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培优】2013-2014学年九年级化学(科粤版)配套单元测试:第五章 燃料(2份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能力培优】2013-2014学年九年级化学(科粤版)配套单元测试:第五章 燃料(2份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3-09-01 21:29:34

文档简介

章自我综合评价五
时间:60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
1、今年初春我省旱情严重,省政府组织开展不大规模人工降雨活动。下列物质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是 ( )
A.食盐 B.干冰 C.蔗糖 D.面粉
2、下列物质中,可用来制作铅笔芯的是 ( )
A.石墨 B.铁 C.金刚石 D.石灰石
3、在日常生活和农业生产中,下列物质用途是由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 )
A.用活性炭除去冰箱内的异味 B.用天然气作燃料
C.用金属铜制作电线 D.用金刚石刻划玻璃
4、化学上把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互称为同素异形体,例如白磷和红磷。下列各组物质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 ( )
A.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B.冰和干冰 C.金刚石和石墨 D.液氧和氧气
5、下列分别是实验室制取、收集、检验二氧化碳并验证其性质的装置图。其中有错误的是 ( )
A B C D
6、下列关于化石燃料及其产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天然气是可再生资源 B. 通常石油直接用作燃料
C. 煤气和液化石油气的组成相同 D.汽油是常用的燃料
7、下列有关单质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碳在不充分燃烧时生成一氧化碳,同时吸收热量 B.凡是有碳参加的反应,一定是放热反应
C.高温下碳只能夺取金属氧化物中的氧 D.碳具有可燃性
8、下列事实与液态二氧化碳的灭火原理无关的是( )
A.液态二氧化碳气化时能降低其周围的温度
B.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能将燃烧物与空气隔绝
C.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D.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9、2008年以来国际油价的持续“高烧”,引发人们对未来能源供需及价格的深切关注,并且促使人们寻求石油的替代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我们应珍惜化石燃料,因为它们既是燃料,又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且不可再生
B.在合理使用化石燃料的同时,我们应努力寻求开发新能源
C.国家决定推广乙醇汽油的应用,乙醇汽油是一种新型化合物
D.汽车使用乙醇汽油能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
10、 “归纳与比较”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有关CO2与CO的知识归纳错误的是 ( )
A. 组成 1个二氧化碳分子比1个一氧化碳分子多1个氧原子。
B. 性质 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都能溶于水,水溶液显酸性;都能与碱反应;都能燃烧等。
C. 用途 CO2可用于光合作用、灭火、化工产品的原料和气体肥料,“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等;CO可用作气体燃料、冶炼金属的还原剂等。
D. 危害 CO2会造成“温室效应”;CO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等。
11、在锥形瓶甲中放入10g块状碳酸钙,在锥形瓶乙中放入10g粉末状碳酸钙,分别同时加入等质量、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足量)。如下图对该实验产生气体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描述合理的是( )
12、老师让同学们自己动脑、动手设计能随时控制反应发生或停止的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室温下1体积水能溶解1体积的二氧化碳。下图所示是小明、小红、张强、李丹四位同学设计的装置,其中你认为符合要求的是 ( )
