断总结革命斗争的实践经验,以及吸收前人优秀的思想成果,马克思、恩格斯间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在生命的最后10年,马克思的身体状况极其恶化,仍笔耕不辍,因劳累而倒在安乐椅上水远地睡着了。
——摘编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人民版)
材料二 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宁看到祖国亟待彻底变革的现状,毅然投身革命,他积极从事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活动,组织马克思主义小组。他创立了彼得堡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领导工人运动,在学习和宣传革命理论的同时还进行了大量农村调查。1900年列宁创办了《火星报》。这些活动从思想上和组织上,为在俄国建立马克思主义政党做了准备。在列宁的积极推动下,俄国成立了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布尔什维克党。
——摘编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岳麓版)
材料三 毛泽东最伟大的历史功绩,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具体实际结合起来,领导党和人民找到了一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结来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江泽民
(1)结合所学知识,写出1848年发表的标志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重要文献。根据材料一说说,马克思为什么能将青少年时期的崇高理想发展成为共产主义思想。
(2)根据材料二概括出列宁进行了哪些早期革命活动 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在列宁领导下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取得了什么重大胜利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在中国革命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方面取得了什么重大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
(4)历史蕴含着前人丰富的经验和智慧,完成以上问题后你可以得到怎样的启示
【答案】(1)《共产党宣言》。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深入社会调查;积极参与工人运动等);善于学习和总结经验(广泛吸收前人优秀文化成果);勇于探索;坚持理想;不屈不挠等。(回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2)活动: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创办报刊);进行组织建设(组织马克思主义小组:创立斗争协会;推动成立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工人运动;进行社会调查等。(回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重大胜利:十月革命的胜利;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彼得格勒武装起义胜利等。(回答出其中一点即可)
(3)理论成果:形成了毛泽东思想。(若学生答出中国革命时期体现毛泽东思想的具体内容或者重要著作亦可的情评分,例如: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新民主主义理论、《论持久战》等)
实践成果: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或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若学生回答出“领导人民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等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阶段性的成果)
(4)例如:马克思主义是在解决问题中诞生的,又在指导解决问题的实践中得到丰富和发展;理论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创新才具有鲜活的生命力;个人取得成功要树立远大的理想,努力勤奋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畏挫折,勇于实践等
16.(2022重庆中考B卷19.)阅读以下大事年表,完成任务。
时间 事件
1848年 《共产党宣言》发表
1917年 俄国十月革命爆发
1921年 中国共产党成立
1927年 毛泽东领导创建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1935年 遵义会议召开
194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请选择表中两个及以上相互关联事件,结合所学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答案】选择:俄国十月革命、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主题:社会主义运动在曲折中发展。阐述::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传来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产生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探索中国革命道路,艰苦奋斗,最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社会主义国家由一国到多国,说明社会主义是历史发展的方向。
17.(2022山西中考.)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的优秀精神品质历久弥新,引导我们正确的价值追求。根据下面的图文信息,回答相关问题。
(1)【人文精神】名人名言启迪思想智慧。下面名言分别反映出怎样的思想内涵?(2分)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
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莎士比亚
(2)【革命精神】遗迹遗址承载历史价值。从历史地位和精神价值两方面,分别解读下面遗址反映的史事。(4分)
图一 浙江嘉兴南湖红船 图二 圣彼得堡涅瓦河畔“阿芙乐尔”号巡洋舰
(3)【开拓精神】历史图表见证治国举措。下表中的数据变化分别得益于两国哪些具体举措?(4分)
【答案】(1)答:孟子:强调做人要有原则,不卑不亢,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坚定的立场、坚强的意志和不屈不挠的精神等。(1分)莎士比亚:提倡以人为中心,发扬人的个性,启迪人们对人性的思考,体现人文主义精神等。(1分)
(2)答:图一:历史地位:标志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等。精神价值:实事求是,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信念,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奉献精神等。(分别答出任意一点得1分,共2分)图二:历史地位:发出俄国十月革命的炮声;揭开了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序幕等。精神价值:敢于反抗,勇于斗争的革命精神;为国际无产阶级革命斗争树立了榜样等。(分别答出任意一点得1分,共2分)
(3)答:表一:中国改革开放时期,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表二:美国罗斯福新政期间,推行“以工代赈”;兴建公共工程;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农业调整法》、《社会保障法》等。评分说明:分别答出符合上述意思的任意两,点各得2分,共4分。
18.(2022泰州中考27.)东西方的思想智慧共同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来自各诸侯国活跃了一百余年的儒家王者师、道家传人、法家骨干、朗阳家领袖,他们互相对立、互相争鸣、互相吸收、互相促进,共同培养了特殊的理想人格民采、留下了示范后世的良言淑行。 ——摘编自王立(百家争鸣与大一统》
(1)根据材料说明各思想流派之间的关系。写出儒家代表示范后世的一句良言。
材料二 (它)并非对于古典文化的“亦步亦趋”的简单模仿……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新生的资产阶级为了求得自身的发展,必须首先在思想上从中世纪的宗教神学的程格下解放出来……这个时期产生的文学、艺术作品及政治、哲学著作都鲜明地表现出断的时代精神。
——摘编自关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
(2)材料中“新的时代精神”指什么?根据材料指出这一运动的实质。以上两场运动有什么共同作用?
