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课《太空一日》教学设计
【课标分析】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提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太空一日》的教学设计紧扣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本课在紧扣核心素养进行的同时,还充分彰显了课程理念,《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突出课程内容的时代性和典范性”,2022年 4月16日神舟十三号成功返回,在此之际学习杨利伟《太空一日》紧跟时代要求,别具意义。另外课标明确提出要“增强课程实施的情境性和实践性,促进学习方式变革”,本课中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之后,进行小组交流,自主合作解决问题。并创设情境“小航天员,你合格吗”教师通过问小航天员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结尾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了本课学习的浏览方法。
【教材分析】
《太空一日》是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以探险为主题,培养学生敢于探险的勇气、集体主义观念和必要时为所热爱的事业献身的精神。这一单元重点学习浏览的阅读方式,培养学生一目数行地扫视文段,迅速提取字里行间的主要信息的能力。《太空一日》是杨利伟所写的个人传记《天地九重》中的一篇,真实再现了我国航天员首飞太空的经历,课文由四部分组成,分别就起飞时的生死考验、太空中的真实所见、飞船上的声音探索、返回途中惊险遭遇,展现了航天员置个人安危于度外的英雄气概,以及认真严谨、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体验到一种人类与生俱来的永不停息的伟大的探险精神,从而激励自已,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创新精神。本文篇幅较长但语言亲切真实,读来并不艰涩。
【学情分析】
七年级下学期的孩子,有着极强的好奇心、求知欲、探索欲,价值观也在形成过程中,《太空一日》的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更能使学生学习科学工作者的严谨、沉着、努力克服困难的精神品质,激发对祖国的热爱。从阅读方法来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学习了精读,第四单元学习了略读,为第六单元中的本课学习浏览的阅读方法做了铺垫,从知识体系上,根据学生的学、学习能力,循序渐进,符合中学生成长要求。
【教学目标】
1. 学习浏览的阅读方法,快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 体会作者严谨、科学的态度,感受文章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
3. 培养对祖国、对航天事业的热爱,树立为祖国建功立业的远大志向。
【教学重难点】
1.学习浏览的阅读方法,提高抓取关键信息的能力
2.感受航天人员镇静沉着顽强的意志和严谨、科学的态度,培养热爱祖国,立志报国的情感。
【教学法】自主、合作、探究练习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经过几代中华儿女的努力,毛主席的这句话早已成为了现实,前不久神舟十三号飞船圆满完成飞行任务,三位航天员安全返回。大家知道这三位航天员是谁吗?(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同学们很关心国家大事,让我们重温这一振奋人心的时刻,(播放视频)从视频中你看到了什么?这么多新奇的事物,不禁让我们对太空充满向往,同学们想不想亲自体验一下?你可曾知道我国首位进入太空的宇航员是谁?(杨利伟)让我们化身杨利伟进行一次太空之旅吧。
二、 检查预习,夯实基础
1. 读准下面加点字的读音
弧度 hú dù 炽热 chì rè 轮廓 lún kuò 俯瞰 fǔ kàn 遨游áo yóu
千钧重负qiānjūn zhòng fù 屏息凝神 bǐng xī níng shén
2.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炽热:非常热
俯瞰:从高处往下看
千钧重负:比喻很沉重的负担或非常重大的责任
屏息凝神:暂时抑止呼吸,聚集精神,形容高度集中注意力。
三、扫读文章,整体把握读
课文之前,老师教给大家一种新的阅读方法——浏览,第一单元我们学习了精读,第四单元学习了略读,本单元我们一起学习浏览。浏览大致分为扫描式和跳读式两种,扫描式浏览:它要求在阅读中一目数行,迅速扫视,摘取字里行间的重要信息。跳读式浏览:根据一定的目的或某种需要,舍弃一部分不读,只快速阅读相关的部分。
