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综合训练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综合训练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8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7-31 23:41: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综合训练题
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 “他驱动万乘战车,点燃遍地烽烟……诸侯割据,十余年间便成了无影无踪的旧梦——这是中国大陆上第一次真正的统一……中国大陆永远连成了统一的整体。”材料描述的是( )
A. 周武王灭商 B. 齐桓公称霸
C. 秦统一六国 D. 大泽乡起义
2. 秦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历史实现了第一次大一统。从右面的漫画作品中,能够得出的关于秦朝的历史信息有( )
①实现了国家统一 
②开始废除井田制
③建立了皇帝制度 
④建立了中央政权机构
A. ①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
3. 柳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引文中的两个“制”分别是( )
A. 分封制和郡县制 B. 宗法制和郡县制
C. 分封制和皇帝制度 D. 郡县制和科举制
4. “秦为乱政虐刑以残贼天下,数十年矣。北有长城之役,南有五岭之戍,外内骚动,百姓罢敝(人民疲劳困顿)……财匮力尽,民不聊生。”下列可以作为论据支持材料观点的是( )
A. 统一货币、度量衡 B. 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C.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D. 修建骊山陵墓和阿房宫
5. “(秦)亟(屡次)役万人,暴其威刑……负锄梃(扛着锄头、木棍)谪戍之徒,圜视(互相顾看)而合(联合)从,大呼而成群。”材料描述的是( )
A. 秦军征服南越 B. 陈胜、吴广起义
C. 项羽、刘邦之争 D. 王莽建立新朝
6. 《汉书·食货志》记载:“汉兴,接秦之敝,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面对材料中的情况,汉初统治者采取的措施是( )
A. 加强中央集权 B. 兴建水利工程
C. 实行休养生息政策 D. 发动对外战争
7. (独家原创试题)清朝人金缨在《格言联璧·持躬》中写道:“俭则约,约则百善俱兴;侈则肆,肆则百恶俱纵。”西汉时,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腐化的皇帝是( )
A. 汉高祖 B. 汉文帝 C. 汉武帝 D. 光武帝
8. 汉武帝对“秦制”实现了“继承”与“创新”。在地方制度上的“继承”和在思想统一上的“创新”分别表现为( )
A. 颁行“推恩令”和推行休养生息政策
B. 推行郡县制和“独尊儒术”
C. 实行分封制和焚书坑儒
D. 实行郡县制和奉行“无为而治”
9. (独家原创试题)南宋思想家叶适说:“光武匹夫徒手而得天下,其难有甚于高祖。”“光武得天下”是在( )
A. 公元前202年 B. 公元前138年
C. 公元9年 D. 公元25年
10. 右图是东汉时期的一个院落的陶制模型。豪强大族一般住在这种大院落中,院落的墙体高而厚,窗户高而窄,四个角落都有防御塔。据此可以判断当时的社会状况是( )
A. 光武中兴,人民安居乐业         
B. 社会动荡,阶级矛盾尖锐
C. 陈胜、吴广起义         
D. 匈奴经常南下侵扰
11. “东汉前期,皇帝本人能够控制国家的政治权力。东汉中期以后,东汉政权内部出现了外戚、宦官轮流把持国家最高权力的局面。外戚、宦官交替专权,任用亲信,诛杀异己,导致政治腐朽不堪,社会混乱,人民遭殃,动摇了东汉的统治,加速了东汉王朝的衰亡。”该材料主要揭示的是( )
A. 东汉前期,皇帝本人能够控制国家的最高权力
B.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加速了东汉王朝的衰亡
C. 东汉晚期以后,出现了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
D. 东汉中期以后,皇帝仍能控制国家政治权力
12. 这是一次有周密计划、有长期准备、有明确目标的农民起义,对于东汉末年的政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由于农民起义本身的弱点,起义被残酷镇压,但在这次起义的打击下,腐朽的东汉王朝已名存实亡。“这次起义”是( )
A. 黄巾起义 B. 项羽起义
C. 陈胜、吴广起义 D. 刘邦起义
13. 据《汉书·地理志》记载,广西合浦是汉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之一。近年来,在合浦汉墓群出土的大批文物成为这一记载的有力物证。以下为合浦汉墓群出土的部分文物,据此可知( )
A. 欧亚国家传入中国的物产主要是陶瓷制品
B. 合浦因海外贸易发达而成为汉代最重要商港
C. 汉代海外贸易所得占国家财政收入很大比重
D. 中国与欧亚一些国家在汉代有经济文化交流
14. 秦统一六国后,建立起一整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和车轨,修筑万里长城。汉朝通过解决王国问题、“独尊儒术”和北击匈奴,巩固了大一统王朝。从上述内容可以概括出秦汉时期的阶段特征为( )
A. 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活动 B. 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C.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D.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15. 洛阳白马寺的十八罗汉像、西安大慈恩寺的大雁塔、敦煌莫高窟的飞天壁画等都是佛教艺术文化乃至中华艺术文化的珍宝。这说明( )
A. 佛教进入中国自西向东传播
B. 佛教的文化主导了中国文化
C. 佛教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D. 佛教的传入丰富了中国文化
二、材料解析题(共55分)
