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9《论教养》同步练习(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9《论教养》同步练习(word版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9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7-31 13:15: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9* 论教养(同步练习)-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一.汉字书写(共2小题)
1.晋代王羲之乘酒兴作《兰亭集序》,笔法遒劲稳健,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唐代张旭豪饮之后,挥毫落纸,笔走龙蛇,人称“草圣”。下列书法作品中属于王羲之的行书的是   ,属于张旭的草书的是   。
2.书法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请欣赏如图的书法作品,并用楷体将其正确、规范地书写。
二.基础知识(共3小题)
3.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恪守     汲取     自持    
自吹自擂     箴言     矫揉造作    
随机应变     mào然     疲惫不kān    
hán养     雷tíng     gān gà    
shù我直言     允nuò     xùxù叨叨    
4.根据下面句子的意思写出词语。
(1)   :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文人,参加有关文化活动。(多含贬义)
(2)   :一切随着自己的心意,想怎么样就怎么样。
(3)   :随着情况的变化灵活机动地应付。
5.选词填空。
(1)他看起来温文尔雅,行为举止    ,很是讨人喜欢!
A.彬彬有礼
B.毕恭毕敬
(2)她掩饰得越是巧妙,别人就越是感到她的    。
A.装模作样
B.矫揉造作
(3)墙上挂满了名人字画,其实他什么也不懂,不过是    罢了。
A.温文尔雅
B.附庸风雅
三.语言运用(共5小题)
6.指出下列复句的类型。
(1)有教养的人对别人一律谦让和礼让,无论接触的人年长还是年幼,是社会贤达还是平民百姓。
(2)如果你懂得了这一点,再加上几分随机应变的智慧,那么风度就会自动来到你的身边。
(3)切记不要只顾自己说笑逗别人开心,也要让其他人有机会说点什么。
7.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
读书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记住书中的内容吗?答案是否定的。①   。记忆型阅读是我们缺乏想象力的根源之一,因为它容易导致盲从书本知识,从而失去质疑精神。批判型阅读是一种创造性阅读,它不追求简单的、机械的知识记忆,而主张激发想象力和灵感,带着自己的思考,让自己变得更有思想。能通过阅读提出有价值的质疑,②   ,通过分析根源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这在泛阅读日益普遍的时候更显得难能可贵。
8.仿照画线句子,续写一个句子,与画线的两句构成语意连贯的排比句。
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索取。 如果你是一棵大树,就撒下一片阴凉;如果你是一泓清泉,就滋润一片土地;   ,   。
9.学完本文,你班开展了“说教养”主题演讲活动,请你参与其中并完成以下任务。
[总结结论]你班同学关于家风对个人教养的影响的调查统计表如下:
家风对个人教养有无影响 你认为教养的形成取决于什么
选项 比例 选项 比例
有 90.91% 学校 33.33%
没有 0.61% 父母和自己周围来往的人 61.21%
关系不大 8.48% 社会大环境 5.46%
阅读图表后你得出了什么结论?
10.学校开展“中国好家规”评选活动,下面两条家规深受师生好评,你更喜欢哪一条?请说明理由。
(1)“一生之成败,皆关乎朋友之贤否,不可不慎。”﹣﹣《曾国藩家书》
(2)“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朱子家训》
四.综合读写(共3小题)
11.下面的几句话是关于“修养”的论述,请重新排列顺序,使其成为一段语句通顺的话。
①把“修身”列在首位说明良好的个人修养是成就事业的前提。
②还有些人竟然脏话连篇,不注意语言文明。
③修养是个人魅力的基础,其他一切吸引人的长处均来源于此。
④但是在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里,缺乏修养的人还有很多,有些人乱扔垃圾,甚至随地吐痰。
⑤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⑥一个人如果要获得别人的赞赏、别人的尊重,甚至吸引别人的注意,提高自身的修养是非常重要的。
12.中国是礼仪之邦,礼仪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为弘扬中国的礼仪文化,学校准备举行以“礼仪文化”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面的任务。
请根据下面的情境,补全对话,注意使用礼貌用语。
你被评为学校“礼仪之星”,学校委托你邀请市礼仪专家梁教授来学校开展讲座。见面时,你会说:“梁教授,①   !”呈邀请函时,你会说:“梁教授,②   !”
