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8张PPT。 “近代科学之父”
他的工作,为牛顿的理论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斜塔上的实验
人物传记节选比萨斜塔
比萨斜塔在意大利西部古城比萨城内。建于1174年。塔体共8层,高54.5米。该塔建至第3层时,发现地基开始倾斜。当整座塔体完工后,塔顶中心线已偏离塔体垂直中心线2米左右。由于该塔“斜而不塌”,名声大噪。1590年,伽利略在塔上做自由落体试验,比萨斜塔更加有名了。 学习目标:
1、学习文章巧妙的构思;
2、学习伽利略勇于创新、善于探索的精神。
3 、了解课文涉及到的相关知识,丰富的知识背景一读课文,自学指导1、标出文中自然段序号。
2、划出读不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 一、整体感知1本课生字词qí d?o dī da zhuì cāo yì
祈 祷 嘀 嗒 坠 粗糙 一劳永逸
tu? juéjiàng xiè hè
妥 协 倔 强 不屑 嘘 赫赫英名
juàn zhì
卷 帙解释下列词语祈祷 :
滑稽 :
卷帙 :
兴高采烈 :
漫不经心 :
心不在焉 :
一劳永逸:一种宗教仪式,信仰宗教的人向神默告自己的愿望。形容(言语,动作)引人发笑。书籍。兴致高,情绪热烈 。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心思不在这里,指不专心,精神不集中。辛苦一次,把事情办好,以后就不再费事了。
二读课文,自学指导文中写了伽利略的几次实验?什么实验?
全文可分为几部分,试概括主要内容。 摆的实验和比萨斜塔的实验一、(1—7)摆动挂钟的启示(或发现摆的规律的经过)
二、(8—12) 孩提和学生时代
三、(13—19)斜塔上的实验
活动一:阅读“摆的规律”1.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摆是一个经常可以看到并被人类使用的物体,你能不能说说你所见过的摆呢?
时钟计时,计数脉搏,计算日食和推算星辰的运动,还有飞机和火箭的飞行等 看来摆已经被广泛应用到人类社会生活的许多领域,那么各种摆有什么共同的奇妙之处值得人类对它们如此青睐呢?我们一起来做这个实验。阅读(1—7)回答下列问题1 谁在什么时候最初发现了摆的规律?他发现摆的规律的整个经过是怎样的?人物:伽利略 时间:上大学的时候 地点:比萨城某教堂 伽利略的家里 事情的起因:祈祷中他似乎发现挂灯链条的摆动时有规律的。 事情的经过:两条绳索的起点虽不相同,但在相同的时间内到达相同的点上,伽利略发现了自然节奏的规律 事情的结果:两条绳索的起点虽不相同,但在相同的时间内到达相同的点上,伽利略发现了摆的规律2 请用50字以内的来概括整个事件3 请用10个字以内来概括整个事件 发现摆的规律活动三:阅读8-12段回答下列问题伽利略的童年生活和求学经历是怎样的?他的经历又对他的科学发现产生怎样的影响呢?
你发现童年的(或求学)伽利略是一个什 么样的人?你的依据呢?
用10个字以内的话来概括整个事件热爱自然 富于幻想 乐于动手 理想远大 敢于怀疑 注重检验 敢于奉献伽利略的孩童、求学时代。研读课文(13—19 )亚里士多德关于自由落体的理论是什么?是谁戳破了这一谬论?
伽利略发现的自由落体的理论是什么?
请复述“斜塔上的实验”的经过。
请用50字以内的话来概括整个事件
请用10字以内的话来概括整个事件发现自由落体运动议一议 本文介绍了伽利略的两个重大发现,你能不能说说为什么课题起名为“斜塔上的实验”,而不是“两个伟大的实验”或“教堂挂灯的启示”呢?这是伽利略前期最重要的实验,这一实验能更好的体现伽利略伟大的科学精神,敢于怀疑,勇敢挑战,善于实践,追求真理。
比萨斜塔是意大利著名的建筑,众人皆知,以此为题,更能吸引读者的眼球。
议一议本文采用了什么顺序?为什么首先描写伽利略发现摆的规律?这样构思全文有什么好处呢? 课文首先描写了伽利略发现摆的规律的经过,写得引人人胜,这就一下子抓住了读者。然后再回过头略写伽利略孩童和学生时的情况,接着再重点写伽利略发现自由落体定律的情况。这样构思全文,不仅使读者清楚地了解到伽利略的生平和前期的两个重大发现,而且读来感到波澜起伏,兴趣盎然。本节小结 教堂中司空见惯的油灯链条摆动的嘀嗒声,在伽利略的耳中能成了开启“摆的规律”的叩门声,众人深信不疑的“圣贤真理”,伽利略也要敢于为了推翻它而不顾众人的嘲笑爬上比萨斜塔。这位自幼就与众不同的人物非凡的人生经历会给我们今天的求学和未来的事业以怎样的启示呢?下节课我们再来学习。
品析“发现摆的规律”这一部分1、第一二自然段主要表达了什么内容?表现了伽利略的什么精神?
