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不懂就要问(同步练习)-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一.汉字书写(共1小题)
1.请在横线上正确、工整地抄写下面的生字。
例 段 涂
二.选择题(共7小题)
2.下列生字全部书写正确的一组是( )
A.赞叹 幕色 富饶 白发苍苍
B.茂盛 投降 裤子 明眸皓齿
C.麻雀 胸怀 严历 威风禀禀
D.既然 出塞 拔打 文质杉杉
3.复述《西门豹治邺》一课,应将( )这个情节讲得详细些。
A.调查民情 B.惩治巫婆与官绅
C.开凿渠道,引水灌溉
4.复述课文前应多读几遍课文,熟悉( )
A.课文作者 B.课文背景 C.课文内容
5.孔子因为( )而“三月不知肉味”。
A.读到一本好书 B.听到一段好乐曲
6.读句子,选出加点词语的近义词。
先生讲得很详细。( )
A.认真 B.详尽 C.简单
7.品读句子,完成练习。
孙中山想: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于是,他壮着胆子站起来……
“糊里糊涂”的反义词是( )。
A.清清楚楚 B.一知半解
8.按照事情发展顺序进行复述,《扁鹊治病》中表示 的词语,复述时应该加以关注。( )
A.人物 B.时间 C.地点
三.填空题(共3小题)
9.看拼音,写词语。
yuè qì zhǎng shēng huāng yě huò zhě
yǒu qù shèng kāi ān jìng jiāo wài
10.照样子,先组词,加、减偏旁成新字,再组词。
例:冈(山冈)﹣﹣(纲)(提纲)
建 ﹣﹣ 伐 ﹣﹣ 宗 ﹣﹣
例:授(授予)﹣﹣(受)(接受)
谱 ﹣﹣ 砖 ﹣﹣ 俱 ﹣﹣
11.查字典。
(1)“满”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音序 ,再查音节 。
(2)“透”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 部,再查 画,用“透”字组两个词语 、 。
四.语言表达(共5小题)
12.说说句中加点的词语有什么不同。
*这个字怎么写?我忘记了。
*任岁月潺潺流淌,不能忘怀的,始终是老师深情的目光。
“忘记”常用于 中,“忘怀”常用于 中。
13.把词语补充完整,并任选两个词语造句。
清 秀 玉立 眸皓齿
眉大眼 堂堂 膀大腰
造句:
14.比较句子,理解词语。
①这一问,把正在摇头晃脑高声念书的同学们吓呆了,教室里顿时鸦雀无声。
②这一问,把正在高声念书的同学们吓呆了,教室里很安静。
比较这两句话,哪句好?好在哪里?
15.那时候上课,先生念,学生跟着念,咿咿呀呀,像唱歌一样。(用加点词语写句子)
16.现在你们想听。我讲讲吧!(用关联词语合并成一句话)
五.排序(共1小题)
17.乱句排序。(将下列句子按一定顺序组成一段话)
照例把书放到先生面前。
接着,先生在孙中山的书上又圈了一段。
一天,孙中山来到学校。
先生听了,连连点头。
流利地背出昨天所学的功课。
六.现代文阅读(共3小题)
18.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李广巧计退兵
何东明
西汉时期,北方匈奴势力逐渐强大,不断兴兵进犯中原。飞将军李广任上郡太守,抵挡匈奴南进。
一天,三名匈奴兵又来袭扰,李广大怒,亲自率领一百名骑兵前去追击,追了几十里地,终于追上,杀了两人,活捉一人。李广正准备率兵回营时,忽然发现有数千名匈奴骑兵正向他们这边前进。匈奴队伍也发现了李广,但看见李广只有百名骑兵,以为他们是为大部队诱敌的前锋,不敢贸然攻击,急忙上山摆开阵势,观察动静。
随行的骑兵非常恐慌。李广沉着地稳住队伍:“我们只有百名骑兵,且离我们的大营有几十里远。如果我们逃跑,匈奴部将肯定会追杀我们。如果我们按兵不动,敌人反倒疑心我们有大部队埋伏在附近,他们绝不敢轻易进攻。所以,我们只能进,不能退。”骑兵们听了李广的话,依计而行,跟着李广继续前进。到了离敌阵仅二里地光景的地方,李广下令:“全体下马休息。”李广的骑兵卸下马按,悠闲地躺在草地上休息,战马在一旁津津有味地吃草。
匈奴部将感到十分奇怪,派了一名军官出阵观察形势。李广立即命令骑兵上马,冲杀过去,一箭射死了这名军官。然后他们又回到原地,继续休息。匈奴部将见此情形,更加恐慌,料定李广胸有成竹,附近定有伏兵。天黑以后,李广的人马仍无动静。匈奴部将怕遭到大部队的突袭,慌慌张张地引兵逃跑了。
李广的百名骑兵安全返回大营。
(有改动)
(1)李广退兵,实际上用的是 。
A.金蝉脱壳
B.欲擒故纵
C.空城计
(2)“匈奴部将见此情形”中“此情形”指什么?