13.综合探究
阅读下面的材料,写出一个从材料的主要角度探究出的道理。
一颗钉子惹的祸
国王查理三世和公爵亨利准备拼死一战,这场战斗将决定谁统治英国。
战斗进行的当天早上,国王派一个马夫去给自己最喜欢的战马打铁掌,他要骑着这匹马打头阵。打铁掌的铁匠钉到最后,发现少了一颗钉子。正准备去找,马夫不耐烦的说:“算啦,等不及了,就少用一颗吧。”铁匠在马夫的催促下,只好让一只马掌少钉了一颗钉子。两军交锋了,国王冲在最前面。战争进行到最关键处,国王战马的那少钉了一颗钉子的马掌突然掉了,战马受惊,国王被掀在地上,士兵见国王落马,军心大乱,国王最终输掉了这场战争。事后,国王痛心的说:“一匹马,我的国家倾覆就因为一匹马!”
也许国王永远不知道,导致他失败的并不是一匹马,而仅仅是一颗钉子!
五.选择题(共6小题)
14.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愧怍(zuò) 执拗(ǎo) 濒临(bīn) 矫揉造作(jiāo)
B.吞噬(shì) 诡谲(jué) 恪守(kè) 笔耕不辍(chuò)
C.盘桓(héng) 炽热(zhì) 宽宥(yòu) 三缄其口(jiān)
D.修茸(qì) 豢养(juàn) 伫立(zhù) 屏息凝神(bǐn)
15.下列词语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
A.遵循 尴尬 喧哗 莫不关心
B.汤匙 自持 贸然 理所当然
C.聪慧 慎重 涵养 随心所欲
D.汲取 典范 实践 一意孤行
1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话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读书人的高贵气质是由连绵不断的阅读潜移默化_____的。有些人,就造物主创造的毛坯而言,_____是没有魅力的,_____ 是有缺陷不完美的,然而,读书生涯使他们由内到外获得了新生。_____还是从前的身材与面孔,却有了一种比身材,面孔高贵得多的叫“气质”的东西。
A.造就 也许 甚至 当然
B.养就 也许 甚至 虽然
C.养就 因为 所以 即使
D.造就 因为 所以 虽然
17.选出填入空白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  )
_______美国总统杜鲁门曾发表声明,表示美国承认中国对台湾行使主权,______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_________派军队侵占台湾,_________抛出“台湾地位未定”等谬论,企图制造“两个中国”。对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理所当然地予以坚决反对。
A.尽管 可是 只是 才
B.如果 那么 不仅 而且
C.尽管 但是 不仅 而且
D.如果 那么 只有 才
1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而如今有些旅游城市,家家旅舍,户户商家,原住民整体迁出,虽然装点辉煌,货物山积。然矫揉造作,虚张声势,有何看头!
B.面对质监部门的检查,一些不法厂商随机应变,妄图掩盖自己的造假行径。
C.如果对中国人民的严正声明和强烈抗议置之不顾,一意孤行,必将自食其果。
D.那些鸟儿运用巧妙之技,借助呼吸之气,能随心所欲地叫出各种声音。都好听极了。
19.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项是(  )
A.志愿者不怕付出,当他们默默奉献爱心的时候,需要社会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B.亲子运动会不仅增进了孩子与父母之间的感情,孩子们也在活动中得到了锻炼。
C.为回馈广大顾客的厚爱,本店打折销售部分特价商品,具体详情敬请进店咨询。
D.智能手机功能强大,不仅能聊天,看视频,还能看新闻,看直播,深受用户欢迎。
六.现代文阅读(共3小题)
20.
