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3
一、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每题7分,共49分)
1.下列公式适用于任何电场的是( C )
A.W=qEd B.U=Ed
C.E= D.E=k
解析:公式W=qEd,用来计算匀强电场中电场力做功,所以只适用于匀强电场,故A错误;公式U=Ed是匀强电场中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公式,只适用于匀强电场,故B错误;公式E=是电场强度的定义式,运用比值法定义,适用于任何电场,故C正确;公式E=k是点电荷场强公式,只适用点电荷的电场,故D错误,故选C。
2.(多选)(2021·江苏省赣榆高级中学高一下学期检测)如图所示为一空腔导体周围的电场线分布图,电场方向如图中箭头所示,M、N、P、Q是以O为圆心的一个圆周上的四点,其中M、N在一条直电场线上,P、Q在一条曲电场线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C )
A.M点的电场强度比N点的电场强度小
B.P点的电势比Q点的电势低
C.负电荷在P点的电势能小于其在Q点的电势能
D.M、O间的电势差等于O、N间的电势差
解析:电场线的疏密程度表示电场的强弱,故N点的场强比M点的场强大,故A正确;沿着电场线的方向电势越来越低,所以Q点的电势比P点的电势低,故B错误;P点电势高于Q点,根据Ep=φq可知,负电荷在P点时的电势能小于在Q点时的电势能,故C正确;根据电场分布可知,MO间的平均电场强度比ON之间的平均电场强度小,故由公式U=Ed可知,MO间的电势差小于ON间的电势差,故D错误。
3.(2021·海南华侨中学高一下期末)真空中有一静电场,其在x轴正半轴的电势φ随x变化的关系如图,根据图像可知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B )
A.R处的电场强度为零
B.若试探电荷从x1处移到x2处,电场力不一定做正功
C.x1处与x2处的电场强度方向相同
D.该电场有可能是处在O点的正点电荷激发产生的
解析:φ-x图像中,曲线上任意一点的切线的斜率表示电场强度;R处切线的斜率不为零,电场强度不为零,A错误;试探电荷从x1处移到x2处,电势降低,根据公式W=qU,如果是正电荷,电场力做正功;如果是负电荷,电场力做负功,B正确;x1处与x2处的切线斜率同为负值,故x方向的电场强度分量的方向相同,但在立体空间中,两处的电场方向不一定相同,C错误;点电荷电场中,离点电荷越近,电场强度越大,故φ-x图像的斜率越大,而题图中,越靠近O点图线越平缓,故D错误。
4.如图所示,在xOy平面内有一个以O为圆心、半径R=0.1 m的圆,P为圆周上的一点,O、P两点连线与x轴正方向的夹角为θ。若空间存在沿y轴负方向的匀强电场,电场强度大小E=100 V/m,则O、P两点的电势差可表示为( A )
A.UOP=-10sin θ(V) B.UOP=10sin θ(V)
C.UOP=-10cos θ(V) D.UOP=10cos θ(V)
解析:由于电场强度方向向下,据题可知UOP<0,则UOP=-ERsin θ=-100×0.1sin θ(V)=-10sin θ(V),故正确答案为A。
5.如图所示,a、b、c是匀强电场中的三个点,各点电势分别为φa=10 V,φb=2 V,φc=6 V,a、b、c三点在同一平面上,下列各图中电场强度的方向表示正确的是( D )
解析:由于是匀强电场,所以a、b连线的中点与c点等势,电场强度的方向垂直于等势面且由高电势指向低电势处,所以D正确。
6.如图中A、B、C三点都在匀强电场中,已知AC⊥BC,∠ABC=60°,BC=20 cm。把一个电量q=10-5 C的正电荷从A移到B,电场力做功为零;从B移到C,克服电场力做功1.73×10-3 J,则该匀强电场的场强大小和方向是( D )
A.865 V/m,垂直AC向左
B.865 V/m,垂直AC向右
C.1 000 V/m,垂直AB斜向上
D.1 000 V/m,垂直AB斜向下
解析:由题,q=10-5C的正电荷从A移到B,电场力做功为零,则A与B电势相等, AB连线是一条等势线。
BC间电势差为:UBC=
=- V=-100 V,
则该匀强电场的场强大小:E= V/m=1 000 V/m,电场线方向垂直于AB向下。如图。故选D。
7.(多选)(2021·河南省实验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图中虚线为匀强电场中与场强方向垂直的等间距平行直线。两粒子M、N质量相等,所带电荷的绝对值也相等。现将M、N从虚线上的O点以相同速率射出,两粒子在电场中运动的轨迹分别如图中两条实线所示。点a、b、c为实线与虚线的交点,已知O点电势高于c点。若不计重力,则( BD )
A.M带负电荷,N带正电荷
B.N在a点的速度与M在c点的速度大小相等
C.N在从O点运动至a点的过程中克服电场力做功
D.M在从O点运动至b点的过程中,电场力对它做的功等于零
解析:由O点电势高于c点电势知,场强方向垂直虚线向下,由两粒子运动轨迹的弯曲方向知N粒子所受电场力方向向上,M粒子所受电场力方向向下,故M粒子带正电、N粒子带负电,A错误;N粒子从O点运动到a点,电场力做正功。M粒子从O点运动到c点电场力也做正功。因为UaO=UOc,且M、N粒子质量相等,电荷的绝对值相等,由动能定理易知B正确;因O点电势低于a点电势,且N粒子带负电,故N粒子运动中电势能减少,电场力做正功,C错误;O、b两点位于同一等势线上,D正确。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1小题,共11分)
8.(11分)图中是某匀强电场的等势面示意图,A、B两点相距5 cm,θ=53°,一带电量为-4×10-6 C的微粒沿AB匀速运动,求:
(1)电场强度大小和方向。
