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10 《精神的三间小屋 》同步练习(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10 《精神的三间小屋 》同步练习(word版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6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7-31 13:11: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0* 精神的三间小屋 (同步练习)-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一.汉字书写(共1小题)
1.书法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请欣赏下面的书法作品,并用楷体将其正确、规范地书写。
二.基础知识(共3小题)
2.读准字音。
自惭形秽    广袤    积攒   
宽宥    游弋    轻觑   
濡养     麾下     抽丝剥茧    
赘余     坍塌     窗棂   
矗立     憎恶     驰骋   
3.请找出下面语段中的四个错别字并改正。
《蒹葭》是弥漫在茫茫白露里的一幅画。天地广茅,秋苇苍苍,霜寒露重。少年沿着河岸向上游走,去寻找梦中人的踪迹。但不论如何追寻,总到不了她的身边。她永远是一个迷离的身影,一个可望而不可及的梦。那是少年的直着信念,不惧形销骨立,不怕衣带渐宽,哪怕像飞蛾扑火终为灰尽。
4.重点词语。
(1)   :原指因自己的容貌举止不如别人而感到惭愧,后来泛指自愧不如别人。
(2)广袤:   。
(3)宽宥:   。
(4)   :两物中间容不下一根头发,形容事物之间距离极小。
(5)游弋:   。
(6)   :形容身体极其消瘦。
(7)轻觑:   。
(8)鸠占鹊巢:   。
(9)   :原比喻兄弟互相帮助,后借指以此代彼或代人受过。
(10)   :指互相帮助,互相补充,更能显出各自的长处。
三.语言运用(共2小题)
5.判断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1)我们可以不美丽,但我们健康。我们可以不伟大,但我们庄严。我们可以不完满,但我们努力。我们可以不永恒,但我们真诚。
(2)面对那句“人的心灵应该比大地、海洋和天空都更为博大”的名言,人们往往会自惭形秽。
6.仿照画线的句子,发挥想象补写两句。
当一个个病患治愈出院,当武汉火神山医院交付使用,当   ,他们默默地选择了继续守护一方岁月静好。脸上勒出的道道红印,毅然剪掉的纤纤秀发,   ,都是他们践行担当和奉献的最好见证,关键时刻,他们成为我们坚强的后盾。
四.综合读写(共3小题)
7.学习《精神的三间小屋》后,某班开展了以“人应该怎样活着”为主题的班会,请你参与并帮他们解决一些问题。
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面对挫折,我们应该怎么办?“女排精神”给了我们答案。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上联对出下联,赞扬为国争光的女排英雄们。
《光明日报》8月20日电 在当地时间20日晚结束的里约奥运会女子排球决赛中,中国女排以3比1战胜塞尔维亚队,时隔12年再次捧得奥运会冠军。拼字当头,方得万千风流。中国女排靠着“一分一分地咬”“一分一分地拼”的精神和韧劲,奋勇出击,硬是咬下了一场场硬仗,赢得了最后的胜利,写下了新的传奇。
上联:铿锵玫瑰沉着应战大赛终折桂
下联:   
8.为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校开展“学家规 树新风”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你们班为本次活动办了一期黑板报,下面是同学们搜集的关于家规的三则材料,请分别概括其主要内容。(每条不超过10个字)
材料一 西周时期,周公以《无逸》告诫后辈子孙不要因贪图享乐而荒废政务;春秋时期,孔子以“不学礼,无以立”训诫儿子。这两个事例历来被人们认为是我国家规文化的源头。
材料二 古代家规虽然来自不同作者的生活经验和文化追求,但内容都以家庭伦理为主体,重视齐家善邻和修身养德,如司马光在《温公家范》中强调“以义方训其子,以礼法齐其家”,陆九韶在《陆氏家制》中主张“人之爱子,当教之以孝悌忠信”。
材料三“一时之语,可以守之百世;一家之语,可以共之天下”,我国历史上流传下来的家规,除对家族的繁衍发展起到了重要保障作用外,还是社会教育的一种独特形式,为社会提供家庭教育的范本和楷模。
