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花》教学案例
一、设计方案
(一)教材分析
《金色花》是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中的一首散文诗。学习本单元,要重视朗读,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注意语气、节奏的变化。在整体感知全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金色花》虽篇幅短小,但意蕴丰赡。全诗以一个孩子向母亲独语的方式,展示了孩子充满觉悟的稚真的幻想,十分生动地书写出了孩子对母亲无限热爱、眷恋的赤子之心。因此,在讲授《金色花》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反复吟咏,从字里行间细细品味此诗真挚动人的感情和言简意深的特色。
(二)学情分析
对于现代诗歌,初一学生在小学学段已有过接触,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和鉴赏能力,但缺乏成熟有效的鉴赏方法。再加上本诗是外国诗歌,不同的文化背景、写作方式、表达风格等,都会对初一学生的学习产生一定程度的阻碍。因此,在进行课堂教学前,教师应帮助学生做好课前预习,消除因国别、文化差异对学生学习带来的不利影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则需要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带领学生进行鉴赏。一方面,通过诵读体会此诗感人肺腑的母子之情,培养学生感恩母爱的美德。另一方面,通过细读品味此诗含蓄隽永的语言,引导学生初步学会借物抒情的写作方法。
(三)教学目标
根据《语文教育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语文学习必须强调协调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相互渗透和协调发展,因而从以下三个方面拟定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
①通过本课的朗读指导,掌握一定的朗诵技巧。
②学会本诗所用的借物抒情写法。
2、过程和学习方法目标:
①自主、合作地探讨问题。
②通过想象,感受此诗的创造出的画面。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①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品位。
②培养学生懂得感恩的品质。
(四)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指导,带领学生在反复吟咏中感悟《金色花》中诚挚动人的母子之情。
(五)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了解借物抒情的写作方法,并能够初步运用于写作实践之中。
(六)教学用具
1、教学文本: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教材。
2、《金色花》优质朗诵视频。
3、《金色花》课件。
(七)教学方法
针对《金色花》的内容特点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选择组合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激发兴趣,朗读法感知文本,圈画法品味重要词句,创设问题法启迪思考。同时,“自主质疑、合作探究、讨论总结”等多种手段渗透在课堂教学中。
(八)教学时数
一课时
(九)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检验预习
(1)引入正课
亲爱的同学们,母亲是我们身边一个非常重要,却又最容易被我们忽视的人,她一直无私地为我们付出。也许是几句叮咛的话,又或是一杯热气腾腾的茶。她精心呵护我们长大,自己却失去了美好的年华,白了头发。作为孩子的我们,天生就对母亲有着不可割舍的依恋之情,印度诗人泰戈尔用了一种特别的方式,表达出了孩子对母亲的爱,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金色花》。
(2)检查课前预习成果(学生汇报预习成果,教师补充总结)
①作者介绍
泰戈尔,印度作家、诗人、社会活动家。泰戈尔用孟加拉文写作,其主要作品有诗集《吉檀迦利》《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等,小说《沉船》、《戈拉》、《小沙子》等。其中,他的《吉檀迦利》于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所作歌曲《人民的意志》,1950年被定为印度国歌。
②字词解释
匿(nì)笑 花瓣(bàn) 沐(mù)浴(yù)
祷(dǎo)告 嗅(xiù) 罗摩衍(yǎn)那
匿笑:偷偷地笑。
祷告:向神祈求保佑。
沐浴:洗澡,洗浴;比喻受润泽;比喻沉浸在某种环境中。
③文化常识
金色花:即“黄兰”,木兰科常绿乔木,树形高大,开金黄色花朵。印度将其视为圣树。又译作“瞻波伽”。这里指树上所开的花朵。
《罗摩衍那》:印度古代梵文叙事诗,意译即《罗摩游记》或《罗摩传》。主要讲述了罗摩和妻子悉多悲欢离合的故事。罗摩为了履行对父亲的诺言,维持兄弟间的友爱,他放弃了继承王位的权利,和妻子在森林生活了14年。这部史诗巨著是印度人民思想行为的准则。
2、初读课文,把握内容
教师指导朗诵,学生跟读学习。
感情基调:欢快、舒缓、温馨、深情。
语速:中速
(3)节奏、轻重音划分(“/”表示停顿,下加“ ”的字需重读。)
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只是为了好玩,
长在那棵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风中摇摆,
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
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
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
当/你沐浴后,湿发/披在两肩,穿过/金色花的林荫,
走到/你做祷告的/小庭院时,你/会嗅到这花香,
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
当/你吃过中饭,坐在窗前/读《罗摩衍那》。
那棵树的阴影/落在你的头发与膝上时,
我/便要投我的/小小的影子/在你的书页上,
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
但是/你/会猜得出/这/就是你孩子的/小小影子吗?
