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魂枪

文档属性

名称 断魂枪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98.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长春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09-01 18:07: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6张PPT。 ------老舍老舍其人 老舍(1899~1966)作家、小说家、文学家、戏剧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正黄旗,北京人。出身于城市贫民家庭。
1918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曾任小学校长。 1924年赴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任华语教员,并从事文学创作 。并开始了《二马》的创作。
1930-1936年,老舍先后在山东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
1936年老舍辞职,从事专业写作。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老舍别妻抛子,只身前往武汉,投入到文艺界的抗日洪流之中。
1946年3月应美国国务院邀请赴美讲学一年,期满后,留美写作。
1949年底返回北京。
1966年被“四人帮”迫害致死。 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 《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猫城记》
中篇小说《月牙儿》
短篇小说《断魂枪》、《赶集》
话剧《龙须沟》、《茶馆》、《春华秋实》内容 小说讲述了三个拳师的故事,重点以老拳师沙子龙的形象来折射历史震荡时期、文化嬗变时期作为中国文化承载者的中国人的复杂的心态。以“五虎断魂枪”闻名遐迩的沙子龙改镖局为客栈。大徒弟王三胜被孙老者打败,孙老者登门向沙子龙求艺,虽然沙子龙内心如灼热岩浆,但他绝口不提武艺,从而威名大跌。
时代背景 清末,列强入侵,古老中国的传统文明受到资本主义狂风的强烈震撼,时代碰撞,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占上风。旧的秩序风雨飘摇,新的秩序还没有建立,国民的困惑与无奈相交织。
主要人物及形象沙子龙
短瘦、利落、硬棒,两眼明得像霜夜的大星
特点:
外冷内热、深藏不露、孤傲执着。
缺点:
封闭顽固、抱残守缺。
优点:
善良、义气、有礼有节、不混世、洁身自好 、抱诚守贞、 清贵不失“品”。
人物形象分析王三胜
大个子,一脸横肉,努着对大眼睛,看看四围
性格特点: 鲁莽气盛 争强好胜
孙老者
小干巴个儿,披着件粗蓝布大衫,脸上窝窝瘪瘪,眼陷进去很深,嘴上几根细黄胡,肩上扛着条小黄草辫子,有筷子那么细,而绝对没有筷子没有那么直顺。
眼珠可黑得像两口小井,深深地闪着黑光。
老头子的黑眼珠更深更小了,像两个火香头
性格特点:刚直锐进 求艺心切乐观、坚韧,为学习传统的武林绝技而风尘仆仆地奔走江湖。
文章的两个焦点1、断魂枪:枪之“魂”在哪?
2、“不传!不传!”,为何不传?
断魂枪:枪之“魂”在哪?
在大漠长河荒林野店马队驼铃的江湖之中
在古老中国的传统文明之中
为何不传?第一、无人可传
大徒弟王三胜,一个只想着摆场子,出风头的一介武夫,鲁莽、暴躁。如若传于他,只是让断魂枪成为向人炫耀的花拳绣腿,成为一群无聊看客鼓掌喝采的噱头。
孙老者,一个对武术有着至诚之心的老头,却不知学武到底作何用途。
在他们手里,断魂枪会有重振雄风的一天吗?正是基于这一疑问,所以说断魂枪已经落入无人可传的境地。
为何不传?第二、无必要
世异时移,时代变迁。那个可以靠着“五步断魂枪”称霸的年代已不复存在。
试问,这样的时代里传了枪法有何意义?
第三、末代枪王沙子龙的保守心态
总结 小说真切而精致地写出了一个蜕变时代旧风气的衰微,精湛的构思包含着浓郁而复杂的感情,既灌注着国道不振而国术没落的感慨,也流露了与昨天告别时的留恋和悲凉,充满着一种古老文化兴衰嬗变的历史悲凉感。谢谢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