A.①②③④ B.②④ C.① D.①③④
二、填空题(共34分)
13、依据联合国《京都协议书》公约,要求限制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气体排放量,以控制日趋严重的空气污染,保护人类居住的地球。
(1)如果空气中CO2等气体含量过高,会引起全球气候变暖,这种现象称为________效应。
(2)为减少空气中CO2的含量,下列建议可行的有:___________(填序号)
A.大量植树造林,禁止乱砍乱伐
B.禁止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燃料
C.开发使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清洁能源
(3)为解决全球气候变暖的难题,近年来科学家采取了很多措施,其中用到“组合转化”技术:将二氧化碳和氢气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乙烯(C2H4)和一种常见的氧化物,其化学方程式为:2CO2+4H2====
C2H4+4________。
14、汽车的主要燃料是汽油和柴油,排放的尾气中除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外,还含有少量的一氧化碳等。
(1)汽油和柴油都是___________加工的产物,分离时,根据它们的________不同而制得。
(2)汽车尾气中含有少量一氧化碳的原因是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氧化碳有很多用途,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中一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能源。当今社会,人类利用的能源主要来自化石燃料。
(1)用来驱动汽车、飞机和轮船的燃料主要是从石油中根据不同沸点范围分馏出来的汽油、航空煤油、柴油等,石油分馏的过程属_______变化。化石燃料中主要含有碳、氢元素,完全燃烧的产物是________
________,还含有硫、氮等元素,燃烧时会转化为
_______________。
(2)西气东输,将改变我市居民的气体燃料结构。下表是几种气体燃料的价格和热值:
燃烧物 煤气 液化石油气 天然气
价格 1.4元/千克 6.0元/千克 1.8元/千克
热值 1.56×104kJ/kg 4.5×104kJ/kg 3.9×104kJ/kg
综合考虑,你将选用哪种燃料? 理由是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某校研究小组的同学进行了下列实验:
【步骤1】用5个规格相同的塑料矿泉水瓶分别收集1瓶空气、1瓶 CO2 以及3瓶空气和 CO2 的混合气体( CO2 含量分别为10%、20%、30%),并用带温度计的胶塞塞紧瓶口;
【步骤2】把上述装有气体的矿泉水瓶放到白炽灯下照射,每隔1分钟记录一次温度,实验数据记录如右表所示。请分析上表,回答下列问题:
(1)本次实验的目的是: ;
(2)根据本次活动的研究目的,该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本次活动的上述数据推测,在相同条件下,当 CO2 含量为25%时,温度达到25.4℃需要的时间范围为 min。
三、实验探究题(15分)
17、请根据本小题A、B两图回答下列问题。
A图 B图
(1)仪器a的名称是 。
(2)写出锥形瓶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锥形瓶内的反应进行较长时间后,用燃着的火柴放在集气瓶口,火焰仍不熄灭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B图所示,将一瓶二氧化碳气体慢慢倒入放着蜡烛的烧杯中,发现上层蜡烛先熄灭,试解释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室一般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气体,试问能否用排水法收集到二氧化碳?请说明理由。(已知:通常状况下1L水大约能溶解1L二氧化碳气体)
四、计算题(15分)
18、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发现,长期使用的热水壶底部有一层水垢,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他们为了测定水垢中碳酸钙的含量,将足量质量分数为10%的盐酸加入到12.5g水垢中,产生CO2气体的情况如下图所示。
(1)从图中可以看出,12.5g水垢与盐酸反应后生成的二氧化碳最多是 g。
(2)水垢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答案:
1、B 2、A 3、B 4、C 5、A 6、D 7、D 8、C 9、C 10、B 11、C 12、A
13、(1)温室 (2)AC (3)H2O
14、(1)石油 沸点 (2)汽油或柴油燃烧不充分 (3)2CO+O2点燃2CO2(其它答案合理也可)