当/你黄昏时/拿了灯/到牛棚里去,
我/便要突然地/再/落到地上来,
又/成了你的孩子,求你讲个故事/给我听。
“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我不告诉你,妈妈。”
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
(4)教师提问:在读完这首散文诗之后,相信同学们对其中的内容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现在请大家用一句话概括这首诗。
教师总结:这首诗主要写了一个孩子想象自己变成一朵金色花后与妈妈的三次嬉戏。
妈妈 我
做祷告时 散发花香
读书时 将影子投在书页上
拿灯去牛棚时 变回孩子求妈妈讲故事
3、细读课文,分析人物(学生自主学习,教师指导总结)
教师指导:请同学们跟着老师读一读文中三次嬉戏的句子,然后自己再反复地读,边读边想象这三次嬉戏的画面。并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分析“我”和妈妈的形象。
教师总结:
(1)第一次嬉戏:散发花香
原文 感情 基调 朗诵 语速 人物形象
妈妈 我
当/你沐浴后,湿发/披在两肩,穿过/金色花的林荫,走到/你做祷告的/小庭院时,你/会嗅到这花香,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 恬静温馨 全程 轻缓 从妈妈沐浴、洁净身体后做祷告,可看出妈妈是一个虔诚的教徒。 “我”给妈妈带来花香,却不让妈妈知道,可看出“我”的调皮可爱。
(2)第二次嬉戏:投影遮阳
原文 感情 基调 朗诵 语速 人物形象
妈妈 我
当/你吃过中饭,坐在窗前/读《罗摩衍那》。那棵树的阴影/落在你的头发与膝上时, 我/便要投我的/小小的影子/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但是/你/会猜得出/这/就是你孩子的/小小影子吗? 闲适安宁 全程 轻缓 从妈妈午后阅读经典《罗摩衍那》,可看出妈妈是一个热爱文学、懂得自我学习的人。 “我”将影子投到妈妈阅读的书页上,为她遮挡刺眼的阳光,以此来保护妈妈的眼睛,可看出“我”的细心体贴。
(3)第三次嬉戏:求讲故事
原文 感情 基调 朗诵 语速 人物形象
妈妈 我
当/你黄昏时/拿了灯/到牛棚里去,我/便要突然地/再/落到地上来 欢快调皮 全程 舒缓 妈妈黄昏时打着灯去牛棚工作,可看出妈妈的勤劳能干。 “我”在和妈妈“躲猫猫”一天后,回到妈妈身边,向妈妈撒娇,求她讲故事给自己听,可看出“我”是一个依恋母亲的孩子。
又/成了你的孩子,求你讲个故事/给我听。 舒缓深情
4、精读课文,突破重点(学生自主学习,教师指导总结)
(1)教师指导:请同学们跟着老师再读一读课文的第一段,结合课前所查阅的资料,思考为什么“我”要变成一朵“金色花”,并将思考成果汇总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展示。
教师总结:
第一段 感情 基调 朗诵 语速 解读
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只是为了好玩,长在那棵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风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 活泼 欢快 全程轻快 金色花是印度圣树上的花,圣洁而美丽。“我”变成金色花,表达出了“我”对母亲纯粹、深厚、神圣的爱,彰显出了母子情深的主题。
(2)教师指导:请同学们按照老师的指导,分角色再读一读下列句子,边读边思考为什么“我”变成金色花后不让妈妈知道?