材料三 马克思主又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
(3)阅读上面示意图,回答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及在俄国的革命实践活动。马克思主义哪些特点使其富有强大的生命力?
【答案】(1)互相对立、互相争鸣、互相吸收、互相促进;“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人文主义;资产阶级的新文化运动;促进思人们思想的解放,有利于社会进步。
(3)《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俄国十月革命成功,实践了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先进性、辩证性、实践性。
19.(2022绥化中考40.)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775年,北美13个殖民地代表聚集费城,召开了第二届大陆合议。会议一致决定把民兵整编为大陆军。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通过了由杰斐逊起草的文件,宣布人人生而平等,享有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号召殖民地人民反对英国的殖民统治,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而独立。
材料二:1917年11月6日晚,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开始。第二天,起义取得胜利。这次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立阶级专政的国家,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材料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40多年间,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处于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1949年,美、英、法等12个国家的代表在华盛顿签署《北大西洋公约》,成立军事集团。1955年,苏联同7个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缔结了《华沙条约》,成立“华沙条约组织”,简称“华约”。美苏双方互相敌对,进而发展为两大集团的全面对峙,两极格局形成。
(1)材料一中,“大陆军”的总司令是谁?“杰斐逊起草的文件”的名称是什么?
(2)材料二中,“这次革命”是指哪一历史事件?“这次革命”的领导人是谁?
(3)材料三中,这种“状态”被称为什么?它开始的标志是什么?以美国为首成立的“军事集团”的名称是什么?
【答案】(1)华盛顿;《独立宣言》。
(2)俄国十月革命;列宁。
(3)冷战;杜鲁门主义的出台;北约。
20.(2022黔东南州中考19 .) 科学技术深刻影响着国家前途命运,科学技术深刻影响着人民生活福祉。
材料一:经过工业革命,纺织、冶金、煤炭、机器制造和交通运输成为英国工业的五大基本部门。到1830年,工业收入已经超过农业收入。到1850年,英国城市人口超过农村人口。英国从一个农业国变成工业国。工业革命还促成了城市化的发展,改变了英国地理面貌。
——《简明世界历史读本》
(1)依据材料一,归纳工业革命给英国带来的影响。
材料二: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也造成了新的社会矛盾。马克思主义就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产生的。从此,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兴起并蓬勃发展。
(2)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什么?写出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首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材料三:1860~1900年主要国家制造业产量相对份额表(单位:%)
(3)根据材料三,指出美国制造业产量占比的变化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材料四
(4)根据材料四回答,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什么影响?
【答案】(1)产业结构发生了改变;从农业国变成工业国;促进了城市化发展,
(2)《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十月革命。
(3)特点是增长迅速。
原因:美国内战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美国进行了第二次工业革命。
(4)高铁技术的进步,使出行更为便捷,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科技的发展也带来环境污染问题,环境危机成为现代社会面临的重大经济和社会问题。
21.(2022吉林省中考1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649年,英国高等法院以英国人民的名义宣判国王查理一世为“暴君叛徒、杀人犯和我国善良人民的公敌”并将之斩首……
——王觉非主编《近代英国史》
材料二:从世界历史的观点看,美国革命之所以重要,并不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独立的国家,而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新的、不同类型的国家。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不列颠社会党向俄国社会民主党致以兄弟般的问候,并衷心地祝贺它在十月初实现了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无产阶级革命。
——《现代史文献选编》
(1)材料一中,查理一世在哪场革命中被宣判为“人民的公敌”?这场革命后,英国逐渐形成了哪一政体?