(2)微粒的质量。(取g=10 m/s2)
答案:(1)电场强度大小是500 N/m,方向向下 (2)微粒的质量2×10-4 kg
解析:(1)设匀强电场的场强大小为E,则:
E=== V/m=500 V/m
沿电场线的方向电势降低,所以电场的方向向下。
(2)因微粒匀速运动,则有mg=qE,
则得:m== kg=2.0×10-4 kg。
一、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题6分,共24分)
1.如图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方向平行于坐标平面的匀强电场,其中坐标原点O处的电势为零,点A处的电势为6 V,点B处的电势为3 V,则电场强度的大小为( A )
A.200 V/m B.200 V/m
C.100 V/m D.100 V/m
解析:根据题意,由匀强电场特点可知OA中点C的电势为3 V,与B点电势相等,则BC连线为等势线,自原点O向BC连线引垂线,垂足为D,D点电势为3 V,根据图中几何关系得=,得OD长度为1.5 cm,则场强为E==200 V/m,本题只有选项A正确。
2.(多选)细胞膜的厚度等于700 nm(1 nm=10-9 m),当膜的内外层之间的电压达0.4 V时,即可让一价钠离子渗透。 设细胞膜内的电场为匀强电场,则钠离子在渗透时( AC )
A.膜内电场强度为5.71×105 V/m
B.膜内电场强度为1.04×106 V/m
C.每个钠离子沿电场方向透过膜时电场力做的功等于6.4×10-20 J
D.每个钠离子沿电场方向透过膜时电场力做的功等于1.28×10-19 J
解析:由公式E== V/m=5.71×105 V/m,所以A正确,B错误。由公式W=qU=1.6×10-19×0.4 J=6.4×10-20 J,C正确,D错误。
3.(多选)(2021·安徽省合肥一中高二上学期段考)如图甲所示,一条电场线与Ox轴重合,取O点电势为零,Ox方向上各点的电势φ随x变化的关系如图乙所示,若在O点由静止释放一电子,电子仅受电场力的作用。则( ABD )
A.电子将沿Ox方向运动
B.电子的电势能将一直减小
C.沿Ox方向电场强度一直增大
D.电子运动的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
解析:由乙图知沿x轴正方向电势在升高,所以电场沿x轴负方向。电子受电场力方向沿x轴正方向,电子将沿Ox方向加速运动,电场力做正功,电子的电势能减小,所以A、B正确;根据E==可知电势φ随x变化图像的斜率表示电场强度,由乙图可知沿Ox方向电场强度先减小后增大,电子受电场力先减小后增大,电子运动的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C错误,D正确。
4.(多选)(2021·安徽蚌埠三中高二上教学质量检测)如图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一底角是60°的等腰梯形,坐标系中有方向平行于坐标平面的匀强电场,其中O为坐标原点,A点坐标为(1 cm, cm),B点坐标为(3 cm, cm),已知O点电势为6 V,φA=3 V,φB=0,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D )
A.C点电势为零
B.电场线与BC平行
C.该匀强电场的电场强度大小为100 V/m
D.该匀强电场的电场强度大小为100 V/m
解析:因为AB平行于OC,并且四边形ABCO为底角是60°的等腰梯形,根据各点坐标关系故有UOC=2UAB,即6 V-φC=2(3-0) V,得φC=0 V,故A正确;由于B、C两点的电势都是零,所以BC为0 V等势线,电场线与等势线垂直,故B错误;过B作OC的垂线BD,垂足为D,再作DE垂直于BC,由几何关系得LDE= cm,故电场强度为E===×102 V/m=100 V/m,故D正确,C错误。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共16分)
5.(6分)如图所示的A、B、C、D、E、F为匀强电场中正六边形的六个顶点。已知A、B、C三点的电势分别为-1 V、1 V、5 V,则D点的电势φD为__7__ V。
解析:在匀强电场中,沿着任意方向前进相同距离,电势的降落必定相等,由于从A到D方向平行于BC方向,且AD间距等于BC间距的两倍
故有φD-φA=2(φC-φB),代入数据解得,φD=7 V。
6.(10分)(2021·黑龙江大庆实验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如图所示,空间有E=100 V/m竖直向下的匀强电场,长L=0.4 m不可伸长的轻绳固定于O点。另一端系一质量m=0.5 kg,电量q=0.05 C的带正电小球。拉起小球至绳水平后在A点无初速度释放,当小球运动至O点的正下方B点时绳恰好断裂,小球继续运动,最后落至地面上C点,B点离地的高度hB=0.1 m。(g=10 m/s2)试求:
(1)A、C两点间的电势差UAC;
(2)绳子张力的最大值;
(3)落地点C到B点的水平距离。
答案:(1)50 V (2)30 N (3)0.4 m
解析:(1)在匀强电场中,UAC=EdAC=100×0.5 V=50 V。
(2)当带电小球摆至B点时,绳子达到最大张力,设为T,小球运动到B点时速度为vB,
小球从A点运动到B点,由动能定理可得:mgl+Eql=mv,代入数据解得vB=4 m/s,
小球在B点做圆周运动,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T-(mg+Eq)=m,
代入数据
解得:T=30 N。
(3)小球离开B点后做类平抛运动,下落加速度a==20 m/s2;设落地点C到B点的水平距离为x,x=vB,解得:x=0.4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