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1张PPT。《天净沙 秋思》说课课件 一、说教材
《天净沙 秋思》是鲁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十八课《古代诗歌五首》中的一篇课文,本单元以反映自然世界的内容为主题组元,通过对美的景物,美的语言,美的情感的品味欣赏,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天净沙 秋思》是元曲中的小令,旨在表达天涯游子的孤寂愁苦之情,旨趣深远的意境美是本文的主要特点。结合单元要求、初一学生初次接触元曲的认知感悟能力等,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 收集整理作者的相关资料及元曲一些文学常识。
2. 提高赏读诗歌的能力,增强古诗文修养,背诵并默写课文。
3. 通过品味语言,联想想象,感悟小令的语言美、意境美、情
感美,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4. 积累并赏析描写“乡愁”的诗文,感受诗人的思乡情。
教学重点:
诵读;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语言美、情感美。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进入意境,运用再造想象感悟诗歌
的内容和作者 的情感。
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是古典诗词苑的一朵奇葩,可采用下列赏读古典诗词的途径来感悟堪称一绝的意境美: (一)情景设置激兴趣。(二)朗读吟诵引感知。(三)品词析句求深入。(四)以诗作画入意境。(五)联想想象促感悟。(六)知人论世探根源。(七)联类比照寻互证。
具体教法是:
1. 目标导学法
2. 情景设置法
3. 知人论世法
4 . 化诗入文法
5. 点拨法
以上教法运用了多媒体等教学工具来营造氛围,用老师富有诗情画意的引导语言增强学生的古诗文修养,可高质量的达成教学目标。
二、说教法三、说学法 “授人与鱼,不如授人与渔”,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兼容并举中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合作性、发展性、创造性。具体学法如下:
1. 积累法
2. 情感体验法
3. 朗读感悟法
4. 自主探究法
5. 联想想象法
6. 讨论交流法
以上学法,能达到激发兴趣、陶冶情操、启迪心智、感悟积淀的四重境界。四、说教学程序(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1、以师生的情感体验导入新课,走进马致远的小令世界,板书课题、作者。
2、 学生简介马致远的生平及作品、元曲的文学常识(课件: 资料助读);再运用元曲的知识进行课题信息解答:天净沙,曲牌名;秋思,曲题,秋天里的思念;题眼是“思”。
(此环节“情景设置激兴趣”。情感体验消除了学生的紧张感,“知人论世”拉近了读者和作者,学生和课本之间的距离,“学以致用”解答了课题信息,构建了语文教学“链”,也培养了学生查阅资料、筛选信息的能力。)(二)朗读吟诵—感受语言美
1、 学生在对比中掌握小令的朗读技巧。(课件:课文内容)
2、 老师范读,学生仿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情感)。
3、 师生挑战赛。
4、 背诵小令,默写小令,同桌订正。
5、 自主质疑,合作释疑,描述内容。
(此环节“朗读吟诵引感知”、“品词析句求深入”。将朗读吟诵当作进入小令的“敲门砖”,在反复朗读中进入情境,触摸到马致远孤独寂寞的心音,初步感受小令美的语言,美的音韵,美的意境,美的情感,达到了“当堂成诵,当即默写”、“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效果。)
1、 美读课文。
2、 找出小令中流露诗人情感的关键语句。
3、 找出帮助表现作者情感的景物。
4、 以诗作画,把独立的景物、人物组成一幅画。(课件:背景音乐)
5、 赏析诗画合一的意境美。
(此环节“以诗作画入意境”, “联想想象促感悟”,抓关键语句,从形神入手,运用联想想象,将文字转化为图画,诗画合一,使学生在意境中渗透绘画美,引导学生动脑又动笔,激发创造性思维,受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的感染。)(三)美读想象--感悟意境美 1、联类比照,感受寄情于物,情思相融之美。
(课件:《寿阳曲》、《四块玉》、《夜行船 秋思》)
2、积累赏析描写“乡愁”的诗文,感受思乡情。
(此环节“联类比照寻互证”。 抓住“诗言志”、“ 寄情于物,
情思相融”的特点,走进作者情感——小令描绘的是一幅
绝妙的深秋晚景图,旨在表达天涯沦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四)品味延伸—赏析情感美
(五)欣赏歌曲—感受永恒美
1、 欣赏歌曲《游子吟》。
2、 师生深情诵读小令。
3、 课堂结语。
(此环节以歌曲和感情诵读做课堂的结语,可达到强烈的情感震撼效果。)
五、 说板书
用黑板上的简笔画加上点睛之笔“深秋晚景图,天涯游子悲”作 诗情画意的板书。
(好的板书就是一份微型教案,可增强课文生动直观的效果。)天净沙 秋思——马致远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马致远 马致远(1250?一1321?):字千里,号东篱,元大都(今北京市)人,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 “元曲四大家”之一,有“曲状元”之称。仕途坎坷,过了“二十年漂泊生涯”,,后隐居田园。散曲大多抒写个人的哀婉和对国家的哀伤,反映了当时沉闷的时代气氛,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其小令名作《天净沙·秋思》被称为“秋思之祖”。
代表作《汉宫秋》。流传至今的有《青衫泪》、《荐福碑》、《黄粱梦》等。元曲 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分别代表着不同时期文学作品的最高成就。元曲大致分为两种,一是杂剧(一种成熟的戏剧形式),一是散曲。散曲又分为两类:包括散套和小令。散套由若干曲子组成,小令以一支曲子为独立单位,跟现代的歌词大致相近。散曲有曲牌名,如“天净沙”、“山坡羊”等。有的还有曲题,如本课的“秋思”。资 料 助 读——————————————————————————天净沙·秋思吟诵感悟枯藤 老树 昏鸦,
小桥 流水 人家,
古道 西风 瘦马。
夕阳 西下,
断肠人 在 天涯。----马致远/////////背诵小令描述内容默写小令 又见炊烟升起, 暮色照大地。
乌啼声声心欲碎, 风刀霜剑严相逼。
梦里的相思难聚首,落叶飘荡离了枝头。
往事历历不堪回首,月缺难圆魂断驿路。
我是一个漂泊无依的游子,红尘中谁能了解我的无奈?
我是一个伤痕累累的游子,问世间谁能聆听我的感慨?
我从风中来,诗画了悲哀……以诗作画渔灯暗,客梦回,一声声滴人心碎。
孤舟五更家万里,是离人几行清泪。
——《寿阳曲》
带月行,披星走.
孤馆寒食故乡愁, 妻儿胖了咱消瘦。
枕上忧,马上愁,死后休。
——《四块玉》联类比照(积累描写乡愁的诗文,感受思乡情)
一份亘古的思念在历史的长廊中静默如莲联类比照1.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 白
2.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王 湾
3.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 颢
4.日幕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孟浩然
( )藤( )树( )桥( )水( )家( )道( )风( )马( )鸦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昏枯小流人瘦古西老 深秋的黄昏,在荒凉的古道上,一个风尘仆仆的游子,骑着瘦骨嶙峋的马,在萧瑟的秋风里踽踽独行。那缠满枯藤的老树上,栖息着黄昏归巢的乌鸦;那缓缓流动的小溪边,住着几户炊烟袅绕的人家;望极天涯是落日,只见落日不见家。漫漫长夜还没有留宿的地方,浪迹天涯的游子不禁悲从中来,肝肠寸断……以诗作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