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 2 《周总理,你在哪里》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 2 《周总理,你在哪里》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9.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7-31 15:46: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 周总理,你在哪里 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周总理崇高而亲切的形象。
2.大量运用拟人和反复的修辞手法抒写感情。
教学重难点
学习周总理崇高而亲切的形象。
课前准备
1.指导学生完成预习
2.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开国,周恩来被任命为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总理,同时兼任外交部部长职务。同年11月,周恩来在外交部成立大会上宣布:旧中国一百多年来“跪倒在地上办外交”的屈辱历史,一去不复返了!此后,周恩来长期处于外交工作的“第一线”,组织领导中国政府与世界许多国家政府的建交工作;具体指导同尚未与中国建交的国家和地区的民间交往活动,开展广泛的人民外交,为日后正式建交创造条件。
作者简介
柯岩,原名冯恺,女,广东南海人。生于河南郑州。中国文联委员,中国作协理事。1949年5月参加工作,先后在北京青年艺术剧院、中国儿童艺术剧院从事创作。曾任《诗刊》编委。主要作品有诗集《“小兵”的故事》《大红花》《讲给少先队员听》《柯岩儿童诗选》等。另有诗剧合集《“小迷糊”阿姨》。报告文学《癌症≠死亡》等。《周总理,你在哪里》一诗影响广泛。
写作背景
1976年1月8日,周恩来总理与世长辞,由于当时特殊历史背景,全国人民无法充分表达哀思。所以在新的历史转机出现之后,1977年他逝世一周年之际,大量的悼念诗文才得以公开发表。柯岩的《周总理,你在哪里》就是这一时期发表的优秀诗篇。
这首诗之所以在众多诗篇中特别引人注目,首先是得力于它的真诚深挚的感情表达。在人们普遍怀着对周总理的深情眷念而又难以表达之际,一声声“周总理,你在哪里”的深情呼唤,似乎是从亿万人民心中同时进发出的心声。在历史性时刻代表和体现了人民心声,是一切优秀文学作品得以流传的前提条件。除了上述原因之外,这首诗在艺术表现上也有特色。
四、知识链接——周总理
周恩来(1898年3月5日-1976年1月8日) ,字翔宇,曾用名飞飞、伍豪、少山、冠生等 ,原籍浙江绍兴,1898年3月5日生于江苏淮安。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创建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周恩来同志的卓著功勋、崇高品德、光辉人格,深深铭记在全国各族人民心中,在国际上也享有很高威望。
五、检查字词
1.请给下面加点的汉字注音。
沉甸甸( diàn ) 谷穗( suì )
篝火( gōu ) 伐木( fá )
辽阔( kuò ) 足迹 ( jì )
2.解释下面的词语。
轰鸣:发出轰隆轰隆的巨大声音。
沉甸甸:形容沉重。
松涛:指风吹松林,松枝互相碰击发出的如波涛般的声音。
宿营:军队在行军或战斗后住宿。
六、层次结构
全文可分为三层:
第一部分(第1节):呼唤周总理,倾诉人民对周总理的怀念之情。
第二部分(第2-8节):寻找周总理,展现周总理的不朽业绩和光辉形象。
第三部分(第9节):倾诉广大人民对周总理的无限热爱和怀念的深情。
七、研读课文
请学生快速阅读一遍课文,思考下列问题。(小组讨论)
1.第一小节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明确:反复。反复呼唤、寻找,反复倾诉人民的深切怀念之情。
2.课文抓住了哪几个自然景象来写总理的?
明确:高山、大地、森林、大海
3.说一说这四种形象的具体内涵?