(3)本文详写了 ,略写了匈奴兵的表现。这样写的好处是 。
(4)你觉得李广是一位怎样的大将军?
19.
鲁迅的学习和玩耍
鲁迅小时候是一个很聪明的孩子,他的记忆力很好。人家念二三十遍才记得熟的东西,他念两三遍就能背了。他这样能背,老师就让他比别人多背一些,甚至曾经让他一本书一本书地背。他还是背出来了。当然,鲁迅读书不光凭自己的聪明伶俐,还依靠自己的勤奋。
鲁迅小时候也很喜欢玩耍。他怎样玩呢?第一,他喜欢种花。为了种花还专门买了一本怎样种花的书﹣﹣《花镜》来看。他还专门在各种花旁边插上竹签,写明花的名称,弄得津津有味。第二,他喜欢描画。那时候没有美术课,他自己买了一些宣纸,映在绣像小说上,把书上的人物、房屋等描下来,再订成一本一本的小册子。这对他以后在南京路矿学堂学画图很有帮助。
鲁迅小时候的学习和玩耍,给了我们一个深刻的启示:读书学习就该专心致志,决不可三心二意、不动脑筋;休息玩耍,不要呆头呆脑,而要玩得有趣有益。
(1)我会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三心二意﹣﹣
津津有味﹣﹣
聪明伶俐﹣﹣
(2)填空。
①第一自然段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 。第二层意思是 。
②鲁迅小时候喜欢 和 。
(3)找出第二自然段的中心句。
(4)鲁迅给了我们一个怎样的启示?请在文段中找出来。
(5)鲁迅小时候读书读得好,是因为
A.他特别聪明,读两三遍就会背。
B.他特别勤奋,总是比别人多背上几十遍。
C.他不仅聪明,而且特别勤奋。
20.
《不懂就要问》
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读书。
那时候上课,先生念,学生跟着念,咿咿呀呀,像唱歌一样。学生读熟了,先生就让他们一个一个地背诵。至于书里的意思,先生从来不讲。
一天,孙中山来到学校,照例把书放到先生面前,流利地背出昨天所学的功课。先生听了,连连点头。接着,先生在孙中山的书上又圈了一段。他念一句,叫孙中山念一句。孙中山会读了,就回到座位上练习背诵。孙中山读了几遍,就背下来了。可是,书里说的是什么意思,他一点儿也不懂。孙中山想,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于是,他壮着胆子站起来,问:“先生,您刚才让我背的这段书是什么意思?请您给我讲讲吧!”
这一问,把正在摇头晃脑高声念书的同学们吓呆了,课堂里霎时变得鸦雀无声。
先生拿着戒尺 走到孙中山跟前 厉声问道 你会背了吗
会背了 孙中山说着 就把那段书一字不漏地背了出来
先生收起戒尺,摆摆手让孙中山坐下,说:“我原想,书中的道理,你们长大了自然会知道的。现在你们既然想听,我就讲讲吧!”
先生讲得很详细,大家听得很认真。
后来,有个同学问孙中山:“你向先生提问题,不怕挨打吗?”