教养是一个人最好的名字
①有一年,一夜秋风劲,郭德纲家的柿子树叶子落尽,红红的柿子,就像院子里升起的灯笼。很快,就有喜鹊登枝,一口一口地啄食柿子。家中小儿急了,不由分说,就去驱赶。老郭看到,急忙拦阻,道:“别这么独,让它吃!”
②接着,老郭对儿子说:“人的一生很长,不差这一个柿子吃。而这只喜鹊这辈子顶多吃这么一个柿子。看它有东西吃,也是种快乐。”
③我觉得这实在是很好的教子素材。“别那么独,让它吃!”天下的父母,若都把这个故事借过来教育自己的子女,孩子的教养一定不会差。
④前些日子坐火车,四个铺位的软卧包厢,除了我们三个人,还有一个空着。车开动不久,老人说,咱们早点儿休息吧。是啊,这几天玩累了,我们倒头便睡。车过嘉兴,上来一位女士,轻轻敲门,见包厢里黑着灯,她便借着走廊里的灯光,放妥行李,整理好床铺,然后关好门,蹑手蹑脚上了自己的上铺。直到躺下,她都没有开灯,哪怕是自己的床头灯。
⑤而那时,也就是晚上7点多,列车里还播放着音乐。
⑥一夜无话。早上列车员来换车票,通知她该下车了,她便窸窸窣窣地整理。起初,我以为她是在收拾自己的行囊,哪料,她是在叠被子。出了无数趟门,坐了无数次车,阅了无数的人,哪里见过这个被子还需要叠的?只见她耐心地把被子舒展开,换了好几种方式,终于叠成昨晚展开之前的模样。然后,她还把两个枕头的每个角都抻平了,抻舒展了,那“唰唰”的抻枕头的声音,听着真悦耳。
⑦她下车的那一站是山东德州。不管她是不是德州人,因为她,这个地方一下子变得亲切起来。你说,还需要知道女士姓什么叫什么吗?教养就是一个人最好的名字。
(摘自《今晚报》2016年3月6日)
(1)本文写了几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赏析文章第⑥段中的画线句子。
(3)文章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
(4)请谈谈你对“教养是一个人最好的名字”的认识。在生活中你又是如何践行(至少从两个角度来谈)良好教养?
21.
让讲规矩成为新常态
①钱穆先生写过一篇《做人的规矩》的文章,说:“诸位将来离开学校踏入社会,谋到了一项职业,做甚么应该像甚么,应该各有各的规矩,各有各的模范。人有人的样子,也便是有规矩了,这是人生最高的艺术。”诚哉斯言!讲规矩确实是人生的最高艺术。
②一个人应该讲规矩。一个讲规矩的人,为人处世才会有礼有节,不卑不亢,有君子的气度,有“人的样子”。这样的人,有操守,识分寸,知进退,懂轻重,是一个靠谱的人,一个明白人,一个令人敬重和信任的人。现代社会是一个更加注重契约精神的社会,对个体的规矩意识有着更高的要求,如果不讲规矩,不但有损人品,有亏德行,而且寸步难行,注定一事无成。
③一个家庭应该讲规矩。家庭是社会的最基本单元,家庭的规矩串联起来,影响着社会风气,影响着全民的公德素养,影响着国家文化。不难发现,很多民间规矩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是一脉相承的,体现了文明、和谐、诚信、友善等美好理念,我们的家庭不但应该践行规矩,保持对规矩的敬畏和重视,让规矩在家庭教育管理中发挥积极的作用,而且应该承担主要的传承责任,通过言传身教把有价值的规矩一代一代地传下去。
④一个政府也应立好规矩,维护规矩。“依法治国”贯穿习近平总书记的治国理政理念,“法”即规矩。在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中,先立规矩后办事应是各级政府和管理部门依法行政、科学决策的重要原则,也是社会和谐、有序的基础。自古以来,凡躬订良法者,必定要考虑到它的可操作性和实施效果,故需谨慎研判,反复论证。今天我们的政府在立规矩这件事上,理应有更严谨的态度,更专业的精神,令规矩更有前瞻性、现实性。
⑤政府和政府官员须带头守规矩。手握公权力的人坚决按规矩办事,不仅体现了一种品德和修养,更表现了一种政治上的清明与成熟。须知规矩是紧箍咒,更是护身符。朱元璋曾问群臣:“天下何人最快活?”有言位居显赫者最快活,有言富甲一方者最快活……朱元璋均不满意。唯有大臣万钢答道:“天下守法度者最快活。”朱元璋大悦。法度就好比我们的规矩,守规矩者,不越法纪“雷池”,绝无“暗室亏心之忧”,自然能坦坦荡荡,光明磊落。
⑥清代画家沈宗骞有一句名言:“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时代飞速发展,社会日新月异,我们不但要懂规矩,守规矩,还要创建与时俱进的新规矩,让讲规矩成为中国的新常态。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第①段的作用是什么?②③④段的顺序是否可以调换?为什么?
