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岩石与土壤》测试卷
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
1.下列关于组成花岗岩的矿物说法,正确的是花岗岩中( )。
A.硬度最大的矿物是长石
B.呈片状或鳞片状的矿物是云母
C.黑色发光的矿物是石英
2.以下是小乐在观察土壤时,在土壤中发现的物质,不属于土壤成分的是( )。
A.小虫子的残体
B.塑料袋
C.植物腐烂的叶片
3.下列环境中,最容易找到岩石的是( )。
A.沙漠中
B.海岸边
C.草坪上
4.花岗岩中,呈片状或鳞片状的矿物是( )。
A.长石
B.云母
C.石英
5.小科在西藏某地旅游时,在当地的山体中发现很多不同种类的贝壳化石,小科以下的推理合适的是( )。
A.远古人类曾有贝壳带上高原
B.这里远古时候可能是海洋
C.贝壳原来在生活在高山上,后来环境巨变,才到水中的生活
二.填空题(共5题,共20分)
1.老师拿出了三种矿物,用相互刻画的方法比较它们的硬度,发现矿物1>矿物2>矿物3,老师说这三种矿物是长石、石英和云母。据此判断矿物1是( ),矿物2是( ),矿物3是( )。
2.我们可以通过观察矿物碎片的边缘能否看到其他物体来衡量矿物的透明度,把矿物分为不透明、( )和( )三种。
3.堤坝上、山坡上种植防护林的主要作用是( )。
4.较硬的矿物能够用( )划出痕迹。(选填“指甲”、“铜钥匙”或“小刀”)
5.所有的岩石都是由( )组成的,有些由( )组成,而有些仅由( )组成。
三.判断题(共5题,共10分)
1.岩石和土壤非常常见,它们往往只用几天时间就形成了。( )
2.一种矿物只能组成一种岩石。( )
3.不少矿物有它的特殊颜色,因此它可以作为矿物的一种鉴定特征。( )
4.用指甲、小刀或铜钥匙在矿物表面刻画,可以比较矿物的硬度。( )
5.玻璃反光比金属弱。( )
四.连线题(共1题,共3分)
1.将下列岩石或矿物与其主要特征连起来。
五.简答题(共1题,共5分)
1.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分别有什么特点?
六.综合题(共3题,共30分)
1.阅读资料回答问题。
课外活动课上老师提出了一个问题“植物的生长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要求大家分组进行探究,某小组讨论后认为可能有三个因素会影响植物的生长,并设计了下表所示的方案。(说明:所有的花盆和植物相同,“+”的数量表示浇水量的多少或光照时间的长短)
(1)在科学实验中,当实验结果会受到多种因素影响时,必须控制好变量。1、2号花盆的其他因素都是相同的,唯一不同的因素是________。
(2)仔细分析1号与3号花盆的实验设计,你认为他们所要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
(3)由于土壤的结构不同,因此它们的保水性、通气性等能力也是不同的。如果我们向2、3号花盆中同时浇一定量的水,从盆底流出水分较多的是______花盆。
2.矿物研究。
李丽在野外捡到一块不知明矿物,拿到科学课上与同学研究。
(1)我们可以从矿物表面的颜色、_____、_____、_____等方面研究。
(2)用指甲刻画,发现可以刻画出痕迹,说明它的硬度是_____。
(3)这块矿物外部是浅黄色的,有同学开玩笑说是不是金矿呢?为了进一步研究,李丽把矿物放在白色无釉瓷板上摩擦,这是为了观察它的______。无釉瓷板上留下的痕迹呈黄白色。
3.探究“岩石与土壤”的奧秘。
小宁外出时发现有一种岩石, 经过观察发现该岩石由较大的颗粒组成,颜色美观,花斑状,由黑、白、内红等颜色或无色透明的颗粒组成、硬度高,经常在建筑装饰、大厅地面、露天雕刻见到。
(1)根据以上信息,可以判断这块岩石是( )。
A.砂岩 B.花岗岩 C.大理岩
(2)这种岩石主要由_______、_______、_______种矿物组成。
(3)用刻画的方法比较组成这块岩石的三种矿物的硬度,根据表中的记录,甲应该是_______ 。(填矿物的名称)
(4)许多古代建筑的柱子都是岩石岩石加工而成,请从科学角度写出石柱子优于木柱子的两个理由。
(5)有的同学通过学习知道岩石碎裂在经过-系列的变化可以形成士壤,认为土壤是可再生资源,所以不需要珍惜和保护。你认为他的观点是_______的,请说说你的理由。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2.B
3.B
4.B
5.B
二.填空题
1.石英;长石;云母
2.半透明;透明
3.防止水土流失
4.小刀
5.矿物;多种矿物;一种矿物
三.判断题
1.×
2.×
3.√
4.√
5.√
四.连线题
1.
五.简答题
1.①沙质土:颗粒大,空隙大,土粒粗糙。②黏质土:颗粒小,空隙小。③壤土:颗粒大小适中。
六.综合题
1.(1)光照时间不同
(2)不同土壤种类会影响植物的生长吗
(3)3号花盆
2.(1)形状;条痕;光泽(2)软(3)条痕颜色
3.(1)B
(2)石英;长石;云母
(3)云母
(4)耐用、坚固、防潮
(5)错误的,人类、动物和植物必须依赖土壤才能生存,因此应该珍惜土壤,保护土壤
不被污染和浪费。