9.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光明日报8月20日电 在当地时间20日晚结束的里约奥运会女子排球决赛中,中国女排以3比1战胜塞尔维亚队,时隔12年再次捧得奥运会冠军。拼字当头,方得万千风流。中国女排靠着“一分一分地咬”“一分一分地拼”的精神和韧劲,奋勇出击,硬是咬下了一场场硬仗,赢得了最后的胜利,写下了新的传奇。
(1)请给上面新闻拟写标题。(不超过11个字)
(2)请结合上面新闻,根据上联对出下联,赞扬为国争光的女排英雄们。
上联:铿锵玫瑰沉着应战大赛终折桂,
下联:   。
五.选择题(共5小题)
10.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嘶哑  天骄  濡养  相得益章
B.呢喃  阴翳  缀满  彬彬有礼
C.漫游  脏物  灰烬  李代桃僵
D.飘逸  困厄  妄想  富丽堂黄
11.下列各项的语法判断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的心灵应该比大地、海洋和天空都更为博大”,其中“心灵”“比”“更”“博大”依次是名词、介词、副词、形容词。
B.“传统文化”“鲤鱼游弋”“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四个短语结构各不相同。
C.“人的肢体活动需要空间”这句话的主干是“活动需要空间”。
D.“如果真是那样,我们的精神小屋,不必等待地震和潮汐,在微风中就悄无声息地坍塌了”是假设复句。
12.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上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___一生遭受多少困厄欺诈,请依然相信人类的光明大于暗影。___是只多一个百分点呢,___是希望永恒在前。___,在布置我们的精神空间时,给爱留下足够的容量。
A.不管 只要 也 因为 B.无论 只要 也 因此
C.不管 哪怕 也 因为 D.无论 哪怕 也 所以
13.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王的男中音和老张的手风琴的伴奏相得益彰,极富艺术感染力。
B.他们两人的关系一直亲如兄弟,难怪人们说他们两人间不容发。
C.几个少先队员不约而同地站了起来,给抱小孩的阿姨让座。
D.这件事发生得非常蹊跷,他决心要把真实情况弄个水落石出。
14.下列选项中不是因果复句的一项是(  )
A.因为非对称图形只有C一个,所以会被认为与其他图形不同。
B.这道理听起来不错,可是你应该考虑自己的具体情况。
C.我总认为这个青年之所以不再迟疑而下决心结婚,是因为有一天晚上我们给他看了于勒叔叔的信。
D.同样,一个思维不集中的人,可以研习数学,因为数学稍不仔细就会出错。
六.现代文阅读(共4小题)
15.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下列问题。
童年的油灯
①不知怎的,这几日思想老往岁月深处走,跌跌撞撞的目光直钻进了童年的巷子里。记忆的深巷中,一盏如豆的灯火锁住了我的心,这是童年的油灯。
②山村的夜静止了一般。错落简易的屋舍里,跳动最欢的,就是那一盏盏如黄豆般大小亮光的小油灯。小油灯抖动着小火苗,让各家各户看似静止的生活又鲜活起来。
③我家住在村子的东头,每当天色暗下来,母亲划一根火柴,再挑拨一下灯芯,小油灯发出昏黄的光,窄小的屋子便依稀可见了。油灯下,母亲的忙活总会把枯燥的时光变得快乐而有趣。母亲总这样对我说:“快去写作业,等完成了作业,娘给你折一个好玩的纸飞机。”母亲还会说:“上次作业得了98分,要再加把劲,得个满分,娘就去菜地摘个甜瓜给你吃。”母亲的话让我饶有兴致地拿来书色,把小油灯移到小方桌上,趴在那里写作业。姐姐大我几岁,要懂事一些,她也凑过来与我一块写作业,还会瞅一眼母亲,煞有介事地说:“今天弟弟字写得特工整,比我写得好看多了。”我和姐姐低头做功课,都不敢大声喘气,怕一不留神把小油灯给吹灭了,屋子就会黑作一团。可很多次,小油灯如豆的小火苗,还是被我不小心吹灭了。我和姐姐抢着去找火柴,像蒙上眼睛在抓瞎。那次我不小心把一头瓷牛碰到了地上,摔断了一条腿,母亲也没有生气。现在想来,还挺开心。
④小油灯跳动的火苗下,写完作业的日子最快乐。母亲给我折了一个纸飞机,纸飞机像长了翅膀的鸟,满屋子来回飞。我从屋子东头跑到西头,又从南墙根跑到北墙根,一颗小童心像是在飞翔,快乐极了。等满屋子跑累了,我就闹着和姐姐玩翻绳子,姐姐答应得特爽快。姐姐随手拿来一段长短适中的细绳圈,左右几根手指挂住绳子,一阵娴熟灵活的翻动之后,绳圈竟变成蝴蝶状,真像一个展翅欲飞的小蝴蝶。我高兴得一抬脚就蹦起来。姐姐见我兴致正浓,又用灵巧的手指将绳圈翻出一个好看的五角星……现在回想起来,童年的时光虽简朴,但油灯下的日子却充满无穷的趣味和欢乐。
