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5张PPT)
八年级下册 122页
马 说
韩 愈
复习目标
1.复习文学常识,了解作者及体裁。
2.能准确翻译课文,掌握重点文言词语。
3.巩固对课文主要内容的理解。
4.学习作者托物寓意的写法。
作者介绍
红色部分重点掌握!
字:退之 朝代:唐代
谥号:文 自谓:郡望昌黎
世称:韩昌黎 又称:韩文公
作品:《昌黎先生集》《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评价: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
“唐宋八大家”之首
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
这篇《马说》大约作于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间。这时,韩愈初登仕途,很不得志。他曾三次上书宰相求擢用。很可惜有“忧天下之心”的他,终未被采纳。后来又相继依附于一些节度使幕下,郁郁不得志,再加上当时奸佞当权,政治黑暗,有才能之士不受重视,所以他有“伯乐不常有”之叹。
写作背景
题目解析
“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写法上不拘一格,篇幅一般不长,跟现代杂文颇为相似。如《爱莲说》
《马说》可以解作说说千里马
或说说千里马的问题。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
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听读课文 注意字音
zhǐ
pián
shí
sì
sì
shí
xiàn
dàn
sì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文白对译
译文: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千里马是经常有的,可是伯乐却不经常有。因此,虽然有很名贵的马,只能在奴仆的手下受屈辱,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厩里,不以千里马而著称。
①祗:同“衹(只)”,只、仅 。
②奴隶人:奴仆。
③骈死:(和普通马)一同死。
④骈:本义为两马并驾,
引申为并列。
⑤槽枥:马槽。
⑥称:著称。
重点解词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译文: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吃下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所以)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也就表现不出来,想要跟普通的马相等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①一食:吃一次。
②或 :有时。
③食:同“饲”喂。
④是:这,这种。
⑤见:同“现”表现。
⑥且:犹,尚且。
⑦安:怎么。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译文:用马鞭赶它,不按正确的方法,喂养它,又不能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它鸣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反而)拿着鞭子站在它面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 其实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
①策:马鞭,这里是
动词,用马鞭驱赶。
②道:正确方法。
③材:才能,才干。
④通:通晓。
⑤临:面对。
⑥其:表示加强诘问语气。
重点解词
一段
二段
内容梳理
三段
提出论点
分析问题
总结全文
讽刺“食马者”;表达中心:其真不知马。
揭示千里马与伯乐的关系。
指出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
千 里 马
人 才
伯 乐
善识人才、重用人才
的封建统治者
食 马 者
愚妄浅薄、不识人才、摧残人才的封建统治者
寓深刻的思想
于具体形象之中。
归纳全文
不遇
不知
识别重用
摧残
埋没
托物寓意
本文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借千里马不遇伯乐喻人才不遇明主,集中阐述了封建社会人才被埋没的原因,抨击了当时统治者不能识别、重用人才,反而摧残人才、埋没人才的社会现象。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懑心情,并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进行了讽刺和控诉,呼吁伯乐。
第一段:
1.本段的论点是什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2.伯乐与千里马有什么关系?
千里马对伯乐的依赖关系,伯乐对千里马有决定性作用。
3.“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暗示了什么?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
(1) 暗示了千里马被埋没的必然性。
(2) 表达作者对统治者不识别人才的无奈,含愤世嫉俗之意。
4.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是什么?
直接原因: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根本原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5.千里马有哪些遭遇?
终身遭遇: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最悲惨遭遇: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第二段:
第三段:
6.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
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刻画了食马者怎样的特点?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刻画了食马者的愚妄、浅薄、无知。
这个排比句表达了作者对食马者浅薄无知,不知马的辛辣嘲讽;对统治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强烈愤慨以及对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
7.学习本文有怎样的现实意义和启示呢?
祝同学们成为驰骋于生活中的一匹千里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