15、(1) 物理 CO2 H2O SO2和氮的氧化物 (2) 天然气 热值高,价格相对较低,对环境污染较小
16、探究白炽灯光照条件下空气中 CO2 含量对空气温度的影响 ⑵空气中CO2含量越大空气的温度越高;光照的时间越长空气的温度越高 ⑶2 ~3(不包括2 min和3min)
17、(1)长颈漏斗 (2)CaCO3+2HCl==CaCl2+H2O+CO2↑ (3)长颈漏斗未伸入液面,造成气体逸出 (4)因上层燃着的蜡烛先接触倒入的二氧化碳 (5)能。因为CO2溶解性有限,从导管口产生的气泡在水中能较快浮起而逸出
18、解:(1)3.3
(2)设12.5g水垢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
CaCO3+ 2HCl==CaCl2+H2O+CO2↑
100 44
x 3.3g
x =100×3.3g÷44=7.5g
水垢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7.5g/12.5×100%=60%第五章 燃料测试题
1.“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这句广告词被美国《广告时代》评为20世纪的经典广告之一,该广告词能体现的钻石的性质是( )
A.硬度大 B.不能导电 C.化学性质稳定 D.熔点低
思路解析:“恒久远”即反应了钻石的化学性质是稳定的。
答案:C
2.下列物质的用途,既利用了碳的物理性质,又利用了化学性质的是( )
A.用焦炭炼钢 B.用活性炭褪色
C.用墨写字保存时间长 D.用木炭制燃料
思路解析:用墨汁写字,既利用了其颜色又利用了其稳定性。
答案:C
3. 为了能及时发现煤气泄漏,常在煤气中加入少量有特殊气味的乙硫醇(C2H5SH),乙硫醇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C2H5SH+9O24CO2+2X+6H2O,则X的化学式为( )
A.S B.SO2 C.SO3 D.CO
思路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原子的个数相等,推断X的化学式。
答案:B
4.“绿色化学”是二十一世纪化学发展的主导方向。“绿色化学”要求从根本上消灭污染,是一门能彻底阻止污染产生的科学。它包括“原料的绿色化”“化学反应的绿色化”“产物的绿色化”等内容。其中“化学反应的绿色化”要求原料物质中所有的原子完全被利用且全部转入期望的产品。下列符合“化学反应的绿色化”的是(要点提示:有机化学反应方程式一般用“”代替“====”)( )
A.2C2H4+O22C2H4O
B.2KMnO4K2MnO4+MnO2+O2↑(实验室制取氧气)
C.2M+N====2P+2Q,2P+M====Q(M、N为原料,Q为期望的产品)
D.Fe+CuSO4====FeSO4+Cu(湿法炼铜)
思路解析:因“化学反应的绿色化”要求原料物质中所有的原子完全被利用且全部转入期望的产品,所以反应类型必须是化合反应。A为明显正确选项;C项两个化学方程式合并后其实是3M+N====3Q,也符合“化学反应的绿色化”的要求。
答案:AC
5.炎热的夏季,你一定想喝一杯冰水解暑。某冷饮店出售一种特制的冰水,由服务员在水中加入一种雪状的物质,该物质一放入水中立即冒出大量气泡,很快就得到一杯清凉可口的冰水,饮用时有碳酸饮料的口感。
(1)请你判断:雪状的物质是____________;
(2)请你设计两个实验分别验证这种物质的成分(按序号填写答案):
操作步骤 实验现象
方法一 ① ②
方法二 ③ ④
思路解析:向水中加入一些“雪状”物质,能得到一种有碳酸饮料口感的冰水,因此,这种雪状的物质应是固体二氧化碳——干冰。要检验二氧化碳,可根据二氧化碳的有关性质去设计实验去验证。同时,干冰可以由固体直接变成气体,而不会留下液体。
答案:(1)干冰(或固体二氧化碳、固体CO2)
(2)①取少量雪状的物质放入烧杯中
②该物质直接升华,没有液体留下
③取少量雪状的物质放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④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6.图5-22为实验室常用的实验装置。利用该装置不能进行的实验是( )
图5-22
A.H2+CuOCu+H2O
B.Zn+H2SO4====ZnSO4+H2↑
C.2H2O2
2H2O+O2↑
D.CaCO3+2HCl====CaCl2+H2O+CO2↑
思路解析:注意实验装置的选择要依据反应物、生成物的状态及反应条件。A项中反应条件为加热,利用图示装置无法进行实验。
答案:A
7.如图5-23瓶内充满二氧化碳气体,胶头滴管内盛有氢氧化钙溶液挤
图5-23
压胶头滴管使液体进入瓶中,一会儿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解析:二氧化碳气体因和氢氧化钙反应而减少,瓶内气体压强减小,从而小于外部大气压,使得U形管左边液面上升。
答案:U形管左边液面上升 二氧化碳气体因和氢氧化钙反应而减少,
瓶内气体压强减小,从而小于外部大气压,使得U形管左边液面上升
8.(经典回放)为了保护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应该限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以控制日趋严重的温室效应。