2、第二段中作者用了一个什么词来形容灵感的来临?请找出来,这是什么修辞手法?
3、第二段第三句话中的两个“似乎”能否被删去?为什么?主要写了伽利略受到教堂挂链灯链条的启发,说明他有探索和创新的精神。两个似乎表明只是他的一种感受和猜测,没有经过实践的检验和证明。品析“发现自由落体定律”这一部分1、伽利略是在什么样的舆论条件下进行实验的?在这样的舆论下。伽利略又是如何面对的?
2、人们围观伽利略在比萨斜塔做实验的场面如何?教授和学生们都是怎么想的?虽然困难重重,阻力巨大,但他敢于直面压力,不屈不挠,坚持实验,敢于挑战权威的献身科学的可贵品质。这一部分场面描写采用多种描写手法来说明当时“迷信圣贤,不讲科学”之风甚浓,伽利略的处境极其艰难,反衬伽利略坚持真理。坚信实验,不畏权威,不惧威胁的科学勇气和科学精神。议一议3、读17段,说说这段哪些语句是描写,这些描写有什么作用?
作用:①表明实验的影响很大
②表现了当时不讲科学的风气之盛,反科学的习惯势力强大。
③衬托出伽利略坚持科学实验、坚持真理的精神的可贵。3、在整个实验的过程中,观众的反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由开始的哄笑到大吃一惊的窃窃私语,“大吃一惊”与“窃窃私语”与前面“吵吵嚷嚷”,“兴高采烈” “嘘” “哄笑”形成鲜明的对比。贬斥了众人愿望的破灭,褒扬了伽利略坚持真理的崇高品质。这一部分作者采用了哪些创作手法让“斜塔上的实验”写的生动形象。让伽利略这一科学家栩栩如生,吸引读者?1、欲扬先抑,层层铺垫。
2、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3、场面描写,渲染氛围。
4、语言,动作,神态,外貌描写相结合。从伽利略身上,同学们肯定受到很深的启发。你能从他身上总结出那些知识创新的经验呢?1、不轻易相信权威。
2、对每一事物、每一规则都进行考察。
3、勤于思考。
4、不断实验。学贵有疑1、为什么当时的人们如此崇拜以至迷信亚里士多德?
亚里士多德集古代知识于一身,在他死后几百年中,没有一个人对知识有过系统考察和全面掌握。他的著作是古代的百科全书,对后来的哲学和科学的发展起了很大的影响。恩格斯称他为“最博学的人”。当时的人们全盘相信他,把他奉为神明。2、一根羽毛和一颗炮弹果真能从同一高度同时落地吗?当时有人不服,就以此来质疑他,他也无法让羽毛和炮弹同时落地。他认为是空气阻力导致羽毛落的慢,但他当时也没有找到获得真空的方法。伽利略死后,他的学生托里拆利找到了获得真空的方法----抽气。于是,有人把鸡毛,木炭,铁球同时放在一个玻璃管内,抽去里面的空气,实验证明,这些物体果然是同时落到管底的。拓展延伸 请你为伽利略写一段墓志铭。(要求:叙事概要,文字简约。)坚持自我真理,从不迷信权威”的近代科学之父——伽利略,用他的努力、智慧、实验,诠释了一个崭新的科学历程,因而他被称为“科学革命的先驱”。为维护哥白尼的“日心说”,他宁可忍受终身被监禁的痛楚,他在科学的道路上留下了光辉的足迹,科学之光将永远为他闪耀。心有多大
舞台就有多大
伽利略名言 科学的真理不应在古代圣人的蒙着灰尘的书上去找,而应该在实验中和以实验为基础的理论中去找。真正的哲学是写在那本经常在我们眼前打开着的最伟大的书里面的。这本书就是宇宙,就是自然本身,人们必须去读它。 课堂总结 科学的真理往往像被深埋的钻石矿藏,它永远属于那些锲而不舍的探索者,伟大孕于平凡,真理来自实践,希望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能像伽利略那样坚持梦想,敢于质疑,勇于实践,执著追求,成为新世纪的有用人才。检测题必做题:
1、给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
卷帙浩繁 性格倔强 不屑 心不在焉
2、伽利略是 (国名),本文记叙了他的两个重大发现 和 。
3、课文为什么以“斜塔上的实验”标题?
选做题:
续写《斜塔上的实验》,题目是《铅球落地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