问题 1:化身杨利伟的你在太空经历了什么?接下来请同学们采用扫读式浏览方法读课文,我在飞船升空的过程中曾因飞船共振感到极度痛苦,以为自己要牺牲了。我在绕地球飞行时,仔细观察了地球表面,没有看到任何单体建筑,包括长城。我听到了至今也没弄明白的神秘敲击声。我在返回地球时看到飞船悬窗出现了裂纹,不过虚惊一场,最终飞船平安着陆。
问题 2,采用什么方法,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这些内容呢?我以为自己要牺牲了——第一部分:起飞我看到了什么——第二部分:太空所见神秘的敲击声——第三部分:飞船所闻归途如此惊心动魄——第四部分:返回明确:课文按照时间顺序来写,2003年 10月 15日 9时杨利伟搭乘神舟五号起飞在太空飞行了 21小时,于 2003年 10月 16日 6时 23分返回地球,圆满完成飞行任务。
四、跳读文章、走进英雄
问题 3:飞船从起飞到飞行再到返回,每个阶段都可谓惊心动魄,险象迭生,化身杨利伟的你,在太空遇到了什么意外情况,面对意外你是如何表现的?请同学们采用跳读式浏览方法,完成表格。
预设:
(1)起飞阶段:飞船共振带来的痛苦。火箭上升到三四十公里的高度时,火箭和飞船开始急剧抖动,产生共振。——这让我感到非常痛苦。意外出现了。共振以曲线的形式变化着,感觉越来越强烈,五脏六腑似乎都要碎了。——我几乎无法承受,觉得自己快不行了。
(2)飞行阶段:失重、神秘的敲击声当飞船刚刚进人轨道,处于失重状态时,百分之八九十的航天员都会产生一种“本末倒置”的错觉。这种错觉令人难受,明明朝上坐的,却感觉脑袋冲下。——靠意志克服时不时出现敲击声——自己很紧张,边听边看
(3)返回阶段:归途险象环生右边的舷窗开始出现裂纹。说不恐惧那是假话.........我的汗出来了.........左边的舷窗也开始出现裂纹——我反而放心一点了。随着一声巨响,你会感到突然减速;引导伞一开,使劲一提,会把人吓一跳;减速伞一开,又往那边一拽;主伞开时又把你拉向另一边。每次力量都相当重,飞船晃荡得很厉害,让人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对身体的冲击非常厉害
问题 4:老师想采访一下小航员的你,在太空遇到危险时你会怎么做?
预设:我会以顽强坚韧、拼搏无畏、不怕牺牲的精神面对困难。
师:正是这些精神熔铸起了我们伟大的载人航天精神,印证了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与坚毅果敢。这正是我们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中不可或缺的、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五、精读文章,感悟英雄人类对太空的探索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太空飞行过程中险象环生 1986年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升空 75秒后突然爆炸,搭载的 7名宇航员全部遇难。(播放视频)问题 5:一点小小的差错就可能导致飞船发射的失败,你认为对科学工作者最基本的要求是什么?严谨。杨利伟在文中说“对航天员最基本的要求是严谨”。试着在文中找一些例子,体会航天员严谨、科学的态度,并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小组探讨,交流发言。
【预设】
(1)那种共振持续 26秒钟后,慢慢减轻。
——用准确的数字记录自已感受不适的时间,体现了航天员严谨、科学的态度。
(2)从载人飞船上看到的地球,并非呈现球状,而只是一段弧。
——体现了航天员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我曾俯瞰我们的首都北京,白天它是燕山山脉边的一片灰白,分辨不清,夜晚则呈现一片红晕。——客观的描述,是科学态度的体现。
(4)我几次努力寻找长城,但没有结果。“神舟六号”和“神舟七号”飞行时,我曾嘱咐航天员们仔细看看,但他们也没看到长城。在太空,实际上看不到任何单体的人工建筑,我询问过国际上的很多航天员,没有谁能拿出确凿的证据说看到了什么。即使是巨大的城市,在夜晚看到时也只是淡淡的红色。
——表现了作者客观、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5)回到地面后,人们对这个神秘的声音做过许多猜测。技术人员想弄清它到底来自哪里,就用各种办法模拟它,拿着录音让我一次又一次地听,我却总是觉得不像。航天员的最基本要求是严谨,不是当时的声音,我就不能签字,所以就让我反复听,断断续续听了一年多。但是直到迎没有确认,那个神秘的声音也没有在我耳边准确地再现过。
——实事求是、严谨、科学的态度。
小结:在科学探索的路上,正是这种严谨、科学的态度,正是镇静、顽强的意志,正是英雄对航天事业的热爱,铸就了我们无数人永不停息探索宇宙的中国梦,才使得我国航天事业日新月异,飞速发展。
六、创设情境、学做英雄
杨利伟的太空一日定格在了 2003年 10月 16日 6时 23分,中国人首次进入太空,这也是航天史上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的一刻,而这背后是多么艰难,太空随时发生危险,对航天员要进行严格的筛选,老师要考验你能否成为合格的小航天员。
提问:1. 茫茫太空,充满未知,有很多未解之谜,你想探索一个什么问题?
