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中区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初一《中国历史》试卷
2013.6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4大题,为闭卷考试。考试时间为50分钟,总分50分。
2.所有题目的答案均应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卷上相对应的位置上,否
则作答无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l.学习隋唐史后,四位同学作了主题演讲,你认为能准确地概括这段历史的基本特征的是
A.文明初露曙光 B.分裂走向统一
C.繁荣与开放 D.封建国家陷入危机
2.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孟宪实在《百家讲坛》作了“太宗继位”“魏征进谏”“以民为本"
等系列讲座。由此推知他所作讲座的主人公是
A..隋文帝 B.唐太宗 C.唐玄宗 D.宋太宗
3.“自古男人掌朝纲,谁料女杰作俊贤。重拳击碎贪腐吏,玉手托起清廉官。"赞扬了我
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的政绩。后世人称赞她的统治是
A.贞观之治 B.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C.开元盛世 D.康乾盛世
4.宋梅尧臣《水轮咏》的“孤轮运寒水,无乃农自营。随流转自速,居高还复倾"描述的是
A.筒车 B.翻车 C.曲辕犁 D.耦犁
5.“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这
段话体现了中国古代汉族与哪个民族间的友好关系
A.南诏 B.回纥 C.鲜卑 D.吐蕃
6.某班举办“中国古代文化使者"的图文展览。“东瀛有多远,芒履难丈量。袈裟作舟帆,
风雨莫阻挡"的语句与下列哪一人物图片搭配在一起最合适
A.鉴真 B.玄奘 C.郑和 D.马可·波罗
7.澶渊之盟规定:……每年向……提供“助军旅之费”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订立此
盟约的双方是
A.南宋与辽 B.北宋与辽 C.南宋与金 D.北宋与西夏
8.宋代,南方战乱较少,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等地,成为重要的粮仓,民问流传“苏
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这一经济现象出现的原因有
①优良品种的推广 ②自然条件的变化
③先进技术的传播 ④劳动人手的增加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③④ D.②③④
9.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出现在中国的北宋时期。下图中哪一个是它的铜版拓片
A. B. C. D.
10.元朝实行的行省制度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有关
元实行这一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
A.江苏当时属于江西行省管辖 B.行中书省下面设立三司
C.目的是对全国实行有效统治 D.在西藏设行省加强管辖
11.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隋唐时期,已有雕版印刷的佛经 B.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
C.北宋时期,指南针开始用于航海 D.南宋时期,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
12.一学者在分析中国商业发展时说:“雄汉盛唐的光景不必去说它了,但即使到了一千
多年前文弱的赵宋王朝,中国的经济特别是城市商业,也还是世界上最繁荣的。”下图
能够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A.《清明上河图》 B.《洛神赋图》 C.《步辇图》 D.《女史箴图》
l3.明朝中期,倭寇疯狂进犯浙东沿海。率军九战九捷,荡平当地倭寇的民族英雄是
A.姚崇 B.郑和 C.戚继光. D.郑成功
14.“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困横尚有三千士,茹苦间关不忍离。”这首七言
绝句记载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A.葡萄牙攫取澳门 B.郑和下西洋 C.郑成功收复台湾 D.中俄雅克萨之战
15.清代史学家赵翼在评价某官职的职能时说:“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问”。
他评论的是
A.唐代的六部官员 B.明代的内阁首辅
C.清代的八旗议政王 D.清代的军机大臣
l6.《清史稿。圣祖本纪》评价康熙帝说:“早承大业,勤政爱民。经文纬武,寰宇一统。
虽日守成,实同开创焉。”为实现祖国“一统”,他采取的重要举措是
A.命令郑成功收复台湾 B.指挥雅克萨之战,击败沙俄军队
C.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 D.派清军进入台湾,设置台湾府
17.民间有“明修长城清修庙”的说法,这反映了清朝一些统治着实行了颇具远见卓识的
民族政策,对边疆少数民族进行安抚。以下内容与此不符的是