孙中山笑了笑,说:“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在文中的意思。
霎时:
照例:
(2)用“ ”在文中画出最能表达文章中心思想的语句。
(3)给第五和第六自然段加标点。
(4)本文可分为三段,请用“‖”在文中标出,并写出每段的段意。
(5)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孙中山小时候勤学好问?
七.习作(共1小题)
21.题目:我喜欢
提示:(1)把题目补充完整,横线上可以填“看书”“游泳”等词语,也可以填“小猫”“含羞草”等词语,还可以填其他的人物和事物。(2)围绕题目把为什么喜欢写清楚。
3* 不懂就要问(同步练习)-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汉字书写(共1小题)
1.【解答】故答案为:
例 段 涂
二.选择题(共7小题)
2.【解答】A.有误,暮色:黄昏时的天色。故“幕色”错误。
B.正确。
C.有误,严厉:严肃而厉害;不宽容。威风凛凛:形容声势或气派使人敬畏。故“严历、威风禀禀”错误。
D.有误,拨打:打(电话)。文质彬彬:原形容人既文雅又朴实,后形容人文雅有礼貌。故“拔打、文质杉杉”错误。
故选:B。
3.【解答】《西门豹治邺》一文主要描写的是两千多年前,西门豹管理邺县这个地方时看到了人烟稀少,田地荒芜的状况,通过调查知道了这是当地的官绅和巫婆给河伯娶媳妇“闹”的。于是将计就计破除迷信,并兴修水利,使邺这个地方繁荣起来。课文中革除陋习,惩治巫婆是重点,体现了西门豹的智慧。故应将“惩治巫婆与官绅”部分讲得详细些。
故选:B。
4.【解答】结合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八》中“交流平台”的学时的学习实践完成。
复述课文前应多读几遍课文,熟悉课文的主要内容,为理解课文,了解文章的主题做准备。
故选:C。
5.【解答】孔子因为听到一段好乐曲而“三月不知肉味”。
故选:B。
6.【解答】详细:周密完备。近义词是“详尽”。
故选:B。
7.【解答】糊里糊涂:认识模糊,不明事理。反义词是“清清楚楚”。
故选:A。
8.【解答】《扁鹊治病》是一则寓言故事,内容浅显易懂,是取材于战国时期名医扁鹊的传说故事。写了扁鹊三劝蔡桓公治病,而固执的蔡桓公坚信自己没病,致使延误了病情,小病成大病,病入膏肓,无药可救。故事以蔡桓公这样一个悲惨的结局,警示人们要防微杜渐,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否则后果将不堪设想。本文是按时间发展的顺序记叙的,文中体现这一顺序的词语如“一天”“过了十来天”“十来天后”“又又过了十几天”“五天以后”,复述故事时,时间的词语,复述时应该加以关注。
故选:B。
三.填空题(共3小题)
9.【解答】故答案为:
乐器 掌声 荒野 或者
有趣 盛开 安静 郊外
10.【解答】故答案为:
建设 健 健康 讨伐 阀 军阀 宗教 综 综合
乐谱 普 普通 砖厂 专 专门 俱乐部 具 具体
11.【解答】(1)“满”音节是mǎn,音序查字法先查第一个字母大写“M”。
(2)“透”半包围结构,部首查字法先查部首“辶”,再查7画。可组词:透明、透亮。
故答案为:
(1)M mǎn;
(2)辶 7 透明 透亮。
四.语言表达(共5小题)
12.【解答】忘记:指遗忘,忘了的意思。“忘记”多用于平常的事。
忘怀:指忘记,不放在心上。“忘怀”常用于重要的事中。
故答案为:
平常的事 重要的是事
13.【解答】山清水秀 亭亭玉立 明眸皓齿
浓眉大眼 相貌堂堂 膀大腰圆
亭亭玉立:形容女子身材细长。也形容花木等形体挺拔;
眉清目秀:形容人的容貌清秀不俗气。
故答案为:
山 水 亭亭 明
浓 相貌 圆
亭亭玉立:几年不见,邻居家的那个小女孩儿已经成长为亭亭玉立的大姑娘了。
眉清目秀:这孩子长得眉清目秀,真是可爱。
14.【解答】故答案为:
①句添加了修饰语“摇头晃脑”“鸦雀无声”,使句子更加形象生动。
15.【解答】像……一样:造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句式是:什么想什么一样。
故答案为:
弟弟爬上爬下,像小猴子一样。
16.【解答】“现在你们想听”与“我讲讲吧”之间是假设关系,可用“如果.....就......”,第一句的句号改为问号。
故答案为:
如果现在你们想听,我就讲讲吧!
