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散文写作指导
每年高考作文阅卷结束后, 在各个省市所涌现出来的高考满分作文中, 我们都能发现这样一个有意思的现象: 在所有作文文体中, 散文文体最受青睐。其丰富的情感、绵长的韵味, 有脱俗厚重的美感。这些满分作文的出现, 也集中反映了高考作文阅卷老师的倾向。因此, 这也提醒我们, 高考作文写作散文文体易获得高分。
但与那些模式固定 ( 材料+观点) 、训练众多( 每个学生在平常的学习中都经历过议论文文体的训练) 、得分中规中矩 ( 一般40 分~50 分) 的议论文体相比,写作散文也有风险,不是每个学生都能写好的。下面就简单介绍三种既容易写就,又可避免风险, 更能闪现亮点的散文的写作技巧。高考时,不妨择一而写,或许人生就此有了一个意想不到的飞跃。
一、聚焦一点的议论散文
议论散文,不铺开发散议论,则难以写好;而铺得太散, 则又变成面面俱“道”,如此笔力分散, 文章也就难以深入和厚实有力, 更不用说新鲜独特了,文章也就有了“浮浅单薄”的嫌疑。因此, 写作此类文章应该捕捉一个小巧的口子 ,抓住自己认识最深刻的聚焦一点, “一人独钓一江秋”,文章也就独特深入了。
当记忆流经奥斯威辛
山东一考生
当历史的年轮压过奥斯威辛, 听到的是男人的怒吼与女人的尖叫, 看到的是母亲的哭泣与孩子的惊恐。而今, 奥斯威辛的天空湛蓝而且透明, 一排排高耸的建筑直插云霄, 似要打破这里的宁静。难道时间已将历史风化, 坚忍的犹太民族已“一笑泯恩仇” 没有! 不但犹太人没有忘记那曾经的苦难, 德国人民也没有忘记。1970 年 12 月 7 日, 德国总理勃兰特跪在波兰犹太人死难者纪念碑前, 默默悔过。男儿跪地惊天动地, 何况一国总理。而这又是为什么呢 因为他没有忘记。
二、物象贯穿的叙事散文
在考场上, 大多数学生不爱写记叙文。据调查,只有 3.2%的考生写记叙文。因为学生担心写记叙文,老师匆忙阅卷,无法领会细节情节的精心打造,导致得分不高。于是,对于擅长写记叙文的同学,在高考作文时,努力打造亮点,而不让老师误视“小气”,这是文章得高分的关键。
写作这类文章,最好先打造一个物象贯穿全文,不仅使文章线索清晰,而且情感因其具体而见浓郁真实。更重要的是,散文中的物象有其情感寄予或人格象征的功能,散文因此物象的贯穿而散发绵长韵味。这样就没有“被视为俗气小气”的风险。
三、脉络清晰的抒情散文
在各种散文写作中, 抒情散文又最容易获得阅卷老师的青睐。因为它有浓郁的生活情感,有绵长的文学气息。但写作抒情散文也有风险,因为往往因朦胧而难以被人读懂,在匆忙的阅卷中,老师难以“准确把握”,所以给分也谨慎保守。
所以,我们在写作此类文章时,应该使文章脉络清晰,并多次提醒文章主旨,让阅卷老师在感受文章情感浓郁的同时,能快速体会其意义。
散文写作的基本类型
抒情型——坦陈情怀,表述情趣
深夜对话
这样的地方,只有这样的时刻,才会有了点宁静,我珍惜这得之不易的宁静。默然坐在书桌旁,桌上只有一杯浓茶,雾气氤氲。我不喜欢浓茶,因为妈妈不许我喝。可每当这时,我总把茶泡得很浓,茶色很深,带点秋日落叶的色彩,这样我的心会更静,这样的夜晚,烦躁便从心中一点点渗透出来,飘散在这静静的夜空。
就这样坐着,有点迷糊,看着茶的雾气缕缕上飘,一点点凝成一个身影。“你来了。”仿佛约好似的。你用那种深邃柔和的眼神看着我,在这眼神之下,我心中的一切都藏不住。“想什么呢?”
