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声音》测试卷
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
1.当我们吹笛子时,我们听到了声音,这是因为( )。
A.笛子的振动发出了声音 B.笛子和空气的振动发出了声音 C.空气的振动发出了声音
2.声音不能在( )中传播。
A.真空 B.固体 C.液体
3.在探索尺子音高变化的实验中,把钢尺伸出桌面不同的长度,用相同的力拨动时可以听到不同音高的声音。通过观察发现,下列因素会影响尺子音高变化的是( )。
A.振动幅度 B.振动快慢 C.两者都不是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手拍打墙面,可以听到声音,但没看到墙在振动,说明发声时不一定要振动
B.老师讲课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到我们耳朵的
C.声音能在气体、固体中传播,不能在液体中传播
5.风声是由( )产生的。
A.树枝振动 B.空气振动 C.喇叭振动
二.填空题(共5题,共14分)
1.许多乐器是靠弦的振动发出高低不同声音的,比如:二胡、( )等。
2.用力弯曲钢尺,钢尺不会发出声音,是因为钢尺没有( )。
3.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大,声音越( );物体振动幅度越( ),声音越弱。
4.中耳部分包含有一个薄薄的半透明的膜叫作( ),与它相连的、像骨头一样的东西叫( )。
5.声音的传播是以( )的形式传播的。
三.判断题(共5题,共10分)
1.用击打后的音叉轻轻触及水面,水面会有波纹产生。( )
2.说话时,我们把手轻轻地放在喉结处,就能感觉到声带的振动。( )
3.让正在振动发声的物体停止振动,声音马上就停止了。( )
4.声音的强弱是用音高来描述的。( )
5.改变物体振动部分的长度,就可以改变物体振动发出的音量大小。 ( )
四.连线题(共1题,共8分)
1.连一连。
拨动拉得较紧的橡皮筋 听到的声音高
拨动拉得较松的橡皮筋
用力敲击锣 听到的声音低
轻轻敲击锣
鼓皮振动得快 听到的声音强
鼓皮振动得慢
弹拨伸出桌面距离长的尺子 听到的声音弱
弹拨伸出桌面距离短的尺子
五.简答题(共1题,共5分)
1.二胡有两根弦,空弦拉的时候,发出的声音有高有低,这是为什么?
六.综合题(共3题,共23分)
1.用大小不同的铁钉进行敲击实验,分别进行轻轻击打和用力击打,听到了怎样的声音?
(1)将下面表格补充完整。
(2)轻轻击打铁钉时,铁钉振动的幅度( )发出的声音( );用力击打时,铁钉振动的幅度( ),发出的声音( )。
2.实验设计:
(1)如图所示,在桌子上固定一小块平面镜,让太阳光(或手电筒、激光笔)照射在平面镜上,经平面镜反射后,在墙壁上出现一个小光斑。
(2)轻轻地敲击桌面,观察墙壁上小光斑的位置有什么变化?
( )
(3)用力敲击桌面,再次观察小光斑的位置有什么变化?
( )
(4)收集证据:桌面发声时,你发现墙壁上小光斑( ),这说明( )。
3.唐代诗人胡令能写过一首诗:“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台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讲的是一个头发蓬乱、面孔青嫩的小孩在河边学钓鱼,侧着身子坐在草丛中,野草掩晨风了他的身影。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小孩漠不关心地摆了摆手,生怕惊动了鱼儿,不敢回应过路人,因为他怕声音会吓跑将要上钩的小鱼。此诗表明( )和( )可以传声。
鱼在水中能听到岸上的声音,水是怎样传播声音的?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2.A
3.B
4.B
5.B
二.填空题
1.小提琴、吉他、古筝
2.振动
3.强;小
4.鼓膜;听小骨
5.波
三.判断题
1.√
2.√
3.√
4.×
5.×
四.连线题
1.如下:
五.简答题
1.这是因为两根弦的粗细不一样。细的弦发出的声音高。粗的弦发出的声音低。
六.综合题
1.强而低;若而略高;强而高;小;弱;大;强
2.小光斑的位置几乎不动。小光斑的位置会上下移动。位置上下移动;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3.空气;水;声音传到水面后,引起组成水的微粒振动,振动在水中向四面八方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