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之《陈太丘与友期行》课件(共2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之《陈太丘与友期行》课件(共2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7-31 22:53: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鲁迅称《世说新语》为“一部名士的教科书”。
《世说新语》简介
五六百人
帝王卿相
士庶僧徒
鲁迅称《世说新语》为“一部名士的教科书”。
《世说新语》简介
“未若柳絮因风起”的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的
谢道韫
杨氏子
刘义庆笔下,关于少年儿童形象的描写共有七十则左右,占全书篇幅的 6%。
陈太丘与友期行
听读课文,划分节奏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
一读课文,划分节奏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
默读课文,划分层次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
二读课文,划分层次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读出课文中的两件事。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
(女生读第一件事/男生读第二件事)
陈太丘与朋友约定出行
客人与元方的故事
夯实字词基础
陈太丘与友期行:
相委而去:
约定(约定同行)
委——舍弃,
相——表示动作偏指的一方,可译为“我”
舍弃我而去
1.一词多义:两个同形而意义有区别的字
2.近义词:两个字形不同而意义相近的字
3.分别找出表示敬辞与谦辞的两个字
圈画查找,完成任务
任务:根据不同的任务要求,分别找出两个字。
1.一词多义:两个同形而意义有区别的字
圈画查找,完成任务
②门外戏:
元方入门不顾:
①过中不至/待君久不至:
尊君在不[fǒu] :
没有
不在
[状语] 在门(外面)
[名词] 家门
2.近义词:两个字形不同而意义相近的字
圈画查找,完成任务
①太丘舍去:舍弃
相委而去:舍弃
3.分别找出表示敬与谦的两个字
圈画查找,完成任务
①尊君:敬辞,用于称跟对方有关的人或事,例如尊姓大名;
②家君:谦辞,用于别人对自己亲属中年长于自己的人,例如家父、家君。
课本P31 古代常见的敬辞与谦辞
梳理文意,明晰要义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时间是中午。过了中午朋友没有到,陈太丘丢下友人离开了,他离开以后,他的朋友才到。
陈元方这年七岁,在家门外嬉戏。
客人便问他:“你的父亲在吗?”陈元方回答说:“父亲等待您很长时间而您没有到,已经离开了。”
客人便发怒说道:“不是人啊!和人家相约同行,丢下我走了。”
梳理文意,明晰要义
陈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定的时间是中午,中午了您却没有到,就是没有信用;对着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客人很惭愧,下了车拉元方(表示好感),元方走入家门,(根本)不回头看。
找出表示本文要义的两个字:
信:讲诚信;礼:讲礼貌
1.小组分角色合作读(2分钟)
2.分角色:旁白、客人、元方
(可多人饰一角,一起朗读)
3.注意朗读的节奏、语速和语调,读出人物的情绪。
合作朗读,感人物性格
各抒己见,品人物形象
请同学们任选一个人物形象,通过文中的字词句,说说你读出了怎样人物形象?
回答格式(参考)
我来说一说……
通过课文中的……(字、词、句),我认为他是一个……
各抒己见,品人物形象
1.请同学们任选一个人物形象,结合文中的字词句,说说你读出了怎样人物形象?
元方:机智善辩、有礼有节、不卑不亢……
友人:无信无礼、性情直率……
陈太丘:守信、有原则、教子有方……
师生共读
《陈太丘与友期行》出自《方正》篇。
方正,指人行为、品性正直,合乎道义。
①元方以“君”称客,有礼有节,为之道义;对友人质疑不卑不亢,据理力争,为之品性正直。
②陈太丘不纵容他人的拖沓和不守信,为之品性正直。
③客由尊到怒到惭的表现,不伪装自己的情绪,性情率真,为之品性正直。
落实细节,悟故事写法
默读课文,试着从描写方法上分析文本描写的精妙之处。
①通过人物自己的语言(生动传神的对话)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②通过人物的动作直接反映人物的个性。(下车引之/入门不顾)
③通过人物的神态的展现,去反映人物的内心的变化。(怒/惭)
落实细节,悟故事写法
记言则玄远冷峻,记行则高简瑰奇。
——鲁迅
《世说新语》写人物言论意味深长,记人物的行为生动传神,善于通过独特的言谈举止写出独特人物的独特性格。
拓展阅读(一)
①《世说新语》记载了自汉魏至东晋的逸闻轶事,是研究魏晋风度的极好史料。
②魏晋风度指的是魏晋时期名士们所具有的那种率直任诞、清俊通脱的行为风格。
元方——率真通脱,不拘小节的童孩形象(天真稚气)
拓展阅读(二)
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suí]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zì]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yè]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结合《导学案》上的注释,理解内容,说说元方有了什么变化?
拓展阅读(二)
陈元方十一岁时,去拜会袁公。袁公问:“你贤良的父亲在太丘做官,远近的人都称赞他,他到底做了些什么事情?”元方说:“我父亲在太丘,对强者用德行去安抚;对弱者用仁慈去安抚,让人们心安理得地做事,久而久之,大家就对他老人家更加敬重。”袁公说:“我曾经也当过邺县县令,正是做这样的事情。不知是你的父亲学我,还是我学你的父亲?”元方说:“周公、孔子生在不同时代,虽然时间相隔遥远,但他们的行为却是那么一致。周公没有学孔子,孔子也没有学周公。”
元方——巧妙化解,既维护了父亲,又恭维了袁公(成熟理智)
教师小结
故事:开门见山——缘由
一波三折——情节
戛然而止——结尾
方法:读文析语
读文识人
读文明礼
课后作业
必做:背诵《陈太丘与友期行》
选做:查找关于诚信的古文小故事读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