(3)下面对相关论据的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A.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这句话可以用来论证守规矩的重要性。
B.荀子《劝学》中的“木受绳则直”这句话可以用来论证规矩所起到的作用。
C.“东施效颦”的事例可以用来论证不守规矩的危害性。
D.“商鞅立木”的事例可以运用到第④段中,论证立规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4)第⑤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2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让人,乃众妙之门
①沈从文先生的墓碑后面有这样的碑文:“不折不从,星斗其文,亦慈亦让,赤子其人。”每句最后一字巧妙地组成了“从文让人”。让人,可以说是沈从文性格的一个重要方面。让人,让他得享八十有六的高寿,让他由作家转为学者,成就大事业,享誉中外。可见,让人,是人生得以发展的重要途径。
②让人,并不是懦弱,而是一种涵养,一种胆识。“让人非我弱,弱者不让人。”历史上成就大事业的人,哪个不具备这样的品格?“将相和”的故事流传甚广。蔺相如不想和廉颇争地位,路上遇到廉老将军就一而再、再而三地避让。这种豁达大度,不正体现了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的崇高品德吗?因他的这种美德,才有后来廉颇老将军的“负荆请罪”,从而留下了一段千古佳话。
③让人,可以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有容人之量,有让人之心,才有和睦,才有和谐。当今著名词作家乔羽,偕夫人佟琦做客央视《夫妻剧场》,主持人问:“二老相濡以沫,白头偕老,有什么秘诀吗?”乔老答:“一个字,忍。”夫人佟琦抢答:“我是四个字,一忍再忍。”诙谐中尽显相处之道。
④让人,对事业的发展也有极大的帮助。人在事业上很难一帆风顺,有时甚至会陷入绝境。如果宁折不弯,不退不让,事业很可能会就此终结。而让人,则会让你的人生之树在即将枯萎的时候焕发新的生机。沈从文先生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不能再继续写他钟爱的小说、散文,几乎被世人遗忘。但他以大度的襟怀、超人的毅力,忍了,让了,既不悲观,也未消沉,而是将自己的智慧和才华,用到了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上。不哀不伤,潜心学术,写出皇皇巨著《中国服饰史》,又一次为世人刮目相看。
⑤可是真正做到让人并不容易。首先,你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上至王侯将相,下至贩夫走卒,都要认识到自己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否则,总把自己当成世界的中心,遇到别人冒犯,当然不容易大度起来。此外,想要做到让人,最好还要有点幽默细胞。生活中遇到不顺,谁心里都不会舒服。这时候不妨自我解嘲一下,心情有时就好多了。
⑥让人,乃众妙之门。生活中多一些让人,我们的心灵会多一些阳光,事业也会多几分顺利。不信,你试试!