(1)科学家采取“组分转化”技术,将CO2和H2以一定比例混合,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2+6H2====1( )+4H2O,括号内重要的化工原料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
(2)为了减缓大气中CO2含量的增加,以下建议可行的是(填序号)_________。①大量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 ②禁止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 ③更多地利用核能、太阳能、风能、地热等
思路解析:第(1)小题可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要求进行解答。因为在化学变化前后,每种元素的原子种类、原子数目都不改变,所以根据题目中的化学方程式,仔细观察C、H、O三种元素的原子数目在变化前后的情况确定化学式。第(2)小题要求减缓大气中的CO2,所以应从各种建议能否减少CO2的排放为依据来选择。①大量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能增大绿化面积,从而增强光合作用,促进吸收CO2;②禁止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工燃料,目前不能采用,只能尽量少用或进行转化;③核能、太阳能、风能、地热等能源都不会产生CO2。
答案:(1)C2H4 (2)①③
9.某校化学课外活动小组对碳与氧气反应时氧气的用量与产物成分的关系进行研究,取12 g碳与给定质量的氧气在密闭的容器中燃烧,测得数据如下:
氧气的质量/g 8 16 24 32 40
产物的成分 CO CO CO和CO2 CO2 CO2
产物的质量/g 14 28 36 44 44
从上表数据的变化中,你得出碳与氧气反应时,产物成分与氧气用量的关系是: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解析:由题目数据分析知,氧气足量与不足量时,碳燃烧的产物不一样。
答案:(1)氧气不足时,生成CO(或CO与CO2共存)
(2)氧气充足时,生成CO2
10.某同学设计了如下一组实验。取四朵用石蕊试液染成的紫色的干燥纸花,分别按图524进行实验。完成下列问题:
图5-24
(1)观察到纸花的颜色变化是:
Ⅰ.纸花变红,Ⅱ.__________,Ⅲ.纸花不变色,Ⅳ. _______________。
(2)该同学进行的Ⅰ、Ⅱ两项实验,说明什么
(3)该同学进行四组对比实验的目的是什么
(4)写出实验Ⅳ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解析:题目采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设计了四组实验,探究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是什么。
水和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变色,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二氧化碳溶于水可生成酸。
答案:(1)纸花不变色 纸花变红
(2)稀盐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水不使紫色石蕊变色。
(3)证明水和二氧化碳不使紫色石蕊变色,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二氧化碳溶于水可生成酸。
(4)CO2+H2O====H2CO3
11.在下列图A、图B中,若用“●”表示氢原子,用“○”表示氧原子,请回答:
图5-25
(1)图A中表示的分子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一定条件下,图A表示的分子能转变为图B表示的分子,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解析:由图示可知,反应物是水,生成物是水和氢气,由此可得答案。
答案:(1)H2O (2)2H2O2H2↑+O2↑
12.图5-26是某大理石雕像分别摄于1908年、1969年的两幅图片。雕像的严重腐蚀反映出最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是什么?请就如何解决这一环境污染问题提出你的建议。(至少提出两点)
图5-26
思路解析: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CaCO3),CaCO3能跟酸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物质。从图中可明显看出,该大理石雕像在1908年还非常清晰完好,而到了1969年已面目全非了,这说明雕像在此期间受到了严重腐蚀。CaCO3不溶于水,也不跟水反应,单纯的雨水冲刷不会使雕像如此迅速腐蚀,在此雨水中含有酸(即酸雨)。目前,造成酸雨的主要气体是SO2和NO2,它们主要是由煤及石油制品的燃烧产生的,因此,解决酸雨危害应从煤炭燃烧、汽车尾气等方面采取治理措施。