五.排序(共1小题)
17.【解答】结合课文内容和句子之间的逻辑排列,先是“一天,孙中山来到学校。”接着是“照例把书放到先生面前。”紧接着是“流利地背出昨天所学的功课。”然后是“先生听了,连连点头。”最后是“接着,先生在孙中山的书上又圈了一段。”
故答案为:
2 5 1 4 3
六.现代文阅读(共3小题)
18.【解答】(1)考查学生对文段内容的理解。阅读文章可知,当时只有百名骑兵的李广故意按兵不动,让敌人疑心他们有大部队埋伏在附近。李广用的战术是:空城计。
(2)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阅读句子“李广立即命令骑兵上马,冲杀过去,一箭射死了这名军官。然后他们又回到原地,继续休息”可知,“匈奴部将见此情形”中“此情形”指李广一箭射死了这名军官,并悠闲地躺在草地上休息。
(3)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赏析。阅读文章可知,本文详写了李广停兵骗奴,略写了匈奴兵的表现,这样的好处是:突出了李广临危不乱、智勇双全的美好品质,减少了战场上的厮杀和人员伤亡。
(4)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分析。阅读文章可知,我认为李广是一位临危不乱、智勇双全的大将军。
故答案为:
(1)C;
(2)李广一箭射死了这名军官,并悠闲地躺在草地上休息。
(3)李广停兵骗奴 突出了李广临危不乱、智勇双全的美好品质,减少了战场上的厮杀和人员伤亡;
(4)我认为李广是一位临危不乱、智勇双全的大将军。
19.【解答】(1)考查了反义词。三心二意:意志不坚定,犹豫不决。故反义词“一心一意”。津津有味:指吃得很有味道或谈得很有兴趣。故反义词“食不甘味”。聪明伶俐:形容小孩头脑机灵,活泼且乖巧。故反义词“愚不可及”。
(2)考查了内容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①第一自然段有两层意思。从“鲁迅读书不光凭自己的聪明伶俐,还依靠自己的勤奋。”可知,这是总结这一段的内容。因此第一层写鲁迅的聪明伶俐。第二层意思是写鲁迅的勤奋。②从“第一,他喜欢种花。第二,他喜欢描画。”可知,鲁迅小时候喜欢种花和描画。
(3)考查了中心句。中心句就是能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句子。第二自然段第一句先总写“鲁迅小时候也很喜欢玩耍。”接下来分别写他是怎样玩耍的,因此“鲁迅小时候也很喜欢玩耍。”是本段的中心句。
(4)考查了内容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从“鲁迅小时候的学习和玩耍,给了我们一个深刻的启示:读书学习就该专心致志,决不可三心二意、不动脑筋;休息玩耍,不要呆头呆脑,而要玩得有趣有益。”可知,鲁迅给我们的启示:读书学习就该专心致志,决不可三心二意、不动脑筋 休息玩耍,不要呆头呆脑,而要玩得有趣有益。
(5)考查了内容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从“鲁迅读书不光凭自己的聪明伶俐,还依靠自己的勤奋。”可知,鲁迅小时候读书读得好,是因为他不仅聪明,而且特别勤奋。故选C。
故答案为:
(1)一心一意 食不甘味 愚不可及;
(2)①写鲁迅的聪明伶俐 写鲁迅的勤奋;
②种花 描画;
(3)鲁迅小时候也很喜欢玩耍。
(4)读书学习就该专心致志,决不可三心二意、不动脑筋 休息玩耍,不要呆头呆脑,而要玩得有趣有益;
(5)C。
20.【解答】(1)考查了学生理解词语词语搭配能力。要结合语境,正确理解词义。霎时:指时间很短。照例:指照平常的做法。