A.顺治帝册封五世达赖 B.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C.康熙帝册封班禅 D.清政府妥善安置土尔扈特部
18.清乾隆年间,加强对西北地区管辖的措施是
A.设置伊犁将军 B.册封“班禅" C.设置驻藏大臣 D.统一女真各部
19.明代有一部医书收入了药物1892种,收人药方11096个,被西方国家称为“东方医
学巨典"。它是以下哪一部医书
A.《四部医典》 B.《伤寒杂病论》 C.《本草纲目》 D.《千金方》
20.从唐诗宋词元曲到明清小说,中国文学艺术逐渐从少数文人士大夫向普通大众普及,
从骚客迁人吟诵的诗,文人雅士吟唱的词,到贩夫走卒哼唱的曲,再到妇孺皆宜的小
说,其传播范围越来越广,通俗程度越来越高,表现方式越来越自由。将下列文学作
品按先后顺序排列应该是
①《如梦令》 ②《红楼梦》 ③《望庐山瀑布》 ④《窦娥冤》
A.①②③④ B.③①②④ C.①③②④ D.③①④②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6分。对的在答题卷上填“A”,错的填“B”。 )
21.图一和图二是有关赵州桥的图片,它是唐朝杰出工匠李春设计并主持建造的。 (▲)
22.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
23.10世纪初,阿保机建立契丹国,10世纪中期,北宋建立。 (▲)
24.北宋司马光编写的《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巨著。 (▲)
25.蒙古军队灭亡南宋后,实现统一大业的忽必烈于1271年建立元朝。 (▲)
26.明太祖为了加强君主权力,废除了丞相。 (▲)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每空1分,共6分)。
27.隋唐时期开凿的敦煌 ▲ 是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元代的著名画
家 ▲ 的画被当时人称颂为“神品。”
28.明太祖授权特务机构 ▲ ,对臣民监视、侦查。明清统治者为加强思想控制,
大兴 ▲ 。
29.北宋兴起的 ▲ 后来发展成著名的瓷都。明朝宋应星的《 ▲ 》,被外
国学者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四、材料解析、问答题(3题,每题6分,共1 8分)
30.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这与她实行的选官制度密不可分。请根据材料并结
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唐太宗)尝私幸端门,见新进士缀行而出,喜日:“天下英雄入吾彀中
(原指箭射出去所能达到的范围,后用以比喻牢笼,圈套)矣。"……正所谓“太宗皇
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唐摭言》
材料二 魏晋以来,官员大多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许多出身低微
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
材料三 (隋唐时期)这种制度提供了布衣(平民)可以做宰相,可以为公卿,
可以参政的机会。于是有政治上社会对流的可能性。由此,官僚政治获得了非常大的弹性。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四 唐诗是流传千古的中华文化瑰宝,是唐代文化最为光辉的成就。唐诗创作
之繁荣,流派之众多,风格题材之丰富多样,各类诗歌体裁之完善齐备,皆表明中国古
典诗歌的发展已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
请回答:
(1)材料一涉及到唐朝实行的什么选官制度 (1分)据材料分析唐太宗的目的是什么 (1分)
(2)比较材料二和材料三,分析隋唐时期实行的这一制度有什么积极作用 (2分)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制度与材料四中所述唐诗的繁荣有何联系 (1分)
(4)请你引用材料一中的一句话说明这一制度在当时的弊端 (1分)
31.宋元时期,我国多民族封建国家继续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历史纪年表》(部分)
材料二 明朝人方孝孺曾言:“在宋之时,见胡服、闻胡语者犹以为怪,……至于元,
百年之间,四海之内,起居、饮食、声音、器用,皆化而同之。"
请回答:
(1)材料一图中政权①的建立者是通过什么事件登上皇位的 建立政权②的是哪个
民族 (2分)
(2)材料三反映了元朝时期的什么历史现象 这一时期出现了一个新民族,它的名
称是什么 (2分)
(3)从上述材料可以看出宋元时期呈现出哪些历史发展趋势 (2分)
32.明代前期和清代实行了不同的对外政策,导致了不同的结果,历史的经验教训值得总
结记取。
材料一 郑和下西洋路线图
材料二 清初实行严厉的海禁,规定:出海商船所带的货物不能超过500石,只准带 铁锅一口,每人只许带铁斧一把;外商不得在广州自由出入,凡外来的一切人员、船只、货物及纳税等事宜皆由政府委派的人员担保。海禁之后,人民生计阻断,许多以海外贸易为生的商人和渔民破产。闭关锁国政策严重阻碍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直接影响到东南沿海地区人民的生活,导致社会动荡不安。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什么地方 (2分)起到了
什么积极作用 (1分)
(2)材料二中,清朝政府实行了什么政策 (1分)带来哪些消极影响 (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