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暑假自学特训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声现象单元练习( word版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年暑假自学特训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声现象单元练习( word版有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7-31 20:06: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苏科版2022年暑假八年级物理上册自学特训
第一章《声现象》单元练习
一、单选题
1.对于声音的产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不振动也能发声 B.只有固体的振动才能发声
C.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D.振动停止后,发声体仍能发声
2.如图所示,是博物馆珍藏的古代青铜“鱼洗”,注入半盆水后,用双手搓把手,会发出嗡嗡声,盆内水花四溅。传说,众多“鱼洗”声能汇集成千军万马之势,曾吓退数十里外的敌军。这反映了我国古代高超的科学制器技术。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水花四溅”说明发声的“鱼洗”正在振动 B.“鱼洗”发出嗡嗡声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C.“鱼洗”发出的声音只能靠盆中水传入人耳 D.众多“鱼洗”声汇集改变了声音的传播速度
3.有关声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最快 B.声音的传播速度是340m/s
C.在空气中,超声波比次声波传播的快 D.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温度有关
4.古诗《凉州词》中有“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诗人能辨别出羌笛的声音,是依据声音的(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速度
5.如图所示声波的波形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乙的音调相同,音色不同 B.甲、丙的音调不同和响度相同
C.乙、丁的音调响度都不同 D.甲、丁的音调、音色都相同
6.如图是2022年冬奥会闭幕式上演出的情景,是由小提琴伴奏,从物理角度来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小提琴是由琴弦振动发声的 B.小提琴与钢琴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C.音响的主要功能是增大声音的响度 D.小提琴发出声音传播的速度比次声波快
7.从环保角度看,下列不属于噪声的是(  )
A.阅览室内,正在学习的同学听到的絮絮细语声
B.上物理课时,同学们听到隔壁教室音乐课传来的歌声
C.夜深人静时,正要入睡的人,听到楼上传来的钢琴声
D.吉利4S店内,修理工检修汽车时仔细听发动机发出的声音
8.下列一些的减弱噪声的方法中,其中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的是(  )
A.甲图:射击运动员在射击比赛时都戴上耳罩
B.乙图:在公路的两旁修建隔音墙和种植高大的各种树木
C.丙图:为了减弱外面爆竹声的干扰关上窗户
D.丁图:中高考期间,在各考点临时设立的禁止鸣笛的标志
9.集中施放高分贝警告音,令目标感到极度不适,头痛甚至休克,从而失去对抗能力。对此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定向声波武器施放的是超声波; B.分贝是声音频率的单位;
C.该例子说明声波具有能量; D.距离远近不影响武器效果
10.美国乔治梅森大学工程专业的两名学生SethRobertson和VietTran研究制造的声波灭火装置,如图所示,为消防灭火技术提供了一种新思路。这台低音频发声灭火装置,通过发出30~60赫兹的低频音波,能够在短短数秒之内扑灭火焰,尽管这项发明并非属于“高精尖”的前沿科技,但是它的现实意义或许更大一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低音频发声灭火装置发出的是次声波
B.低音频发声灭火装置利用的是其发声的响度大
C.声波可以灭火说明声波具有能量
D.低音频发声灭火装置是高科技产品,发声不需要振动
二、填空题
11.疫情期间,国家大剧院推出了线上音乐会,同学们足不出户就能欣赏优质演出。优美的琴声来自琴弦的 _____,声音是以 _____的形式传播的。
12.操场上有一根装满水的长铁管,一名同学在一端敲了一下,另一端的同学能听到___________次声音;其中,第一次声音是通过___________传播的,这个现象说明___________。
13.“掩耳盗铃”是大家非常熟悉的寓言故事,从物理学角度分析盗贼所犯的错误是:既没有阻止声音的_______,也没有阻止声音的_______,只是阻止声音进入自己的耳朵。
14.如图所示是用吸管和棉签制作的“鸟鸣器”,从管口吹气,能发出类似鸟叫的声音,鸟鸣器发声是由空气______产生的,拉动棉签可以改变声音的______,根据声源的差异,鸟鸣器可以与小提琴、笛子、鼓这三种乐器中的______归为一类。
15.五一假期,小芳一家人去郊区踏青,小芳在野外听到了鸟的鸣叫声和潺潺的流水声,说明声音是由物体______产生的,她是根据______(选填“音调”、“音色”或“响度”)区别鸟鸣和流水的声音,鸟鸣和流水声在相同环境的空气中传播速度_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
16.如图所示,古筝是我国的一种传统弦乐器,古筝校音时把弦调紧点,是为了改变发出声音的___________,古筝和琵琶合奏《春江花月夜》时,人们能分辨出古筝和琵琶演奏的声音,主要是依据声音的 ___________不同。
17.李玉刚用他那“柔美的女声”征服了众多粉丝。李玉刚用“女声”唱歌时比他正常发音时声带振动的______高。如果教室外正播放着李玉刚的歌声,对正在上课的同学们而言,李玉刚的歌声______(“是”或“不是”)噪声。