⑤母亲在昏黄的灯光下纳鞋底、缝衣服,母亲还在油灯下给我们做麦芽糖吃。麦芽糖做起来尽管繁琐,但母亲仍是不厌其烦,像做一件快乐的事。母亲先将小麦浸泡,待发芽三四厘米长,母亲就把油灯移到跟前,借助微弱的灯光,把麦芽切碎,然后将糯米洗净倒进锅里焖熟,与切碎的麦芽搅拌均匀。等到发酵冒出汁液,再将汁液滤出,用大火煎熬成糊状,冷却后即成琥珀状糖块,麦芽糖便做好了。乍一说好像简单,真正操作起来要繁琐得多,母亲常常在昏黄的油灯下忙到深夜。母亲操作每个步骤时我都形影不离,耐心地等待母亲给我做麦芽糖。看着做好的麦芽糖,我忍不住直流口水,母亲就切出一块将其加热,再用木棒搅出,如拉面般将熔化的糖块拉至银白色,鲜亮亮的。我迫不及待地接过来,一点点含进嘴里,心里就像喝了蜜。母亲做的麦芽糖越嚼越甘甜,好解馋。我感到,油灯下的童年甜蜜而快乐,充满了色彩和趣味。
⑥时代往前迈了一大步,电灯、空调、电脑闯进了我们的新生活。崭新的日子里,我常转身回到岁月中,去打捞那些难忘的生活片段和记忆。在那简朴而幸福的时光里,童年的小油灯,曾给了夜幕中的我永远也忘不掉的温暖和欢乐。
(有删改)
(1)“童年的油灯”给了“我”哪些美好的记忆?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2)下面句中加点字用得形象而新颖,请联系上下文加以品析。
记忆的深巷中,一盏如豆的灯火锁住了我的心,这是童年的油灯。
(3)本文的细节描写赋予了简朴的童年岁月以温暖的色调,试从文中找出一处并作分析。
(4)请结合文章内容和生活实际,说说你对“幸福”的理解。
16.课外拓展阅读
宝石项圈
①在美国的一次家庭宴会上,我看到一位老人戴着一个非常美丽别致的项圈,那上面有11块宝石,颜色形状各不相同,但看得出,每块都很名贵,在灯光下发出彩色的光芒。你在看到她的那一刹那,必会注意到她的项圈。因为她的表情和所有体态,都像指针一样指向了她的项圈。如果你注意不到她的项圈,你简直就是一个瞎子;如果你注意到了她的项圈,而不过问这件事,那你简直就是对她的大不敬了。
②在这种压力之下,每个人在寒暄之后,都要夸奖她的项圈。她就如愿以偿了,情绪高昂地说着什么。轮到我与她见面,我的谈话也从项圈开始:“这是我看到过的最美丽最别致的项圈之一。”
③这可并不全都是客套。那项圈的确是独一无二的。晶莹璀璨。
④“谢谢!它的确是独一无二的。是我把毕生积攒的名贵宝石都拿了出来,我自己设计了这个样式交给工匠制作,无论从价值还是款式来说,它都极为名贵别致。而且,对我来说,它的价值更是难以估量的,因为这个项圈有很大的象征意义。”老奶奶说。她说话的时候,鹤发鸡皮的脑袋摇个不停,脖子上的项圈就宝石相撞,精光四射,仿佛一串电焊的火花。
⑤话说到这个份儿上,脖子晃成了这个样子,出于礼貌,你就是再没兴趣,也得问老人家这个项圈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⑥甲。就像一个好猎人下了套子,看到你的爪子果不其然被她绊住了,老奶奶的兴奋溢于言表。她说:“我这11块宝石,代表我的11个孙子和孙女。蓝色和绿色的宝石,代表的是男孩;粉红色和橙黄色的宝石,代表的是女孩。现在,你已知道了这个秘密,你仔细地数一数,我有几个孙女几个孙子?”
⑦我很仔细地数过了,但老奶奶究竟有几个孙女几个孙子,又忘记了。记住的只是她那张充满期待的脸和筋络缠绕的脖子。乙。项圈是美丽的,但如此近距离的观看,这苍老的面庞,在晶莹剔透的室石的映照下,又一种残酷的枯萎。
⑧也许是太想让老奶奶高兴了,这时,我千不!该万不该,问了一句话:“您的这11位孙女孙子常常来看您吧?”
⑨老奶奶的脸色黯淡下来,喃喃地说:“是啊,他们来过,可是,已经很久不来了……”
⑩整个晚上,我都为自己的贸然发问后悔不已。
不,直到今天,我都为自己的贸然发问后悔不已。我为什么要自作聪明地用手指捅一位老人期待和自豪的泡沫
有时,我看到大街上的女孩戴着灿烂的宝石项圈,会不由自主地想,天底下,无论东方还是西方,无论中国还是美国,有没有这样一个女孩,在盛大的宴会上,骄傲地指着自己项圈上的宝石对来宾说:这块蓝色的宝石,是纪念我的祖父,这块红色的宝石,是纪念我的祖母。他们永远在我心中。
   。
(节选自毕淑敏《11块宝石婴孩的项圈》,有删改)
(1)人们在看到老人的一刹那为什么一定会注意到她的项圈?
(2)从第⑥段、⑦段画线的甲、乙两处句子中任选一处,具体分析其在表达上的妙处。
(3)第 段中,“期待和自豪的泡沫”应怎样理解?
(4)文末横线处隐去了本文的结尾。如果让你从下面A.B两项中选择;你会选哪一个作结尾?请把所选序号填在下面的括号里,并说说选择的理由。
A.有吗?有吧。
B.有吗?有!
