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检测题2022-2023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word版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检测题2022-2023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word版无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90.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7-31 21:58: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2年八年级物理《透镜及其应用》检测题
班级 姓名
一.选择题
1.在太阳光底下可以点燃火柴的是(  )
A.凸透镜 B.凹透镜 C.平面镜 D.凸面镜
2.如图所示,小明妈妈用手机拍视频。下列关于手机镜头成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手机摄像镜头相当于一个凹透镜
B.妈妈通过手机镜头成正立的虚像
C.要拍面部特写,可以把手机靠近面部一些
D.手机镜头的成像规律与投影仪的成像规律相同
3.下列关于透镜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凸透镜只对平行光有会聚作用
B.凹透镜只对平行光有发散作用
C.平行于主光轴的光,通过凹透镜后一定经过焦点
D.平行于主光轴的光,通过凸透镜后一定经过焦点
4.老师用投影仪在给学生放课程内容时,发现镜头上落了一只苍蝇,则(  )
A.屏幕上有一只放大的苍蝇
B.屏幕上没有苍蝇,只是照片略暗一些
C.影片与镜头的距离应该小于1倍焦距
D.为了让屏幕上的画面大一些,应将幻灯机镜头靠近屏幕
5.购物支付已进入“刷脸”时代,消费者结账时只需面对摄像头,经系统自动拍照扫描等,确认相关信息后,即可迅速完成交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摄像头相当于凹透镜
B.摄像头成像特点与照相机相同
C.“刷脸”时,面部位于摄像头两倍焦距以内
D.“刷脸”时,面部经摄像头成正立、缩小的实像
6.已知在某物体透过凸透镜在距离透镜25厘米的光屏上成放大的像,若将物体移动到距离凸透镜30厘米处,则此时成(  )
A.放大的虚像 B.正立的虚像 C.放大的实像 D.缩小的实像
7.如图所示的四种情景中,能正确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和矫正方法的是(  )
A.乙和甲 B.丙和甲 C.乙和丁 D.丙和丁
8.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光的三基色是红、黄、蓝
B.实像、虚像都能用光屏接收
C.小孔成像的成因是光的折射
D.红外线和紫外线的应用非常广泛,额温枪是利用红外线热效应来工作的
9.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若物体到透镜光心的距离为25厘米,在光屏成一个清晰缩小的像,则该凸透镜可能的焦距为(  )
A.10厘米 B.15厘米 C.20厘米 D.25厘米
10.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烛焰在距离凸透镜15cm处时,在距离凸透镜30cm处的光屏上成倒立、清晰的像。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7cm
B.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动,将蜡烛和光屏对调位置后,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像
C.在蜡烛和凸透镜中间放上一个近视镜,光屏要向左移才能得到清晰的像
D.当蜡烛变短之后,要想使它的像仍然在光屏中间,要将凸透镜向上移
11.把放大镜正对太阳光,可在距放大镜10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用此放大镜来放大观察邮票上的细小部分,则邮票到透镜的距离应该(  )
A.小于10cm B.等于10cm
C.在10cm到20cm之间 D.大于20cm
1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某小组测量出物距u和像距v的数据,并绘制成如图所示的图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凸透镜的焦距f=20cm
B.当物距u=30cm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投影仪利用了这条规律
C.当物距u=15cm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利用了这条规律
D.物体从距凸透镜30cm处向距凸透镜15cm处移动过程中,所成的像会变大
13.如图所示,航天员王亚平两次授课,水球实验精彩连连,主要应用的光学知识是(  )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反射
C.光的折射 D.光的色散
14.某小组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发现在距透镜30厘米的光屏上有一个放大的像,则此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10厘米 B.18厘米 C.26厘米 D.32厘米
15.2021年12月9日,神舟十三号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中国空间站给同学们授课。在课堂中,王亚平制作了一个水球,透过水球可以看到她倒立、缩小的像,如图甲所示:随即她调整与水球间的距离,她的像逐渐变大,如图乙所示。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王亚平通过水球所成的像是虚像
B.利用这一原理可以制成照相机
C.图甲中王亚平离水球的距离在水球的一倍焦距以内
D.图乙的像距小于图甲的像距
二.填空题
16.爱护眼睛,防止近视。矫正近视眼的眼镜镜片是    (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日常生活中的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成    (选填“正立缩小”、“倒立缩小”或“倒立放大”)的实像的性质制成的。
17.人的眼球结构如图所示,眼睛的成像原理跟    (选填“凸”或“凹”)透镜类似,其中    相当于光屏。
18.如图所示,航天员王亚平在中国空间站用“水球”做成像实验,“水球”成像的原理与    (选填“放大镜”或“照相机”)的相同,所成的是倒立、缩小的    (选填“实”或“虚”)像。