(2)材料二中,“美国革命”指哪次战争?这次战争中大陆军的总司令是谁?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你如何理解这场革命“具有世界历史意义”?
(4)请你写出以上三则材料所涉及的革命对社会发展所起的共同作用。
【答案】(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君主立宪制;
(2)美国独立战争;华盛顿;
(3)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十月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推动了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4)顺应历史潮流的革命推动历史的进步。
22.(2022建设兵团中考18.) 人类共享一个家园,各国同处-个世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嬗变】
“工业化"指的是以农业和手工业生产为中心的经济向以工业和机器生产为特征的经济转化的过程。这个过程最主要的特征是,技术和组织上的变化改变了生产,带来了生产率的提高。工业化使国际分工日益深化……把世界所有地区的人们联系在了一起。
——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1)“工业化"开始于哪一国家?根据材料,概括"这个过程"对世界历史发展的积极影响。
【困顿】
当19世纪末20世纪初整个世界被瓜分完毕、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建立起来的时候,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也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但是,它们之间扩张与争夺的加剧,也孕育着新的更大的冲突。
——普通高中教科书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也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的历史背景。之后出现的“新的更大的冲突"指什么事件?
【憧憬】
我们要顺应历史大势,致力于稳定国际秩序,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坚持对话而不对抗、包容而不排他。反对一切形式的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反对一切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习近平《在2022年世界经济论坛视频会议的演讲》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对全球发展的重要意义。
【答案】(1)英国;带来了生产率的提高,使国际分工日益深化,把世界所有地区的人们联系在了一起。
(2)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
(3)有利于建立稳定国际秩序,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建立多边主义的全球治理模式;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解决当今世界问题提供了中国方案等等。(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23.(2022凉山中考16.) 一战和二战是人类历史上空前的战争,世界上大部分人口和众多国家卷入其中,给世界带来巨大灾难,也对战后世界秩序产生了深远影响。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一战爆发前形成的两大军事集团的名称是什么?一战中有“绞肉机”“地狱” “屠场”之称的是哪次重要战役?
(2)二战中不同制度、不同种族的国家面对法西斯威胁逐渐走向联合,签署了《联合国家宣 言》,它的主要内容有哪些?联合国是在二战中哪次会议上决定成立的?
【答案】(1)三国协约、三国同盟,凡尔登战役。
(2)签字国保证使用自己的全部军事和经济资源,对德、日、意及其仆从国作战,相互合作,决不单独同敌人停战议和。雅尔塔会议。
24.(2022营口中考2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战争苦难思和平,构建和谐社会、共筑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
材料一 凡尔登是法国的军事要塞,防御工事复杂坚固。它是通往巴黎的门户和法军战线的中枢。1916年,德军进攻凡尔登,用炮弹不断轰击法军阵地,还使用了毒气弹。这场战役异常惨烈,死亡人数太多,有“绞肉机”“地狱”“屠场”之称。
——摘自统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1)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场法国与德国的较量发生在哪次战争中?材料一中的凡尔登战役被称为“绞肉机”“地狱”“屠场”,说明了什么?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主要事件年代尺
(2)请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的标志。诺曼底登陆成功在战争中有什么作用?二战中,中国成为牵制日本法西斯的主要力量,中国战场在战争中的地位如何?结合年代的分析反法西斯国家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
材料三 回首最近100多年的历……人类遭受了两次世界大战的劫难,那一代人最迫切的愿望,就是免于战争、缔造和平……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目标,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遵循。
——摘自2017年1月习近平在日内瓦发表的题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演讲
(3)请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二战后为“免于战争、缔造和平”而建立的国际组织名称根据材料三概括建立这一组织的作用。
(4)和平是人类永恒的追求和梦想,请结合上述材料淡谈你的感受。
【答案】(1)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战);说明了战争的残酷性;战役异常惨烈;战役死伤惨重。(答出一点即可,其他答案符合题意也可得分)
(2)《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发表/颁布/发布;开辟欧洲第二战场;德国陷入东西两个战场的夹击之中。(答出一点即可得分)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世界反法西斯国家的联合;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协同作战;世界人民的团结合作;各国人民并肩战斗的伟大胜利;正义战胜邪恶;光明战胜黑暗;进步战胜反动的伟大胜利。
(3)联合国;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有利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4)珍爱和平,反对战争;铸剑为犁,守卫和平;加强国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维护世界和平安宁;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为维护全球和平与安全做出自己的贡献,树立大国典范;始终坚持和平发展理念,积极维护全球战略稳定;维护世界秩序,为维护世界和平注入强大活力。
