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两篇

文档属性

名称 杂文两篇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5.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长春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09-01 18:10: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6张PPT。杂文二篇鲁迅回顾文学常识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出生于浙江绍兴。1918年5月,首次以“鲁迅”作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他的著作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等。读准字音缴白卷(jiǎo) 吮血(shǔn)
鹰鹯(zhān) 舐(shì)
疮疖(chuāng jiē)蝇矢(shǐ)
腌臜(ā zā) 恬淡(tián)
卑怯(qiè) 跌倒(diē)
挟(xié) 嗤笑(chī)
鏖战(áo) 脊梁(jǐ)解释词语心悦诚服:愉快地接受某种观点,实施等,诚心诚意地信服或服从。
誓死不二:立下誓言,到死也不变心。
腌臜:不干净。
处世金针:做人的诀窍。
作鸟兽散:像受惊的鸟兽一样四处逃散。
异口同声:形容很多人说同样的话。
如入无人之境:所向无敌的意思。
土崩瓦解:形容崩坏之彻底与迅速。
自知之明:透彻了解自己的能力。夏三虫开篇跳蚤蚊子苍蝇夏三虫各有什么特点?蚤:害人一声不响直截了当。
蚊:吸人血之前要长篇大论地哼哼。
蝇:害人还要麻痹人,对人类贻害无穷。他们分别代表当时社会上的哪种人?蚤:帝国主义分子。
蚊:资产阶级反动政客,或者指堕落为统治阶级帮凶的反动文人。在现实生活中确有一些人,在害你的同时还要为自己赚个好名声。
蝇:反动的官绅,国民党反动派,它让麻木的人们没有感觉到切肤之痛,被病毒感染了却不自知,反而为蝇鼓掌叫好。语言特点体现了鲁迅杂文的典型特点
含蓄,幽默而具有讽刺性最先与最后写作背景 本文发表于1925年,当时正是北洋军阀反动统治的末期。随着“五四”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全国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浪潮日益高涨。北洋军阀为了对抗这一革命潮流,加紧了在思想文化战线上的反动统治,用“整理国学”“尊孔读经”来反对马克思主义,阻挡社会改革,掀起了一股复古主义与“中庸之道”的逆流。面对这一反动逆流,鲁迅先生写下了《这个与那个》,驳斥反动谬论。文章共分四个部分:《读经与读史》《捧与挖》《最先与最后》《流产与断种》。后由作者收入杂文集《华盖集》。朗读课文,思考问题1、中国人对“最先”和“最后”的态度是什么?具体表现在什么地方?其心理依据是什么?
2、作者采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
3、鲁迅先生认为这种民族心态造成了什么结果?他又表明了自己怎样的态度?
4、本文的写作思路是怎么的?1、中国人对“最先”和“最后”的态度是什么?具体表现在什么地方?其心理依据是什么? 对“最先”怕,“不为戎首”“不为祸始”“不为福先”(怕出头),所以社会“不容易有改革”,国民“日见其卑怯”。
对“最后”耻,见危机作鸟兽散,遇困难中途放弃(缺韧性),所以敌人“如入无人之境”,国家有难就会“土崩瓦解”。2、作者采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举例论证

生活中的运动会赛跑
历史上的英雄3、鲁迅先生认为这种民族心态造成了什么结果?他又表明了自己怎样的态度?
这种“怕出头”“缺韧性”的劣根性,会造成民族危机,没有敢于改革的人,社会停滞不前。
所以国家需要民族的脊梁,作者用意是很深刻的。4、本文的写作思路是怎样的?
以某个话题入手,由此及彼,由表及里逐步展开议论,揭示出文章的主旨。本文以赛马为话题,引出的议题是对某些中国人处世态度的议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