(1)下列对本文中心论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让人,让沈从文成就大事业,享誉中外。
B.让人,是人生得以发展的重要途径。
C.让人,并不是懦弱。
D.让人,乃众妙之门。
(2)选文第④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3)本文先从   、   、   三个方面分别论证中心论点;然后说明怎样真正做到让人;最后总结全文,号召大家学会让人。
9* 论教养(同步练习)-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汉字书写(共2小题)
1.【解答】题干要区分的是行书与草书,所以首先要了解这两种字体的特点。行书,是在楷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源的,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 草书最大的特点是结构简省、笔画连绵。据此可判断A是大篆,B是草书,C是楷书,D是行书。
故选:D B.
2.【解答】香远益清
二.基础知识(共3小题)
3.【解答】答案:
kè jí chí
léi zhēn jiǎo
yìng 贸 堪
涵 霆 尴尬
恕 诺 絮絮
4.【解答】答案:
(1)附庸风雅
(2)随心所欲
(3)随机应变
5.【解答】(1)彬彬有礼:表示个人修养和作风的道德用语,形容文雅有礼貌的样子。
毕恭毕敬:十分恭敬。根据“行为举止”的提示,选“彬彬有礼”恰当。
故选:A。
(2)装模作样:指故意做作,故做姿态。
矫揉造作:形容装腔作势,极不自然。根据“掩饰得越是巧妙”的提示,选“矫揉造作”恰当。
故选:B。
(3)温文尔雅:态度温和、举止文雅。
附庸风雅:旧指官僚、地主、商人为了装点门面,抬高身份,结交知识分子,装做文化人的样子。根据“其实他什么也不懂”的提示,选“附庸风雅”恰当。
故选:B。
答案:
(1)A
(2)B
(3)B
三.语言运用(共5小题)
6.【解答】(1)本句所用的关联词语是:“无论……还……”表示句子的意思是条件关系,所以是该句条件复句。
(2)本句所用的关联词语是:“如果……那么……”表示句子的意思是假设关系,所以该句是假设复句。
(3)本句所用的关联词语是:“不要……也要……”表示句子的意思是并列关系,所以是该句并列复句。
答案:
(1)条件复句
(2)假设复句
(3)并列复句
7.【解答】①句应该是下面句子“记忆型阅读”和“批判型阅读”的总写,所以应该这样补写:阅读分为记忆型阅读和批判型阅读。②句结合下文的“通过分析根源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是要解决问题,所以②句子需要提出问题,可以这样补写:“发挥想象提出有针对性问题“,这样就衔接紧密了。
答案:
①阅读分为记忆型阅读和批判型阅读。
②发挥想象提出有针对性问题。
8.【解答】阅读题干过可知,需要采用的句式为“如果你是一…,就…一…”。注意仿句要和前面的语句构成排比句。
答案:
如果你是一缕清风,就吹走一阵炎热。(或:如果你是一束阳光,就撒下一片温暖。)
9.【解答】结合表格的内容与数据分析可知,某校超过九成的九年级学生认为家风对个人教养有影响;过半数的同学认为教养的形成取决于父母和自己周围来往的人。
答案示例:
超过九成的同学认为家风对个人教养有影响;超过半数的同学认为教养的形成取决于父母和自己周围来往的人。
10.【解答】答案:
我更喜欢(2)句,“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凡事先要准备,像没到下雨的时候,要先把房子修补完善,不要像到了口渴的时候,才来掘井。就是说,在事情还没有发生之前,就要好好谋划,就要好好做准备,不要等到事情发生了,临时抱佛脚。即凡事都要事先做好准备。作为“家规”,可用以提醒家中的每个成员。
四.综合读写(共3小题)