2. 如果在飞行中你不幸遇难了,你不怕牺牲吗?
师:从同学们回答声中我能够深深感受到,你们一定是合格的小航天员。
七、拓展阅读,牛刀小试
采用浏览的阅读方法,阅读所给材料,并完成以下问题:
1.所给材料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杨利伟的成功使你获得什么启示?
教师寄语:没有人能够随随便便成功,不经一番寒彻骨,怎知梅花扑鼻香。人类对未知世界的探索从未止步,我们祖国的航天事业需要前赴后继的人,现在的我们一定要扎实文化知识,为以后报效祖国积蓄力量,未来属于你们。
八、作业设计
1.阅读《天地九重》感受航天员的成长和惊心动魄的太空之旅。
2.根据所学课文和已有知识,提出一个你想探究的太空问题,查阅资料,思考并试着回答这个问题。
板书设计
《太空一日》评测练习
设计意图:《太空一日》这堂课学习了浏览的阅读方法,需要将这种方法强化训练,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
(1)“神舟”五号飞船起飞 9分多钟后,进入地球椭圆轨道。杨利伟立刻几处于失重状态,舱内的灰尘也都飘浮起来。
(2)突然,他产生了错觉,身体仿佛倒了过来,全身感觉很难受。他意识到,这样时间长了,会导致“空间运动病”,给执行任务带来可怕的后果。于是,他调动自己的意志几,抵抗着环境束缚,强迫自己设想是在模拟器上静坐......几分钟后,他的感觉恢复了正常。
(3)这不是一次简单的经历,杨利伟回忆时用了三句话:“很难受,很要劲,很耗体几。”
(4)有资料记载,世界上有 50%的航天员在太空发生过“空间运动病”。这种病严重时,会使人产生头晕、目眩、呕吐等症状。杨利伟是单人执行任务,如果发生“空间运动病”,后果将不堪设想。教练黄伟芬说:“杨利伟完全是凭着顽强的意志战胜了困难。”
(5)坚如磐石的意志,也是练出来的。
(6)杨利伟平时看了不少俄罗斯和美国有关“空间运动病”的资料,早就有意识地在训练中加强了针对性的自我锻炼。一天,妻子回家时发现杨利伟一个人在客厅不停地转圆圈,惊讶地问:“你这是在干什么?”他说:“过两天我们就要做转椅训练考核了,我先刺激刺激自己。”每次做转椅训练时,他都做够最长时间,别人做 5到 8分钟,他却做 15分钟,头也摆到最大幅度。一位对航天员训练要求非常严格的老专家曾自豪地说:“杨利伟在转椅训练上成绩最出色,他是我最得意的学生。”
(7)人生活在地球上,已习惯了地球对自身的引力。超重和失重的感觉,只能靠想象。而杨利伟在地面上就必须熬过这一关。
(8)离心机训练。坐进一只 8米多长铁臂夹着的圆筒里,以每小时 100公里的速度旋转。旋转中,不仅要练习紧张腹肌和鼓腹呼吸等抗负荷动作,而且还要随时回答提问,判读信号,保持敏捷的判断反应能力。每次训练要做 8个 G(8倍于地球引几)的负载,持续时间 40秒。“那真是一秒一秒地熬,脸变形,眼泪不自觉地往下流。”杨利伟说。
(9)刚开始训练时,杨利伟的心率是每分钟 140多次,经过训练,降到 110次,并且在高负载的情况下,他不需要用很大的力量去对抗,还能观察别的东西。离心机里的面板上有三个灯,其中的警灯是坚持不住的时候按的,杨利伟从来没有按过。
