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探索生命的器具(2)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
1、说出显微镜的基本结构和作用;
2、尝试使用显微镜;
3、对学生进行爱护实验器材的教育,使学生养成科学实验的良好习惯。
【学习过程】
一、认识显微镜
1. 学生自己观察P20图2-2,了解显微镜各部分结构,并说出他们的功能。
2. 仔细区分目镜和物镜,并尝试计算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例1】现有一台显微镜,配有两个目镜,放大倍数分别是5×、12.5×,两个物镜,放大倍数分别是10×、40×,那么这台显微镜最大的放大倍数是( )
A. 50倍 B. 400倍 C. 500倍 D. 200倍
二、其他常用的探究器具
【例2】配伍题:(请将左边器具的使用与右边的注意事项进行配伍)
(1)加热液体 ( ) A. 不要用手触摸刀口或向着他人
(2)使用刀片 ( ) B. 借助手套或木夹拿取
(3)废弃药品,材料( ) C. 正确使用酒精灯灯罩熄灭
(4)加热后的器具 ( ) D. 试管口远离自己或他人
(5)酒精灯火焰 ( ) E. 不能随意倒入水槽或垃圾桶
三、使用显微镜
1. 取镜:一手握 ,一手托 ;
2. 安放:放置在实验桌的偏 ;
3. 对光:从目镜中看到 的视野;
4. 应先用 ,后用 。简称“ ”
5. 放大倍数越大,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体积越 ,数目越 ,视野越 。
6. 当光线较亮时,应使用反光镜的 ;当光线较暗时,应使用 。
7. 在制作玻片标本的过程中,盖玻片一侧先接触水再缓缓放下的目的是为了 。
【讨论】在调节粗准焦螺旋使物镜下降时,为什么要从一侧注视其下降的位置?在显微镜视野中观察到的字母,与标本上的相比,方向有什么不同?
四、临时玻片标本的制作
制作步骤:1. :擦拭干净 和 ;
2. :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 或 ;
3. :用镊子夹取生物材料;
4. :将生物材料在液体中展平;
5. :盖好 ;
6. :必要时给生物材料染色;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的收获是什么?
【当堂反馈】
1. 显微镜使用中,对光以后,在目镜中看到的视野应该是( )
A. 白亮的 B. 有直射阳光的 C. 灰暗的 D. 黑暗的
2. 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是( )
A. 细胞膜 B. 细胞质 C. 细胞 D. 细胞核
3. 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由低倍镜转换高倍镜后发现( )
A. 视野变暗、细胞数量减少 B. 视野变暗、细胞数量增加
C. 视野变亮、细胞数量减少 D. 视野变亮、细胞数量增加
4. 在显微镜的视野中看到的物像是“q”,则玻片标本上的实际是( )
A. p B. q C. b D. d
6. 将盖玻片从水滴的一侧轻轻放平的目的是( )
A. 防止气泡的产生 B. 防止破坏细胞 C. 防止破坏标本 D. 防止盖玻片破碎
7. 下图为洋葱表皮临时装片制作过程示意图,制作顺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 ①②④③ C. ①③④② D. ①④②③
7. (双选)下列有关显微镜操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把刻有“p”的载玻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时,视野中所看到的应当是“q”
B. 用显微镜进行观察的材料必须是薄而透明的
C. 使用显微镜时,若向上移动玻片标本,则物像向下方移动
D. 使用显微镜时,若光线较弱,应使用大光圈和平面镜
8. (双选)下图是某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人口腔上皮细胞的图像,仔细观察并分析:从图像A变成图像B是做了怎样的处理( )
A.低倍镜换成高倍镜 B.高倍镜换成低倍镜
C.玻片向右下角移动 D.玻片向左上角移动
9. 判断:(正确的写A,错误的写B)
(1)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比低倍镜下观察到的更多。 ( )
(2)利用显微镜观察时,看到的物像上下是颠倒的,左右也是颠倒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