……
“其实,我就是你,你我本是一人。记住,人生如花开花谢,潮起潮落,有得便有失,有苦也有乐,需要的是直面苦难的坚守、乐观和勇气,用积极奋进的态度去面对,你会过得很好……”随着声音,身影消失了。我才发现茶已冷,天亮了。我听见窗外第一声鸟叫,很脆。
这样的夜晚,这样的心情,我需要一杯清茶,需要这样的对话。
记人型——展示人生,挖掘人性
水边的女人
水边的女人,永远带着那一份无悔,保持着那永不失去真彩的灵动。“汝”,于是我想到了你——黛玉。
你就如那一池流过沁芳闸的活水,带着灵动,淌入了贾府。于是,一泉清流被你演绎到了极致。水成了你感情的承载,载着水做的女人的眼泪,流向远方。
宝钗用她特有的淑女风范展现了大家闺秀自重与懂事,而黛玉,你又输在何处?一句“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一句“月窟仙人缝袂,秋闺怨女拭啼痕”。试问你输了吗?没有,恰恰相反,你争得了那一池的灵动。
为什么碧蓝的清池不会改变它的颜色?智者乐水,欣赏的就是它的灵性与矢志不渝的心志。黛玉,你总是在这么抗争着,为着你的初衷,也为着你不变的灵气。也许,你已经头破血流,也许,你带着那一丝不可遗忘的悔憾辞世,然而,如水,如你带来的是不可磨灭的灵性与不可变更的志气。面对封建的枷锁,你选择了水,洗一身清洁,染一池灵动,追一方梦想。
汝——水边的女人……
叙事型——品味点滴,感悟人生
野茉莉的幽香
“又停了!”我抱怨着把头扭向窗外,不知名的小站。脏乱的站台, 喧嚣的车厢,闷热的天气,还有什么比酷暑中的长途火车旅行更让人烦闷的呢?!我坐立不安。
对面坐着的那位白发飘然的老者正微笑着看着我。“老先生,是什么让您心如止水?”我不禁问.“小姑娘,闻闻看。”老者依然微笑,“看你能闻到什么?” “充斥着车厢的汗臭味,窗外烤焦了的烧烤味,还有……”“好了”,老者止住我,“我闻到了野茉莉的幽香。”幽香?我使劲吸一口气,刺鼻的酸臭扑面而来,我愕然。 老者呵呵笑起来,长长的白眉像两只欲要飘然飞去的仙鹤。
听说过苏轼与禅师的故事吗?苏轼年轻的时候,有一次在寺里跟一位德高望重的禅师坐禅, 一个时辰后,苏轼觉得全身毛孔顿开,畅快至极,便问禅师:“禅师看我坐禅的姿式如何? ”禅师睁开眼睛,微笑着说:“很好,先生坐禅像尊活佛。”苏轼顿时
心花怒放,随口说: “我看先生坐禅像堆牛粪。”禅师没有反驳只是浅浅地微笑。苏轼以为占了便宜,便回家美 滋滋地说给苏小妹听,小妹不无鄙夷地对哥哥说:“你上当了,禅师心中有佛,故其观万物类佛。而兄心中唯牛粪,故观禅师类牛粪耳。”
“心中有佛”?我默念着。
“小姑娘,这就是心态,是每个人的心理状态。出身高贵的幸运儿,生在福中不知福是一种心态。一些出身贫贱的强者,不怕困难,在困境崛起,纵然失败了仍微笑地面对生活,这也是一种心态,心态很重要,他可能使你陷入众叛亲离,孤立无援的深渊;也可能送你高朋满坐,畅快的人生,良好的心态是披荆砍棘的镰刀,是通往快乐的指南针…… 禅师、野茉莉、心态……我想起冰心的小诗:“爱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一路撒种,一路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地香气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却不觉得 痛苦,有泪可流,却不是悲凉!”