选择:   理由:   。
(5)第⑨段中写老奶奶因为“我”的贸然问话而脸色黯淡下来,如果你在现场,你会对老奶奶说些什么?(30字左右)
17.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方寸田园
琦君
一位文友自美归来,与朋友们畅叙离情以后,就悄悄地回到乡间自己经营的三间小屋中,读书译作,静静地度过农历新年。她可说真懂得众人皆忙我独闲的诀窍。难怪另一位文友欣羡地说:“真希望什么时候也有个田园可归。但又觉得自己仍不够那份淡泊,俗愿尚多,大概没有那种福分。”
玲珑的三间小屋隐藏在碧树果林之中,满眼的绿水青山,满耳的松风鸟语,整天里不必看时钟,散步累了就坐在瓜棚下看书,手倦抛书,就可以睡一大半天。太阳、月亮、星星,轮流与你默默相对,这份隔绝尘寰的幽静,确实令人神往。但若没有朋友共处,会不会感到寂寞呢?且看小屋的主人,住不多久,就匆匆赶回十丈软红的台北市,一到就打电话找朋友再次“畅叙离情”。可见田园的幽静,还是敌不过友情的温馨。古代的隐士,在空谷中闻足音则喜。因为“鸟语”终不及“人语”可以互通情愫。陶渊明先生尽管嚷着“息交绝游”,但他在“乐琴书”之外,仍然要“悦亲戚之情话”。他的理想国桃花源中人,一个个都要设酒杀鸡,款待洞外闯入的陌生人,也关心着洞外的人间岁月。我想那时代如果已有电话,陶先生一定会在北窗高卧,酒醒之时,拨个电话和山寺老僧聊上半天,或是给念一首新作好的长诗,彼此讨论一番。因为“得句锦囊藏不住,四川风雨送人看”的人,怎么离得开朋友呢?
我认为山水使人理智清明,友情使人心灵温厚。名山胜迹,总愿与好友同游;美景良辰,亦望与好友同享。张心斋把朋友分成五类,他说:“上元须酌豪友,端午须酌丽友,七夕须酌韵友,中秋须酌淡友,重九须酌逸友。”他固然妙语如珠,亦见得前人有此清闲。而我们如能于百忙之中,挤出一点时间,约二三知友小酌,琅琅笑语,畅话平生,其乐并不亚于倘佯于青山绿水之间。辛弃疾不是说吗:“我见君来,顿觉吾庐溪山美哉。”溪山就是好友,好友胜似溪山。想起王安石与苏东坡在政见上是死对头,可是王安石罢官退隐金陵之后,东坡去探望他,安石留他同住山间。东坡答诗云:“劝我更谋三亩宅,从君已觉十年迟。”依旧是无限文章知己之感。可见友情是何等可贵。
人到了中年以后,心情由绚烂趋于平淡,本来都会倾向山水田园,可是生为一个忙碌的现代人,既无时间寻幽探胜,更不可能遁迹深山,倒不如安之若命地在现实生活中追寻一些那位文友所谓的“俗愿”,亦未始不可以充实一下心灵。否则居魏阙而思江湖,心情反而不能平静。杜甫虽然讴歌“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他自己并不甘心做一个“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的佳人。因为他既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驯”的大愿,也有“但愿我与汝,终老不相离”的小愿。人若没有了愿,就没有了热诚,也失去了生活的情趣,恐怕连山水田园之乐,都不能体会了。
说起我们这些人的俗愿,也是非常容易满足的。比如说,逛逛书店,买到自己心爱的书;观摩书画展,领略一下名家笔下的意境;听听音乐会、演讲会,扩展一下胸怀;抽空出去买一点鲜花或小摆饰给小屋添点生机绿意;甚至研究一下化妆术使自己容光焕发一番;以至学习一下烹调术使全家大快朵颐,这些都不能说是奢侈的俗愿,倒可以说是极淡泊的雅愿,使自己活得健康,活得快乐。同时将快乐、健康与友人共享,如此则虽然身处现代都市之中,也不会感到都市的俗尘,令人生厌了。
最近在一位朋友家中小聚,他小小的客室壁间,挂着不同风格的书画;风雅的主人如数家珍似地为我们解说画法、笔意,他的书房里更有许多心爱的汉砚、青田石、陶器等等。闲来把玩,意兴无穷。最有趣的是书桌边一树枯藤,悬着一个葫芦。书架上一座老树丫杈,嵌着一块圆卵石。他将山中的盎然古意,移置几案之间,真是位懂得如何美化生活的雅人。
如此看来,我们暂时无田园可归时,无妨在方寸灵台之间,自辟一片田园。不但自己能倘佯期间,亦可以此境与朋友共享。那么,纵使“结庐在人境”,也可以“心远地自偏”了。
(1)细心体会文章一二段,说说“自美归来”的文友为何“悄悄地回到乡间自己经营的三间小屋中”?又为何“住不多久”就匆匆赶回都市?