(10)“你喜欢的东西,你不能去做,你不喜欢的东西,你必须要做,还要常年坚持,它确实是一个一常考验一的事情。”战友翟志刚尤其佩服杨利伟这一点。
(11)一上应急训练对有些一可能是很轻松的事情,但对杨利伟来说并不轻松。因为杨利伟每次跳一时都要呛一,半天缓不过劲儿来。但不管怎样,他都按照教练的要求去做,每次都把一一呛得后脑根一疼。杨利伟喜欢吃肉,但为了控制体重,他从不敢多吃。晚上饿了,也没有自己加过餐。“要保证训练,你不得不坚持这样做,尽管是个很痛苦的事情。”杨利伟对记者说。
(12)10一16一,杨利伟乘坐飞船环绕地球 14圈后返回地一。在穿越“黑障”时,他与地一失去了联系,飞船在疾速下降,外一是烧灼的一苗,通红一一,过载达到 10个 G,噪一冲击有 160多分贝。通常情况下,这很容易造成呼吸困难或停一,意志丧失,“黑视”,甚一直接影响生命。杨利伟努一调整着一一的呼吸和一量,同超重对抗。两分多钟后,飞船冲出黑障区,向着陆场奔去。
(13)杨利伟战胜了艰险,也战胜了自己。
回答下列问题:
1.上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按照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做答)
2.杨利伟的成功使你得到什么启示?
参考答案
1. 杨利伟通过刻苦训练,成功进入太空,并顺利返回。
2. 努力克服困难,才会取得成功
《太空一日》课后反思
《太空一日》是杨利伟的自传《天地九重》中的一篇,主要采用时间顺序写了飞船从起飞到太空飞行到返回地球的经过。为了激发学生对太空的向往,导入时结合了前不久刚发射的神州十三号飞船的视频,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之后学生化身杨利伟进行太空一日游,这时候设置了两个问题:第一,化身杨利伟的你在太空经历了什么?第二,化身杨利伟的你在太空遇到了哪些困难,你会怎样应对?这主要达到培养学生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感悟杨利伟沉着镇静、顽强坚韧的品质的目的。为了进一步品味文章语言,设置了第三个主要问题,找出体现航天员严谨科学的语句,在品味语言的同时,感受航天员严谨科学的品质。在学习方法上,这一课结合单元目标,进行浏览阅读方法指导,浏览主要分为扫描式浏览和跳读式浏览,在第一个问题中“化身杨利伟的你在太空经历了什么”主要训练扫描式浏览,在第二个问题中,“化身杨利伟的你在太空遇到了哪些困难?”主要训练跳读式浏览。在本课结尾为了强化这种阅读方法,进行了阅读训练。通过进一步训练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这种方法。不足之处,在激发学生兴趣上,教师感染力不够,部分学生的兴趣未调动起来;浏览的阅读方法指导不太到位,基础薄弱的同学可能不能很好应用这种方法。教学中反复提到是让学生化身杨利伟,切实感受杨利伟在太空的遭遇,然而学生对此还是有隔膜,不能透过文字进行太空一日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