答案:此图反应的环境污染问题是:酸雨问题。可提出的建议:①限制含硫煤的使用,②化工厂尾气经处理达标后再排放,③使用绿色能源,④汽车尾气经处理后排放。
13.在今年5月31日世界无烟日宣传活动中,某同学设计了如图5-27所示的实验装置。该装置中的澄清石灰水可以检验香烟燃烧是否有__________气体生成。为了使香烟燃烧产生的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活塞应向__________移动。
图5-27
思路解析:澄清石灰水只能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的生成。要让香烟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澄清石灰水,必须让中间试管内压强减小,故活塞应向右移动。
答案:二氧化碳(或CO2) 右
14.在一次小组活动中,同学们收集了一些碎鸡蛋壳和废电池的锌皮,并配制了澄清的石灰水,想利用这些物质做实验。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下列用品。
图5-28
(1)请写出制备并收集二氧化碳气体需要的仪器(填序号)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利用以上物质制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一枝燃着的短蜡烛放入盛满二氧化碳气体的容器中,观察到蜡烛__________________;迅速取出蜡烛并倒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发现澄清的石灰水变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解析:选择仪器时,需考虑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
答案:(1)①④⑦ (2)CaCO3+2HCl====CaCl2+H2O+CO2↑
(3)熄灭 浑浊 CO2+Ca(OH)2====CaCO3↓+H2O
15.对“高低不同的燃着的蜡烛罩上茶杯后谁先熄灭?”这一问题,甲、乙两同学有不同的认识:甲同学认为高的蜡烛先熄灭,乙同学认为低的蜡烛先熄灭,谁也说服不了谁,于是他们设计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1)将两枝燃着的蜡烛罩上茶杯,一会儿后,都熄灭了。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同学认为高的蜡烛先熄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同学认为低的蜡烛先熄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实验条件下,甲同学的猜想被证明是正确的,同时还观察到茶杯内壁变黑。由此我们可以得到启示:从着火燃烧的高楼房间中逃离,正确的方法是_________。
A.用毛巾捂住鼻子 B.成站立姿势跑出
C.沿墙角迅速爬向门外 D.打开窗户跳出
思路解析:两枝蜡烛都熄灭是毫无疑问的,哪一枝蜡烛先熄灭 蜡烛在很小的空间内燃烧,放出的热量使生成的CO2分子的间隔变大,从而使CO2的密度变小,大部分CO2就集中在钟罩的上部。随看燃烧的进行,钟罩上部的CO2,越来越多,由于CO2不能支持燃烧,高处蜡烛会先熄灭,低处蜡烛也相继熄灭。
答案:(1)氧气被消耗掉了,生成了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2)蜡烛在很小的空间内燃烧,放出的热量使生成的CO2分子的间隔变大,从而使CO2的密度变小,大部分CO2就集中在钟罩的上部。随着燃烧的进行,钟罩上部的CO2,越来越多,由于CO2不能支持燃烧,高处蜡烛会先熄灭,低处蜡烛也相继熄灭 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先沉积到底部,所以低处的蜡烛先灭 (3)AC
16.为了降低汽车尾气对大气污染,以优美的城市环境迎接2008年的北京奥运,北京市有关部门拟用乙醇(C2H5OH)替代液化石油气作为公交车的燃料。
(1)以前的汽车燃料_________ (填“充分”或“不充分”)燃烧时,放出大量的有害物质有(举两例):_________、_________;
(2)乙醇燃烧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乙醇作为燃烧的好处有(两点好处):_________、_________,因此乙醇又可称为“_________能源”。
思路解析:以前汽车的燃料是汽油,汽油主要含碳、氢元素,还含有少量的硫、氮元素等。不完全燃烧时会产生有毒气体一氧化碳和二氧化氮等。
答案:(1)不充分 一氧化碳 二氧化氮
(2)C2H5OH+3O22CO2+3H2O
(3)节省石油资源 可再生性 可再生(或绿色)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