(2)文中多次提及的“俗愿”,实为作者追求的平凡而淡泊的生活,试用简洁语句归纳其具体所指。
(3)文中画线句对朋友书桌上的摆设进行了具体描述,这在行文结构中有何作用?
(4)这篇题为“方寸田园”的性灵散文写了多种田园,作者最推崇哪一种?从中可见她怎样的情感追求?
(5)琦君的散文语言质朴自然,清新雅洁,灵活生动。试赏析下面的语句,体会其特色。
①整天里不必看时钟,散步累了就坐在瓜棚下看书,手倦抛书,就可以睡一大半天。
②山水使人理智清明,友情使人心灵温厚。名山胜迹,总愿与好友同游;美景良辰,亦望与好友同享。
(6)有首儿歌唱道“我的心中有亩田,种桃种李种春风……”,请结合原文,说说你将如何开辟并经营好自己的“田亩”。
1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人情趣是园林的灵魂
韧雾
①沧浪亭始建于五代,现主体为宋代建筑,是现在苏州园林里历史最悠久的一座。
②北宋庆历五年(1045年)诗人苏舜钦蒙冤遭贬,迁居苏州,用四万钱买下几近荒废的院子,建了此亭,名字取自《楚辞》名句“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以示隐逸之情。有人说,从沧浪亭开始,苏州园林的定位就是归隐,无论是被贬下野或是急流勇退,文人们在济世安民的宏愿外,始终有颗念念难忘的出世心,比如拙政园,取自古语“此亦拙者之为政也”,暗含微讽与自嘲;再如网师园,网师即渔夫、渔翁,正是渔隐的象征,以及“退而思之”的退思园,无不含蓄表露了这种寓意。
③中国园林的一大特征就是与文学密切关联。比如最直观的楹联匾额,镌刻题铭,“须兼具华彩之辞章,隽秀之书法”,少了他们,建筑难称完美。
④再到各厅堂楼阁雅不胜收的名字,比如拙政园西部的“与谁同坐轩”,出自苏轼的一句词:“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一般的轩空间都比亭子大,而“与谁同坐轩”小到只宜坐一人,开一扇形的窗临着湖面,框景绝佳;再联想到这句词写于苏轼政治最失意之时,只觉有种说不出的宁静的孤独,寂寞中又有淡淡的孤高,不由得想在此处独坐片刻,恰如有人所说,赏苏州园林犹如读诗文,太多典故与内涵待人探寻,最妙的就是诗景相对、情景交融的会心时刻。
⑤文人的唱酬交往为园林赋予了勃勃生机。现在普遍认为文徵明参与设计了王献臣的拙政园,当然历经岁月磨蚀、易主改建,早已看不到当初的面目,但文徵明画的《拙政园三十一景》还是保留下当年园子的简练野趣;他亲手种下的紫藤,历经400余年仍绿荫满庭,春日满架明艳紫英,成为苏州城的一处重要文脉。
⑥苏州园林最繁盛的日子,是在清代“同光中兴”时期,城里大造园林,各园主人彼此投缘,怡园顾文彬、听枫园吴云、网师园李鸿裔,耦园沈秉成、养闲草堂潘曾玮等组成“真率会”,定期轮流在各家园林里雅集,品评书画,吟诗作赋。
⑦画家陈丹青说,苏州园林那样成熟的美学,是一整套上千年积累传递的文化教养,文化样式、文化符号,虽然在过去的一百多年里,中国的城市与建筑发生着决然而彻底的巨大改变,中国人心理景观中那条源远流长的大线索已然开始模糊、混乱……而反观苏州园林之于现代人,不仅是“小而美”的偷得浮生半日闲,更是都市丛林中一片葱郁的文化绿洲。我们步履匆匆,不懂停留,却也总能在身处园林的某一刻、一秒激活深埋于心的文化记忆,那里有风月鸟鸣,有花影泉声,有红尘中清逸无匹的诗情画意。
(节选自《国家人文历史》2020年第5期:有删改)
(1)文章为何从“沧浪亭”写起?
(2)围绕“文人情趣是园林的灵魂”,第③~⑥段是从哪些方面展开论述的?