渐渐地,我好像闻到了野茉莉的幽香……
二、散文写作要点
1、有一个明确的感情触发点:
角度小而新,能自然地引出丰富的情思
2、有一条明显的线索
3、有一些细腻的描写
4、有一个鲜明的中心 (点明中心的重要性——重中之重)
5、有一点诗情与哲理
《风,可以穿越荆棘 》
苏轼看见了风。这个曾经辉煌的文人因黄州诗案而开始落魄,流落四方,辗转难安。在赤壁的月夜,他心灰意懒,看“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做他那个神鹤翩跹而舞的梦。面对如江水般深沉的失意,他看见风在山顶呼啸,盘旋,然后带着撕身裂骨的阵痛穿越过漆黑的荆棘林。刹那间,他心中郁结的块垒,缠绕的苦痛随风而散。挫折,痛苦,唯有忘记。
顿悟。
于是他逍遥红尘,寄情山水,最终文名垂千古。只是,那夜的风,已遗落于岁月,无人见得了……
梵高看见了风。他在向日葵田地中懒散地躺着,纠结于一个难解的疑问与痛苦:耗尽心血的画作,竟是一幅也无人理解,一幅也卖不出去!对于一个把艺术当生命的人来说,无人欣赏自己的艺术好比无人重视自己的生命,这是一种被轻视、被鄙视的痛苦!这是一个人生命中最大的挫折!
幸而他看见了一阵风穿过向日葵田地。那阵风被阻挡了,发出愤怒的吼叫。然而它们向前!向前!全然不顾被招摇的枝干划破的身躯,它们成功了。
月若有情月长吟
太阳最终吝啬地收起了它最后的一线亮光。月亮还没有出来,留下的只是满天的云霞,轻轻地亲吻着宁静的山村。
我心急如焚地奔走在狭窄的村巷间,无心欣赏大自然的赠赐。我焦急地挨家挨户去筹钱为我妈治病。突然,一阵凄凉的哭声传入我的耳朵。“谁?这么晚了,他为啥哭?”我循着声音寻找,原来是一个小男孩。
小男孩看见我,揪着我的裤管:“我迷路了,送我回家,好吗?”我本能地应了一声,就想抱起他走。突然,我触到了一束熟悉的目光。咦,这不是王医生的儿子吗?顿时,我心里轰起一腔怒火,王医生的影子又浮现在脑海。就是他,为了小小的一笔医药费而拒不为我妈治病!
“走吧!现在的世道还会有多少人情?”我心里想着,脚下迈开了步子。这时,一声更凄厉的声音恨恨地剐了我一刀:难道真的丢下他不管?夜深了,难道就让他留在孤寂的野外,他不怕黑暗吗?他能抵抗动物侵害吗?……我打了个冷噤。啊!不能,我不能丢下他而去,我猛转身,我不能选择与道义相悖的行为。
我轻轻地敲开了王医生家的门。我不理会他的语言与目光,只是快速地离开,我想我的心灵是纯净的,我不会因为金钱而丧失了做人的道德。我之所以走得如此迅速,不是因为愤怒,而是不愿在这块见利忘义的地方呆多一刻。
月儿已经爬上了树梢,有了些许凉气。我仍然在为母亲治病筹钱。我坚信:人与人之间一定有人情的气息。
当我拖着疲倦的身躯踏进家门的时候,我嗅到了一阵药味。我疑惑地询问我的母亲。妈妈只是微笑地递给我一封信。信上说:“谢谢你,把我的儿子送回家。你的行为给了我一次心灵的教育。在金钱与医德面前,我们应该选择医德。”
我的眼睛有点湿,我推开窗:多美好的夜!多明亮的月!多明智的选择!人与人之间比金钱更珍贵的是友爱。
温柔的月光如流水般倾泻而下,仿佛是滑过了一曲悦耳的琴声。哦!月若有情月长吟!
点评:
这是一篇编故事写法的应试文。这位考生,编写了一个触动心灵,需要作出选择的故事,切合题意。故事以“我”为母亲治病筹钱作线索展开,通过“我”选择送迷路小孩回家,感化了王医生选择为“我”妈治病的事,表现了“友爱比金钱更可贵”的主题。故事内容丰富,较好地反映了社会风貌。
更值得一提的是,整个故事设置在月光下展开。开头写月景,为“心急如焚”作反衬。中间写月景,为“我坚信人间真情在”的美好心灵作映衬。卒章写月景,为深化主题,为抒发情怀大放异彩。回头再三味文章的标题,不更令人觉得意境深远吗?