11.【解答】这是一个议论性的语段,③是领起句,接下来⑤引用名言进行证明,然后,①指明为什么把“修身”放在首位,④中的“但”表示转折,从反面举例,②中的“还有”承接④,最后,⑥总结。即:③⑤①④②⑥
答案:
③⑤①④②⑥
12.【解答】①“久仰”指早已仰慕,是与人初次见面时说的客套话,符合此处的语境,故应填“久仰”。
②“敬请莅临指导”是敬辞,请人到来指导的意思,“呈邀请函时”应说“敬请莅临指导”。
答案:
示例:①久仰
②敬请莅临指导
13.【解答】这篇文章主要内容是:国王因为骑了一匹铁掌少打一颗钉子的马,最终输掉了这场战争,从而失去了一个国家。注意文中的关键句。“一匹马,我的国家倾覆就因为一匹马”“导致他失败的并不是一匹马,而仅仅是一颗钉子”。从中我们可以得出一些启示:细节决定成败(从国王的角度);越是紧要时刻,越要严谨认真(从马夫的角度);对人对事负责是做人根本(从马夫的角度)。
答案:细节决定成败;越是紧要时刻,越要严谨认真;对人对事负责是做人根本。
五.选择题(共6小题)
14.【解答】A.有误,“执拗”的“拗”应读为“niù”,“矫揉造作”的“矫”应读为“jiǎo”;
B.正确;
C.有误,“盘桓”的“桓”应读为“huán”,“炽热”的“炽”应为“chì”;
D.有误,“豢养”的“豢”应为“huàn”,“屏息凝神”的“屏”应为“bǐng”。
故选:B。
15.【解答】A.有误,“莫不关心”中的“莫”应为“漠”;
BCD.正确。
故选:A。
16.【解答】造就:是培养使有成就。养就:培植成功。第一空形容读书人的气质的培养,根据文意应选“养就”,可排除AD.第二三空是关联词语的选择,不是因果关系,故选“也许”和“甚至”,可排除C。
故选:B。
17.【解答】读句意可知,语段前两句构成转折关系,所以“尽管但是”恰当;后两句则是并列关系,“不仅而且”恰当。
故选:C。
18.【解答】ACD.正确;
B.有误,“随机应变”的意思是随着情况的变化灵活机动地应付,是一个褒义词,不适合用在“不法商家”身上,可改为“弄虚作假”。
故选:B。
19.【解答】A.正确;
B.有语病,语序颠倒,应为“孩子们不仅在活动中得到了锻炼,也增进了孩子与父母之间的感情”;
C.有语病,句意重复,“具体”和“详情”重复,去掉“具体”;
D.有语病,句意重复,“看视频,还能看新闻”语意重复,去掉“还能看新闻”。
故选:A。
六.现代文阅读(共3小题)
20.【解答】(1)本题考查文章事件的概括。解答此题在整体利益感知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找出事件,分别用简洁的语句概括即可。一般形式为:什么人在什么情况下做了什么事,结果如何。本文主要写了两件事,分别为:郭德纲阻拦儿子驱赶喜鹊;一位女士上车后不影响旅客休息,晨起后又认真整理床铺后才下车。
(2)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解答此题关键要选择好赏析的角度,语句赏析的角度一般有:修辞(比喻、拟人、夸张、反问、设问、排比等)、词语(动词、形容词、副词、叠词等)、描写方法(语言、动作、心理、神态)句式、手法、内容、情感等。
结合画线句子内容来看,可从修辞的角度来赏析,句子用了排比和反问的修辞,使语气更加强烈,突出这位女士的行为难能可贵。
(3)本题考查段落在文中作用的分析。解答此题关键要掌握特殊段落在文中的一般作用。首段的作用一般是:引出下文,开篇点明,点明中心等;中间段的作用一般是承上启下的过渡;末段的作用一般是总结全文,篇末点题,点明主旨,深化主旨,升华主题等。
从结构上看,末段总结全文,又起到篇末点题的作用。从内容上看,“教养是一个人最好的名字”就是本文的主旨,本段点明了文章的中心,并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
(4)本题考查阅读观点的表达。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这句话的认识,并能写出体现中学生良好教养的例子即可。