(3)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拙政园”、“网师园”、“退思园”的命名都含蓄表露了主人的出世之心。
B.赏苏州园林犹如读诗文,最妙的就是和诗人对话,和园林对话。
C.文章在论述“文人情趣是园林的灵魂”时,主要运用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
D.苏州园林之于现代人,不是偷得浮生半日闲,而是一片葱郁的文化绿洲。
10* 精神的三间小屋 (同步练习)-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汉字书写(共1小题)
1.【解答】境由心生
二.基础知识(共3小题)
2.【解答】答案:
huì mào zǎn yòu yì qù rú huī bō zhuì tān líng chù zēng chěng
3.【解答】答案:
茅﹣袤 及﹣即 直﹣执 尽﹣烬
4.【解答】答案:
(1)自惭形秽
(2)形容广阔得望不到边际,辽阔无边
(3)原谅、饶恕的意思
(4)间不容发
(5)泛指在水中游动
(6)比喻强占别人的住屋
(7)轻视,小看
(8)比喻强占别人的住所
(9)李代桃僵
(10)相得益彰
三.语言运用(共2小题)
5.【解答】(1)排比
(2)引用
6.【解答】阅读题干可知需要结合全国人民的抗疫的情况来作答。第一个空需要写出社会各界对武汉的奉献,采用名词+动词的形式。第二个空要写出医护人员驰援武汉的事例,采用的名词短语。
答案:示例:防疫、民生物资顺利运抵武汉;请愿书上的铮铮誓言。
四.综合读写(共3小题)
7.【解答】根据“中国女排”“一分一分地咬”“一分一分地拼”“硬是咬下了一场场硬仗,赢得了最后的胜利”及上联的内容,用“巾帼英雄”对“铿锵玫瑰”,用“冷静面对”对“沉着应战”,用“竟夺冠”对“终折桂”。
答案:
示例:巾帼英雄冷静面对决战竟夺冠
8.【解答】答案:
示例:
材料一:我国家规历史悠久。(或:我国家规起源早。)
材料二:古代家规内容相近。(或:古代家规重视伦理道德。)
材料三:古代家规影响深远。(或:古代家规有积极影响。)
9.【解答】(1)本题考查新闻标题的拟写能力。新闻的标题一般从导语中概括,在概括时一定要抓住重点词语,如:“女排”“奥运会冠军”等。
(2)本题考查对对联的能力。对对联要注意:①上下句字数相等。②上下句意思相近或相反,有时上下句意思上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③上下句对应位置的字眼词性相对、结构相同、不重复用字。按照新闻内容来对写即可。
答案:
(1)示例①:女排再次捧得奥运会冠军;示例②:女排里约奥运写下新传奇(共2分。若不能体现“再次”扣1分,超字数不得分)
(2)示例:巾帼英雄奋勇出击奥运写传奇 (共2分。字数相同,内容有联系,形成对偶可得分。)
五.选择题(共5小题)
10.【解答】A.有误,“相得益章”中的“章”应为“彰”;
B.正确;
C.有误,“脏物”中的“脏”应为“赃”;
D.有误,“富丽堂黄”中的“黄”应为“皇”。
故选:B。
11.【解答】ACD.正确;
B.有误,“喜怒哀乐”“悲欢离合”的结构相同,都是并列结构;
故选:B。
12.【解答】“一生遭受多少困厄欺诈”和“请依然相信人类的光明大于暗影”是条件关系,用“无论……”连接。“是只多一个百分点呢”“希望永恒在前”是假设关系,用“哪怕……也……”连接。“在布置我们的精神空间时,给爱留下足够的容量”是因果关系的结果,用“所以……”连接。
故选:D。
13.【解答】A.使用正确,相得益彰:相行:互相配合、映衬;益:更加;彰:显著。指两个人或两件事物互相配合,双方的能力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
B.使用有误,间不容发:形容事物之间的距离极小,此处不能用来形容关系亲密。
C.使用正确,不约而同:约:相约。 事先没有约定而相互一致。
D.使用正确,水落石出:水落下去,水底的石头就露出来。比喻事情的真相完全显露出来。
故选:B。
14.【解答】ACD.正确。
B.有误,是转折复句。
故选:B。
六.现代文阅读(共4小题)
15.【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及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首先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并从前向后精读各部分文章,根据故事情节概括出切题的答案。根据第③段的内容可概括事件为:在煤油灯下写作业。根据第④段的内容可概括事件为:在煤油灯下玩耍。根据第⑤段的内容可概括事件为:母亲在煤油灯下做麦芽糖。
(2)本题考查品析关键词语的能力。“锁”本意是指置于可启闭的器物上,以钥匙或暗码开启,引申义是用锁锁锁锁住、封闭。这里“锁”字就是用的引申义,形象地写出了油灯对“我”的强大吸引力,说明油灯对“我”的影响之深。
(3)本题目考查了细节描写在文章中的运用。细节描写的作用:刻画人物性格,揭示人物内心世界,表现人物细微复杂感情,暗示人物身份等。认真阅读文段,找出文中运用细节描写的句子,分析其作用即可。例如第④段中“我从屋子东头跑到西头,又从南墙根跑到北墙根,一颗小童心像是在飞翔,快乐极了”一句,用“跑”“飞翔”等动词,形象地写出了“我”在煤油灯下玩耍的快乐情景。
(4)本题考查学生思维的拓展能力。解答此类题需要学生在深入把握文章主旨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阅读体验、阅读感受。结合文章内容,围绕“只要去努力生活,去拼搏,尽可能装扮生活、美化生活、发掘生活的诗意,幸福就会来临”来回答即可。
答案:
(1)在煤油灯下写作业;在煤油灯下玩耍;母亲在煤油灯下做麦芽糖
(2)“锁”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油灯对“我”的强大吸引力,表现了“我”的全部心思都在油灯上,从而说明油灯对“我”的影响之深。
(3)“我从屋子东头跑到西头,又从南墙根跑到北墙根,一颗小童心像是在飞翔,快乐极了。”这句话形象写出了“我”在煤油灯下玩耍的快乐情景,“跑”“飞翔”“快乐”等让人感受到彼时彼地“我”内心的喜悦、生活的幸福,给人以无限的温暖。
(4)幸福是一种感觉,经济上可能不太富裕,但只要去努力生活,去拼搏,尽可能装扮生活、美化生活、发掘生活的诗意,幸福就会来临。文中的“我”小时候日子并不富有,但却过得有滋有味,蕴藏着满满的幸福。
16.【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根据第一自然段的描写,“我看到一位老人戴着一个非常美丽别致的项圈”,“你在看到她的那一刹那,必会注意到她的项圈。因为她的表情和所有体态,都像指针一样指向了她的项圈”,概括归纳即可。
(2)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的能力。句子赏析一般从动词和修辞手法角度赏析。解析:指出修辞手法,分析修辞的用法,然后分析表达效果,最后看表达感情。甲句把老人向众人炫耀子孙众多的心里比成爪子被猎人的套子套住,这是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的表达了老人急于炫耀的心里。乙句把项圈的美丽和老人的苍老形成鲜明的对比,通过通过宝石的晶莹剔透来衬托老人的苍老。
(3)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词句的理解。“期待”是指老人通过项圈表达了自己期待和自己的子孙在一起,期待着和别人谈论自己的子孙;而“我”的一句话“您的这11位孙女孙子常常来看您吧”,如同泡沫一般击碎了老人的期待,老人虽然子孙众多但是她是孤独、失望的,她的子孙没有把老人放在心上,并不经常看望老人。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及句式的的理解分析能力。根据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从选项中进行选择,再说明理由。AB句都运用了设问的方式,不同点是A句回答不确定,希望如此但是不敢确定;B句表达确定的意思,相信一定会如此,是一种乐观的心里。
(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的理解能力。能揣摩老奶奶的心理、言之成理,所说的话要适合当时的场景,并给老奶奶以宽慰,语言得体、通顺即可。
答案:
(1)①项圈非常美丽别致。(或:项圈上的宝石每块都很名贵,在灯光下发出彩色的光芒)②老人的表情和所有体态,都像指针一样指向了她的项圈。
(2)甲: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老人渴望向人炫耀自己子孙众多的心理。(或: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老人达到预期目的时的高兴心情)乙:用对比的手法,通过宝石的晶莹剔透来衬托老人的苍老。
(3)①老人期待和自己的亲人在一起,期待和别人谈论自己的子孙。②为自己有这么多的子孙而自豪。③这些子孙并没有把老人放在心上。④老人非常孤独、失望。⑤她对子孙的期待如同泡沫一般容易破碎。
(4)A:表达了不确定的意思,包含复杂的情感,如肯定、怀疑、失望、期待等,委婉含蓄,引人深思B:表达了肯定的意思、乐观的心理。
(5)老奶奶,您别难过,您那么爱您的孙子孙女,他们也一定很爱您,可能是由于工作太忙了,他们没空儿来看您,不过,当他们有空儿时,他们一定会来看您的。
17.【解答】(1)本题考查对文章相关段落内容的掌握。解答时,首先应当仔细阅读相关段落,然后结合文章中心思想进行分析。
由文章第一段可知自美归来的文友在和朋友们畅叙离情之后悄悄返回自己在乡间的小屋之中。文章第二段交代了文友在乡间小屋住了没多久就倍感寂寞,因而匆匆赶回城市,联系朋友再次的畅叙离情。作者对此的评论是“可见田园的幽静,还是敌不过友情的温馨”。由此可知,文友“悄悄地回到乡间自己经营的三间小屋中”的目的是享受归隐田园的乐趣。而住不多久就匆匆赶回都市的原因则是为了求得友情的温馨。
综合上述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能力。解答时,应当首先找到相关词汇在文中的位置,然后结合文章上下文内容进行分析
“俗愿”一词出现在文章第五段。“说起我们这些人的俗愿,也是非常容易满足的”,紧接着作者举了相应的例子,“比如说,逛逛书店,买到自己心爱的书;观摩书画展,领略一下名家笔下意境;听听音乐会、演讲会,扩展一下胸怀;抽空出去买一点鲜花或小摆饰给小屋添点生机绿意;甚至研究一下化妆术使自己容光焕发一番;以至学习一下烹调术使全家大快朵颐”,由此可知此处的俗愿具体指“逛书店”“观书画展”“听音乐会”“买鲜花”“研究化妆”以及“学烹饪术”。
综合上述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3)本题考查相关句子在行文结构方面的作用。解答时,应当联系句子的上下文内容进行分析。在文章倒数第二段中“我”对朋友书桌上的摆设进行了具体的描述,认为朋友将山中的盎然古意,移置几案之间,是一位真正懂得如何美化生活的雅人。从而引出下文,并得出在方寸灵台间开辟田园的结论,以此实现“结庐在人境,心远地自偏”的境界。在表明观点的同时与前文相呼应,使文章的行文结构更加完整,加深读者印象。