25.(2022盘锦中考27.)某同学运用多种学习方法探究两次世界大战的历史,请你与他一起完成探究。
【资料研读】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一位德国大臣说:“皇上首要的和基本的思想就是粉碎英国的霸权,以有利于德国。”一位英国外交大臣说:“真正决定我国外交政策的,是海上霸权的问题。”
——摘自《义务教育教科书》
【归纳整理】
材料二
【论从史出】
材料三
(1)通过查找资料,这位同学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欧洲形势有了一定的了解。请你写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形成的两大军事集团的名称。
(2)通过绘制时间轴,这位同学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后的主要史实进行了归纳整理。请你将下面的表述与时间轴中的事件对应。
A.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的标志——______________(填写序号)
B.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的军事行动——______________(填写序号)
(3)通过查找史料,这位同学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中国抗战有了更深的认识。请你根据该史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所起的作用。
【答案】(1)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2)A.④。 B.⑥。
(3)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东方主战场;中国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
26.(2022江西中考2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与美国人口增长相关的历史事件。
材料二 1913-1920年欧洲部分国家的总人口(单位:百万人)
国家 1913年 1920年
俄国 175.1 126.6
德国 66.9 42.8
奥匈帝国 52.1 一
法国 39.7 39.0
英国 45.6 44.4
—摘编自【英】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2)请从材料二中提取一项历史信息,并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材料三 20世纪50年代以后,世界人口进人了有史以来的第三次加快增长时期。1950-1975年,世界人口增长了15亿,其中12亿在发展中国家。这与发展中国家新独立后政治、经济、社会条件的改善医疗水平的提高有关。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
(3)根据材料三,概括1950-1975年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影响人口变化的因素。
【答案】(1)工业革命;美国内战。
(2)示例一:信息:欧洲主要国家人口下降。说明:一战造成欧洲大量人员伤亡。
示例二:信息:奥匈帝国在1920年没有人口统计数据。说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奥匈帝国解体。
(3)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速度快于发达国家。
(4)经济发展;战争;政治制度等。
27.(2022长沙中考15.)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灾难的同时,也引起人类的反思。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形势图》
——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中国抗战
——中国地图出版社《历史地图册)
材料三
1942年
1月1日 △美国、英国、苏联、中国、古巴、捷克斯洛伐克、希腊、印度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签约国政府保证运用全部军事力量与经济资源打败法西斯轴心国及其仆从国,保证不与轴心国合作,不单独缔结停战协定或合约。3月4日 △美国中将史迪威抵达重庆,就任中国战区美军司令兼中国战区参谋长。
——摘编自《中国抗日战争图志》
请回答:
(1)仔细观察《第一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形势图》,从地理位置角度分析同盟国集团作战的优势和劣势。
(2)根据材料二分析,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东方主战场的依据有哪些?
(3)材料三《中国抗日战争图志》记录了发生在1942年哪两个史事?综上,当面临战争威胁或伤害时人类应该如何应对?
【答案】(1)优势是位置相邻,可以形成整体;劣势是可能受到英、法、俄的夹击攻势。
(2)中国参战人口占世界参战总人口的七分之一,参战人口多;中国伤亡人数达3500万,占各国军民总共伤亡人数三分之一多,伤亡人数多;中国战区面积达600余万平方千米,占世界战区总面积的四分之一多,战区面积大;中国抗击的日军人数达240万,占法西斯军队总数的五分之一多,牵制的法西斯军队多。
(3)《联合国家宣言》签订,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美国支援中国抗日,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面对战争,全世界爱好和平人们应该联合起来,共同应对战争的威胁,维护世界的和平。
28.(2022恩施州中考15.)材料分析题
世界形势风云变幻,战争影响国际格局,无论世界局势如何变化,和平与发展是我们永恒的追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迅速发展。它们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瓜分世界。到20世纪初,世界领土基本被瓜分完毕。但是,实力后来居上的德国其殖民地只有英国的。德国与占有殖民地较多的英、法等国的冲突不断加剧……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前三年,轴心国把控着局面。 1942年底,随着苏联人的胜利,转折点开始出现……1945年9月2日,在停泊于东京湾的美国“密苏里号”战舰甲板上,举行了正式的投降仪式。这样,第二次世界大战就结束了……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两次世界大战和冷战是影响 20世纪国际格局演变的重大事件和重要因素。这些事件无不集中反映了大国和大国集团之间的力量对比变化。这一历史时段的国际格局经历了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其变化的基本形态是:经过第一次世界大战,欧洲的世界中心地位发生严重动摇;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世界中心地位结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生的冷战,促成了两极格局的形成……
——摘编自徐蓝《20世纪国际格局的演变——一种宏观论述》
材料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随着英、德矛盾不断加剧,在欧洲形成的两大军事集团是?
