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抱着月光,月光抱着我》
教材来源:六年级《音乐(下册)》教科书/人民音乐出版社2013年版
内容来源:六年级《音乐(下册)》第二课
主 题:月下踏歌
课 时:1课时
授课对象:六年级学生
设 计 者: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规定
(1)领域一:感受与欣赏
音乐表现要素:能够听辨旋律的高低、快慢、强弱。能够感知音乐主题,区分音乐基本段落,并能够运用体态或线条、色彩做出相应的反应。
音乐情绪与情感:听辨不同情绪的音乐,能够作简要描述。能够体验并简要描述音乐情绪的变化。
(2)领域二:表现
演唱:能够正确的姿势,用自然的声音、准确的节奏和音调,有表情地独唱或参与齐唱、轮唱、合唱,并能对指挥动作做出恰当的反应。
综合性艺术表演:能够主动地参与综合性艺术表演活动,并能对他人的表演作简单评价。
(3)领域三:创造
即兴编创:能够即兴编创同歌曲情绪一致的律动或舞蹈,并参与表演。
2.教材分析
《我抱着月光,月光抱着我》是以云南少数民族的音调为素材创作的一首具有撒尼民歌风格的歌曲。素材简练,音调以do、mi、sol”为主,歌词仅三句加上衬词“赛洛里赛呣哎欧”。歌曲描绘了一幅地处红河两岸的人们,在月光下点起了篝火,欢乐地歌舞的生动情景。
3.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基本的音乐素养和音乐基础知识。根据音乐艺术的表现特征,引导学生对音乐表现形式的整体把握,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为增进音乐素养及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六年级已经到了变声期,在音乐课中应当帮助学生学会变声期保护嗓子的知识,懂得嗓音保护的方法,正确运用气息和科学的发声方法进行演唱,避免对变声期的嗓音造成伤害。
【学习目标】
1.能够用圆润而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
2.了解变换拍子,认识反复记号D.C.,清楚歌曲的演唱顺序。
3.感受彝族人民载歌载舞,欢乐喜悦的心情。
【学习重点】
能够用圆润而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
【学习难点】
了解变换拍子,认识反复记号D.C.,清楚歌曲的演唱顺序。
【评价任务】
评价任务一:通过聆听歌曲、教师范唱、学唱歌曲。检测目标一的达成。
评价任务二:通过观察歌谱、教师讲解、小组讨论。检测目标二的达成。
评价任务三:通过小组讨论、参与活动、自由编创。检测目标三的达成。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环节一
谈话导入 1.看一看两个图片都出现了什么?
2.谈话:我们会在中秋节的时候在月下吃月饼赏月,有一些少数民族喜欢在月下举行篝火晚会,载歌载舞,比如彝族、白族等,彝族又分为很多支系,我们一起来了解彝族的撒尼支系。
3.引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由云南地区的音调作为素材创作的一首具有撒尼民歌风格的歌曲《我抱着月光、月光抱着我》。
环节二
感受铺垫 1.播放歌曲,听一听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拍子有什么特点?
2.讲解变换拍子。
3.复听歌曲,注意歌曲的演唱顺序是怎样的?
4.理清演唱顺序,回忆D.S.反复记号,并认识D.C.反复记号从头反复,在Fine或曲终处结束整首曲子。
(完成目标二)
环节三
组织学习 1.练声,用“mi、ma、mi”模唱教师弹奏的音阶。练声过程中注意口腔打开,声音往眉心处走,并了解变声期保护嗓子的知识。
2.跟琴唱歌谱。
3.回忆附点节奏和切分节奏,并在演唱歌曲中注意要唱准确。
4.带入歌词跟琴和教师范唱逐句学唱歌。
5.播放音频跟音乐完整演唱。注意节奏、反复记号,整首歌曲的演唱顺序。
(完成目标一)
6.想象一下彝族人民在月下篝火旁,又唱又跳是多么开心的心情,我们也带着这种开心愉悦的心情一起再来唱一遍。
环节四
趣味创编 1.了解彝族风情和火把节的由来。
2.编创舞蹈动作,模拟在篝火旁载歌载舞的情景。
(完成目标三)
环节五
课堂总结 1.这节课同学们都有哪些收获呢?
2.课下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搜集其他民族的歌曲,欣赏一下其他民族的音乐风格有怎样的特色。
【教学反思】
本节课歌曲《我抱着月光,月光抱着我》旋律稍难,歌曲速度比较快。应当增加练习歌曲演唱的时间和次数。并在拓展时多给予学生编创的时间,尝试编创各种演唱表演形式,让学生能够有更多的机会发挥想象力和创造能力,从而提高对歌曲整体的把握。
在回忆附点节奏和切分节奏时,学生对已经学过的乐理知识记忆不牢固,需提醒学生上课时记录音乐笔记,以便于复习或查阅已学过的音乐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