综合上述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4)本题考查对文章细节的掌握情况和对作者所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的理解能力。解答时,应当仔细阅读全文,找出作者对田园的描述,然后结合作者的情感态度找出作者最为推崇的田园并说明其所表达的作者的情感追求。
作者在文中描绘了多种田园,如自美归来的文友隐藏在碧树果林的三间小屋、陶渊明先生的理想国桃花源、以及“我”另一位朋友在几案之间所呈现出的田园。纵观全文,作者通过自美归来的文友因不堪寂寞而返回台北,寻觅老友叙旧,古代山居隐士闻足音则喜以及桃花源中村民对于洞外人间岁月的关心等事例来说明山水纵然使人理智清明,然而友情更是使人心灵温厚,山川胜迹,只有与好友同游才更显美丽,美景良辰,亦望与好友同享才倍觉珍惜。文章倒数第二段更是以作者一位朋友几案之间所呈现出的田园景致而流露出自己的情感倾向,只有心灵的田园才能够得到精神的宁静,取得“结庐在人境,心远地自偏”的效果。表达了作者平静淡泊和对精神自由以及友情的珍重。
综合上述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5)本题考查对散文写作特色的分析能力。解答时,结合修辞手法、表达手法等语文基础知识,分析句子说明语言特点即可。
第①句通过口语化的语言描述了一幅田园生活的图景,悠然自得,徜佯于瓜藤花丛之间,手持书本,累了便抛书入眠,一觉醒来,大半天已然过去。语言通俗易懂,自然流畅,画面感强,使人仿佛置身其中,一股清新气息扑面而来。第②句使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读起来琅琅上口,以凝练匀称的语句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语言典雅而有韵味。有利于增强文章的可读性和说服力。
综合上述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6)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拓展与运用能力。解答时,应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了解作者借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情感,然后结合题干要求,紧扣主题,谈自己的感想。
由文章的最后一段,“无妨在方寸灵台之间,自辟一片田园。不但自己能徜徉期间,亦可以此境与朋友共享”,可以知道本文主要谈的是心灵修养、修心,而“田园”在本文是指人的心灵或精神境地。因此在写感想时,需要围绕精神或者心灵田园,写出自己的感悟,围绕“如何经营好自己的心灵田园”“洗涤纯净心灵”等作答,语句通顺即可。
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
(1)为享受归隐田园的乐趣;为求得友情的温馨。
(2)逛书店、观书画展、听音乐会、买鲜花、研究化妆、学烹饪术。
(3)面对朋友“将山中的盎然古意,移置几案之间”顿生感悟,自然而然将“方寸田园”的立意在下文中凸显出来,呈现于读者之前。(大意相同即可)
(4)心灵田园(精神的田园);平静、淡泊,追求心灵的充实、愉快,看重友情。(大意相同即可)
(5)①语言自然流畅,通俗朴实,清新气息扑面而来。
②句式整齐(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语言典雅有韵味,读来琅琅上口。
(6)开放性题目,围绕精神或心灵田园,阐述自己的愿望和做法,语言通顺即可。
18.【解答】(1)本题考查文章的写作意图。文章的中心论点是“文人情趣是园林的灵魂”,因此需要由园林谈起。而沧浪亭“是现在苏州园林里历史最悠久的一座”;“名字取自《楚辞》名句‘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命名和文学有关;“从沧浪亭开始,苏州园林的定位就是归隐”;因此沧浪亭可以作为苏州园林的代表,它的名气决定了许多读者会对文章产生兴趣;由它写起,既有代表性,又有力地论证了作者的观点。
(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分析与概括。围绕“文人情趣是园林的灵魂”,第③段论述的是“中国园林的一大特征就是与文学密切关联”;第④段论述“赏苏州园林犹如读诗文”;第⑤段论述“文人的唱酬交往为园林赋予了勃勃生机”;第⑥段通过写“苏州园林最繁盛的日子,……各园主人彼此投缘……定期轮流在各家园林雅集,品评书画,吟诗作赋”,可以概括出本段的论述中心是“园林主人的文学交流造就园林的繁盛”。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ABC.正确;
D.有误,“不是偷得浮生半日闲,而是一片葱郁的文化绿洲”表述有误,从第⑦段“反观苏州园林之于现代人,不仅是‘小而美’的偷得浮生半日闲,更是都市丛林中一片葱郁的文化绿洲”可知。
故选:D。
答案:
(1)沧浪亭是苏州园林的代表,可以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由它入文,可以自然引出文章的中心论点;作为重要的例证使用,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2)中国园林的一大特征就是与文学密切关联;赏苏州园林犹如读诗文;文人的唱酬交往为园林赋予了勃勃生机;园林主人的文学交流造就园林的繁盛。
(3)D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