教师总结:
角色语句 感情 基调 朗诵 语速 解读
妈妈 孩子,你/在哪里呀? 担心焦急 略显急促 妈妈对孩子的爱是无私的,而孩子也正是懂得这一道理,才化身为金色花感恩母爱,用自己无私的行动,悄悄地为妈妈做了很多事情,只为让妈妈感到温馨,过得舒心。
孩子 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活泼调皮 全程轻快
妈妈 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惊喜嗔怪 由快转慢
孩子 我不告诉你,妈妈。 自豪撒娇 全程轻快
5、研读课文,拓展探究(教师讲解指导,学生练笔感悟)
教师指导:这篇课文通过“金色花”表达出了母子情深的主题,这种写法叫做“借物抒情”,即作者以描写事物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其好处是能够使抽象的事理形象化、通俗化、具体化,在表情达意的同时,还能使文章富有韵味。
课堂小练笔:你也具备了随意变化的神奇力量,那么,你想变成什么来表达对母亲的爱呢?请以“假如我变成了……”开头,采用借物抒情的手法写一段话,并在课堂上展示。
参考示例:
假如我变成了一朵小小的白云,我要紧紧跟随着妈妈,为妈妈遮挡炎热的阳光。
6、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课堂总结
在学完《金色花》后,老师相信同学们一定会为其中的母子深情所感动,母亲无私地对孩子倾注了所有的爱,孩子也在无私地回报母亲。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本堂课的学习懂得感恩母爱,多和妈妈说说心里话,陪妈妈看看天边的晚霞,同时力所能及地帮妈妈做做家务,做一个知恩图报的好孩子。
(2)布置作业
衔接语:今天的课到此结束,相信大家一定学有所获。老师布置了几个课后作业,希望同学们不要吝啬自己的才华,大显身手吧!
①夯实基础(必做)
摘录《金色花》中你认为写得好的句子,并简要地写明原因。
②实践活动(必做)
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感恩母爱:形式不限,可以写一封感谢信,也可以做手工送给妈妈,还可以帮助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③挑战自我(选做)
请同学们用本课所授的“借物抒情”的写法,写一篇500字左右的记叙文,主题不限,题目自拟,不得抄袭。
(十)板书设计
设计意图:板书设计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清晰展示全文整体结构,突出重难点,彰显本课主题,运用影音片段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其学习积极性。
二、设计理念
(一)“以人为本”的学生观作指导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要求把学生置于教育活动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主体性需求,关注学生的全面成长。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时,笔者始终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的知识基础与学习需求出发,充分考虑了教学内容的特点,采用了组合教学方法,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过程中。同时,全程采用教师指导的模式,将课堂交还给学生,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认识与实践相结合为中心目标
素质教育要求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知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转化为能力。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时,笔者着眼于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培养和学生语文知识运用能力的提高。通过课堂上的小练笔和课后的趣味实践活动,既引导学生感恩母爱,又帮助学生实践本课所授的“借物抒情”的写法,在实践中加深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从而推动学生将所学的语文知识内化为实际能力,促进学生知、情、意、行的融合。
(三)促进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为终极目标
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是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这要求教师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终身学习能力。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之下,笔者进行教学设计时,充分考虑了散文诗适合品读的特点。从“读”入手,引导学生按照初读、细读、精读、研读的顺序鉴赏诗歌,力求教会学生以“读”品析诗歌的方法,为学生以后的自主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促进学生可持续性发展。
(四)“双减”政策为重要参考依据
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指出:“提高作业设计质量……鼓励布置分层、弹性和个性化作业,坚决克服机械、无效作业,杜绝重复性、惩罚性作业。”因此,笔者在设计课后作业时,充分考虑到了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一方面,布置了重要的基础性作业帮助学生巩固本课所学的知识。另一方面,采用课后实践活动的形式,让学生既可以将所学知识付诸实践,又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新活力。此外,还设计了难度较高的挑战题供学生选择,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能力。总之,在课后作业的布置上,笔者既减轻了学生的作业负担,又做到知识性、实践性、趣味性兼备。
三、课后反思
在此次备课以及教学的过程中,可称得上是颇为成功。
从教案以及课件的准备来看,两者较为完备。教案引申的资料齐全,重点与难点突出,层次清晰、环环相扣。课件采用了图文与音视频结合的制作方法,具有一定的艺术美。
在教学时紧扣“读”的方法,按照初读、细读、精读、研读的顺序,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充分考虑了学生的知识水平与学习能力。在教法的运用上,始终以学生为中心,采用直观教学法激发学生兴趣、朗读法感知文本,圈画法品味重要词句、创设问题法启迪学生思考。同时,“自主质疑、合作探究、讨论总结”等多种手段渗透在课堂教学中。这些教法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活力,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自我发展。
在课堂总结时,由散文诗《金色花》的鉴赏延伸到了现实的生活,引导学生感恩母爱,达成了育人的课程思政目标。在课后,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差异性,分层次、创造性地布置了课后作业。既做到了为学生减负,激发其学习活力,又兼顾了能力提升的教学目标。
总之,本课让学生在学习鉴赏散文诗方法的同时,思想境界、审美情趣和语文能力也得到了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