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一、选择题
关于声音的发生和传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只要物体振动,就能听到它发出的声音
D.在空气中声音的速度与光的速度相同
声音的传播速度
A.只和声源有关 B.只和介质有关
C.只和温度有关 D.与介质和温度都有关
如图所示,下列民族乐器中,利用空气振动发声的是
A. 琵琶 B. 二胡
C. 笛子 D. 编钟
下列的实验和实例,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一组是
①在鼓面上放些碎纸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②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有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③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发现两次的声音不同;④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立即消失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如图所示, 个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仔细调节水的高度,敲击它们,就可以发出“”的声音来;而用嘴吹每个瓶子的上端,可以发出哨声。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敲击瓶子时,声音只是由瓶本身的振动产生的
B.敲击瓶子时,声音只是由瓶中水柱的振动产生的
C.用嘴吹气时,哨声是由瓶中空气柱振动产生的
D.用嘴吹气时,哨声是由瓶中水柱的振动产生的
如图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攻璃罩内,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到闹铃声逐渐变小,直至听不见;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听到闹铃声又逐渐变大。关于上述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空气可以传播声音
B.只要闹铃振动,就可以听到闹铃声
C.听不见闹铃声了,是由于闹铃不再振动
D.听到闹铃声又逐渐变大,是由于闹铃振动逐渐变剧烈了
在我国北京有座大钟寺,寺内悬挂着一口我国最大的明朝永乐年间铸造的“永乐大钟”,在敲响大钟时,有同学发现,停止对大钟撞击后,大钟“余音未止”,其主要原因是
A.钟停止振动 B.人的听觉发生“延长”
C.钟还在振动 D.声的回音
一个人在远处用望远镜看到山坡上的木工每秒钉 次钉子,他听到声音时,恰好看到击锤动作,当木工停止击锤后,他又听到了两次击锤声,则木工离他(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 )
A. B. C. D.
二、非选择题
如图所示,甲图说明发声的物体在 ;乙图中的游泳者在水下能听到岸上的音乐声,说明声音不仅能在空气中传播,也能在 中传播。
夏天下暴雨之前,往往电闪雷鸣,雷声是云团之间引起的空气剧烈 而产生的,如果在看到闪电 后听到雷声,那么闪电处距人约 米(声速取 ,不计光的传播时间)。
安静的考场内能听到翻阅试卷的声音,翻阅试卷的声音是由纸张 产生的,并通过 传入我们的耳中。
某人在高楼的阳台上用望远镜观察远处建筑工地上打桩机的打桩情况,发现打桩机的汽锤以每秒 次的频率撞击水泥桩,他听到的打击声刚好与看到的击桩动作一致。当他看到汽锤留在桩上后,又听到了 次撞击声。由此可知,观察者离打桩机的距离约为 米。(设当时的声速为 米/秒)
如图所示的广口瓶内放一个音乐芯片,在瓶口塞上插有玻璃管的软木塞。
(1) 此时你 (选填“能”或“不能”)听到音乐声。
(2) 用抽气机将瓶内的空气抽出,抽气机向外抽气的过程中,你听到的音乐声将 (选填“逐渐变轻”“逐渐变响”或“响度不变)。
(3) 由此推理可以得到: 。
一辆汽车以 的速度向山崖行驶,司机鸣笛后 听到回声(声音的速度:),求:
(1) 从鸣笛到听见回声,汽车行驶的路程 ;
(2) 从鸣笛到听见回声,声音经过的路程 ;
(3) 鸣笛时,汽车和山的距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