从本文阐述的内容来看,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教养体现一个人的素质,是对一个人的最高评价。中学生的教养就体现在生活的一举一动中,比如:打饭时不争不抢,不在公共场合大吵大闹等。
答案:
(1)①郭德纲拦阻儿子驱赶喜鹊的行为并教育他。(儿子不让喜鹊吃柿子,郭德纲拦阻并教育。)
②一位女士上车后不影响旅客休息,晨起后认真整理床铺。
(2)示例:运用了排比和反问的修辞手法,加强语气,写出作者的出乎意料,表现这位女士的良好教养。
(3)结构上:照应题目,总结全文。内容上:点明中心,升华主题,表达了作者对有良好教养的人的高度赞美。
(4)名字是一个人的代名词,拥有良好的教养,是对这个人的最高评价,正所谓名副其实。
示例一:主动帮助有困难的同学;
示例二:遵守交通规则。(能体现学生良好教养的示例即可。)
21.【解答】(1)本题考查论点的概括。议论文中论点的提出,比较常见的情形是在文章的开头,也有的在篇末或文章中间提出。也有的文章标题就是论点。而有的文章全篇无一个明确表明观点的句子,就需要将几个论点合并、提炼,还有的文章,作者的观点蕴涵于论证当中,这就需要读者自己归纳、总结了。本文在引出“诚信”论题后,第二、三、四分别从个人、家庭、政府三个方面谈诚信的重要性,所以本文的中心论点可概括为:个人、家庭、政府和政府官员,都应该讲规矩。
(2)本题考查自然段的作用及顺序安排。
议论文首段的作用一般为:提出论题或论述的内容,为下文的论述作铺垫;提出论点。结合文章的内容,本文的第一段主要引用钱先生的话,目的是为了引出论题“诚信”及论点,同时又可作为证明本文论点的论据。
②③④自然段的顺序根据各段的中心句即可知道,分别从个人、家庭、政府的角度,来论证诚信的重要性,三段间层层递进,符合事物发展的逻辑顺序,所以不能调换。
(3)本题考查论据的分析。
ABD.分析正确;
C.分析不正确,“东施效颦”的事例不可以用来论证不守规矩的危害性。
故选:C。
(4)本题考查论证方法的判断与作用分析。阅读文章的第五段,可见其主要论证“政府和政府官员须带头守规矩”这一中心,为了达到论证的目的,文段主要举了朱元璋与大臣之间就天下人谁最快活这一问题讨论的事例,来突出守法度、守规矩的重要性,所以运用的是举例论证。
答案:
(1)个人、家庭、政府和政府官员,都应该讲规矩。
(2)引出论点。不能,因为②③④段分别从个人、家庭和政府的角度论证应该讲规矩,它们之间是递进关系。
(3)C
(4)举例论证,列举朱元璋和大臣之间的问答事例,有力地论证了“手握公权力的人坚决按规矩办事,不仅体现了一种品德和修养,更表现了一种政治上的清明与成熟”的观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22.【解答】(1)本题考查文章中心论点的提炼。通读全文,把握文章论述的是“让人”在人生中有重要作用,研读首段,作者举出沈从文的碑文之后,用了“可见”这一标志性词语,以此引出文章的中心论点“让人,是人生得以发展的重要途径”。
故选:B。
(2)本题考查论证方法及作用的分析。根据内容分析可知,句子从“不退不让”和“退让”这两方面来写,是对比论证,“沈从文先生”“以大度的襟怀,超人的毅力,忍了”从而“写出皇皇巨著《中国服饰史》”是举例论证。整个句子形象生动地论证了“让人,对事业的发展也有极大的帮助”这一分论点,进而证明了中心论点。
(3)本题考查文章信息的筛选。找到文中每段的中心句“让人,并不是懦弱,而是一种涵养,一种胆识”“让人,可以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让人,对事业的发展也有极大的帮助”,摘抄下来即为答案。
答案:
(1)B
(2)正反对比论证、举例论证,生动形象地论证了“让人”对事业的发展有极大的帮助。
(3)让人,并不是懦弱,而是一种涵养,一种胆识;让人,可以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让人,对事业的发展也有极大的帮助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