试题回放
阅读下面提示,根据要求作文。
古人曾写过这样的诗句:“一种春声浑难忘,最是长安课归时”,表现了对放学之后那欢快、嬉闹之声的深深怀恋。今天,我们周围的声音多得让人应接不暇,可是,哪一种才是真正牵动你内心深处的呢?是校园的课钟,还是窗外的风雨?是新岁的爆竹,还是梦中的短笛?或者,那是……
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题目自拟。
[优秀习作]
小楼昨夜听风雨
听雨声,可以洗耳;听雨声,更可以净心。
——题记
喜欢听雨,因为雨声是一种与繁杂的社会格格不入的天籁之声,永远牵动我内心深处那一份纯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是小雨的柔,小雨的多情,小雨的缠缠绵绵。这种雨声不仔细听是听不到的;不静下心,心无杂念地听是听不到的。这种雨声好似夜晚的茉莉花飘出的淡淡清香,似有似无,虚无缥缈,想伸手去抓却早已不见了。听小雨声让我想起李清照,她的词与人一样,永远不给人一惊心动魄之感,给你留下的永远是淡淡的景,淡淡的愁,像缕缕腾起的略带香气的烟,听不到燃烧般的劈啪声,却永远牵动你的心。喜欢听小雨声,我好似一个多愁善感的少女,倚着窗儿,一夜听雨静无眠。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是大雨的洒脱,大雨的放荡不羁。大雨声似山洪爆发,似瀑布从高山奔腾而下,似大海激昂澎湃,毫不忌讳,毫不留情地冲刷着大地。这种声音使你犹如置身花园,各种各样的花香从四面八方扑来,有时呛得你透不气来。听大雨声让我想起李白,他手执一把剑迎倾盆大雨向着山顶一步步爬去,任依衫被树枝挂得破碎,任双脚被砾石磨得鲜血淋漓。他的诗风好似大雨一样豪迈澎湃,具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冲击力。而李白的人也是大起大落,生前用诗惊动世人,死后也是轰轰烈烈。
在嘈杂的社会听雨,用小雨拂去纤尘,用中雨冲走烦恼,用大雨震撼心灵。雨声,永远牵动我的心。
【佳作展示】
温暖一生的声音
每当踏上回家的路, 我的心中就会有种暖暖的期待。想象家门打开那一刻,母 亲迎过来,对我说的那句我听了十几年也不曾厌烦的话:“儿,回来啦!”
那声音,平实简单中蕴涵着无限的爱;那句话,将成为我今生无法割舍的眷恋。
不知从何时起,回家,便成了我平凡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期待。这绵长的期待,只因母亲的那句话:“儿,回来啦!”
我是女孩,但母亲总是喜欢叫我“儿子”。小时候,大人常拿这个称呼逗我:“看你妈,想儿子都想疯了!” 我总是稚气地说:“那才不是呢!”
从不曾问过母亲,为何唤我“儿子”,也从未因此而逆反,只是听到那一声声 呼唤 ,愈发的亲切与温暖。
高考前,我曾幻想大学放假回家时的场景——半年未曾见面的母女,在门口相拥,母亲一遍遍重复着:“儿,回来啦。儿,回来啦……”我年少轻狂而倔强的心,将在那久别的声音中变得柔软温 暖。
命运总是与人开玩笑。一心想远走高飞的我,注定要在家里再苦学一年。
复读的生活,冰冷,寂寞,身边一张张熟悉的脸似乎在一夜之间,已离我千里之外。我无奈地接过母亲递过来的书包,重返校园。
第一天的高四生活很无奈,满心酸楚。但放学归来,打开家门的那 一刻,映入我眼帘的是母亲慈爱的笑容。
那声音又一次响起:“儿,回来啦!”
我情不自禁地扑进母亲怀中,泪水瞬间涌出。冰冷的泪流出了,心中却变得无比温暖……
也许,这是上天善意的安排,让我在有限的生 命中,感受更多的温暖与爱。
于是, 我释然了 ,是母亲的那句呼唤将我冰封的心解冻。
你母亲,我平凡而伟大的母亲,我最爱的母亲,您用无私的母爱润泽我的心田;您那充满深情的声音是女儿今生最绵长的眷恋。
“妈,儿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