明确:(1)高山:展现了恢弘阔大的境界,使总理的形象显得崇高,又使画面有了葱郁的色彩。
(2)大地:形象博大,胸怀坦荡,又给画面增添色彩。
(3)森林:给画面增添了浓郁的色彩,音域宽广,气势磅礴。
(4)大海:使总理的形象显得更加高大,大海的蔚蓝更丰富了画面的色彩。
4.找出文中的四处细节描写。
明确:(1)你不见那沉甸甸的谷穗上,还闪着他辛勤的汗滴……
(2)宿营地上篝火红呵,伐木工人正在回忆他亲切的笑语。
(3)你不见海防战士身上,他亲手给披的大衣……
5.理解“足迹”“深深”两个词的含义。
明确:(1)足迹:既指周总理的行踪,又指周总理的功业。
(2)深深:既指周总理功业巨大,又指周总理的光辉业绩永世长存,不可磨灭。
八、合作探究
1.诗歌多处运用了反复、拟人的修辞,增强了语言的感染力,试举例分析。
明确:(1)诗人使用了间隔反复的手法,“对着高山喊”“对着大地喊”“对着森林喊”“对着大海喊”,呼唤声声,如奔走呼号,使感情抒发得更加浓烈更动人地表现出对总理的思念。
(2)诗人还使用了拟人的手法,赋予天地万物以人的情感。听到人民群众深情的呼唤,山谷、大地、森林、大海发岀了动人心弦的回音,仿佛成了周总理为革命、为人民辛劳一生的见证人。这种拟人手法的运用,深化了主题,使作品充满了革命浪漫主义色彩,营造了一种新颖壮阔的意境,增强了诗歌的感人力量。
(3)诗人使用了连续反复的手法。五次使用了“在这里”,强烈表达一种惊喜激动的感情。结尾四次使用“想念你”,表达了人民对敬爱的总理的无限怀念和无尽哀思。
九、本文主旨
作者通过大胆的想象,尽情描述人们到处寻找、呼唤周总理的场面,讴歌了周总理一生的光辉业绩,充分表达出人民对周总理的深切缅怀之情。
十、文本特色
1.立意深切,构思精巧。
本诗以“呼唤”为线索,展开一幅幅动人的画面,用热切的呼唤和山谷、大地、松涛、海浪、广场的回音来抒发对周总理的无限怀念和崇敬,以“询问—呼唤—寻找—应答”的新颖构思把怀念周总理和追述周总理一生不朽的功绩巧妙结合起来,虚实结合的写法创造出一种壮阔而动人的意境。
2.灵活运用多种修辞手法。
诗中的山谷、大地、松涛、海浪、广场是天地万物的代表,诗人赋予它们以人的情感,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具有撼动人心的力量;大量的反复和排比,不仅创造出铿锵的韵律、和谐的节奏,而且渲染出浓厚的氛围,传达出深挚的情感;呼告、设问、反问、比喻等多种修辞的使用,都在抒发情感、描摹场景、增加诗意等方面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课后作业
红歌体现出我们的革命传统、中国精神。下面是几首经典歌曲的歌词,请说说你从中感受到了哪些中国精神。(至少说出三种)
①没有吃,没有穿,自有那敌人送上前;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游击队歌》)
②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
③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我和我的祖国》)
④啊,中国!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走进万象更新的春天。啊,中国!你展开了一幅百年的新画卷,捧出万紫千红的春天。(《春天的故事》)
⑤也许我倒下,将不再起来,你是否还要永久地期待?如果是这样,你不要悲哀,共和国的旗帜上有我们血染的风采。(《血染的风采》)
⑥我守在婴儿的摇篮边,你巡逻在祖国的边防线;我在家乡耕耘着农田,你在边疆站岗值班。(《十五的月亮》)
我感受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热爱和平、热爱祖国、保家卫国、牺牲奉献、革命乐观主义、改革开拓的精神。(任写三种即可)
解析:①句反映处境艰苦,坚信敌人给送吃穿、送枪炮,这是革命乐观主义精神;②句中的“卫祖国”、③句中的“一刻也不能分割”直接唱出对祖国的热爱;④句“气壮山河的新步伐”是改革开拓的精神;⑤句中的“也许我倒下,将不再起来”、⑥句中的“我守在婴儿的摇篮边,你巡逻在祖国的边防线”体现的是为国牺牲奉献的精神。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