18.广场舞是一种休闲娱乐方式,但巨大的噪声使得广场舞变成了让人头疼的“扰民舞”,主要是因为它发出声音的 ___________大(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跳舞者只要把音量调小一些,就可以解决扰民问题,这是从 ___________减弱噪音的。(选填“声源处”“传播过程中”或“人耳处”)。
19.小明家临街而住,于是在家装了一个噪声监测仪,如图所示,此时显示环境的噪声是:________,利用噪声监测仪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减弱噪声,噪声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0.大型货车进城,除了交通隐患大和造成路面塌陷外,噪声污染也是居民挥之不去的阴影。如图所示,禁止大型货车进城是从 ___________控制噪声的;大型货车的噪声大,从声音的特性方面来看,是指大型货车发出声音的 ___________。
21.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于2021年10月在云南省昆明市召开,一群“热心”的亚洲象也赶往“赴会”。在工作人员观察和陪护象群时发现,大象之间可以通过频率小于20Hz的 ___________声波相互交流,这是利用声波传递 ___________。
22.2020年11月9日在新疆伊犁州巩留县发生了3.1级地震,震源深度13km,有些动物能比人提前感觉到,是因为它们能“听到”地震时伴随产生的 _____。蜜蜂1min振翅26400次,蝴蝶20s振翅120次,蚊子10s振翅6400次,其中音调最高的是 _____(选填“蜜蜂”、“蝴蝶”或“蚊子”)。人耳 _____(选填“能”、“不能”)听到蝴蝶振翅的声音。
三、实验题
23.佳怡同学按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做实验,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如左图所示,轻轻敲击音叉,听到音叉发出声音,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 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___________;在本实验中泡沫塑料球的作用是___________;
(2)如中间的图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___________;
(3)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钟罩内, 逐渐抽出其中空气,发现铃声明显减小,如图所示,实验推理可以得出真空___________。
24.如图所示,用钢尺做探究实验,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观察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使钢尺每次的振动幅度大致相同。
(1)本实验中听到的声音应该是______(选填“A”或“B”);
A.钢尺伸出桌面部分振动发出的
B.钢尺拍打桌面发出的
(2)实验时,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振动越______,发出声音的音调越______,说明音调的高低与______有关;
(3)将钢尺伸出桌面的一端对着点燃的蜡烛,拨动钢尺发现烛焰晃动,说明声音可以传递______。
25.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以下猜想:
编号 材料 长度(cm) 横截面积(nm2)
A 铜 60 0.76
B 铜 60 0.89
C 铜 60 1.02
D 铜 80 0.76
E 铜
F 铜 100 0.76
G 钢 80 1.02
H 尼龙 80 1.02
I 尼龙 100 1.02
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上表所列9种规格的琴弦,因为音调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于是借来一个能够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
(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______、______、______的琴弦进行实验;
(2)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编号为______、______、______的琴弦进行实验;
(3)表中有的材料规格还没填全,为了验证猜想三,则表中所缺数据应为______、______ ;
(4)小强打算选用琴弦F和I同时验证猜想一和猜想三,他的做法是______的,理由是______。
26.小华设计了探究材料的隔音性能实验,请阅读并回答下列问题。实验步骤:
①先搜集各种材料,如衣服、报纸、平装书、塑料袋、袜子;
②把闹钟放到一个鞋盒里,将衣服盖在鞋盒上方,然后逐渐远离盒子直到听不见滴答声,记下此时人离盒子的距离;
③分别将各种材料盖在鞋盒上方,重复以上实验,得到如表的数据:
材料 衣服 报纸 平装书 塑料袋 袜子
听不见滴答声的实际距离/m 2.1 2.8 3.7 5.2 1.2
(1)小华设计的实验利用了离声源越远,听到声音的响度越_____(填“大”或“小”)的原理;
(2)根据小华所得数据可知粗糙的材料比平滑材料隔音性能_____(填“好”或“差”),其原因是粗糙材料吸收声音的性能要比平滑材料_____(填“强”或“弱”);
(3)如果再给你一块海绵材料,你认为其隔声性能与报纸相比,_____(填“海绵”或“报纸”)隔声性能好一点;
(4)在噪声污染严重的环境里,“隔音”就是为了改变声音的_____减弱噪声。
参考答案:
1.C
2.A
3.D
4.C
5.C
6.D
7.D
8.A
9.C
10.C
11. 振动 声波
12. 3 铁 声速跟介质的种类有关
13. 产生 传播
14. 振动 音调 笛子
15. 振动 音色 相同
16. 音调 音色
17. 频率 是
18. 响度 声源处
19. 54.4dB 不能 不能
20. 声源处 响度大
21. 次 信息
22. 次声波 蚊子 不能
23.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将微小的振动放大 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不能传声
24. A 慢 低 频率 能量
25. A B C A D F 80 1.02 错误 略
26. 小 好 强 海绵 响度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