16.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儿女不变的追求。秦始皇与汉武帝是两位很有作为的皇帝,他们采取一系列措施,把国家推向大一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因为有诸侯存在),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
——《史记·秦始皇本纪》
(1)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秦始皇认为春秋战国以来天下纷争不断的根源在于西周实行的什么制度?为解决这一问题,秦始皇采取了什么措施?(4分)
材料二 世界历史上,开创庞大帝国的帝王之中,排名没有比得上秦始皇的,因为无论是古马其顿帝国的亚历山大大帝、还是古罗马帝国的凯撒,他们的帝国早已不存在了,对世界的影响远无法与秦始皇相比。其实,即使他们在位时,其对帝国统一性的重组也远远小于秦始皇。
——《影响世界的100帝王排行榜》
(2)秦始皇统一中国有什么意义?(4分)
材料三 偃说上(汉武帝)曰:“古者诸侯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强而合从以逆京师……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于是上从其计。
——《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3)材料三中的“偃”是谁?“上从其计”后采取什么措施削弱了地方对中央的威胁?(4分)
材料四 一位历史学家说:“历史上有的皇帝是一代之帝王,比如汉高祖刘邦;有的皇帝是百代之帝王,比如秦始皇和汉武帝。”所谓百代之帝王是说他的历史贡献与历史影响并没有因为统治结束而结束,他们所产生的影响延续到此后很多时代。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始皇和汉武帝分别采取什么措施使其“影响延续到此后很多时代”。(6分)
(5)综上所述,秦始皇、汉武帝无疑是两位雄才大略的帝王,但是历史上他们也不乏负面评论。你认为评价历史人物应遵循怎样的原则?(4分)
1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然骞凿空,诸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外国由是信之。
——《汉书·张骞传》
(1)材料一中的“骞”指的是谁?(2分)
材料二 塞外的大漠戈壁,单调的驼铃跋涉……这是全长七千多公里的世界古代陆路交通要道留给诗人的印象之一。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宣布,由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联合申报的项目通过审议,正式将这条“古老的商道”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材料二中的“古老的商道”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与材料二有何关联。(4分)
材料三 德国一位地理学家指出:“在中国汉朝时期,以丝绸贸易为媒介和主要动力,开通了世界上最长的陆上经济商贸之路、文化交融之路、科技交流之路,留下一连串璀璨夺目的文化遗产。”通过这条“古老的商道”,汉朝的丝绸、瓷器等物品,以及开渠、凿井等技术传到西域;西域的良种马、香料、玻璃、宝石等,以及核桃、葡萄、石榴、苜蓿等植物,以至多种乐器和歌舞等传入中国。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照抄原文不得分,4分)
材料四 武帝时,西域内属,有三十六国。汉为置使者、校尉领护之。宣帝改曰都护……永平中,北虏乃胁诸国共寇河西郡县,城门昼闭。十六年,明帝乃命将帅北征匈奴……遂通西域……
——《后汉书·西域传》
(4)材料四中的“宣帝改曰都护”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这一事件有何历史意义?(6分)
1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书写革命】
材料一 秦始皇批奏折,每天竟“以衡石量书”。那时的奏折是竹简,竹简是很沉的、要论斤称的。按当时的单位计算,秦始皇一天要批一石奏折。一石重的奏折大约是现在的30千克。
(1)东汉时谁作出的卓著贡献使材料一中的情形得以改变?(2分)
【史学泰斗】
材料二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2)材料二中这一名言出自何人? 他写的史学巨著在我国史学领域的地位如何?(5分)
【中医辉煌】
材料三 识图学史
(3)材料三中两位名医的主要贡献分别是什么?(6分)
【文化自信】
(4)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两汉的政治、经济和对外交往史实,分析两汉时期文化灿烂、星光闪耀的主要原因。(4分)
答案
1-5CAADB 6-10CBBDB 11-15BADCD
16、(1)分封制。废分封,立郡县(或在地方上实行郡县制)。
(2)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3)主父偃。颁布“推恩令”。
(4)秦始皇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
(5)把历史人物放到特定的历史环境中进行评价;辩证地、一分为二地、全面准确地评价;抓住历史人物的主要政治活动和政治思想进行评价。
17、(1)张骞
(2)丝绸之路。张骞通西域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
(3)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的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4)西汉朝廷设置西域都护。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18、(1)蔡伦
(2)司马迁。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3)张仲景著有《伤寒杂病论》,发展了中医学理论和治疗方法,总结了各种疾病的症候,提出在诊断上要辨证分析病情,然后对症治疗;还提出了“治未病”理论,提倡预防疾病。华佗擅长用针灸、汤药为人治病,而且能实施外科手术;发明了“麻沸散”;创编出了“五禽戏”,帮助人们强身健体。
(4)经济的发展;政局的相对稳定;重视对外开放;等等。(答出任意两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