(2)材料二中“转折点开始出现”源于哪场战役?第二次世界大战最终以反法西斯力量的胜利而结束,你认为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3)根据材料三,分析两次世界大战对欧洲地位的影响?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4)从材料四中任选一幅图片,简述该组织对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作用。
【答案】(1)帝国主义之间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三国协约集团和三国同盟集团。
(2)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共同努力。
(3)严重削弱了欧洲的地位;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华沙条约组织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的建立。
(4)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缓和国际紧张局势,解决地区冲突方面,在协调国际经济关系,促进世界各国经济、科学、文化的合作与交流方面,都发挥着相当积极的作用。
29.(2022龙东中考27.)当今世界,风云变幻,局部地区冲突不断。战争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灾难,人们在血与火的教训中探索着和平之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它是法国的军事要塞,防御工事复杂坚固。1916年,德、法两国军队在此展开了一场惨烈的阵地战。由于死亡人数太多,此次战役有“绞肉机”之称。
——选自统编历史教科书九年级下册
材料二:位于夏威夷群岛的美国海军基地,沉浸在周末安谧的气氛中,睡梦中的美军没有觉察到战争正在逼近。7时55分,日军的炸弹像暴雨般倾泻到美国海军基地……
——选自统编历史教科书九年级下册
材料三:1942年1月,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首都华盛领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各国为了一个共同目标,相互支援,协同作战,逐渐扭转了战争的形势。
——选自统编历史教科书九年级下册
(1)材料一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哪次战役?这场战争的导火线是什么?
(2)材料二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哪个事件?
(3)材料三的文件签署有何意义?列举美英盟军相互支援,协同作战、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的军事行动。
(4)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当今时代的主题是什么?
(5)结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战争认识。
【答案】(1)第一次世界大战;凡尔登战役
(2)日本偷袭珍珠港 (3)世界反法斯西同盟正式形成;诺曼底登陆
(4)和平与发展 (5)战争威胁人类安全,给人类带来灾难,珍爱和平,远离战争。
30.(2022黔东南州中考20 .) 俄乌战争自2022年2月24日爆发以来,至今仍未结束。有些国家唯忍天下不乱,希望战争持续;有些国家和人民努力斡旋,争取和平。战争是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中绕不开的话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注定要使格雷伯爵所熟悉的整个欧洲变成废墟。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说出一战的导火索是哪一事件? 一战中被称为“绞肉机”的是哪一战役?
材料二:
年份 日本陆军兵力(师团个数) 日本陆军侵华兵力(师团个数)
1937 24 21
1938 34 32
1939 41 34
1941 51 34+44个独立旅、混成旅
1945 100余万日军放下武器,无条件投降
(2)结合所学谈谈材料二说明了什么问题?
材料三:2014年2月27日下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经表决通过了两个决定,分别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12月13日确定为……国家公祭日。
(3)请说出纪念日和公祭日涉及的重大历史事件。
材料四:第一次世界大战历时4年,30多个国家,15亿人口卷入战争,伤亡人员3000万。第二次世界大战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作战区城面积2200万平方千米,战争中军民共伤亡9000余万人,5万多亿美元付诸东流。
(4)看到以上两次世界大战的有关数据,你有何感想。
【答案】(1)萨拉热窝事件凡尔登战役。
(2)中国牵制了日本的大部分兵力,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的东方主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巨大贡献。
(3)1945年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二战结束: 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陷南京,开始进行南京大屠杀
(4)战争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我们要珍爱和平,反对战争,维护世界和平。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