19.如图所示,铅笔斜插入装有水的圆柱形玻璃杯中,从侧面看,铅笔好像在水面处折断了,这是光的    现象,水中部分看起来比水面上的部分要粗一些,这是因为盛水的圆柱形玻璃杯相当于    (选填“凸”或“凹”)透镜,看到的水中的铅笔是    像(选填“实”或“虚”)。
20.2021年12月9日,“神舟十三号”飞行乘组航天员王亚平为全国的中小学生送来了“天宫课堂”,她向失重环境下的大水球中间注入一个气泡,通过水球看到她的两个像如图甲,简化后示意图如图乙。可知其中正立的像是光经过1、2这两个    (填“凸”或“凹”)透镜形成的像,当光经过3、4区域时,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    像。
21.小明利用电脑上的视频摄像头给自己拍数码登记照。试拍后发现左脸白,右脸黑,原来是台灯放在左侧,这是由于光的    造成的;调整台灯后,小明应在距离镜头    处;如果觉得像偏小,他应该    (选填“靠近”或“远离”)镜头。看着自己的照片.发现面部光线还是不均匀。请你帮他想出一个解决办法    。
22.人的眼睛就像是一架精密的照相机,如图所示,是描述人眼看物体的成像图,其中看远处景物的是    图,景物在视网膜上成的是    像(填“实”或“虚”)。
23.让平行于主光轴的光分别射向凸透镜A与B,情况如图甲所示,则A与B中对光的会聚作用较强的是    。如图乙所示,烛焰通过凸透镜A恰好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果保持蜡烛的位置不动,将凸透镜A换成凸透镜B,还想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应该向    移动光屏。
24.“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寒露”和“霜降”是其中的两个节气,如图甲所示,是“寒露”节气树叶上的露,通过露珠能看到叶脉的    (选填“正立”或“倒立”)放大的虚像,图乙所示是“霜降”节气的霜,它是空气中的水蒸气    形成的。
25.用手机摄像头扫描二维码可以快速登录网页。如图所示的二维码    (选填“是”或“不是”)光源,当人们用手机扫描二维码时,摄像头距离二维码应    (“大于”或“小于”)2倍焦距。
26.如图所示,西汉时期的《淮南万毕术》中记载有“削冰令圆,举以向日,以艾承其影,则火生。”请你用学过的光学知识判断“削冰令圆”就是把冰块制成    镜,若要“火生”应把“艾”放在镜的    位置。
三.作图题
27.将图中的光路图补充完整。
28.请你将如图所示的光路图补充完整。
29.如图所示,凸透镜与凹透镜的一个焦点重合,请根据入射光线,画出相应的出射光线。
30.请在图中完成光路图。
31.图中的光线经过平面镜反射后水平射向竖直放置的凸透镜,请画出平面镜的入射光线和凸透镜的折射光线
四.实验探究题
3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所用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50cm刻度线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实验前调节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    。
(2)实验中将蜡烛移至光具座上25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直到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实像,这是    的原理(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
(3)再将蜡烛从光具座上25cm处移到10cm刻度线处,若使烛焰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光屏应    透镜(选填“远离”或“靠近”);此过程中,烛焰移动的速度    烛焰的像移动的速度(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4)某小组同学将发光的小灯泡放在该凸透镜的焦点处,在透镜另一侧将光屏沿主光轴远离透镜的过程中,光屏上的光斑大小将    。
33.某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1)由图甲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cm。
(2)某次实验中烛焰和透镜位置如图乙所示,移动光屏    (选填“能”或“不能”)得到清晰的像,生活中    (选填“照相机”“放大镜”或“投影仪”)的原理与此类似。
(3)某次实验一同学将近视眼镜片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将光屏    (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又能在光屏上看到烛焰清晰的像。
34.某实验小组用一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进行了以下实验步骤:
(1)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在另一侧移动光源,距凸透镜10cm处,光屏接收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此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cm。
(2)如图所示,将光具座上点燃的蜡烛的火焰、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调节在    ,移动光屏始终找不到像,这是因为透镜与蜡烛的距离    10cm所致(选填“大于”或“小于”),应将蜡烛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一段距离后,才能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
(3)将蜡烛移动到A处,并移动光屏可得到    的像(选填“放大”或“缩小”),日常生活中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光学仪器是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要使烛焰在光屏上所成的像变大,应保持透镜的位置不动,调节蜡烛的位置,同时将光屏    (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直至得到清晰的像。
(4)用纸遮住凸透镜一部分,光屏上能不能看到完整的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