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古代诗歌四首
1.下列对《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首句写景,次句叙事,后两句抒情。
B.首句写景兼点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使人赏心悦目。
C.诗人将无知无情的明月当成善解人意的人,寄托了对友人的怀念和同情。
D.诗歌想象奇特,体现了李白诗的浪漫主义风格。
2.对《次北固山下》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诗以对偶句开头,既显工丽,又觉跳脱。先写“客路”而后写“行舟”,那种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
B.第二联的“风正一帆悬”写得尤为精彩。本诗正是通过这一小景,呈现了平野开阔、大江泛舟、波平浪静等大景。
C.第三联写得妙绝。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显露春意。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无比喜悦之情,令人想象到诗人已陶醉于江南的美景中。
D.尾联写诗人正放舟于绿水之上,向着青山之外的客路进发,看到北归的大雁掠过晴空,想托雁儿捎信给在洛阳的家人,诉说自己内心深深的乡愁。
3.下列对《观沧海》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人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自己开阔的胸襟,抒发了自己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B.这首诗借景抒情,将眼前的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融合在一起,开阔的意境和雄浑的气势是诗人宽广胸怀和豪迈气魄的表现,诗里洋溢着作者饱满的激情,表达却很含蓄。
C.最后两句卒章显志,点明了全诗的主旨。
D.这是一首四言乐府诗,既总写了沧海全景,又进行了分写。
4.下列对《天净沙·秋思》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天净沙·秋思》表现了一个羁旅漂泊的游子浓烈的思乡之情,被称为“秋思之祖”。
B.“小桥流水人家”创设了一种清新淡雅的境界,表现了游子对大自然的喜爱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C.作者把平淡无奇的客观景物连接成一幅简洁苍凉的水墨画,将无限愁思自然寓于画面中,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D.“断肠人在天涯”描绘出天涯游子凄楚、悲怆的内心世界,画龙点睛,直抒胸臆。
5.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观沧海》——曹操—一三国魏
B.《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唐代
C.《次北固山下》——王湾——唐代
D.《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元代
6.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百般不能排解思情,不妨往诗文中寻个消遣处。
②王维的乡思亦有画意: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③从古自今,乡愁是诗人的惆怅。
④没有什么再像乡愁一样令我悲伤,这么美丽的文字,这么伤感的情怀,只有诗人才能表达。
⑤诗云: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A.①③④⑤② B.③⑤①②④ C.③①⑤②④ D.⑤①③④②
7.解释下列加粗的词。
(1)山岛竦峙:__________________
(2)幸甚至哉:__________________
(3)客路青山外:__________________
(4)海日生残夜:__________________
8.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_,若出其中;__________________,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
(2)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_______。(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3)海日生残夜,____________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
(4)________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首句写出了春光消逝时的萧条景况,渲染了环境气氛的黯淡、凄楚。
2.答案:C
解析:C项最后一句表述有误。第三联并不是表达诗人内心的无比喜悦之情,而是表达思乡之情,诗人也没有陶醉于江南的美景中。
3.答案:C
解析:最后两句是为合乐时所加的套语,与本诗正文内容没有直接联系。
4.答案:B
解析:“小桥流水人家”营造的是幽静冷落的气氛,更增添了游子的凄凉与愁苦之情。
5.答案:A
解析:曹操是东汉末诗人。
6.答案:C
解析:排列句子顺序:这一直是中考的重点,学会排列句子,不仅能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还能提高我们的写作能力。如何学会排列句子呢?我们按下列方法进行。(1)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排列(2) 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3)按先总述后分述的顺序排列(4)按空间推移的顺序排列(5)按照句意之间内在逻辑排列。话题的中心是“乡愁”与诗歌的关系,首先确立总起句③,①句中“百般不得排解思情”与③句中的“惆怅”联系,⑤句紧承①句举例,②句中的“亦”字最关键,应放在第⑤句后,而④句中的“这么”显然是在指示前文。
7.答案:(1)耸立。
(2)达到极点。
(3)旅人前行的路。
(4)指夜将尽未尽之时。
8.答案:(1)日月之行 星汉灿烂
(2)随君直到夜郎西
(3)江春入旧年
(4)枯藤老树昏鸦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