(2)考查学生找中心句的能力。中心句是一段文章中处于中心地位的句子。它在全文中起主导作用,是这段话中最重要的句子。文章就是围绕中心句写的。阅读全文可知,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中大胆问老师,不怕被批评,最终得到了老师解答的故事,故文章的中心句为最后一句“孙中山笑了笑,说:‘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3)考查了学生加标点的能力。根据标点符号各自的作用,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厉声问道”为提示语在前,后面加冒号,“孙中山说着”为提示语在后,后面加句号,提示的内容加引号,“你会背了吗”带有疑问语气,后面加问号,其余,句子间的停顿,加逗号,一句话说完加句号。
(4)考查了学生分段及概括段意词语搭配能力。分段就是划分文章的意义段,即在意义上可以构成一一个完整单位的部分。概括段意,可先看看这段有几句话并了解每句话的意思,接着找出每句话中的重点词或中心词语,然后把这些词语连起来,组成一句通顺的话。结合文章内容可知,本文可分为三段,第一段:(第1~2自然段)段意:孙中山小时候读书,老师只让背不给讲。第段:(第3~8自然段)段意:写了孙中山学习时壮着胆子请老师讲一讲课文的事件。第三段:(第9~10自然段)段意:赞扬了孙中山“不懂就要问”的认真学习态度。
(5)考查了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短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孙中山照例流利地背出昨天所学的功课。孙中山壮着胆子请求老师给他讲课文内容。为了学好知识,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道理,挨打也值得。”这些地方都能说明孙中山小时候勤学好问。
故答案为:
(1)指时间很短。
指照平常的做法。
(2)孙中山笑了笑,说:“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3)先生拿着戒尺,走到孙中山跟前,厉声问道:“你会背了吗?”
“会背了。”孙中山说着,就把那段书一字不漏地背了出来。
(4)第一段:(第1~2自然段)段意:孙中山小时候读书,老师只让背不给讲。第段:(第3~8自然段)段意:写了孙中山学习时壮着胆子请老师讲一讲课文的事件。第三段:(第9~10自然段)段意:赞扬了孙中山“不懂就要问”的认真学习态度。
(5)孙中山每天照例流利地背出昨天所学的功课。孙中山壮着胆子请求老师给他讲课文内容。为了学好知识,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道理,挨打也值得。
七.习作(共1小题)
21.【解答】范文:
我喜欢读书
我非常爱看书!从我三岁开始,妈妈在每个周末的晚上睡觉前,总会在床上与我一起看一些拼音读物,开始是妈妈讲动听的故事给我听,慢慢地,就是我和妈妈一起讲故事。故事讲完了,妈妈还会问我一些简单的问题,比如说《猴子捞月》这个故事,猴子到底有没有捞到月亮啊?为什么没有捞到呢?那时候我就在想,什么时候可以我看完一本书,然后问妈妈问题呢。
二、三年级的时候,简单短小的童话故事书已经不能使我满足,而就在这时,班里同学都在看意大利作家杰罗尼摩 斯蒂顿写的《老鼠记者》系列的童话书。这套书太吸引我了。我一下子就在淘宝网上把这套系列的书全部买了下来。晚上临睡前椅在床头边看,关了灯后,我的思绪仍被书中的情节牵动着:《真要命的旅行》中,斯蒂顿回到妙鼠城了吗?他有没有把他的经历写下来……渐渐地我随着我的无尽想像进入了梦乡……
现在的我,最爱看的是杨红樱的小说和童话。我还准备开始“苦读”老爸说非常好看的《明朝那些事儿》。那套书还真有些厚,不过,我相信那些历史的事儿一定是非常有趣的。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诗人颜真卿说得对,我们现在如果不勤学苦练,老了后悔也没有用了。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