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散步》教学设计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课《散步》教学设计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7-31 18:12: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散步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把握课文并学习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
2、通过揣摩文中一些关键词、句以及细节描写,细心体会作者的中心思想。
3、让学生懂得尊老爱幼是中国的传统美德,是构建和谐家庭的重要因素,从小树立对家庭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理解主题,感受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教学难点:揣摩文中一些关键词、句的深层含义。
学习方法:评注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思路: 读懂文本,读懂作者,读懂生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课之前,老师先问个小问题:咱们班的同学有经常与父母一起散步的吗?请举手。能说一下散步的感受吗?
可见散步确实是家庭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项温馨的活动。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莫怀戚的《散步》。 Ppt
二、初读课文,感知主题
感知课文内容
请同学们打开课文,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并且思考:本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引导:全班齐读课文题目,想象一家人散步的时候,身体状态是 轻松的,心情是 愉快的。所以我们读这篇文章的时候感情基调应该是放松愉快的。酝酿一下这种感觉,开始莫怀戚的这次散步之旅吧!)
本文主要记叙了:一家祖孙三代四口人,在南方初春的田野上散步,后来发生了分歧,最终母亲迁就了孙子改走小路。
(引导:总结概括事件的要点: 地点、时间、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感知作者动机
思考:读了本文,你觉得作者为什么写自己一家人散步这件事,他要表达什么主题?
ppt
莫怀戚谈《散步》的写作契机
这篇文章写作的契机,现在回想,应该是两个。
第一:一次全家三辈四口人的散步,的确如文中所说。
第二:我与美国汉学家柯尔特先生常就中西文化的异同进行浅层次交谈。他对中国的“孝”,大加赞赏,说中国人的敬老爱幼,是“文化的精髓”,又说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的文化之举”,这个,全世界数中国人做得最好。
我们自己丢掉的,发达国度的人却拾起来,如获至宝,这使我感慨不已,开始重新正视这份看起来很陈旧已无什么油水的民族遗产。写作的念头就产生了。
三、深入文本,解读主题
1、再读课文,思考讨论:
在这次《散步》中哪里体现“尊老”,哪里体现“爱幼”呢?请找出相关语句,说说自己的理解。
提示:不动笔墨不读书,注意圈点勾画,并在边上写上你的理解。
引导学生体验下面这些语句,并串起相关内容,如:
尊老的语句评析
1、学习第六自然段
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
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
说:“走大路。”
问题: 我最终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言外之意?伴同母亲的时日就短。上面哪个语段可以看出母亲已是风烛残年?
2、学习第三自然段
问题:a最能体现母亲年老的是哪一个字?(熬)比较“度”,表达效果有什么区别?
b段中出现“太迟,太迟”是不是重复,为什么作者要抱怨?
c该怎样来朗读这一节呢?(重音处理:太 太 总算 又)
齐读这一节。
学习第四自然段:春天总算来了!作者期盼的春天到底是怎么样的呢?
齐读ppt: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问题:这算来了的春天是怎样的呢?你从哪些语句字词里看出来?
重点评析“新绿”“铺”“浓淡”“密”“咕咕”“起”,引导说出这些字词带给你的想象或者感受,并且带着想象读出来。
返回第六自然段
引导: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多美啊,这大块小块的新绿,树上的嫩芽,咕咕的冬水,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作者只想起这春天的生命吗?(母亲的生命)母亲的生命如果像这春天这般生机勃勃该有多好啊!可是这是不可能的,母亲毕竟老了,今年的冬天总算熬过,明年春天的美景是否能欣赏到就是个未知数了,所以作者是分外珍惜这次有母亲存在的四口之家的田野散步,所以在分歧面前,他说“走大路”,他该怎样说?(应该是一种斩钉截铁,没有商量余地的语气)
读出这种当时的斩钉截铁;(男生读)
读出这种委屈儿子,孝敬母亲的当机立断!(全班读)
爱幼的语句评析
学习第七自然段: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
引导问题:a、把“摸摸”改成“拍拍”,怎样?
b、文中通过一个简单的动作描写体现了母亲对孙子的关爱,还运用了语言描写,母亲的这句话该怎么读?(“还是”两字进行拖音处理,体现了母亲之前的决定和现在的决定是经过思考,发生了转变,这转变的动机是什么?)
c、站在母亲的角度,想象母亲当时变主意的时候的心理活动?即兴来段心理描写吧.“母亲摸着孙儿的小脑瓜,眼随着小路望去,心想: ”
d、从哪里可以看出小路的有意思?(读,说说小路的风景美在哪里 有意思在哪里?)
e、该以怎样的语调来念“我走不过的地方,你就背着我。”(一种坦然,一种放心)
引导可否变成商量的语气:“我走不过的地方,你就背着我,好吗?”
2、学习最后一段,深读主题
引导:这是多么温馨和谐的一家子啊,子女懂得孝顺,长辈懂得关爱,于是这四口之家最终有了这样一幅散步图。我们一起把它读出来(齐读)
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ppt
教师可引导:a、如果让你用一个字来为整幅画面命名的话,你会选择哪个字,为什么?
b、为什么要“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
母亲和儿子不是不算重,自然轻吗?重的是什么?
c、该怎样理解“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我背上的是谁?母亲,是家的源头。
妻子背上的是谁?儿子,是家的延续。
构建一个爱的家庭的责任十分重大,真的仿佛是整个世界的份量。
我背母亲是尊老,妻子背儿子是爱幼,它们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就是整个爱的世界。
再读最后一段,注意加点字,感受其中的亲情和爱的责任。
四、拓展延伸
同学们,在家中我们的爸爸妈妈挑着整个世界
你们是否也有话要对他们说呢?
听了同学们的发言,老师真觉得你们很懂事,很有担当,我相信,当你们有一天也要背起整个世界的时候,你们会做得很好。
希望同学们,传承尊老爱幼的美德,因为将来你们都要背起一个家,背起整个世界。
五、布置作业:
1、完成作业本
2、读书笔记:毕淑敏《孝心无价》、季羡林 《永久的悔》
(先睹为快)
我相信每一个赤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许下“孝”的宏愿,相信来日方长……
可惜人们忘了,忘了时间的残酷,忘了人生的短暂……
赶快为你的父母尽一份孝心。也许是一处豪宅,也许是一片砖瓦。也许是大洋彼岸的一只鸿雁,也许是近茬咫尺的一个口信。也许是一顶纯黑的博士帽,也许是作业簿上一个红五分。 也许是…… 毕淑敏《孝心无价》
最后分享一首歌曲,《我爱我家》,让我们更爱自己的家,也让我们的家更可爱!
六、板书:尊老+爱幼=爱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